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
⑴ 为什么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不一样
原理不一样。
对于光源,其颜色叠加的效果是同时显示出各光源的颜色效果,如红+绿,结果就是黄色。
对于物体,其颜色叠加效果是显示出各个颜色所共同反射的颜色。如,黄色的物体,反射红光和绿光较多,而蓝色的物体,反射绿光、蓝光和紫光较多,加在一起,就是他们共同反射的颜色,也就是绿色了。
所以说,光源的颜色叠加,会越来越亮,颜料的颜色叠加是越加越暗。
另外,光源的颜色是纯色,只与光源本身有关。如,红色的光源,它的颜色就是红色,不管你把它放到什么环境下,都不改变它的颜色。但是颜料的颜色不是纯色,还与周围的环境有关。(学过美术的人就知道这是“固有色”与“环境色”。)
三原色
和
三基色
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就是说用从理论上讲,如果有三种颜色可以组合成其它任何一种颜色,那么这三种颜色就是三原色或三基色。
从
颜色混合
原理上讲,一般分为光学三原色(遵循颜色
加法原理
)和印刷三原色(遵循颜色减法原理)
光学三原色:红(Red)、绿(Green)、蓝(Blue)
组合的颜色:红+绿=黄(Yellow);
绿+蓝=青(Cyan);
红+蓝=
品红
(Magenta);
红+绿+蓝=白(White)
这里所写的颜色都是100%颜色的叠加。随着它们叠加比例的不同,则产生不同的色彩
印刷三原色: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
组合的颜色:青+品红=蓝;品红+黄=红;黄+青=绿;青+黄+品红=黑。
这里所写的颜色都是100%颜色的叠加。随着它们叠加比例的不同,则产生不同的色彩。由于印刷是通过油墨
反射光
的原理产生颜色,所以反应出的颜色的纯度与所用油墨有很大关系,特别是青品黄三色叠加成黑色在实际应用用无法达到纯黑,所以在印刷上会添加一种黑色,形成青品黄黑四色。
电视机,显示器就是
光学原理
的三原色,颜色是通过三色的不同量的叠加产生的。
书,
宣传画
等印刷品则是利用颜色的减法原理产生的。
由于光学上的颜色与印刷上的颜色成色原理不同,所以它们所表达的色彩范围(
色域
)也不同,一般说光学的色域包含印刷的色域。这就是为什么印刷品的颜色有时无法达到显示器或电视机上显示的颜色。
另:印刷的三色中,青色是指一般所说的天蓝色,品红是指一般所说的洋红,
玫瑰红
。在早期的印刷厂里一般工人称为蓝和红。所以这就造成了印刷三色是:
红黄蓝
三色的原因。而这与光学的红绿蓝造成了混淆。所以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注意
⑵ 为什么灯光的颜色可以不同
两个方面助你理解:
1.色温。不同的灯具发光色温不同,(关于色温的解释你可以上网找找,很多)导致发光的色调分为
冷暖色
2.有的灯具充了不同的气体,或者
发光体
为金属
卤化物
,甚至早期有些灯具在发光体外罩上涂抹彩色油漆来达到不同发光颜色的效果。
⑶ 光为什么会有颜色
如果你看到的物体是红色的那么这个物体就反射红光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其反射光线的原因,让眼睛产生“视觉”,然后你的大脑就会对这些视觉刺激产生反映并告诉所谓的“颜色”到底是“红色”还是“绿色”,通常情况下(不是色盲或色弱等情况)让你的大脑产生“红色”刺激的光波长大概是620~760nm,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了(可见光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
它们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光),光的颜色不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波长不同,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概是380~760nm,即只有380~760nm的光才能刺激你的眼睛
⑷ 光有不同的颜色不同除了波长不同外 还有什么原因
光不能的波长 反应的是光子的能量。之所以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是因为人眼对不同能量的光子的反应不一样。这就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物理上,光没有颜色这个特性,只是人的生理决定你看到的是什么颜色。
⑸ 光在不同角度下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这是因为不同时段光所带能量的不同引起的,不同角度,从皮肤反射到眼睛里的光的多少也是不同的,因而会呈现不同视觉效果。根据你的描述,你的皮肤属于黄褐色,介于黄种人和棕色人种之间的肤色,很健康哦!
相关知识:
利用三棱镜,可以发现同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分成七种颜色:赤橙黄绿蓝锭紫
这是因为我们只能看到这七种“可见光”,其它的像红外线、紫外线是不容易看到的。这七种可见光因为其传播的频率不同而导致其颜色上发生改变。
说了那么多,可以给点分吗?
⑹ 为什么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不是红黄蓝
美术颜料中的三原色红、黄、蓝采用的是相减混色法,融合在一起后是黑色;而电脑、电视屏幕的三原色红、绿、蓝采用的是相加混色法,融合在一起后是白色,这是在尽量模拟大自然的赤橙红绿青蓝紫的科学计算方法。
实际上,人眼用于区分色光的细胞(即视锥细胞)有三种,每种只对特定波长范围的光敏感:第一种对长波长可见光敏感,叫做L(long)视锥细胞。
第二种对中波长可见光敏感,叫做M(medium)视锥细胞;第三种对短波长可见光敏感,叫做S(short)视锥细胞。三种视锥细胞对光谱中不同波长光的响应见下图,几乎能覆盖可见光领域。
(6)光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扩展阅读:
RGB颜色模型的主要目的是在电子系统中检测,表示和显示图像,比如电视和电脑,但是在传统摄影中也有应用。在电子时代之前,基于人类对颜色的感知,RGB颜色模型已经有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RGB是一种依赖于设备的颜色空间:不同设备对特定RGB值的检测和重现都不一样,因为颜色物质(荧光剂或者染料)和它们对红、绿和蓝的单独响应水平随着制造商的不同而不同,甚至是同样的设备不同的时间也不同。
⑺ 光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在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物质都具有一定的颜色,黄色的土壤,绿色的树林,红色的血液,蓝色的海洋……不同颜色的各种物质,组成了这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不难想象,没有颜色,我们的世界将是多么呆滞死板;没有颜色,我们的生活也将会多么枯燥无味!颜色,不仅装饰了地球、宇宙;颜色,同时也给予我们人类无限生机,无穷快乐! 颜色不仅装饰着整个世界,而且用途越来越广泛。 人类—开始,就已注意对颜色的应用。例如,我国古代的漆画、瓷器等.就是我们祖先巧妙运用色彩的很好例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借助颜色以区分各种物体。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穿的衣服不仅要能保暖,而且要漂亮;人们饮食也不再只局限于温饱,而要求色、香、味俱全,即不仅要好吃,还要好看,等等这些,颜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化学中,还常根据物质颜色深浅来确定物质含量的多少;生物化学家常借助于颜色进行组织研究;药物学家则利用颜色鉴别药物,一种被称为高温涂料的构料可以 通过受热后发生颜色变化来指示物质表面的温度,彩色电影,彩色电视,彩色摄影,彩色印刷等等,更是颜色的广阔舞台。颜色与人关系这么密切,可是,面对这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颜色的物质,如果有谁问:物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物质的颜色是怎样产生的?物质的颜色与某结构有何关系?这些却都不容易解释。 颜色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但真正要弄懂其本质还需要许多方面的知识。颜色是由人的视觉得到的,因此只有在光照情况下,物质的颜色才能为肉眼所见,如果在没有光线的密闭的暗室中,在漆黑的夜里,物体的颜色是看不见的。 所以,颜色与光是密不可分的,颜色是光和眼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光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不会陌生,但认清光的本性也只是不久的事情。 随着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光是一种可以引起视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电磁波,既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在整个电磁波谱中,波长范围只有很窄的一段才能引起视觉称为光(可见光),一般来说,可见光波长范围大约为400~800nm(1nm=10-9m).光的波长不同,就会引起不同的视觉,即感觉到不同的颜色。只有一种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由具有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 ?? 日常见的白光就是一种由多种波长的光混合而成。每种颜色 的光都有一定的波长范围,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大,范围620 760nm,紫光最短,范围400 430nm。不同波长的光能量不同,波长越大,能量越小。 另外,将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也可得到白光,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如蓝光和黄光?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因此蓝色的补色为黄色。互补色可用一个颜色环表示,环上任何一个颜色的互补色即为该扇形对顶的另一扇形所对应的颜色。 两种或多种色光混合,可以得到另一种色光。如左面颜环上任何一种色光都可用其相邻两侧的两种单色光混合而制得出来。典型的是黄光可由红光和绿光合成。这一种现象被利用在彩色电视屏幕上,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屏幕上黄色画面是由数百个紧密相间的红色和绿色斑点组成。当观众接受了从荧光屏上发射出的红光和绿光后,在眼睛中混合,两种有色光叠加,产生了黄色的感觉。事实上,彩电中各种各样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 自然界很少有纯的单色光,我们周围接触到的大多数颜色大多是通过减色混合过程产生的。我们已经知道,一对互为补色的光混合后给人白色感觉。反过来,如果在白光中除去一种补色,则可以观察到另一种补色,例如日光(白光),如果让它通过一个滤色片,除去蓝绿光,眼睛观察到的将是红光。这种从白光中除去部分色光,得到另一种色光的过程即为减色混合o 物质之所以呈现出某种颜色,一般是由于物质有选择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种波长的光,从而呈现出与之互补的那种光的颜色。例如硫酸铜因吸收白光中的黄光而呈现蓝色,高锰酸钾因吸收白光中的绿光而呈现紫色。如果白光照到物体上无任何色光被吸收,我们看其为白色,反之,如果入射光全被吸收,则物质为黑色。 物质呈现不同颜色是由于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反射程度不同。那物质为什么又能选择性吸收或反射不同波长的光呢?这主要就与组成该物质的分子、离子的内部结构有关系。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有许多能量不同但有个确定值的状态,电子可以从一种状态跳到另一种状态,在跳跃的过程中 同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或者释放出一定的能量。这一能量可以以光的形式提供(吸收)或辐射出来(放出)。 不仅原子,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也有这种类似的确定的能量状态,分子中电子可在不同状态间跃迁,引起对光的吸收或辐射。物质吸收光后主要就是发生这种跃迁。 由于各种物质分子的能量状态不同,因而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光吸收便不同,这种差异,便直接决定着物质的颜色。 简单地说,物质之所以能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就是因为物质在光源(太阳光或其他灯光)提供的能量作用下,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中电子选择性吸收一定波长的光从低能量跃迁到高能量状态,或者由某一高能量状态跃迂回低能量状态,并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从而显示其特有的颜色。 ??? 为什么光要选择性吸收子主要是一个能量匹配的问题,因为物质分子或原子中电子能量状态的能量是个确定值,因此在两个不同状态发生跃迁,需要的能量值就是两个状态能量值的差值(设E1,E2分别代表不同状态能量),另一方面,一定波长的光具有一定的能量(E hc/ r ,E为光能量,C为光速,r为光波长,h为常数),要发生跃迁,就必符合E=IE1一E21=hc/r条件,由于特定物质E1、E2值固定,因此r也只能是某个值。当然由于能量状态复杂性,事实上选择性吸收或放出的光波长并不只是单个数值,而有一个狭窄的范围。 事实上,颜色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除了主要取决于分子或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外,还与其他多种因素如物质聚集状态、温度等都有关系,这些都有待我们去作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资料:http://www.jmyz.cn/yjxxx/2005/139/
⑻ 为什么早中晚的太阳发出的阳光是不一样的颜色
因为太阳早晨和傍晚的角度比中午的角度小,所以光线在早晨和傍晚时穿过大气层的折射率大,早晨和傍晚的太阳穿过大气层的七原色基本都被散射阻挡了,留下了红光,因此早晨和傍晚的太阳更红。这些问题跟光和光的折射散射角度有关。因为角度不同,所导致的各个时间段的太阳光颜色不同。
所以冷暖的变化、看到的太阳大小、颜色变化、日地距离远近没有关系而是和太阳光线和夹角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