当前位置:首页 » 男生女生 » 为什么孩子突然偷东西

为什么孩子突然偷东西

发布时间: 2022-08-08 10:36:11

㈠ 孩子偷东西怎么办家长应该怎么做

当发现孩子偷东西时,家长这样做,孩子将来会感激

引言

5岁的月月最近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以前孩子还没有到饭点就会嚷嚷着吃饭,现在饭点到了也不出来,需要人叫,每次去叫月月,月月会说,待会来,你们先吃。

我很疑惑,我说这孩子怎么回事,以往吃饭最积极,现在怎么回事?我小心地推开门,看到他在玩一个变形金刚,我记得我好像没有给他买过变形金刚,我问他,这个玩具是哪里来的?他说阿姨家的,我说你和阿姨说了吗?他说没有。

我又点生气,说教了一顿,第二天拉着他去了阿姨家,和阿姨解释了一下,让他给阿姨道歉。我心里非常难受,之前乖乖的孩子怎么突然学会偷东西了?我非常纳闷甚至有一些无助,什么时候的事情,自己竟然没有注意到。

孩子第一次偷东西,家长不要乱贴标签

有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愿望,他们的内心会驱使自己去完成它,当愿望没有被满足时就会产生心理张力,驱使人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去完成自己的愿望。孩子偷窃行为就是在心里张力的影响下做出的。

3.知廉耻

如果发现自己孩子拿了别人家的东西要让他自己去还,或者和他说让他和别人说一声,用一会就还回去这样不仅仅解决了问题,也没有羞耻感,因为是借而不是偷,这种方式有助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想要就随便动别人的东西。

4.帮助孩子纠正

研究表明,责任感是孩子毕生的枷锁,是在孩子内疚,自责的基础上建立的。只有孩子自己形成的责任感才能终身受用。我们不能不让他们面对偷东西动结果,要让他们知道事情产生的危害,和影响,并且通过交换身份,来让还孩子知道对方的感受,自己去发现哪里做得不对,自己改正。我以前对自己的孩子说,假如你喜欢的东西对于别人来说是宝藏,你把她偷走了,别人会不会更伤心,假如你的宝藏被偷走了,你会不会很难过。说到自己,他自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别人不受伤害,他学会换位思考,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总结

爱能包容一切,但是爱不能解决一切,有时候我们不能怕孩子受到伤害就放任不管,好的教导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阶梯,一次教导终身受用。

㈡ 为什么孩子会偷东西什么原因导致的

朋友和我说,她家宝宝现在三岁了,最近发现带她去超市的时候,孩子总喜欢“顺手牵羊”,把自己喜欢的物品放进口袋悄悄带回家。朋友严厉的批评过孩子几次,但孩子的这种偷窃行为却并没有任何改善,这几天又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了,这让朋友特别恼火,不知道该如何纠正孩子的坏毛病。

孩子偷东西是故意的吗?背后的原因父母一定要知道。

01.为什么孩子喜欢偷东西?


在生活中父母要尊重孩子,尤其要尊重孩子的维权。孩子的东西不要给孩子收拾,让孩子自己做主。有朋友来家里做客时,能不能和别人一起分享玩具,要征求孩子的同意。父母要让孩子明白,物品对一个人的所有权,这样才不会偷偷拿别人的东西。

若父母强行要求孩子分享物品给别人,就会让孩子觉得物品的归属权是可以随意侵犯的,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能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物品的所有权。

㈢ 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当家长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孩子偷拿了别人的钱或物时,往往想不通,认为自己家中并非缺吃少穿,怎么能发生这种丢人现眼的事情呢?为此,有的感到惶惑,不知所措,有的迷惑不解,强调是受了外界的影响,有的则不间青红皂白,非打即骂,甚至关禁闭,隔离反省等等。但是这些处理方式都是不正确的,那么孩子偷东西是什么原因?孩子偷东西该如何处理?

孩子偷东西的原因

1、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说明幼儿也有一定的需要,特别是被爱被关注的需要。所以幼儿“偷窃”行为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一些基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比如,一些小朋友们都有的东西他没有,而他自己却非常渴望拥有,这样可能会导致“偷窃”行为。又或者有的小朋友缺乏成人的关注或关爱,于是他们就会运用一些欺骗性手段和“偷窃”行为来使自己变得引人注目。

2、家教不严,过分宠爱

幼儿的道德水平处于他律阶段,自己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有的父母把孩子的要求当作圣旨,一切都予以满足,使得孩子心中没有是非对错的标准,想得到什么东西都毫不顾忌地去拿,而不知道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是不正确的,父母也没有给孩子指出该行为的不对,以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不会了。还有的父母自己往往乱放钱物,当孩子发现不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拿钱去买他所喜欢的东西,而却可以不受谴责时,他就会以为这是允许的行为,以致逐渐发展到任意拿别人的东西。

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1、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哪里错了

父母的价值观会给孩子提供标准,所以给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有些家庭因为孩子小偷小摸得到好处而沾沾自喜,最终会害了孩子。父母需要经常告诉孩子,即使是一针一线,也不应该拿别人的。当孩子发生偷窃行为,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如果你的小黄人被偷了,你会伤心吗?你会怎么办?”,同理心能帮助孩子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事情,而减少伤害他人的行为。

2、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要让孩子面对后果,通常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要求孩子赔偿,归还别人的物品,如果以上两项难以执行的话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取消孩子一些权益来惩戒孩子,比如,取消看卡通。对于未成年的孩子,他们还没有行为判断力,因此,使用过分的手段都是不对的。孩子偷东西,相信并不陌生,但若不及时教育,会养成他们的习惯,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若到了这一步便难以挽回了。所以,教育要及时!

㈣ 为什么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首先孩子拿了别人家的东西,千万不要说孩子偷东西,因为孩子的性格比较顽皮,他们只是对这个东西喜欢,而自己又没有,他们想要把它占用了。而家长给他们冠上偷的罪名,他们就会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好。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温和地对他们说:你是不是拿了其他小孩的玩具了,人家找不到得多着急呀,要是你的玩具丢了,你找不到你会不会着急呀?父母或者老师应该用一些温和或者反问的语气来询问孩子,而不是以强硬的态度去询问他们,这样他们是不会承认的,反而下回还会去做这样的事情。
在家长的一点点开导下,孩子慢慢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时候父母就要继续开导他们去承认错误,有时候孩子可能不好意思去承认错误,所以父母一定要陪伴他们一起去,到了同学家里要教导孩子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拿你的东西,请你原谅我吧。一般小孩之间是不会记仇的,双方发生这样的事情反而会让双方之间的感情加深。
各位家长一定要记住让孩子亲自去承认错误,而不是家长代替承认错误,因为孩子不懂得承担责任,他们是永远不会改正自己的错误的,只有让他们真正内心知道自己做错事了,他们才会慢慢改正过来。

㈤ 孩子出现偷东西的行为,家长应该如何教育

其实大部分孩子的“偷东西”,在他们自己看来就是“拿”。所以,当家长发现了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一方面不要上纲上线,认为偷东西就该严厉惩罚,另一方面,家长也需要有足够的重视,对孩子稍加管教。



孩子是一张白纸,成人的恶言恶语实在太容易成为划破白纸的刀,就算孩子长大了,那道划痕,也许永远会存在。

为了守住孩子的这份单纯的喜欢和好奇,我们值得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教会孩子这个世界的规则,而是不靠打骂。共勉!




㈥ 孩子居然会偷东西,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一旦发现孩子存在不道德的行为,比如说偷窃等,父母一定要重视。尤其是在孩子第一次发生偷东西的现象时,父母应该正确指导孩子,让孩子往正的方向上走,这样才不至于在以后发现孩子已经习惯偷盗了,最终整日头疼孩子的教育问题。那么,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偷东西的行为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简单的分析吧。

三、利用“偷”的行为来发泄自己。

有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或是父母对他的期望值过高,结果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个时候孩子可能就会通过一些不良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比如说“偷盗”等。当他们在偷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紧张感和刺激感时,他们的内心或许感受到了一定的愉悦。所以他们才会继续这样的行为。父母在了解孩子为何偷盗之后,才能够更好地展开相应的对策。毕竟孩子都是需要一步步仔细教导,最终才能够成才的。所以,希望父母在发现孩子有偷东西的行为时,能够先找出具体的原因,然后再制定相关的对策,不要对事情进行一刀切,否则很难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㈦ 孩子为什么要偷东西家长除了“打”,还有什么方法管教呢

孩子为什么要偷东西?家长除了“打”,还有什么方法管教呢?生活中,孩子会有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占有欲,很可能会偷东西。另外,如果父母平时对孩子“有求必应”,很可能会过度滋生孩子内心的占有欲。别说孩子,就连大人都有很强的占有欲,所以为了防止孩子因为占有欲而偷窃,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分享。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偷东西是不对的。当父母发现孩子偷东西时,一定要及时指出这种行为的错误,让孩子认识到偷东西是非常错误的。在把错误说清楚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场合,尽量不要在公开场合给孩子指责,私下里给孩子解释道理,澄清利弊,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当儿童为错误付出的代价太少时,他们很可能认为这种错误的成本很低。那么同样的情况下,孩子很可能还会再做,所以家长有必要让孩子承担错误行为的后果,引导孩子去弥补。

㈧ 孩子为什么老是还偷东西

发现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当孩子偷东西时,家长应该怎么办?——这是我们作为家长经常遇到却不愿进行探讨的问题之一。儿童偷东西的原因各异,而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纠正这种行为。

幼儿是不会故意偷窃的。4岁或5岁以下的幼儿对于“物品所有权”没有任何概念。他们并不知道拿走属于他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当孩子上小学时,他们就应该明白偷窃是一种错误行为了。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拿走他人物品通常是因为他们缺乏自控能力。

对于接近青春期的孩子或者13-19岁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偷窃通常是为了寻求刺激或是盲目模仿周围的朋友。青少年试图借此获得主宰人生的良好感觉,或是填补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空虚。

无论孩子在何种原因的驱使下发生了偷窃行为,父母都需要运用智慧来解决这一问题。假如家长仅仅由着性子来对待偷窃事件,他们勃然大怒的过激反应肯定是完全错误并且极具破坏性的。

(一)儿童偷窃行为的诸多原因

第一,儿童无法控制自身行为。
较为年幼的儿童在自控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哪怕他知道偷窃是不对的,他也有可能拿走某样东西,这仅仅是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家长必须培养孩子通过诚实方式获得所需之物的能力。与此同时,父母也必须将物质诱惑最小化。

第二,儿童的基本需求没有获得满足。
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儿童来说,他的衣食住行都要完全依赖自己的父母。倘若孩子感觉自身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最终会选择自己动手。最为简单的解决之道莫过于 “自取所需”。

人的需求源自主观思想。尽管父母可能觉得小孩子不会追求物质方面的东西,但这不代表孩子真的没有要求。譬如,如果他学校的朋友都有零花钱,他自己肯定也会想要。如果孩子没有零花钱,即使其他方面应有尽有,他也会觉得若有所失。如果禁不住诱惑,这种类型的孩子很可能会偷钱,只有这样,他才能和大家一样都有零花钱。

第三,儿童需要更多关爱。
孩子觉得生活里缺乏情感和关爱——这可能是儿童偷窃行为更加普遍的诱因。如果小朋友的情感需求无人问津,他们内心深处会觉得空虚,就有可能通过偷窃来填补这份空白。有偷窃习惯的儿童通常比较孤独,在学校人缘一般,与朋友相处也会有问题。他们缺乏表现自身感受的渠道和机会。

许多孩子没有得到他们想要那种关爱。他们觉得没有人爱自己,或者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这可能是真实情况,也可能是孩子的臆想。笔者在《如何改善儿童行为》里曾经提到,相对于家长关爱的多与少,孩子如何感知这份关爱更为重要。无法感知家长关爱的孩子有可能将情感需求转化为物质欲望。偷窃成为他们表达不满以及需求满足的方式。

第四,儿童希望主宰自己的生活。
儿童对于自身弱点有着非常强烈的意识。他们缺乏对主宰自己生活的能力。部分孩子在这方面确实有困难。如果孩子的依赖感觉出现了问题,他们可能会进行偷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控制感或者反叛感。

第五,来自同龄人的压力。
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喜欢模仿朋友们的行为。如果他和一群通过行窃来寻求刺激的孩子混在一起,为了成为团体的一员,他也会加入偷窃行列。有的时候,孩子偷东西可能是为了向伙伴们展示自己所谓的勇敢。如果孩子和一群不良少年纠缠不清,家长需要采取很多具体措施。这方面可以参考《青少年交友不慎应该如何应对》这篇文章。

(二)如果怀疑自己的孩子有偷窃行为,家长应该怎办?

第一,保持冷静。
不要反应过度。虽然孩子发生了偷窃行为,这不意味着他变成了小偷或是朝着犯罪生涯一路狂奔。偷窃行为和孩子的其他错误实际上没有任何区别。

第二,不要认为孩子在故意作对。
获得关爱是儿童偷窃行为的动机之一。如果家长认为孩子从自己那里偷东西是故意跟自己对着干,孩子进行偷窃的动机会就进一步强化。

第三,不要责骂孩子或者与其当面对峙。
这点需要特别强调——家长必须当场捉住孩子的偷窃行为,只有这样,其中的道理才能不言自明。

绝对不要通过间接证据与儿童进行对质。这样做只有两种结局:第一种,孩子欺骗家长或被迫撒谎,第二种,他们承认自己的偷窃行为。倘若孩子承认错误但家长却惩罚了他,家长就向孩子灌输了“撒谎也值得”这种观念。两种情况都会令家长在解决问题时陷入僵局,因此,间接证据是毫无用处的。

从他人那里听说孩子有偷窃行为对于解决问题也是没有帮助的。假若孩子对此表示否认,家长也不得不相信他的说法。如果家长提出质疑,就等于向孩子表明自己不信任他。

没有什么事情比知道父母不相信自己更能怂恿一个孩子变得不诚实。如若孩子承认了错误,家长就不能惩罚他。

即使家长完全确定自己的孩子存在偷窃行为,责骂孩子也不是明智之举。比方说,家长查看自己的钱包,发现昨天刚从银行取的50块钱不见了,结果却在收拾孩子的换洗衣物时找到了藏匿其中的崭新钞票。但是,家长并没有当场捉住孩子的偷窃行为。有很可能是别人丢了一张崭新的50块钱,而孩子碰巧捡到了。也有可能是家长不小心把钱弄丢了,正好被孩子拾起来了。除非家长目睹小孩子从钱包里翻出并拿走了50块钱,否则就不能算发现偷窃行为。

第四,确保孩子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对于较为年幼的儿童来说,这点尤其重要。

(三)当捉住孩子的偷窃行为时,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不必要求孩子进行解释,只需告诉他不可以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令人厌烦的陈腐说教要不得,举些简单例子就足够了。

例如,“偷东西是不对的。你肯定不希望别人拿走你的玩具。所以你拿走别人的玩具就是做错了事情。”

绝对不要在言辞里暗示孩子的品行不端。偷窃是不良行为,但孩子本身是可爱的。千万不要用“做贼”、“撒谎”、“骗子”之类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小孩,你绝对不会希望他成为这种人的。当你给孩子贴上某种类型的标签时,他也会逐渐向着这方面发展。

(四)如何纠正偷窃这种错误行为?

第一,假若孩子在家庭以外的地方行窃:孩子必须向别人归还所物品。
如果孩子在商店或者邻居家里偷窃,在事发之后家长必须监督他归还物品。要求孩子进行道歉并表明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在道歉时,家长应陪同孩子前往,这样他更容易改正错误。

第二,如果孩子从家长那里偷钱:估计一下他到底拿走了多少钱,并向他说清楚这些钱必须偿还。
孩子可以通过帮忙做家务来还钱。家长给孩子的“工资”应足够让他在一个月内还清这笔钱。告诉孩子家长知道他需要更多的零花钱,并给他一些钱或者增加零花钱的数目。

第三,隐藏物质方面的诱惑:不要把钱放到孩子能够轻易找到的地方。
告诉孩子的兄弟姐妹,你要暂时看管他们的零花钱,但不要向他们说明具体原因。不要让孩子拿着大面额钞票去商店替你买东西,因为这样营业员会找他一大堆零钱。

第四,已经发生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找出孩子偷窃行为的根本原因。
如果孩子需要更多关注,家长就要更加关心他。如果孩子渴望控制自己的生活,家长需要给他更多零花钱以及更大的支配自由。如果孩子需要借助某件东西来融入自己周围的同龄人,那么就买给他吧。

第五,一如既往地信任孩子:偷窃事件不能表明孩子品质不好或行为不端。
家长不会希望自己对事情的过激反应令孩子走向极端。小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满足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倘使家长把孩子看成喜欢小偷小摸、行为不端或经常撒谎的人,孩子极有可能如其所愿,变成这样家长所形容的这种人。

第六,家长要担当诚实楷模:儿童是通过观察家长的一举一动来学习做人的。
家长应该注意保护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假使家长总是把办公室的办公用品拿回家私用,或者经常因为超市收银台算错了帐而沾沾自喜,孩子也会觉得诚实与否是无所谓的。

(五)结论
儿童偷窃属于常见问题。和孩子犯下的其他错误一样,家长要用平常心来对待这一问题。这种错误行为必须给予纠正,但千万不要矫枉过正。倘若家长能够恰如其分地采取措施,迅速解决儿童偷窃问题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㈨ 为什么8岁的小孩子会偷拿东西

说明了他的成长环境不是很好,充满了一些不良习惯。一般8岁的孩子,喜欢一样东西,或者想要一样东西,会首先考虑到想大人说出来,而不是偷拿。

㈩ 孩子出现偷东西的诱因都有哪些聪明的家长是如何应对的

父母发现孩子有这种行为,该怎么引导孩子?

1、控制欲望心理

家长对子女有要求,一定听不进去。这种行为背后往往有很多无形中养育孩子的不良行为。“偷窃”就是其中之一。当家长不能满足他的欲望时,他会用自己的方法满足自己。

为什么孩子们要“偷”东西?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子女纠正错误的行为?

因此,父母在一定程度上要果断拒绝子女的无理要求,纠正孩子的价值观。家长应该让孩子们知道钱来不容易。

2、教孩子们正确的方法。

使用任何东西都要经过物主的同意,父母也要以身作则,使用孩子的东西时也要经过孩子的同意。

父母不要一刀切地拒绝子女的所有要求,要对合理范围内的需求家长会尽可能满意。这样孩子才不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偷窃”。

我们的孩子有一定的比较心理。当看到有些同学拥有某些东西而没有自信的时候,孩子可能会产生自卑的人,或者害怕同学排斥自己的错误想法。如果父母不能满足孩子,孩子可以有通过“偷窃”满足的内心需要和欲望。

热点内容
保利芳园为什么便宜 发布:2025-05-18 04:11:20 浏览:482
硬的东西吃下去胃会痛为什么 发布:2025-05-18 03:35:03 浏览:85
为什么喝酒很长时间后会吐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659
抖音直播的tb为什么那么便宜 发布:2025-05-18 03:34:19 浏览:89
为什么说用电脑交作业更方便 发布:2025-05-18 03:29:31 浏览:939
为什么软件都用不了网 发布:2025-05-18 03:25:47 浏览:575
父子之间为什么搞不好关系呢 发布:2025-05-18 03:23:43 浏览:715
手机为什么不能代替对讲机 发布:2025-05-18 02:56:09 浏览:135
为什么小米门锁开门时故障 发布:2025-05-18 02:44:22 浏览:563
为什么微信听语音手机会关机 发布:2025-05-18 02:37:55 浏览: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