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计主体不一样
⑴ 请列举会计主体的不同表现形式
会计主体的表现形式
1.按所依附的实体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划分,可分为法人会计主体和非法人会计主体一般而言,法人都具有独立目标和经济上独立的资金,因而都可形成会计主体。当几个法人的资金目标趋于一致时,还可将几个法人合为一个会计主体来对待,如企业集团。非法人成为会计主体必须有独立的资金,而且应将经营资金与业主或资金代理人区分开。自然人开办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投资基金、信托基金都是这类非法人会计主体。
2.按会计主体包含的层次划分,分为单一的会计主体和合并的会计主体<br/>每一笔符合会计主体特征的资金都可成为一个单一会计主体,如单个的企业,单个的基金等。但在资金间存在控制关系的情况下,各资金虽然仍存在各自的独立性,但又部分地具有了控制资金的资金目标,因而这些具有双重目标的资金在各自形成的会计主体之上共同形成另一种合并会计主体。依据会计主体的特性,这些单个会计主体所构成的合并会计主体,必须消除各单个会计主体间活动所引起的权力、义务、收入、费用的影响。这就是企业集团编制合并报表的原因。
3.按会计主体的具体经济形式,可分为企业、政府基金、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信托基金五种会计主体这五种形式的会计主体也是经济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会计主体,基本上涵盖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需要指出的是信托基金既是独立的会计主体,也是独立的报告主体,在报告上不与管理及保管机构资金相混合。
⑵ 为什么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却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呢
法律主体是指在法律之中,享有权利、负有义务和承担责任的人。而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既可以一是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即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所以会计主体却不一定就是法律主体
⑶ 为什么法律主体必须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1、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也就是说只要在经济上相对独立的企业、单位等组织都可以成为会计主体。
2、会计法总则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按照法律办理会计事务。也就是说,只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就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会计主体的范围较宽。
3、《会计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必须依照本法办理会计事务。”由此可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包括企业的分支机构)都是会计主体。
法律主体必须是会计主体:
1、并不是所有的组织和单位都能成为法律主体,只有那些在法律上具有独立人格的组织才能成为法律主体,即只有法人组织才能成为法律主体。
2、首先要有独立的财产,也就是组织的财产和其成员的财产要区分开来,组织的财产要独立于其成员的财产,不能随便变动,因此属于会计主体的个人独资企业不是法律主体。
3、其次组织要能独立承担责任,也就是能够以自己的财产而不是成员的财产来承担责任,因此属于会计主体的企业的分支机构不是法律主体。具备了这两条,才能成为法人,才能成为法律主体。
(3)为什么会计主体不一样扩展阅读: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怎么样区别
1、定义不同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报表的企业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个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可以是单一的一个企业,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法律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2、包含主体不同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比如企业内部的某个单独核算的部门。
法律主体:一般都是会计主体。
3、是否具有独立性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法律主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⑷ 为什么说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的弹性很大,凡是有经济业务、实行独立核算、独立编制会计报表的企业、单位甚至个人,不论是否独资或合资经营都可以假设是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就企业类主体而言,经济活动就是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下同)。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将特定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二是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以便考核主体单位的经营成果。
⑸ 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主体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体有什么不同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会计主体是管理政府收支、办理国库业务的财政部门,也可以侠义的说是专指财政机关内部的国库管理部门,它不同于作为行政单位会计主体的财政部门,即财政部门自身的收支核算使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于国库管理的预算收支的核算使用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体是行政单位(包括部分社会团体,如妇联、工商联、残联等)和事业单位。
⑹ 子公司与分公司在会计主体上如何划分那一个是会计主体那一个不是为什么或俩个都是为什么
如下:
1.从法律角度说: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是一个独立的公司;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只是公司的一部分。
⒉从会计上理解,子公司是集团里受母公司控制的企业,是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分公司独立核算成本、费用,也是一个会计主体。
3.要理解会计主体,注意他不同于法律意义上的概念。有时几个公司可以是一个会计主体,核算集团的资产负债、赢利状况;有时一个公司内部部门也会形成一个会计主体如独立采取核算的销售部门或处在异地的分公司等。
总公司需要承担分公司/子公司所有的债务承担吗?
1、分公司需要总公司承担所有债务。这是由分公司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
这是因为:分公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和独立的法律地位,不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而且法律规定,分公司发生的利润与亏损要与总公司合并计算,即“合并报表”。
2、其实,如果不想让总公司承担下属分支机构的债务,可以考虑设立子公司。这是因为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自负盈亏。
而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以子公司的全部财产为限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企业在设立下属分支机构时,应该设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
1、开办初期,下属企业可能发生亏损,设立分公司,因与总公司“合并报表”冲减总公司的利润后,可以减少应税所得,少缴所得税。(而设立子公司就得不到这一项好处。)
2、但如果下属企业在开设的不长时间内就可能盈利,或能很快扭亏为盈,那么设立子公司就比较适宜,可以得到作为独立法人经营便利之处,还可以享受未分配利润递延纳税的好处。
所以说,该设立哪种组织形式,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
⑺ 会计主体不一样是法律主体,但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对吗
对的。会计主体是指财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法律主体即法人,法人是指在政府有关部门注册登记、有独立的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法律实体。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不是同一概念。一般来说,法律主体都应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等。
法律分析
会计主体是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采取的立场以及在空间范围上的界定。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个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 法律主体是指在政府有关部门注册登记、有独立的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法律实体,它强调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法律关系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不是同一概念。一般来说,法律主体都应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等。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如企业、事业单位;也可以是非法人,如独资与合伙企业;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中的内部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的部分,如企业的分公司、企业设立的事业部;可以是单一的企业,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联营公司或企业集团,如由若干个子公司和母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二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必须依照本法办理会计事务。
第三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帐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帐。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的任职资格、任免程序、职责权限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⑻ 为什么说法人必然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不一定不是法人呢
因为会计主体所含范围更广,法律主体含义要求比较严格。
会计主体:一般来说,只要在经济上相对独立的企业、单位等组织都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会计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必须依照本法办理会计事务。”由此可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包括企业的分支机构)都是会计主体。
法人:具体的讲,首先要有独立的财产,也就是组织的财产和其成员的财产要区分开来,组织的财产要独立于其成员的财产,不能随便变动,因此属于会计主体的个人独资企业不是法律主体;其次组织要能独立承担责任,也就是能够以自己的财产而不是成员的财产来承担责任。
因此属于会计主体的企业的分支机构不是法人。具备了这两条,才能成为法人,才能成为法律主体。一般来说,一个公司的子公司既是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而分公司是会计主体,却不是法人。
(8)为什么会计主体不一样扩展阅读:
会计主体的四类主体:
一是会计主体是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会计客体的“会计人”。
二是单独进行核算的经济实体(企业)。
三是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单位。
四是指具有独立资金和经营业务,单独进行核算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