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为什么要求老师们手抄教案
❶ 为什么教师一定要手写教案
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❷ 老师为什么还要抄教案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
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❸ 刚开学校长要求,老师必须写板书和纸质教案,淡化课件,你认为合理吗
编者按: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教学的理解,有人喜欢用课件,有人喜欢一支粉笔一张嘴,只要教学效果好,并没有什么不妥。
很多校长都是从教学一线走上领导岗位的,他们对教学有自己的理解。有的校长突出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求老师上课必须应用电教设施,必须有课件,有的校长也认为,教学应该回归本来,重视教师的传授,现代教学手段只能是一个补充,应用不能过多过滥。
总结语: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对老师的考评看他的教学效果就可以了,至于用什么样的教案,是不是手写教案似乎并不重要。校长对教学的管理不能陷入形式主义,教条主义,认为教学就必须按照一定的套路来,否则就不行,那只能说明自己的外行!
❹ 学校规定教案一定要手写,并且不能写在教科书上,这样合理吗
每学期期末,镇中心小学都要对全镇老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所谓教学常规,就是指教案,作业批改,计划总结,试卷分析等。教案是检查的重点,要求得很细,对教案的字数,格式都有要求,必须手写,要有重点难点,教学反思,教学步骤要完整……
其实,在教学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备课本上抄写得工工整整的教案基本上都只是应付检查而已,都是从各种教学用书上抄下来的,没有几个老师上课时会拿着这样的教案,因为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拿教学用书上课。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备课本上的教案也好,教科书上的教案也好,心里的教案也好,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只要老师能把握住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教学的节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什么一定要拘泥于教案的形式呢?
❺ 学前班老师手写教案吗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教案的功能是什么。教案是教师制定的教学活动的方案。教案是教学前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学情实际,经过精心策划和合理安排的实施计划和步骤。它的主要功能是记录实施教学的打算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操作的提示。既然如此,那么教师的教案是手写还是打印就与教案本身功能毫不相干,因此强制教师必须手写教案便毫无道理。
其次,现在教师的备课手段与多年前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变,电脑和网络的应用已经基本普及。教师备课时直接在电脑上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制作课件,与他人研讨教学方法,书写教案等都非常方便、快捷。这样备课时,不但信息量大,交流范围广,还十分节省时间,与翻阅纸质资料,用手书写教案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放着先进、优越的资源与方法不用,而强调手写教案,实在是愚昧之举。
第三,打印教案与手写教案相比,字迹清晰,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在电脑上书写的教案,容易调整、修改和完善,并且容易存储,利于资料和经验的积累。数字化保存资料显然也更符合低碳的要求。如果能实现无纸化备课,那更是值得推崇的做法。
据悉,有的学校领导规定教师必须手写教案,是出于防范的目的,防止教师在网络上抄袭他人教案,防止教师打印以前的教案冲抵实时教案而逃避备课。这种防范,表现了对教师的不信任,同时会对教师的责任感造成伤害。与此同时,也表现了领导对教师教学管理的偏移。教师是否备课,备课充分与否是可以通过教学成果来反应的。教案是否手写,书写得是否整齐、美观,不是衡量教师教学好坏的依据和标准。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努力探索人性化的、深层次的管理方法,不能用简单的、表面化的东西去替代管理的细致与深化。
❻ 为什么新老师要手写教案
你好,我觉得要手写教案这个并不是强制性的,要求,如果是的话,其实也主要是督促你让你更加的熟悉你的一些对课的内容,这样的话,讲课的话就更加的游刃有余。因为所有的内容都是你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的,所以相对来说记得还是更清晰一些。
❼ 老师们年年必抄的手写教案,真的是教学的必须吗
每学期末,我们中心校都会组织对本部和村小的老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根据常规检查的结果,对老师进行绩效考核。其中手写教案是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中心校对教案的篇幅,格式,包括教学反思都有明确规定,在备课本上,就用表格的方式设定了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反思。老师必须按照以上的格式进行备课,否则在常规检查中就会相应扣分,直接影响老师的绩效工资。
当下,很多学校已经对逐渐沦为形式主义的手写教案进行了改革,比如北京昌平的一所小学,就规定老师的教案可以写在课本上,一学期只交两篇自己满意的精品教案即可,不要求每个课时都写那种程序化的教案。这未尝不是一种改革的方向,只要心中有教案,何必拘泥于手中的教案呢?毕竟教案是为课堂服务的,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教案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呢
❽ 教师手抄教案,这事怎么看
第一,这是教育管理落后的表现。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可以完成备课的所有功能。为什么不让教师使用电子教案,原因是担心教师复制粘贴,偷工减料。而教师们为了完成任务,就抄教案。这种机械的抄写又有什么意义?
第二,备课可以多种形式。备课的目的是服务课堂教,并不局限于电子教案还是手工教案。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去备课。比如可以釆用集体备课的方式。
第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托对教案的检查意义不大。现代教育,手段多样,形式各异。教育管理者要通过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是正途。
要求教师手写教案,是一过时的规定,应该摒弃的管理教师的方法。教无定法,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❾ 课程设计为什么要手写
怕新教师偷懒
本人经验
本人入职两年半新教师,手写教案的经历也是两年半。本人觉得手写教案麻烦是真的,但是对新教师的成长有很大帮助这个也是真的。
题主说的打印比较省时快捷,那是因为是在网上下载的或者之前大学时期制作好的教案。说真的,假如你要在电脑上制作一份新的完整的教案,这样比手写的更麻烦。
手写教案一般是学校会发一本教案本,格式和篇幅都有限制,字写大点,空行空大点这个都可以适当偷懒,只要看上去写得满满的就可以了。但是自己亲自写的时候就会得到思考,这一点是很重要,而且你可以把一些废话省略不写,把一些重要的转折,亮点或者你想到的新构思手写下来。反正我很多公开课的教案中的亮点都是一边抄教案一边自己思考写在教案本上的,每次要上公开课了就翻自己的教案本,把教案本的一些构思写到公开课教案上,这就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吧。这样子长期积累下来,你会发现你的公开课上的越来越好,而且公开课的准备时期也不会那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