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逻辑不好
① 中国人的逻辑能力为什么很差
中国人其实逻辑能力不差,至少在数学领域秒杀一切国家。
中国的数学非常的牛逼,他牛逼的地方不在于自己发明了什么,做出了什么巨大的贡献,而在于他在于中国的普及度。
中国人从小到大都会被乘法口诀,但是国外没有。几年前还说有国家要引进这个。
中国人算数能力好,特别是算钱方面简直无敌。这也证明了中国人逻辑能力不差。
但是除此之外,中国人其他方面的逻辑能力确实还是有点不足。
中国人为什么不在其他方面用逻辑,就是因为在其他的方面用不上逻辑。
例如中国人吵架,只要一句无情无理取闹就行了,并不需要再有其他的的话。
例如做事情,并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影响,只要知道这是老师、父母、领导要我做的就行了。
中国人的教育决定了中国只看结果,过程并不需要,而逻辑就是过程。
② 为什么有人说中国人缺乏逻辑思维
首先,逻辑思维从根本上是和人种方面没有关系的,逻辑思维本就是后天所训练出来的产物。
既然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产物自然就要从后天去寻找。关键就在于语言。
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是中文,然而中文从日常口语表达上来说逻辑性就不是很强的,接受教育程度良好的人尚且不一定运用自如,更何况我们的大部分人都是接受过中等教育的人,逻辑性就更差了。也就是说这是根源上造成中国人逻辑性差的原因。
相较于中文,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英文逻辑性就要强的多,细心点你就会发现那些说英语的孩子从语言表达上就要明显强于同年龄的中国孩子,这主要得于英语的影响,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有着非常分明的逻辑性,规则性。事实上很多人学英语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一种语言而是为了利用其锻炼逻辑性。
总的来说,缺乏逻辑性的现象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仅仅说中国人缺乏逻辑思维显然是错误且幼稚的。
③ 为什么国人的逻辑思维普遍低下
关键还是见世面太窄,国人很多都是局限于出生地,很少出去生活了解世界的,而一般解除新鲜事物都是在大家都已经默认的情况下才接受,对一些未知的第一次见的东西都是抱有抵制的态度,头发长见识短么。
④ 中国人为什么不擅长逻辑知乎
赵汀阳《是什么让中国人“不讲逻辑”》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语词概念的问题,即是一个哲学问题。它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在观念意义上讲的。中国人的基本理念与现代进步理念往往是对立对应着的情况。其造成的原因源于中国观念文化的世俗功利属性,即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最终追求是停留在器物利益层面上的,没有上升到精神信仰的高度。所以一些进步的超脱世俗事实眼界的理念、观念、追求事实上很难成为中国人的为人处世的“逻辑”,中国人自有自己一套与之对立的按照现实世界情况描摹的“逻辑”。所以,当两个逻辑碰到一起,就会显得中国人不讲逻辑了。
比如平等就是一种进步的理念,当然也是一种超脱人类过去野蛮等级历史的追求意识,而中国人中国文化本身却没有这样的意识,还是停留在那种等级意识的状况,在这样两种对立思想交杂着事实而表现出来时,那种等级落后的基本思想理念便有意无意使得中国人表现出不讲逻辑起来。二是在形式逻辑这个意义上讲的。形式逻辑是产生于西方文化的思维规范。中国人一直没有形式逻辑这个(科学)思考的工具。至今也很不重视运用形式逻辑。即使中国许多着名的学者都无什么习惯来按照形式逻辑思考写作。
“中国人不讲逻辑”中的“逻辑”,本质还是现代的进步的普世的思想理念。如果没有这个实质的限定,“中国人不讲逻辑”就不能成立了。因为,广义的逻辑就是人们客观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基本思想理念,人们的思维言行都是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自己根基的这种思想理念所“逻辑”着的。这里哪有什么不讲逻辑的呢?!除非主体患了精神错乱病症。我上面举例讲到平等与等级两个不同的思想理念,就有两种不同的思维言行,而平等理念属性是现代的进步的普世的,等级理念则相反。所以,在前者看来,持有后种理念的讲法是不讲逻辑的;反之,后者也可能有时这样看待前者。这里就有了所谓的文明冲突了。
⑤ 《中国人为什么逻辑思维能力差
“逻辑(logic)”一词来自古希腊语“λογική”,中国是在19世纪末才引进这个概念的,当时只有少数文人知道这个概念,然后白话文到建国后多年才普及,使中国人的表达比以前有逻辑。
中国人的思维不是逻辑思维,而是低一水平的顿悟思维。
⑥ 为什么中国人不怎么重视逻辑,要做什么事随便给个理由就行了
那是你接触的人和事是这样的,不讲逻辑,事都说不通怎么做?所以是个别现象,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⑦ 为什么中国人不讲逻辑
说到讲道理,我就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事情。那是在我大约八九岁的时候吧,我当时特别热衷参加本村的村 民大会(当然是和我的父母一起去的)。热衷于此的原因很多,之一就是特喜欢那种开会的氛围:村里的 大喇叭一响,村长那浑厚的男中音就传遍全村的各个角落,伴随着鸡叫狗吠,各位村民或从自家屋子钻出 ,或从田间地头赶回,时间不会很久,大家就都能汇集在准备开会的村小学校里。期间照例有泥土和汗水 的腥臊,也有呛鼻子的旱烟之辛辣。人们三三两两,交头接耳,直到村长宣布开会为止。 根据我的记忆,其中最热烈的场景,就是村民们发言和相互间攻击和辩论了。个别的村民能言善辩,往往 会成为会场的主角,风头有时甚至盖过村长;大多数的村民的发言效果却很差,或期期艾艾,有理又讲不 出来;或前言不搭后语,矛盾百出,让人听了不以为然;或面红耳赤,唾沫横飞,甚至口出粗言,不惜以 拳脚相加。开会的最终结果往往是,要么是不了了之,没有结果;要么是不欢而散,甚至头破血流。最后 ,我总结了一个结论:讲理从来都是双向的,不仅需要你会讲理,而且还需要对方也是一个讲理的人,同 时,你们之间相互要遵守一个固定的规则;否则,要么是对牛弹琴,要么是各有各的理,之间永远没有交 集,这样,往往是谁的嗓门大,就表示谁最有理! 这个讲道理的规则,就是逻辑。讲道理必须讲逻辑。但可惜的是,我们中国人讲理往往不讲逻辑,结果就 是,大家都认为自己最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全然不知道自己或对方错在哪里。 为了表示笔者很讲“逻辑”,现决定把题目缩小为“有些中国人为什么不善于按照逻辑规则讲道理”,免 得遭到读者的口诛笔伐,笔者绝没有想打击一大片的念头,起这个题目,只是为了阐述一种普遍现象,得 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已。 中国人在讲道理过程中,其思维过程往往缺乏逻辑,导致一些习以为常的错误,比如: 一、在讲道理过程中不注意提前对概念下精确定义,概念模糊不清,辩论双方对概念的定义不一致,导致 你讲东,他讲西,各说各有理,其实说的都不是同一事物。 好多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游戏可以玩,但现实生活中不能这么辩论。再比如,前一段时 间有人在辩论哪个城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答案各异,有的说是上海,有的说是重庆,还有的说是呼伦贝 尔市。表面上各有各的道理,但实际上,问题的根本在于首先要定义一些概念:比如什么是“最大”,是 人口最多?或是占地面积最大?还是经济量最大?还要定义什么是“城市”,是城区?还是作为行政规划 的一级?没有这些确定,注定是没有辩论结果的。 说话要严谨,办事更要严谨。笔者审阅过许多合同文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的事端,老外的合同 就比我们中国人的合同制定的严谨的多。他们的协议中很少出现比如“应该 ”、“更多”、“合理的” 这样的字眼,这样就避免了很多纠纷。协议本来就是为了框定什么样才是合理的目的,你反倒在协议中反 复写“合理”的,那什么才是合理的呀?这就体现了我们思维能力的不足,缺乏严谨的思维,概念模糊。 二、中国人在讲道理的过程中往往只讲结论,不重视论证过程,习惯于“独语警句”,导致自说自话,难 以令人信服。 记得小时候起,我的父母和老师就教导,要多背一些格言警语,我一一按照他们的指示做了而且还不够, 还把它们一一抄录在一个小本本上,整天念念有词,以为这样我就掌握了全世界的真理——真是真理在握 啊。可惜,后来我发现很多格言不一定是正确的:至少它被告诉我它为什么正确。后来才发现,这种只讲 结论不讲论证的传统自打我们的老祖宗——孔子、老子起就开始了。《道德经》区区五千言,据有爱国者 说,此已经穷遍天下所有道理!拳拳之心,着实令人感动,可惜这不是真理,即使算是句句金言,但没有 论证过程,还是不大令我老人家满意:因为我只知道专断的独裁者往往是这样:希特勒的讲话中,90%都 是论断,但讲理的过程不到10%!我们毛伟人也是这样的风格: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 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我们毛伟人的追随者及后代们还是这样:社会主义就是好呀 就是好,就是好!从来也没人告诉我,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三、中国人在讲道理的过程中有时也有论证,但缺乏逻辑推演,或者是违反一些基本的逻辑规则。 表现之一就是中国人常用类比推理,认为用类比推出来的结论肯定是对的,其实不然,类比推理是一种或 然性推理,没有必然性。 举个例子,网络上经常出现一些五毛们,一看到有人赞扬美国,或者有人赞成移民到国外,就喊出了他们 自认为最有说服力的论证“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种思维是有问题的,这个推理是站不住脚的, 孩子和狗是两回事情,国民和狗之间的差别则更大。狗不嫌家贫和母子关系、国家与人民的关系没有什么 可比性,硬把他们归在一类,其实是生拉硬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流传久远的成语、谚语都是用类比 的方式。如“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既然你没犯错误,为什么有人就说你?既然有人 说你,那肯定是你有问题,人家为什么不说张三呢。。。。。。。等等,这些说法同样是有问题的,是不 能把它们当成真理的。 鲁迅写过一篇杂文《论辩的魂灵》,通过引用一些话语,讽刺一些中国人的荒唐逻辑。虽写于八十多年前 ,却是当今不少人思维逻辑的活生生的写照: 你说中国不好。你是外国人么?为什么不到外国去?可惜外国人看你不起……(这种话现在仍有许多中国 人在说)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既然中国人生疮,你是中国人,就是你也生 疮了。你既然也生疮,你就和甲一样。而你只说甲生疮,则竟无自知之明,你的话还有什么价值?倘你没 有生疮,是说诳也。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 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摘自《鲁迅全集》第三卷) 有的类比推理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却也没有必然性。比如我看电视上一个很有名望的评论家在慷慨激 昂,他说出了据说很多人都点头的一句话:“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可能爱国?”听起来蛮 有道理,事实上并非如此:爱国和爱父母没有可比性。不孝顺父母而爱国的人也多的很。还有什么”一屋 不扫,何以扫天下”等,都没有什么必然性。随便讲讲可以。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早就以“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例子指出过这种“连锁推论“的荒唐。该“理论“从“个人“到“天下“层层放大,连续 飞跃,毫无逻辑上的联系,却被读书人奉行了两千年,其间竟没有多少人想想∶一个人就算是修身修到活 佛的境界,难道就会自动具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力不成?学历越高,能力就越大,也是这种荒唐的 逻辑!可是我们都以为是真理! 四、中国人在讲道理的过程中,往往事实和愿望分不清,把“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当成“事实上是这个样 子的”,即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不分,喜欢用道德的判断来搅和客观。 拿《论语》来说,这本书本来是以讲伦理为主的,里面的很多话是有道理,但多是从做人“应该”的这个 角度提出的,但并不代表现实中的人都是这个样子的。如果你把应然的东西当成实然的去做,吃亏后就不 能怪孔子!比如,大多数中国人不区分“人应该是好人”和“人是好人”!反之亦然,有的人很赞同物竞 天择的“自然进化论”,于是也就做了,而且还认为是应该的,这也违反了应然和实然的关系。所谓实然 ,就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只有事实判断;应然,就是事务应该变成的样子,包含一种价值判断。人类社会 固然存在弱肉强食,是实然;但弱肉强食不应该成为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就是应然。 五、中国人在讲道理的过程中,往往以偏概全,依靠简单的归纳推理,把个别的、一时的当作普遍的和永 恒的。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都有点数不过来。当小孩有一次被陌生人欺骗了,于是我们就认为凡是陌生人都 是坏蛋,要小孩以后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当一个女人被一个男人伤害后,她会认定所有男人都不 是好东西(然而当一个中国女人认为韩国棒子男人就是优秀时,仅仅以为他长得比较帅!);因为日本侵 略过中国,日本人杀过中国人,就认为日本人全是变态,就要求所有中国人恨日本人,也是这么一种错误 逻辑! 够了,我们中国,几千年的环境造就了这种不讲逻辑的思维方式。我们在讲道理的过程中过多地重视了道 德性和讲话人的动机,而往往忽视了讲道理的过程!因为不会逻辑思维,我们便成了“什么都懂,什么都 会,什么都敢信,什么都敢说“的愚昧、幼稚、狂热的民族。不管是何等荒谬的名堂,一出笼便能风靡亿 万人民,人人如痴如醉,个个似癫似狂。“毛主席都说了文化大革命好,还能不好?”这是一种逻辑;“ 科学家都说了,打了鸡血就能像鸡一样兴奋,为什么我们不打鸡血试一试?何况,你看鸡为什么那么灵敏 ?那是因为有鸡血,既然鸡血能让鸡兴奋,当然也能让人兴奋喽”这也是一种逻辑;“西方的民主有什么 好?你没看见他们那里也有暴动?”这又是一种逻辑;“潘金莲为什么看不上武大郎而跟了西门庆?那是 因为武大郎人矮,那个也就短小,满足不了她,而西门庆高大,那个也就粗大,能满足她!”这更是一种 逻辑!可惜,这些“逻辑”,都不符合逻辑!可我们习以为常!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多方面的措施。至少目前可以从我们的教育制的改变做起!可以从废除考试 的标准答案做起!可以从把逻辑学作为大中小学生必修课做起!引进国外那种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 由集体或个人搜集资料,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研究,完成课题的教育方式。另外,治疗愚蠢的良药是营造能 让任何人自由说话的氛围,从辩论中证实荒谬,从争论中获得真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⑧ 从诡辩论谈起,中国人为什么缺乏逻辑
本文源于与志宇断断续续的的讨论,因受从网近日对于中国人缺乏逻辑的讨论感染,信手写了下来。 有个讲诡辩论的小例子:有两个人到我这里来作客,一个人很干净,另一个很脏。我请这两个人去洗澡。他们两个人中谁会去洗呢? 可以回答干净人,因为他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脏人认为没什么好洗的。如果回答脏人,是因为他需要洗澡;而干净人身上干干净净的,不需要洗澡。是脏人去洗澡,还是干净人洗澡?亦或是都洗,或都不洗?为什么会出现矛盾?这用我们熟悉的言说方式解释,就是诡辩论臆造了不存在的逻辑联系。也就是说,本来,若A,则不一定B,但诡辩论通过巧妙架构的语句,令读者误以为若A,则一定B。(有时候,若A,则C,但B和C之间互斥,于是就推出了看似矛盾的结果)具体地说,“如果一个人身上脏,那么他回去洗澡”和“如果一个人有洗澡的习惯,那么他会去洗澡”都是错误推论,一个人去洗澡的充要条件包括:他需要洗澡,他愿意洗澡,主人家里有盥洗室,主人家的盥洗室里没停水,主人家里的盥洗室里的水温能调到合适度数,主人家没停电,主人家的盥洗室没有被三百只老鼠占据……之类之类,不胜枚举。只有我们考虑并确认了这n项条件都满足时,我们才能够正确推出客人要去洗澡,引号中的句子反映的矛盾源于结论成立所需的条件的不充分。 但诡辩论何以蒙蔽读者呢?何以让读者意识不到论证过程的不严密呢?事实上,一百个身上脏的人中有99个会成功地去洗澡。于是我们用直觉将经验套入了预测中,预测洗澡的结论会成立。构造一个成功的诡辩论的难度就在于这里:你要是说:“他今天出门了,那么他会因车祸而死。”当然没有人会觉得论证严密,因为经验中A事件与B事件同时出现的几率着实不高,所以直觉告诉我们此句荒谬,理智才能趁机告诉我们,A之外,我们必须找到很多个条件,才能使B出现。(事实上,“他出门”和“他身上脏”在逻辑地位上是相同的,都只是必要条件)诡辩的架构不能用这样的句子,而需要“如果一个人身上脏,那么他回去洗澡”和“如果一个人有洗澡的习惯,那么他会去洗澡”这样的两句或以上的符合受众的源自经验的直觉的论证,以使这多个结论在神不知鬼不觉间呈现出矛盾的假象。 在上一段中,我其实已经把问题引向了直觉——直觉源自“若A,则B以极大概率出现”的经验,可能让我们忽视A与B之间可能并不具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直觉并不是一种思维过程,我们运用直觉时并不会想到具象化的语言表述,直觉类似条件反射,而且在生活中,我们运用直觉的次数似乎远超运用逻辑的次数。志宇启发我思考直觉的来源,作为非理性的,被广泛使用的,绝对可说是一种人类的本能的直觉的来源。一百个身上脏的人中有99个会成功地去洗澡,一千次见到老虎,会有998次老虎试图干掉原始人。若运用逻辑,我们会试图找到足够充分的条件来论证老虎会不会对我有威胁,会考虑这是只病虎吗?这老虎心情好吗?我和老虎之间会不会有玻璃幕墙呢?等考虑完,很可能你早就完了。所以原始人发展出了这样一种本能趋向,不经思考地对某些已得到经验(直接或间接)证实的现象的出现做出本能的反应,这就是直觉。直觉无需思考,也就极大地缩短了反应时间,这种缩短固然会因非逻辑性而导致或多或少的副作用,比如老虎不追赶原始人的那两次,原始人就白白消耗了体力,但一千次同类事件中,998个原始人保全性命的几率提高了,只有两个原始人消耗了无必要的体力,孰轻孰重,自然选择会帮助作为物种的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一方面,直觉具有这样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逻辑具有无必要性,并因此可能增加无必要的消耗。后一方面才终于和“中国人为什么缺乏逻辑”挂上了钩。 原始部落生活的范围很小,身边的动植物、会遇到的情况很少,总共就那么几种叶子和果子能吃,那么几种动物需要被害怕,于是逻辑变得一无用处,看到果子,直觉地去吃就行了,看到异性,直觉地去追就行了,无须逻辑分析。在这一阶段,全世界的野蛮人都没有逻辑,也都不需要,更不想要逻辑。可是,随着农业的发展,情况出现了变化。中国的社会呈现着极强的乡土性,对土地的依赖造成了经年累月居住在一个地方,费孝通先生说:“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在熟悉的地方上生长大。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极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时间的悠久是从谱系上说的,从每个人可能得到经验说,却是同一方式的反复重演。同一戏台上演着同一的戏,这个班子里演员所需要记得的,也只有一套戏文。他们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这样一来问题就很明显了,乡土中国因其稳定无新意而保存了逻辑的无必要性,正如它保存了文字和记忆的无必要性(费孝通《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谈了文字之无用),也就保存了直觉的优越性。反观希腊,作为地贫之所,不得不早早开拓海洋,把小帆船开得满地中海都是,各个地方的不同地理环境使希腊人不断遇到经验所不可及的新情况,在应对新情况的过程中,直觉再不能体现优越性,逻辑则因有助于克服成见,分析崭新的所见所闻、所做所为会产生的必然后果,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而迅速崛起。因而,自觉的逻辑学的产生之地也是古希腊,诡辩论的产生并不能说明逻辑的落后,而这种构建特殊矛盾的思维游戏恰恰反映了希腊人对逻辑思考的追求和进步。轴心时代的伟大东西方哲人,就这样分道扬镳了,希腊的传统后来拓展成为了整个西方思维方式的重要来源。 所以,我们找到了一种解释:中国人缺乏逻辑,是因为漫长的小农经济时代使中国人不需要逻辑。接下来,我们告别马林诺夫斯基,告别功能主义,诘问下去:国门被迫打开,工业化开始也这么多年了,作为面对无穷新现状现代人,我们需要逻辑,但我们为什么还是缺乏逻辑?(曾有利于原始人的本能的直觉往往造成现代人的困扰,我们在与本能作战。举两个例子,对于原始人,黑暗意味着很大的未知危险,于是原始人发展出了畏避黑暗的直觉,但对于现代人,逻辑会告诉我们黑暗中的危险恐怕几率很低。再比如,原始人没有精密的政治-传媒系统,但对于现代人,政治传媒利用直觉所造成的误导却可能极大影响公共利益) David Strand说:辛亥革命给中国留下了旷日持久的共和主义政治文化,它以鼓舞人心的演讲,喧闹的集会以及粗矿的示威为特征。这种谁声音大谁牛逼的政治文化可能起源于辛亥革命,但真正被发扬到国人内心里,则是在1949以后了。这个执政党以动员底层群众为特征,通过一次次大动员破坏掉理性较强的知识阶层,而民众事实上也并非成为了真正的政治主体,政党动员是群众唯一的指挥棒。虽然唯一的力量仅仅是政党和动员,但政治生态的体现者却是作为群情激奋者的乌合之众。这就又要扯勒庞了,群体的非理性事实上就是非逻辑性,直觉性,跟着声音最高,说的话看似最正确的那个人走的性质。群众运动中,你没必要严密论证你的观点,群众没耐心听的,你需要的是几个华丽简短的口号一只高音喇叭。知识阶层可能可以保持逻辑性,但知识阶层的话语权已经被消弭掉了。文革彻底打乱了逻辑世界,让已经群情激奋了一百年的中国人几乎彻底失去了在政治参与中保持逻辑性的能力。(逻辑的施展需要温和的心态来排除感性的干扰,群众运动的大行其道所破坏的正是这种心态。熊十力文革时在上海的公园里一遍遍自然自语:“中国文化亡了。”可见至少儒家在心态上是适于逻辑活动的)又加之互联网文化中天然的反逻辑性(微博140个字,你怎么严密举出令结论成立的诸种条件?而喊口号最能吸引来浅阅读成性粉丝),中国网络的非逻辑性便体现得尤其严重了。 不喜欢谈政治,那就这样吧。我觉得我怎么文风变得这么絮絮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