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眼睛有时候变成广角
A. 相机的广角拍摄是怎么回事
对于一个传统的35mm的相机来说,感光芯片是36mm X 24mm,斜线是43.3mm,那么1:1的距离就是50mm。那么35mm以下的焦距就可以成为“广角”,意思是物体比1:1的距离还要近,也就是把近一点的东西推得远一点。常用的广角有28mm,25mm,24mm,21mm,18mm,16mm。广角低过14mm就会开始产生类似于“鱼眼”的问题,相片就会变成一个圆的水桶一样,尤其是8mm或是6mm的超广角。通常超过50mm的可以成为“远角”,就是把远一点的物体,拉的近些。
比如在一个比较狭窄的地方,如教室,把全班的同学排成几排拍毕业照。假如广角可以到28mm,那么你可能可以排成3排还可以把所有的人照进去。假如是33mm,那么你可能需要拍成4排,才可以把所有的人照进去。假如是38mm,那么可能要排成5排。因为无法把3排的宽度完全的照进去。假如是25mm,那么就可以排3排连左右的墙壁都可以照进去。至于为什么28mm好过38mm是因为,排5排的相片,最后一排的脸要较小,而最前面的一排,脸要大很多。假如是3排,那么大家的脸就会比较一样。这也就是广角的好处。或者是你在一个桥上想要拍河流和背景,28mm可以让你拍到更宽的河流,而38mm就不行了。人的眼睛喜欢看宽的物体,不喜欢长的物体。这也是为什么电视,电脑屏幕现在都是朝着宽屏的方向发展。28mm的取景不会让人感觉到很压抑。
B. 照相时,什么是广角
一般的相机可以利用镜头的轴向位置变化而进行光学变焦。
开机后最原始的镜头位置叫近焦端也叫广角端,通过变焦变到最远焦端,也叫长焦端。
另一个“广角”说的是 --->,一般的镜头广角是35mm来分的,小于35mm就算是广角。常见的广角是28mm的,最“广”的角我知道的是26mm。广角其实就是相机能照到的图像范围角度,比如A相机在距离1米时能照到的左右距离是2米,而同距离B相机能照到的距离是2.5米,那A相机45度,比B相机的广角更小一些。
C. 眼睛的问题
这么说吧:
1.把物体看模糊,其实是把眼睛的焦距调整到不适合看此物体的距离,比方说三米远的物体,想看模糊的话,就把眼球的焦距调整为看非三米远的状态就可以了,但有意思的是,所有人调整的结果都是把焦距调整到近处,通常是调整到眼前20至25厘米远的地方,所以“把这个物体看模糊的时候”,再看远处或近处的物体并非都是模糊的--你可以试验一下,在把显示器看模糊的时候让眼睛靠近显示器,在上述距离时应该是清楚的。
2.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眼睛都能看清楚也是你的错觉。如果你对传统照相机有过了解(单反相机),你会知道一个词叫“景深”,景深的意思是:在镜头焦距调整到看清某距离物体时,并非仅此距离的物体可以看清,而是在此距离前后一定范围内的物体都能显示清晰的效果,长焦镜头摄影时景深小,短焦镜头景深大,大光圈时景深小,小光圈时景深大。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杂志书刊上的照片会出现人物清晰周围景物模糊的道理,运用景深可以达到突出重点的效果,因而熟练及合理运用景深是摄影艺术的一门基本功。为什么傻瓜相机没有这个效果?因为傻瓜相机通常是短焦镜头,28MM或35MM焦距居多,也就是广角镜头,这种情况下景深范围很大,可以保证目标物体周围相当大范围的景物都能显示清晰。单反相机还有所谓“标准镜头”,一般是50MM,照出的照片跟肉眼直视是一样的效果,广角可以加大纵深感,包括更大范围的景物,比方在狭小房间里拍摄较多人物。人眼焦距属于短焦距,所以有比较大的景深,至于感觉远近物体都清晰,是因为眼睛焦距的调节迅速到你感觉不到而已,也就是说,是错觉。
一个一个打来的字,道理也应该说清楚了,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非常乐见您这样细心的人还有这样少见而有趣的问题。
D. 手机拍照时,广角怎么弄什么照片才是广角的
现今的手机拍照功能都加入广角的设计,使用时直接点击“广角”模式即可。
广角顾名思义,即拥有广阔视角的镜头。在摄影中,广角镜头就是焦距较短、视角较大的镜头。而由广角镜头所产生的画面变形可以令建筑风景等得以夸张地放大,从而给予人们视觉上强烈的冲击。
在市面上,最主流的双摄方案应该数广角加长焦的搭配。在广角上常采用等效35mm全画幅相机的24mm甚至是28mm的镜头,这些通常会被成为小广角;部分机型甚至采用了等效30mm左右的广角搭配。等效的数字越大,同一场景,同一位置下看到的视角就会更窄,对一些风光大片的拍摄中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4)为什么眼睛有时候变成广角扩展阅读:
超广角镜头带来的形变能实现强烈的透视效果,在拍摄景物时绝对是大场景神器。但这也意味着画面中有相当一部分区域在拍摄人像时要避免使用,否则人物变形,适得其反。
在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人像时,人物最好与画面边缘留出1/5的空间,让人物处于畸变较少的范围内,并容纳更多的背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更显张力,配合前面提到的长腿效果,大片感瞬间出现。
面部同样可以通过超广角实现美颜效果,使用超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可以保留更多的背景事物,从而压缩面部空间,脸看起更小,而眼睛部分由于受到形变影响,看起来也会比实际更大一些,但切记在近距离拍摄的时候面部不要太靠近画面边缘,否则超广角的形变会让人物瞬间拥有大饼脸。
E. 为什么用相机照出来的景跟眼睛看到的不一样~~~
按照理论上来将,用数码相机照出来的相片与眼睛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但因为数码相机是光学转换为电磁学,在转换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部分却失并且在数码相机里面内置有照片处理软件.可以将照片的色彩作以修正,但这个东西就看自己的喜好.说白了点,也就是数码相机帮你预先PS了一下.只不过它是纯理论的东西.
另外,两者不一样也与你拍摄时的操作有关,比如说拍摄模式.暴光程度等等,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就是显示器,不过是相机上面的LCD也好.还是电脑的显示器也好.
色彩还原能力是无法与人的眼睛相比的.这个道理就跟,彩色打印时色彩不准确是一个道理的.
F. 为什么有时候我的眼睛焦距会变短
我帮您恢复大约100-200度的假近视
治疗近视前提必须,屈光度600度以下,
眼调节力强,眼轴及眼屈光系统正常,非弱视,非遗传,眼底健康......
符合条件者年龄越小越好。
真性近视“不可逆”、“不能治愈”以及“唯镜论”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定论后遗害匪浅
我的事例,希望对您有帮助
参考:转眼法
选一安静场所,或坐或站或躺,全身放松,清除杂念,二目睁开,头颈不动,独转眼球。
先将眼睛凝视正下方,缓慢转至左方,再转至凝视正上方,至右方,最后回到 凝视正下方,
这样,先顺时针转9圈。再让眼睛由凝视下方,转至右方,至上方,至左方,再回到下方,
这样,再逆时针方向转6圈。总共做4次。每次转动,眼球 都应尽可能地达到极限。
这种转眼法可以锻炼眼肌,改善营养,使眼灵活自如,炯炯有神。
永远记住 假性近视的恢复之路门是大开着的
只要你敢于去闯
就算是真性近视 门也是虚掩的
只要你不被
真性近视“不可逆”、“不能治愈”以及“唯镜论”
这句话吓倒
敢于去推开它
我的事例:
我的近视小学时已属于真性近视.初二时已升至250度,那时我坐第二排最中间
位置也戴眼镜
初二时开始每天转眼睛100-150转
,到去年初三恢复到了估计100度,所以上课坐第四排最靠边位置
都不戴眼镜看得见,
我长得很快
现在坐最后一排了
可我不戴眼镜仍看得很清晰
注意:
抱歉地告诉您,散光的主要原因是角膜表面的弯曲度不一致,即相互等垂直的两条子午线上的屈折力不一致,因此是转眼法无法改变角膜的曲率半径的,即无法减少散光的!
转眼睛一定要用力
另外,用圆圈转,三角形转,8字形转之间互相转换,
并不断正转和逆转
恢复速度将大大提升
在50度温水或冷水中转眼就效果更佳(最好50度温水)
当然记忆之前或回忆某事时也可以转眼因为转眼睛也能提升记忆
如果先转眼睛后戴老花镜或渐进多焦点眼镜(千万别戴好视立眼镜,因为骗人)写作业看书
恢复效果就更好了
刚恢复的视力将不易反弹 还有,转眼法越快越好
走路乘车乘船时不要使用转眼法否则会头晕呕吐
真性近视也能恢复吗?
答:能恢复,看近视性质,指数近视及曲率性近视不能恢复,非可塑性轴性近视不能康复,真性近视眼是视轴变长了,有些能缩短,有些不能变短,也有些真性近视不是视轴延长,而是眼视功能出了问题。因此要看真性近视眼的性质,每个近视者都不能放弃康复近视的机会,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年龄越小,眼球的可朔性越大,恢复原正常视力的希望也越大。实践证明未成年的孩子,90%以上的近视都能通过近视恢复眼镜1+1服务恢复原正常视力。
G. 眼科: 我眼睛有时候看东西时候,物体会突然变小,变远。很小时就有这症状了。请问是什么病
建议到专业眼科医院做个O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