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创为什么要去颜色
⑴ 幼儿园大中小班环境创设颜色的不同点
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色彩的应用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娱乐的保教场所,
幼儿特殊的审美情趣和心理特征,要求幼儿园色彩应具有符合幼儿心理感受的特性。
⑵ 幼儿园黑白主题环创的寓意
对儿童可以起到引导作用。
但其实黑白装饰画不太适合放在儿童眼前,因为儿童眼中的色彩是很多的,五颜六色,适合悬挂彩色的的儿童画较为稳妥。
⑶ 谈一谈色彩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开发视力,调整心情,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还有一个就是学校看起来很漂亮,很新,好的色彩表现出该学校的创新思维,很好展现学校的教育氛围,环境和教学目的
⑷ 如何搞好环境创设中的色彩搭配
幼儿园的环境承担着形象定位、凸显园所文化的重任。幼儿园环境分为:公共环境、班级环境、美术教室、幼儿园绿化带、幼儿园大门和大厅等。在环境中色彩的合理运用、科学搭配,能够使其发挥艺术的美育功能,并可以起到很好的烘托氛围的作用。下面,我就结合我园在环境创设中色彩运用的经验谈一谈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色彩搭配的策略。
一、根据主题中的幕一个关健词来确定颜色
环境中主题确定后,并不是所有主题的颜色就能意会的,需要我们考察资料进行确定。根据主题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环境,这样能够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例如:“民俗”主题首先要凸显一个“俗”字,还要能体现民间文化。可想而知要凸显“俗”字,在颜色中首选红色和绿色,最传统的图案就是红牡丹配绿叶。在我们找准红色和绿色之后,接下来就要剖析:什么样的红色搭配什么样的绿色?两种颜色在空间位置上各占什么比例?如何使这两种对比色变得调和?显而易见,淡绿配玫瑰红,玫红配翠绿加白,朱红对淡绿或大红颜色为主,淡绿色为辅。再结合色彩的初步知识得出红与绿是一对对比色,要使对比色变调和就要采取以下策略:①一方或双方加黑、白、灰色以改变一方或双方的彩度。②一方或双方各加对方的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求得类似。⑧通过一方或双方渐变缓冲对比。④以金、银、黑、白、灰色隔离,即我们通常所说用这种颜色的笔勾画物体的外形。
二、根据年龄特点来确定主题的颜色
幼儿园要了解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需要温馨、静谧的环境;中班需要愉悦、欢快的环境;大班需要抽象的文字符号为支架的人文环境。
以小班幼儿为例,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刚入园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生活失去秩序感,难免会有焦虑的情绪。小班在班级环境上要营造温馨、静谧如家的环境,首先在颜色上要定位好。在颜色中粉色系最能营造温馨的氛围,其中在粉色系里,粉红和粉蓝搭配是最理想的。或是粉红系列点缀白色,或是粉蓝系列中点缀白色。
三、根据主题颜色确定其他颜色
在我们开展主题活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以季节、昆虫、植物为主题的主题活动,在深挖主题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关注此类主题所蕴含的颜色,如:一提到秋天我们就会想起橙色、黄色,即同种色配合。黄色系列中有中黄、柠檬黄、偏黄色的橙色、偏红色的橙色等等。根据这些我们来确定此次主题所需要的颜色,秋天的季节特征就非常明显了。
四、根据本才料来确定颜色
现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已不再是用简单的纸、胶水、剪刀、刻刀等工具进行环境布置,而是一种多元材料合理配置完成的环境创设。在我们提倡注重优美、环保、低碳环境的同时,也对色彩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我园为例:在我园周围长了很多芦苇,到了秋天我们因地制宜开展芦苇的科学活动。在孩子们认识完芦苇以后,我们把芦苇插到教室中让幼儿继续观察,可芦苇放在教室的哪个地方?和什么搭配在一起更能凸显它的教育价值呢?于是幼儿仔细回忆芦苇的生存环境,最后得出芦苇和石头搭配在一起最适合。它是属于大自然的,自然的材料应与自然的材料搭配,可教室中没有石头,我们尝试将木纹背景墙与芦苇搭配。旁边用赭石色做了几个石头,这样的搭配就具观赏性、艺术性了。又如:草帽是黄色(柠檬黄加白),和草帽搭配的颜色就是黄色的同种色,黄色同种色的材料有麻绳、锯末等等。这样环境创设中材料的多元化与色彩的搭配有效组合,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五、运用颜色特质,创设互动性环境
在了解颜色的特质后,在我们创设互动性环境时,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创设“心情表达墙”,所用颜色除了红、黄、蓝三原色(三种颜色分别代表不同情绪),还应有黑、白、灰(代表需要他人的帮助)中性色,在孩子根据自己心情随意涂鸦后,还应引导幼儿在释放自己情绪的同时又有一个新的心情来面对每一天。或者通过孩子艺术作品中的颜色来分析孩子这段时间的心理活动,以达到身心健康地成长。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色彩的搭配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园所文化、品质的代表,有色彩和无色彩搭配,同种色搭配、类似色搭配、对比色搭配应遵循颜色的搭配原则,才能使幼儿园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富有生命力,才能使环境和幼儿互动。
⑸ 幼儿园小班环创颜色必须是粉色吗
不是。
小班在班级环境上要营造温馨、静谧如家的环境,首先在颜色上要定位好。在颜色中粉色系最能营造温馨的氛围,其中在粉色系里,粉红和粉蓝搭配是最理想的。或是粉红系列点缀白色,或是粉蓝系列中点缀白色。
幼儿园环境色彩搭配原则:首先在色彩上,应该给幼儿以美的视觉享受。图画色泽宜单纯,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令纯洁的孩子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广袤无边的绿色草原、密密的森林、辽阔的蓝天、飘浮的白云、蔚蓝的海洋和可爱的小动物们。这些单纯、源于自然的色彩,易使阅历浅短的幼儿产生共鸣、易于理解,便于他们欣赏、借鉴、表现。幼儿们喜爱明快的色彩对比,活泼好动的幼儿从中可以感受到色彩变化的节奏和共振。3-6岁的孩子一般喜欢亮丽和谐的颜色,这既是他们的心理特点,也是他们心理的需要。从色彩学上,高透明度、高饱和度的颜色,暖色的搭配和创意,可以使孩子的心情产生欢快、兴奋及喜悦的心情。特别是米黄、湖蓝及紫色,这几种颜色颇具感情和自然气息,互相搭配加创意可以形成活泼、欢快的良好育儿氛围。
⑹ 新规程中如何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去颜色化的观点
这个可以弄一些图画呀,用各种颜色
⑺ 为什么把幼儿园的墙上都装饰了环创
1、在环境创设中折射本土文化
幼儿园的环境应呈现出当地的文化风情,这是我们的在创设环境的一大特色,从材料器具的使用以及呈现在墙面上的装饰,都可以体现出幼儿园所处地域的风土人情以及地方特色。如 A楼二楼的竹文化吊饰就是收集我们高县常见的竹制品:蒸笼、筲箕、簸箕、蒲扇进行涂色、用中国结装饰,最后贴上小朋友的作品制作而成的。三楼的江南风情吊饰则用的是幼儿园几年前跳舞的油纸伞,放在资料室没派上什么用场,久了就废掉了,我们把它拿出来做吊饰,错落着挂在走廊上,加一些老师和小朋友用卡纸共同剪出的螺旋形彩条,又构成了一道乡土风景线。还有一楼的木饭瓢组合成葡萄,辣椒、大蒜、金瓜串看到这些吊饰,具有独特的高县韵味,这些东西都源自于老师、幼儿及他们家庭的收集,结合主题活动“美丽的高县,我爱你”的开展。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本土文化。有的老师来自乡村幼儿园,你们那里拥有独特的乡土资源,高粱杆、玉米棒、竹筒、竹枝、竹制品等材料比较好收集,发动家长和幼儿带一些到学校,教师多动动脑筋,利用这些材料来布置环境,比如用竹枝造型,在墙上贴成一棵欢乐树,小朋友画上自己最开心的事,剪成树叶的形状贴上去,又比如用竹片、高粱杆组合成房子,这些布置必然会给你们的幼儿园增添独特的环境氛围。
2、在环境创设中渗透教育
“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在室内外的墙面画上各种图形、谜宫,贴上数学题,幼儿去想一想、做一做,涂上字母、单词,请学英语的孩子教我们读一读。增大幼儿受信息刺激的机会和供幼儿游戏使用,并通过游戏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获得某方面的煅炼。又如A楼楼梯墙壁,由下而上创设一组系统的安全教育图,由小朋友自己绘制安全标志。遇到火警拨“119”,过马路要走人行道,让幼儿在每天上下楼梯时接受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墙面上画上中国地图,通过各种游戏形式,认识祖国辽阔的疆土的区域划分和分布,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又如“跳蜗牛”在蜗牛背的螺旋形上分格涂上鲜艳的颜色并写上数字,帮助幼儿做辨色训练和巩固数字的认识。特别是班内的环境创设,我们要取材于孩子们的兴趣点,生成主题墙饰,并在此基础上,完备各区角的环境创设。比如,小班孩子刚入园,对幼儿园比较陌生,老师可以设置宝宝树主题墙饰,把宝宝的全家福贴在墙上,也可以把宝宝的头像做成“苹果”,早上来园时让孩子自己贴到苹果树上,这种互动式的墙饰,不但提高了孩子参与的兴趣,使墙饰最大程度发挥了教育作用,而且对于促进幼儿观察力,手的控制能力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让环境充分发挥了教育作用。
3、环境创设充分利用三维空间
空间布置是通过在空中吊挂各种具有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来实现,而且更换方便。如一年当中有许多节日,我们用空间布置去配合节日教育,在中秋节挂上灯笼,国庆节挂上国旗和彩旗、端午节挂上粽子等。灯笼可以是小朋友家里用过的,粽子可以由老师和幼儿用各种广告纸、包装纸来折,再配上彩线做的吊穗,既环保又美观还调动了幼儿参与布置的积极性。吊饰使我们的环境创设拓展到空间中,校园和活动室就变得立体而生动。不管我们来自什么幼儿园,关键是要动脑筋想办法把各种东西都做成吊饰,如:洗洁精瓶种花。
墙面布置能美化幼儿园,设计个性化的家园桥、充分发挥家长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其中的一个内容。墙面布置还可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幼儿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墙饰内容以近期相关活动的内容为主,例如:“春天的主题活动”,在墙上布置春天特征的植物,动物及人们的活动等。此外我们还设置评比栏鼓励孩子自己设计标志来表扬好孩子,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
在室内外开设绘画区、拼图区、自然风景区,作业展览区、天气记录区等,充分发掘可操作性的布置,并根据教育需要灵活更换用途或内容。如要求幼儿观察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用自然物如:树叶、草、花、小动物模型,标本或图片布置在墙上,从而通过幼儿观察、动手布置,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又符合寓教于游戏中的原则。我们在教室外的平台上开辟了自然角,放了动物和植物,如萝卜、洋葱、大蒜、马铃薯、小鱼、乌龟、泥鳅、蝌蚪、龙虾等,并且采用值日生制度,让幼儿轮流照顾、观察,孩子们因此掌握了许多动植物的知识,大班的孩子对动植物的生长尤其感兴趣,他们会自己动手画观察日记,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还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播种,并参与浇水、除草、松土等劳动,在亲手种植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在各位老师所在的幼儿园,有着比我们更为得天独厚的条件,开辟自然角并利用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来装扮教室,开展种植和饲养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是可行的。比如老师们可以指导幼儿用玉米粒,西瓜籽、南瓜籽、黑豆、绿豆粘贴成各种图案形象,采集秋天的落叶加工成标本,或拼剪成各种图案,用橘子皮来做菊花,把各种蔬菜和水果进行造型,变成有趣的动物,变成可爱的宝宝。这样,我们的物质环境会变得更有意义。
4、注重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过程的体验。
大家看到,我们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主题墙,有的在室外的走廊上,有的在室内的墙面上,每一个主题墙都离不开幼儿的参与。教师在环境创设中没有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所以,我们幼儿园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教师不是把精力放在“我想怎么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是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提供怎样的条件?” 上。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例如:在奥运会召开前夕开辟一个分期知识园地“奥运会知多少”,要求幼儿在家长、老师的协助下,用不同形式(图画、剪报、手工制作等)收集有关的资料,布置园地。如大班孩子创设的《我们爱祖国》、《大自然的语言》的主题,中班孩子创设的《有趣的昆虫》,小班……等主题,都是老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按照幼儿的想法、看法,再同他们一起把大家的作品巧妙地组合在一个整体中的。这种把幼儿的作品组合起来进行环境布置的形式,也使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教育过程中,获取了新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养。而幼儿对自己布置的环境也有一种特殊的钟爱和亲切感,这样会激发幼儿更充分地与环境相互作用。
此外,幼儿的绘画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我们把这些儿童作品来美化我们的环境,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孩子们增加了创作的兴趣和信心,因为这是对他们的最高尊重与鼓励。虽然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表现各有差异,但环境建设应努力做到让每个幼儿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不断向上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教室内的作品栏上,在各个楼梯间的墙壁上,甚至是在天花板上都有我们每个孩子的作品,客人到我们的教室做客,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向他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对自己的每一幅画,每一件手工作品都非常的得意,作品栏是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用武之地。在教育活动中你们的孩子也能够画出漂亮的画,制作出各种手工作品,因此要创设作品栏,尽量把孩子的这些作品进行造型、组合、整理展示出来。
5、环境创设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幼儿园环境,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整体而系统的,只有这样,才能带来美感,才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在一些幼儿园,经常见“一棵大树”就占用了墙壁的很大面积,但又没具备什么教育作用,或者在同一个楼层的班级的走廊布置风格迥异,显然是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已。那样单一的创设手段,影响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减少幼儿动手操作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为此我们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合作与分工相呼应,以创建“美丽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基调,努力创设温馨、舒适、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制定环境创设的总体规划,再分解到各个小组,各个楼层,各个班级,根据幼儿注意对象广泛、好奇心强的特点,布置内容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如下操场旁边的艺术墙,以抽象图案为主,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重重叠叠的圆圈被孩子们想象成宇宙中的星球,飞碟、外星人、跳舞的娃娃,飞舞的泡泡,闪耀光芒的太阳;组合巧妙的三角形被孩子们想象成花间的蝴蝶,天空的风筝。B楼的二楼和三楼同样使用了彩纱布置走廊,但是在色彩和造型上却不相同。如在A楼的各层楼梯间都用到了蝴蝶结,但搭配确别出心裁,有挂成片的,有几串设计成弧形的,也有个体在花篮里做点缀的。不管你所处的是一所幼儿园还是一个幼儿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首先要有一个大致的规划。
一般说来环境创设要与教育目标相契合,为教育目标服务,主体环境如走廊、户外主墙体要考虑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发展孩子的美感,也可以是幼儿园与家长的互动板块,如家教之窗,幼儿的活动风采展示等。而每个活动室内的环境创设可以考虑与活动主题相呼应,并在相应的活动区,如美工区,科技区,劳作区体现。比如开展鸟的主题,环境布置可以紧紧围绕鸟类进行,如鸟的图片,模型,玩具等等。这些都是环境创设的范围。再比如开展主题活动蛋,可以在美工区投放蛋壳画,鸡蛋壳手工制作,科技区可投放醋蛋,语言区可投放有关于蛋的故事等等。我们给环境创设要有一个总体定位,室内外墙面、平台、吊饰究竟怎样做,孩子们对于环境有什么想法和需要,这些在你的心里要有个谱、设计好之后再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布置,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环境变得和谐,才能提升我们幼儿园的形象,才能避免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