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为什么我们国家和西方国家不一样

为什么我们国家和西方国家不一样

发布时间: 2022-08-10 20:39:52

⑴ 西方国家和我国国家有哪些不同

主要是思想方面的不同,比如中国的饭店里很吵很嘈杂,中国人自己认为这热闹,而西方人则认为这样对饭店的其他人很不礼貌,当然这种思想差距不仅仅体现在饭店,只是举个例子。

中国的城市面积都很大,比西方城市大得多,原因是中国市区少,所以把好几个城市合并成为一个市,共用那么几个市区,因此中国的一个市有西方一个省那么大。比如山东原有110多个市,但由于供给设备太少,就把很多城市都合并起来,现在只有17个市。而且中国城市交通多为方格状,而西方城市多为环形放射状。

西方军人习惯把大檐帽和船形帽歪戴,贝雷帽更是无论怎么带都是歪的;更中国军人审美明显不一样,其实现代军装本来就是为白人设计的,不太适合黄人。

西方商人重视信誉,而中国商人则会把所有把戏用在信誉上

暂时想到这么多,你可以上网搜“老外辨别中国人的88种方法”

⑵ 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有什么不同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方包括很多国家,这里我想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文化,即使是相隔很进的日本文化也与中国有着不同之处,但作为亚洲这个整体,他们与西方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也就是它们的共性。

西方相对于东方文化起步比较晚,但在他们内部之间,比如:南欧和北欧,西欧和东欧,就是英国,德国内部也有着异处,然而体现着本质差异的无疑还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龙和凤在中国,龙是图腾的形象,在图腾发展的进一步神圣化之后,形成了龙,凤等具有多种动物特征的综合性图腾形象,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神异的动物。因而,在我国龙凤指才能优异的人,龙虎比喻豪杰志士。“龙”在成语中也被广泛的利用,如、“龙飞凤舞、藏龙卧虎”等。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以“龙的子孙”自豪。我国的传说中,凤凰是一种神异的动物,与龙、龟、麒麟合称四灵。凤在中国还指优良女子,还有太平昌盛之意,旧时,凤也为圣德。"凤毛麟角"指珍贵而不可多得用来比喻有圣德的人。

在西方龙和凤完全不是这个意思, 在西方,龙是罪恶和邪恶的代表,西方的凤,是再生复活的意思.在西方传说神话中,龙是一种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能够从嘴中喷火 。到了中世纪,龙演化为罪恶的象征,要不Diablo(西方的着名电脑游戏)中的魔鬼diablo是个长得很像龙的怪物, 在英语中,龙所引起的联想与“龙”在中文中所引起的联想完全不同。要是对西方人表示赞美千万不可用龙凤等。

中华民族是一个渴望安定祥和的民族,因此,就想象龙、凤是一种福音。从文化的角度上看,西方长期受宗教的影响,我国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封建思想的统治。西方人信仰上帝,与上帝作对就是过错,就是罪恶;而我国人民信仰上天,佛祖,祈求上天能给我们带来好运,神把龙作为自身的代表降到人间,是至高无上的象征。

东西思维方式的冲突

在欧洲工作生活了26年,现在是中国驻德国大使的卢秋田老师说一个德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在临死以前,你问法国人,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法国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槟酒。又问德国人,你死前有什么愿望?他说如果我还有力气的话,我想再作一次报告。这就是德国人,喜欢作报告。我想这也许就是思维的不同,这还只是在西方内部,要说到东西方的差异,我想就更大了.

对于思维方式的特点,主要有四点:第一,思维的广泛性.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 一个美国人给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一看就发火,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开门见山,后面才讲些客套话。中国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 把美国人的来信先看后面。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么问题,到信的末尾有几句才是他要说的问题,前面说的都是客套话等等。 美国人读中国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写法反映出不同的思维方式。

第二,民族思维方式形成以后,有相对的稳定性。一个人,不论他是东或西方人,形成一种思维后相对比较稳定。 一个德国人,一个日本人,一个中国人,三个人坐火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去巴黎,这三个人坐在一个车厢里。突然上来一位客人,因为车厢有4个位子。这位客人拿了一个鱼缸端上来,放在空座上,德国人开始问端鱼缸的人,撃�芨嫠呶乙幌拢�庥闶鞘裁疵�疲�谏�镅�嫌Ω萌绾喂槔啵�心男┨匦裕克�窃诳蒲�嫌惺裁匆庖澹繑这上来,放在空座上,德国人开始问端鱼缸的人,撃�芨嫠呶乙幌拢�庥闶鞘裁疵�疲�谏�镅�嫌Ω萌绾喂槔啵�心男┨匦裕克�窃诳蒲�嫌惺裁匆庖澹繑这是德国人向这位客人的发问。日本人听完德国人的话以后就问,撉胛收馕幌壬��飧鲇阄颐侨毡灸懿荒芤��咳绻��菸颐侨毡镜钠�蚝退�隆⑺�剩�飧鲇隳懿荒苌�ぃ繑问完以后,轮到中国人来问了,撜庵钟闶呛焐蘸贸曰故乔逭舾�贸砸坏悖繑这表明三种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特点。在下愚见,这也是不同社会的反映。

第三,思维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年轻一代的思想变化也正是如此。我们已经与50,60,70年代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

第四,思维方式的差异有时感觉得到但很难说清楚,也不容易反馈给对方。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赞赏,我想这也是由于古时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种文化意识.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东方的绝大多数而言的。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

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报导中,一为中国人到西方人家吃饭,当主人问今天吃中餐还是西餐时,客人很客气的说道:“随便。”“客随主便。”西方人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他们说一听到撍姹铦这个词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弄好,不好操作。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反过来看看,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当我国代表团出访时,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团,对方问,各位想喝什么?如果团长说喝茶,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人家奇怪,怎么一个说tea,就tea,tea全下去了。

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我们在感谢对方接待时往往是这样几句话:你们国家很美丽,你们人民很友好,你们接待很周到,等等。他们认为万里迢迢从东方到西方,难道没有任何一点不同的感觉,为什么一律都是这么三句话呢?后来有一个代表团走的时候,除了三句话以后,他说,我现在想提点建议。这几个人马上很认真听,想听听代表团离开前的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希望你们介绍材料能译成中文。第二条是你们这个牛肉能不能煮得烂一点,血淋淋的实在受不了。第三点希望你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能有所了解。他们听了感觉特别好,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表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做到,做不到的我们也知道你们喜欢什么了。

第四,是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在很多问题上中西方的差异是的,我敢打赌西方人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定看不懂,这里头最大的问题就是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从而造成了中国人细腻含蓄的倾情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古代的大家闺秀想必西方人一定毫无想象,更不必说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时的家法等一切束缚主义的思想。

第五,是我们思维方式里经常有意会性。他们是一种直观性。比如我们有些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这种含蓄需要你去意会,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像钱钟书先生的关于西方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对比里,更是谈到了中国诗的长处,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但表达比西方的长诗更有意境。但对西方人来说,这又是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的东西。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听不见的更美。还常常用问句作回答,以问为答,问而不答,让你对下文有着无限的憧憬和想象。

造成的教育差异

两种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极其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处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先说西方的教育,从体制到政策实施都近乎完备,一批批的孩子们都十分良好的接受高级的教育,唯一的缺陷是在这种情况下,有部分的学生养成了很多骄奢的习惯,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他们的教育环境比起中国的简直好之又好,他们的主体是过于培养孩子的自我能力和素质,这也是鄙人比较欣赏的地方。从小时就锻炼他们自己的生活能力,在国际夏令营中明显看出他们的孩子比我们的要坚强的多。我想,这也有着一定的环境因素吧。

比而较之,中国的素质教育总也不能尽善尽美,除了环境因素外,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文化的背景太深,很难改变这种传统。还有,中国的素质教育过分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及自我能力的提高,这就在根本上造成了中国学生在国际竞赛的水平很高,而生活则远不及人。在中国有很多学生对教育不满,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两种等级。

我想,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并不能说明孰好孰坏,这只是两种文化及社会制度的产物,他们各有好坏,我们应该互相吸取对方的好的方面,使得教育在不同的土地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

周老师说:“中国是陆上文明,而西方是海上文明。” 这话很有道理。一个是东西方社会发展的道路不一样,中国长期农业社会和小农经济造成我们大陆文化的民族心理。这种心理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一种乡土情谊,一种乡邻的情谊。我们不是说,人生有四大喜事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这在西方国度一定很淡漠,他们如果在国外遇到一个同乡,不会很激动,而我们的华侨,在外面有很多同乡会,西方人一般没有同乡会。我们经常讲本土本乡,甚至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等。这些跟我们的长期农业社会都很有关系。还有落叶归根的思想,这都带有很浓厚的情,这种情的因素恰恰在西方很淡薄。

另一个是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是以儒家为主、兼有诸子百家各学派的文化。这种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强调整体的定性思维方式,这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体局部的实证思维方式大不一样。西方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儒家哲学体系里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是修身第一位,也就是讲究道德文化;西方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分析,就分别形成了侧重整体思维或个体思维的差异。

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多的差异,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的很多习俗也产生了很多笑话。但是,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点就是这些都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历程,这些东西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因此,来自外部的强加或内部的叛离,都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⑶ 一直有个疑问,说我们和西方国家社会制度不同,但到底区别在那里

最简单的就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
按历史来说,我国的社会制度不是不像和西方同步,而是中国的历史、发展限定了我国向资本主义发展,而且中国在制定制度的时候是学习前苏联的,那时候有很多苏联崇拜者。

⑷ 都是人类,为什么中西方文明差别那么大呢

1、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

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2、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则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希腊时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同时,海洋环境的山风海啸、动荡不安,也构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

(4)为什么我们国家和西方国家不一样扩展阅读:

霍夫斯泰特对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

因此,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会经验、受过相同教育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这种共有的心理程序之所以会有差异,是因为他们向来受着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社会和工作,从而也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文化差异即是指因地区异同,各地区人们所特有的文化异同而产生的差异。霍夫斯坦特认为:文化是在一个环境中的人们共同的心理程序,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

不同的群体、区域或国家的这种程序互有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可分为五个维度: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度与女性度,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⑸ 为什么西方国家的文化和我们不同

推荐答案说的不对。

我来给你解释,我们本来是东方文化的领导者,东西两大文化集团对持的主要成员。 可是1949之后,我们采取文革,彻底废除千年传承的汉文化,推行苏维埃无产主义思想。结果发现苏联证明了,共产主义只能存在于理想中。于是邓公带领我们改革开放,推行资本主义思想私有制。由于经济过快发展,我们学习到了知识西方拜金、崇权等肤浅的东西,资本主义精髓并未得到推广。于是乎我们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真他妈绕口。 其实我到现在还弄不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现在的中国是道德缺失,信仰危机。 小悦悦事件,模式扒手,老人跌倒无人搀扶等事件。这些都说明了,信仰和道德的缺失,在我们国家中已经显现出来。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中不中,西不西,无信仰,无礼仪,无廉耻的国度。
其实文明程度越高,接收外来信仰的程度越久越高。 比如美国有300个民族,来自世界各地,美国也被称为民族大熔炉。 你在看看日韩、台湾,他们是东方文化的传承,东西方文化也发生了很好的结合。

⑹ 中国与西方国家有什么不同

主要是文化方面是二个系统,人文精神有很多价值观上的区别。国家信仰、制度和法律的不同。

⑺ 中国和西方国家风俗习惯的不同处

中国和西方国家风俗习惯的不同处如下:

1、称呼和问候

中国人和西方国家的人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有着不同的问候语。

如果你遇到一个外国人而问”Have you had dinner?”他(她)会认为你要邀请他(她)吃饭,再加上一句”Where are you going?” 他(她)会认为你对他(她)的生活如此关心,会感到纳闷甚至不快,从不打听别人的隐私。

2、选择适当的谈论话题

在中国,人们见面时常用“你多大了?”、“结婚了吗?”、“干什么的?”、“一个月多少工资?”,来表示关心。在西方国家,这些都是个人的隐私,如果谈话以这些话题来开始会造成很多的尴尬。最好选择天气和新闻等公众话题。

3、赞扬和赞赏

中国人对别人的赞美常常表现得过分谦虚,甚至故意“否认”对方的赞誉。如果中国人听到别人说:“这件衣服非常漂亮,非常适合你”时,马上就会说:“你过奖了,一点不漂亮,很便宜”等。若西方人听到别人的赞誉,会感到快活,认同并致谢。

如果以为西方女郎听到别人说:“You are so beautiful”(你太美了),定会愉快的回答:“Thank you ,It’s so good”。相反,如果公开赞美一位中国女子,则会被认为是轻佻、无礼或者流氓行为。

4、邀请和道别

中国人受别人邀请时,即使很乐意前往,也会半推半就,加以推辞一番,这一举动常常让崇高的西方人感到难以琢磨。如一位西方人邀请一位中国人共进晚餐,常会出现下面类似的对话:

Westerner:Will you come to dinner with me?(共进晚餐好吗?)

Chinese:Mybe I will.(或许吧)

Westerner: Will you come or not.(行不行啊)

Chinese:I Will try my best.(我尽量吧)

如果这位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就会进一步逼问:“Please tell me,yes or not”,(告诉我,到底行不行?),我们了解西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就应该明确的答复“Yes,I will”或“Sorry, I can’t”,以免引起不快。

5、隐私和禁止

隐私在西方倍受重视,中国人谈话时通常爱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工作、收入、身高、体重等。以表示关心和爱护,而这些话题却是西方人的禁忌。

再者如到西方人家做客,切忌随便走动查看,更不许问房价,装修等情况。甚至想看桌上的报纸,书刊或上卫生间等,都要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方可。

热点内容
神舟飞船外观颜色为什么是白色的 发布:2025-05-24 16:03:06 浏览:124
为什么我每天都看手机还是没有近视 发布:2025-05-24 15:44:21 浏览:825
医院为什么没钱治病不好 发布:2025-05-24 15:44:13 浏览:192
淘宝订单为什么卖了换钱 发布:2025-05-24 15:32:30 浏览:976
为什么拼多多上的钙片这么便宜 发布:2025-05-24 15:14:39 浏览:478
为什么iQOO不能自动更新软件 发布:2025-05-24 15:10:21 浏览:470
为什么苹果手机信号变成柱状 发布:2025-05-24 14:55:54 浏览:20
腾讯会员微信为什么登录失败 发布:2025-05-24 14:46:40 浏览:616
仓鼠为什么在地上吃东西 发布:2025-05-24 14:39:21 浏览:445
苹果手机充电为什么不好使 发布:2025-05-24 14:39:21 浏览: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