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的男人为什么胆小
A. 洁癖是一种心理问题吗
《王贵与安娜》剧情中,安娜要求王贵洗手洗屁股后方可上床,这样的剧情发生不少年代剧中;曾经大学一男同学,床铺平整胜于班内任何女生,且不让人做,使用的任何物品整齐有序,令人咋舌;身边一男同事总是抱怨道,自己老婆对他处处嫌弃,洗手刷牙次数时间均有严格限制;一朋友严格约束自己和老公,手机等物品不能上床,除非酒精消毒……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这些不就是爱干净嘛,也就是洁癖了。
洁癖一词覆盖了众多我们看到的日常行为,有人说洁癖之人有病,有人则反驳这只是讲卫生的表现,标准严格了点而已,到底洁癖的人是心理健康状态吗?什么样的程度才可称之为心理问题呢?洁癖只是爱干净那么简单吗?
洁癖到底是不是心理问题?
洁癖一词有不同层次的含义阐释,从统计学角度上看,洁癖是指比绝大多数人对自身和环境的清洁度有严苛的要求,即与众不同;从心理学角度看,则是异常爱干净和整洁,反复进行一些别人看来不必要的行为,而且一旦自己或他人违背,内心会产生不适感。
洁癖到底是不是心理问题呢?心理咨询师王冲说,这个要从心理健康评判标准来看,简单来说就是心理上是否有冲突,即排除外人看法,个人是否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纠结和为难。比如一个人非常爱干净,于己于人都是严格要求,虽然外人看来有些过分整洁,但是自己却觉得很正常,这样做反而让自己感到舒适,那么就不属于心理问题。而那些内心知道不应该如此严苛,却又控制不住想要洗手、整理行为,则划归为强迫性行为,达到诊断标准则为强迫症。
除了常见的常见洁癖行为外,还有精神洁癖和性洁癖,精神洁癖一般对道德和人际交往有严格的标准,而性洁癖则是对与性相关的行为有严苛固定的要求,有的性洁癖者对唇舌吻异常反感;有的要求接吻前,对方必须先刷牙;有的在性事之前,要求对方彻底清洗;至于事后立即去洗澡间,彻底清洗身体里里外外。
什么样的人容易有洁癖呢?
受遗传因素和成长经历的影响,患有洁癖的人一般具有强迫型人格,其特征是,胆小怕事,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办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注重细节,酷爱清洁。调查发现,病人的父母中有约5%~7%的人患有强迫症。
而成长中父母教养方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土耳其心理病学教授巴津研究发现,父母管教太严的孩子容易患洁癖,这样的孩子一般受到父母的专制教养,不能够表达个人的情绪,以顺从姿态出现,做事小心翼翼。也有成长中其他人的影响,如一女孩小时较胖,受到同学嘲笑排挤,于是为人处世异常谨慎,成年后做任何事情要列详细计划,从一个袋子到每日行程,严格要求自己和朋友按照计划行事,不允许有任何变动。还有一些突发事件,如转学、亲人亡故、遭遇暴力虐待、父母离异等引起的紧张情绪,会诱发洁癖相关行为。
当前,如果洁癖程度达到强迫症程度,则需要借助心理治疗,一般使用系统脱敏法、认知行为疗法和冲击疗法,具体可咨询心理医生。
B. 洁癖,是好还是坏
“洁癖”并不是讲卫生
所谓"洁癖",是指在讲究卫生方面却是瞻前顾后,尤其最注意手的卫生,每天要洗几十遍,每次要打三遍肥皂,每接触过一件东西,就得把手洗一次,不然就痛苦万分,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先是洗手,然后洗手臂、胳膊肘,甚至肩膀,皮肤都变得粗糙了。一回家动不动就要大洗一番,不让家人随便乱坐,也不欢迎朋友来访。不仅注意自己的手,还关注周围的其他人,例如别人去厕所后忘了洗手,或从外面回来没有洗手,又碰了什么文件和用具,那他就对这些文件和用具特别紧张,不敢接触;和别人握手也很紧张;回到家里也不放松。时间一长,这样的坏习惯就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自己明知道没有必要,可就是控制不住,这该怎么办呢?像这样有“洁癖”的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很多见的,他们整天都活得特别紧张,其生活目标就是讲究卫生,整天关注的就是病菌,而无暇顾及别的,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洁癖”表现的症状属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是很常见又很顽固的一种心理疾病。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强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他们能够意识到这些都是不应该出现或毫无意义的,但是又从内心涌现出强烈的焦虑和恐惧,非要采取某些行为来安慰自己。例如,你一做完一件事就觉得手脏了,心里很不舒服,就非要洗一定时间或一定次数,如果不这样,就感到特别焦虑,而且害怕自己如果洗不够,一定会变疯了,所以,每次都是洗了又洗,这样心情就要好一些。可是过不久又重复。强迫症分不同的类型:1、强迫观念,表现为头脑中反复出现一些观念、怀疑、回忆、联想和问题,这些内容毫无意义,但又无法摆脱。2、强迫意向,患者常常被一些与正常心理状态相反的欲望和意向所纠缠,产生一些可怕的冲动。例如,患者站在高处就有要往下跳的冲动,抱着孩子在阳台上,就有要往下扔的意向,看到尖刀就有杀人的念头等等,患者感到十分害怕,他决不会做出这些行为,但有控制不住这些意向的出现。3、强迫行为,患者不由自主地做一些不必做的事情,如数数、检查、洗涤或某些仪式动作等。强迫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过度的疲劳、紧张、精神刺激等可以诱发患病。患者的性格多具有敏感、固执、主观任性、急噪、好强、自制力差,或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谨小慎微、自卑、墨守成规、刻板等特点。
其实,卫生是为了健康,健康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为了创造价值或谋求幸福生活,但不是为了不生病,也就是说,卫生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活目标。“洁癖”的做法好像是很卫生,但却感受不到幸福,只感到紧张和痛苦,觉得活得特别累,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要花在洗手上,这样做值得吗?所以,“洁癖”的价值观念首先要调整,想想为什么活着。其次,越清洁就越不容易生病吗?人适度地接触病菌,反而会产生抵抗力。假如,有两个人去一个有病菌的场所,一个是“洁癖”,特别爱干净,一个不是“洁癖”,谁更容易感染病菌?是“洁癖”。因为后者身上的一些病菌使他体内产生抗体,会和外来病菌进行战斗,而“洁癖”没有任何防备,病菌可以长驱直入。进入成年以后,接触的社会面很广,如果还把自己搞的过分干净,反而容易生病。在心理咨询门诊,就有许多有“洁癖”的人同时还易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就是因为太爱干净的缘故。
怎么消除“洁癖”这个心理障碍呢?可以采用系统脱敏治疗法,就是请他把自己害怕的东西和场景、经常做的事情,从轻度到重度写出来,然后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每天减少洗手的次数,原来洗30遍,现在洗25遍,原来每次洗10分钟,现在洗7分钟,如果感到特别难受,就做放松训练,或做运动等以分散注意力。逐渐地减少洗手的次数和时间,减到只在饭前便后才洗手,每次不超过3分钟。这个治疗过程要持续几个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要忍受痛苦,但治疗结果会让患者感到真正的轻松愉快。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少洗手也没有得什么可怕的病,因为病从口入,而不是从皮肤进入。所以只要把住入口关就可以了。患者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的。当然最好是在心理医生的专门指导下进行治疗。
C. 邓伦的洁癖是人设还是是事实
邓伦的洁癖是事实。从细节就可以看得出来,如果是人设的话,从细节就可以看出来。但是跟他合作过的某演员曾说过,在片场休息的时候,他屁股底下要垫盒饭壳,穿鞋时,要拍拍鞋底的灰尘,睡前要擦床头柜,只因担心头发沾灰,但是做节目的时候他全不顾这些。
邓伦的精致也说明了他的洁癖是事实,而非人设。参加节目的时候,大家都饿的不行,忙着吃饭,然而邓伦第一眼看见的是湿纸巾,准备擦手,还不忘让其他人也擦擦手,果然很精致!而邓伦采访的时候也直言,觉得很脏,整个人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D. 什么叫洁癖
“洁癖”并不是讲卫生
所谓"洁癖",是指在讲究卫生方面却是瞻前顾后,尤其最注意手的卫生,每天要洗几十遍,每次要打三遍肥皂,每接触过一件东西,就得把手洗一次,不然就痛苦万分,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先是洗手,然后洗手臂、胳膊肘,甚至肩膀,皮肤都变得粗糙了。一回家动不动就要大洗一番,不让家人随便乱坐,也不欢迎朋友来访。不仅注意自己的手,还关注周围的其他人,例如别人去厕所后忘了洗手,或从外面回来没有洗手,又碰了什么文件和用具,那他就对这些文件和用具特别紧张,不敢接触;和别人握手也很紧张;回到家里也不放松。时间一长,这样的坏习惯就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自己明知道没有必要,可就是控制不住,这该怎么办呢?像这样有“洁癖”的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很多见的,他们整天都活得特别紧张,其生活目标就是讲究卫生,整天关注的就是病菌,而无暇顾及别的,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洁癖”表现的症状属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是很常见又很顽固的一种心理疾病。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强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他们能够意识到这些都是不应该出现或毫无意义的,但是又从内心涌现出强烈的焦虑和恐惧,非要采取某些行为来安慰自己。例如,你一做完一件事就觉得手脏了,心里很不舒服,就非要洗一定时间或一定次数,如果不这样,就感到特别焦虑,而且害怕自己如果洗不够,一定会变疯了,所以,每次都是洗了又洗,这样心情就要好一些。可是过不久又重复。强迫症分不同的类型:1、强迫观念,表现为头脑中反复出现一些观念、怀疑、回忆、联想和问题,这些内容毫无意义,但又无法摆脱。2、强迫意向,患者常常被一些与正常心理状态相反的欲望和意向所纠缠,产生一些可怕的冲动。例如,患者站在高处就有要往下跳的冲动,抱着孩子在阳台上,就有要往下扔的意向,看到尖刀就有杀人的念头等等,患者感到十分害怕,他决不会做出这些行为,但有控制不住这些意向的出现。3、强迫行为,患者不由自主地做一些不必做的事情,如数数、检查、洗涤或某些仪式动作等。强迫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过度的疲劳、紧张、精神刺激等可以诱发患病。患者的性格多具有敏感、固执、主观任性、急噪、好强、自制力差,或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谨小慎微、自卑、墨守成规、刻板等特点。
其实,卫生是为了健康,健康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为了创造价值或谋求幸福生活,但不是为了不生病,也就是说,卫生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活目标。“洁癖”的做法好像是很卫生,但却感受不到幸福,只感到紧张和痛苦,觉得活得特别累,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要花在洗手上,这样做值得吗?所以,“洁癖”的价值观念首先要调整,想想为什么活着。其次,越清洁就越不容易生病吗?人适度地接触病菌,反而会产生抵抗力。假如,有两个人去一个有病菌的场所,一个是“洁癖”,特别爱干净,一个不是“洁癖”,谁更容易感染病菌?是“洁癖”。因为后者身上的一些病菌使他体内产生抗体,会和外来病菌进行战斗,而“洁癖”没有任何防备,病菌可以长驱直入。进入成年以后,接触的社会面很广,如果还把自己搞的过分干净,反而容易生病。在心理咨询门诊,就有许多有“洁癖”的人同时还易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就是因为太爱干净的缘故。
怎么消除“洁癖”这个心理障碍呢?可以采用系统脱敏治疗法,就是请他把自己害怕的东西和场景、经常做的事情,从轻度到重度写出来,然后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每天减少洗手的次数,原来洗30遍,现在洗25遍,原来每次洗10分钟,现在洗7分钟,如果感到特别难受,就做放松训练,或做运动等以分散注意力。逐渐地减少洗手的次数和时间,减到只在饭前便后才洗手,每次不超过3分钟。这个治疗过程要持续几个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要忍受痛苦,但治疗结果会让患者感到真正的轻松愉快。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少洗手也没有得什么可怕的病,因为病从口入,而不是从皮肤进入。所以只要把住入口关就可以了。患者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的。当然最好是在心理医生的专门指导下进行治疗。
E. 胆小,自闭,洁癖,不愿接纳另一个人进入我的私人空间,因而不愿结婚,让父母很担心,怎么办
首先学着去和外界接触,尤其是强迫自己去和男生做朋友,慢慢的就会改变了
F. 洁癖的表现
当然
G. 有洁癖怎么办 该怎么与有洁癖的人相处
世界大了,什么人都有,有的人爱唱,有的人爱跳,有的人爱吃,有的人爱玩,有的人爱写作,有的人爱说,有的人爱吹牛,有的人爱钱,有的人爱权,有的人爱美色,还有的人爱干净,甚至达到了洁癖的程度。我也有位朋友就有洁癖,她把家收拾的一尘不染,玻璃擦得非常干净,她一般不愿意去别人家里串门,因为嫌人家脏。那么,我们该如何与有洁癖的人相处呢?

遗传:调查发现,病人的父母中有约5%~7%的人患有强迫症,远远较普通人群高。另外由于人格特征主要受遗传的影响,而人格特征又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故也提示强迫症与遗传有关。在临床上也观察到,约2/3的强迫症病人在病前即存在有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的特征是,胆小怕事,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办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注重细节,酷爱清洁。
洁癖者走上了“干净”的极端,太讲究干净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太干净了就会把有益菌消灭掉,不利于人体健康。但是,适当讲讲卫生也是可取的,在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里生活人们都会感到很舒服。为此,我们要尽量行动起来,适当地清理一下卫生,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这样也能拉近和洁癖者的距离。
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强迫症是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行为学家则认为,强迫症的产生是由于刺激——反应出现过多重复导致焦虑,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失调,从而导致异常习惯的形成,使冲动、思维和行动拘泥于固定的行为学习模式。
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寻找人生的乐趣和价值:在生活中一天天轻松、乐观、果断、勇敢起来,在生活中一天天充实起来。当生活充实而又快乐起来时,症状就没有立身之地了。
H. 有洁癖算是坏习惯吗
洁癖也属于强迫症,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强迫症多因早年生活中,教育过于严谨,要求过高,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强迫人格。他们往往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处事执拗,拘泥教条,不善于随机关应变,但守规矩,讲信用,但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
建议你积极服用谷维素和B1片来调理,多吃红枣,多喝红糖,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时间要长一点,尽量避免不吃辛辣食物,吃清淡的,睡觉前可以用热水泡脚,喝热牛奶。
祝你健康!
I. 洁癖的男人的特征
不让别人碰他的床,碰了他都膈应···他也不会碰别人的床
洗完澡不喜欢别人碰他、碰了再去洗一次
新买的衣服,不管是买衣服,都要洗一次再穿
别人用了他的毛巾,一定会扔掉
别人用了他的碗筷,一定洗了又洗,热水烫了又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