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为什么告诉你自己受伤了
A. 告诉你为什么说3岁决定孩子一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大,七岁至老。”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到七岁左右可以预测他一生的状况“3岁看大,7岁看老”,一个人的性格在其7岁之前就已经大致成型了。
B. 武汉小朋友受伤后冤枉老师,为什么小朋友要这样说
最近一武汉小朋友受伤后冤枉老师的新闻被网友们热议。一般家长问起受伤的情况小朋友都是如实描述,那为什么这个小朋友要这样说呢?
除这两方面的原因,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家长对于说谎行为缺乏觉知和引导。生活中有一些家长自己也经常说谎,所以觉得小朋友说谎是很正常的现象。受家长的影响,小朋友也有了说谎的习惯。
以上只是基于现有资料的,对于说谎原因的可能性分析,非常主观,所以很可能非真实原因。
C. 为什么孩子在家说小朋友打的他,在幼儿园说自己摔倒的
这真要认真解决,不然可能会给他造成童年一些阴影。
先自己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别人犯错了,这种错是不允许犯的。要面对面解决问题,问他是打他的是谁?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要打他?小孩打架理由有时很不充分,大人看来太扯,但总是有理由的。然后再去跟老师联系共同解决此问题
D. 教师怎么向家长解释幼儿自己摔伤问题
我也是今年刚出来的老师,第一次比你更惨,是孩子打架,结果,没有处理好,弄得家长意见很大。后来碰上两次,也就觉得见怪不怪了。 一般来说,碰上这样的情况,首先要先找孩子了解情况,说的更准确点,如果孩子是自己摔伤的,那他会自己承认,这个必须在家长来之前给他做清楚,以防孩子碰到家长越说越不清楚,那家长会起疑心,更麻烦。说白了,也是先给孩子的事故定个调,把不是自己的责任给推掉,要不明明是孩子不小心,等会儿还变得所有责任都得我们自己背。 第二,碰上事故,一知道情况,先送医务室处理,然后马上打电话给家长,先给家长一个心理缓冲的机会,省得见到孩子摔成那样,心疼,到时就什么难听的话都来了。另外,你必须亲自领着孩子见家长,说明你对这件事很重视。然后再清楚地说明情况,当然说的时候,要先道歉,因为我们都是刚刚出来的,家长首先就是带着一种怀疑的眼光来看我们的,所以姿态低一点,先道歉,然后,告诉他们,再说明事故过程,当然,最后,再说清楚,老师只有一个,孩子有那么多,老师不可能一个时间里面面面俱到,希望家长体谅。另外,也希望家长回家一起配合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 接下来是善后工作,如果孩子摔的厉害,没有来上课,那第二天就要打电话慰问表示关心,告诉他们落下的功课不要担心,老师会帮忙补上。并叮嘱家长一些比如注意发炎之类的话,让家长觉得老师对孩子的伤很关心。 当然,最后的最后,要以此为鉴,在班上给孩子们做一次深刻的安全教育。
E. 为什么 孩子在外面受伤了回家不肯告诉妈妈还有,她做错事情也不肯告诉大人,总是偷偷地自己处理掉
你对你的孩子要求严吗?如果是那么他不肯告诉是因为怕你,你平时除了关心她的学习以外会和他聊天吗?他在想什么你知道吗?其实小孩子有很多烦恼的,家长不要总是一大人的口吻和他们说话,他们做错事了不要一味的打骂你要教他,你不是要他怕你 而是要他理解你 有事情了他想到的不是会挨打,而是怎么解决,你和他沟通他才会和你沟通,还有家长不要在小孩子面前吵架,还有你要让他们明确的知道你爱她,关心她。
F. 如何让孩子主动把自己的事情告诉你
如果想要让孩子主动地把自己的事情告诉你,那么在生活中你一定要让他学会信任你,让他能够在心理上依赖你。这也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和孩子打成一片,要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够只是一味地批评孩子。
一般情况下孩子都是比较信任和依赖自己的父母的,只要我们对他不是太过的严厉,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那么当他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他就会寻求父母的帮助,就会选择把自己的事情告诉父母。
当然我们也要培养孩子学会和他人沟通的能力,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开朗一点,因为当孩子开朗的时候,他才会和别人分享他的事情,而不是选择把什么事情都埋在心里。所以当孩子第一次和我们分享他的心情的时候,我们要鼓励孩子,要表现的很开心,这样子孩子才会期待下一次和我们分享事情。
G. 为什么小孩受伤了却不愿意给父母知道
有承担,你体谅到父母的不易的孩子,一般不会告诉父母自己受过伤。喜欢一个人独自承担,或者找朋友述说并且想办法解决事情。小一点的孩子不愿和父母说自己受过伤,压根不在乎,属于那种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以前受过伤跟父母说过,父母的反应是先批判孩子没出息一顿,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心里更加受伤。以后,自然不愿意和父母诉苦。愿意和父母交流的孩子,说明有好的家庭关系,很难得。大多数大一点的孩子是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的。当然除外那些特别懦弱的孩子,没有一点处事能力的孩子。其实,孩子懦弱与父母的关系相当重大。有能力的父母会引导孩子强大起来。
H. 为什么教育孩子要懂得自我负责
虽然孩子在法律意义上还没有完全的民事能力,但是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同样要向孩子传达一个概念:要对自我负责。
所谓对自我负责是指对和自己有关的事情负责,比如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言语负责、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只有孩子懂得自我负责,才会懂得对他人负责,才会懂得对这个社会负责。相反,如果一个孩子连对自我都负责不了,他凭什么对别人负责?凭什么对这个社会负责?这一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
1.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毫无疑问,好动、调皮的孩子总是会做出一些伤害别人的举动。很多时候,家长都将这些举动带来的伤害给弥补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并不知道这些行为已经造成了伤害。所以,聪明的父母会通过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来告诉孩子:在这一点上,你做错了。
法国男孩约翰踢球时不小心打破了邻居家的玻璃,他的父母让孩子自己去邻居家道歉,并用他自己的钱赔偿人家。约翰一时拿不出自己的钱,父母便借给他,让他日后靠自己课余打工挣钱还上。约翰的父母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对孩子权利与义务以及自我负责精神的培养。
确实如此,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仅仅有利于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对提高孩子的抗挫折力非常有帮助。因为孩子在负起责任的同时,感受到了凡事应该以自己稚嫩的肩膀去承受,这正是很多孩子所缺少的。
2.对自己的想法负责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有对也有错。但是很多孩子在有了错误的想法之后,并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乃至于一错再错。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第一次出现错误想法的时候,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对自己错误的想法负责。
毛毛的同学在学电子琴,他跑过去和同学待了一天,跑回家来便要妈妈也给自己买一台电子琴。可是妈妈考虑到电子琴并不便宜,买一台将近要花掉自己一个月的工资,便没有立刻答应,他想看看毛毛是不是真的喜欢学电子琴。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毛毛一直都在嚷嚷着要让妈妈给自己买电子琴,考虑到孩子的前途,妈妈最终决定给毛毛购买电子琴。不过在购买之前,妈妈和毛毛协商了一下:决定利用毛毛的压岁钱购买,如果不够,妈妈再用自己的钱补上。
为了能得到电子琴,毛毛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妈妈的要求。
第二天,妈妈带着毛毛买回了他梦寐以求的电子琴。可是,果然不出所料,毛毛在玩了几天之后就发现练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渐渐地,也就对电子琴失去了兴趣。后来,他竟然耍赖,让妈妈将他的压岁钱还给他。
对于这样的要求,妈妈严词拒绝,并且告诉毛毛,要对自己的想法负责。他现在不仅拿不到压岁钱,而且还得好好练琴。妈妈甚至“威胁”毛毛:如果做不到这两点,以后任何玩具、任何零食他都得不到。
至此,毛毛虽然后悔不迭,但是迫于妈妈的威胁,还是乖乖地接受了妈妈的要求。不过,让毛毛妈妈欣慰的是,从此之后,毛毛在购买东西的时候学会了思考,因为他记住了妈妈的那句话:要对自己的想法负责。
3.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孩子的安全是做父母的最为担心的事情了,所以有的父母恨不得寸步不离地保护孩子,以保证孩子的安全。但是家长应该清楚一点:你不可能保护孩子一生,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诉你的孩子: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如果自己都不对自己的安全负责,那么就没有人会对他们的安全负责了。
鹏鹏是一个6岁的孩子,看到其他的小朋友学骑自行车,便嚷嚷着也要学。可是考虑到孩子还小,鹏鹏爸爸并没有答应鹏鹏的要求给他买自行车。可是不甘心的小家伙竟然和自己的小朋友商量好,借他的自行车一个星期。
借到自行车的第二天,鹏鹏就开始在自家门前的小路上学了起来,因为刚开始学车,并且没有别人的帮助,不一会儿的功夫,鹏鹏就满脸伤痕地回家了,很明显,在他的眼角上还挂着两滴泪痕。鹏鹏原以为回到家就会受到妈妈的宠爱,至少会给自己擦药。可是让他失望的是,妈妈似乎没看到鹏鹏受伤一样,埋头在做自己的事情。
这时鹏鹏有意靠近妈妈,并且对妈妈说疼,没想到妈妈头都没回,只是对他说了句:“谁让你出去骑车的?你自己摔伤了你自己负责,自己去找药水自己涂。”
无奈的鹏鹏只得照做,并且第二天就将自行车还给了小朋友。
4.对自己的言语负责
很多孩子之所以养成说话不算话的坏习惯,和他们从小不懂得对自己言语负责有着密切关系。所谓对自己的言语负责是指要让孩子明白:自己说过什么,就一定要做到什么。切不可说话不算话,失去信誉,否则以后将没有人再相信他。
新新是个7岁的小男孩,虽然还没有上小学,但是父亲对他的教育却非常严格,从小事到大道理,父亲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和他说,希望他能负起自己的责任。有一次,爸爸和他说起要为家人负责任,新新问爸爸:“爸爸,什么是对家人负责任啊?”爸爸告诉新新:“帮家里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一种为家人负责的表现。比如说帮爸爸妈妈擦鞋、帮妈妈收拾家务……”
听了爸爸的话,新新觉得很好奇,于是就对爸爸说:“从今天开始,我帮妈妈洗碗。”爸爸很高兴,对新新说:“说到一定要做到,否则我可对你不客气哦!”新新满不在乎地对爸爸说:“没问题。”
可是第二天,爸爸回家的时候却发现,家里人已经吃完晚饭,妈妈在洗碗筷,新新已经睡觉,爸爸知道,新新食言了。于是他勒令妈妈放下碗筷,让新新起来洗碗。正在睡梦中的新新自然不愿意起来,见此情景,爸爸就把碗筷端到了新新的房间,并且用筷子使劲地敲碗,让新新无法入睡。
鉴于爸爸这种“变态”式的行为,无奈的新新只得边流着眼泪,边洗碗。自此,他明白了什么叫对自己的言语负责。
要想让一个孩子具备责任感、责任心,首先就应该教育他们对自我负责,只有对自我负责,才能对他人乃至这个社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