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清朝服装为什么这么便宜

清朝服装为什么这么便宜

发布时间: 2022-09-07 09:41:45

Ⅰ 关于清朝和民国时期服装的问题

清朝的时候剃发易服,汉族男子全部穿着满族服饰,而汉族女子的服饰未被强制废除。明朝的袄裙在清时吸收了大量满族的特点,渐渐发展成为LZ所说的样式。
裙子和衣服是分开的,裙子是半身的
56个民族要选出一种统一的有代表性的服装很难的,网上关于中国国服的争论已经很久了,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如果LZ指的是汉民族的民族服饰,个人觉得不太合适。汉族的民族服饰在清朝的强制下消亡了,当时作为社会主体的男性都穿上了满族服饰,所以女装自然也会跟着变。发展到了民国的时候,就像LZ贴的图片,袄裙除了上面是衣服下面是裙子,再也看不出任何的汉族特点了。
我们汉族的民族服饰可以是汉服啊,就是我们清朝以前的服饰

Ⅱ 清朝的服装怎么那么丑,简直可以用恐怖来形容,帮忙从历史角度分析下这种审美怎么形成的

的确是如此, 主要是清朝的装扮太差, 毕竟是野蛮人入关, 历史倒退,清朝之前的朝代装扮基本上都是峨冠博带,头发向后束在头顶, 高高的帽子, 看起来比较有气质,人也显高。大红官府也显威仪。 你看现在古装片,很多人长得不怎么样, 扮古装特有气质, 比如水浒的周野芒演的林冲。 典型的气质美男。 实际周野芒长得很一般。

清朝的藏青蟒袍很阴沉,头发前半截剃了,后面一个辫子,特土,人显得很僵硬 尤其是慈禧太后穿的唐三藏的服装,哪些照片太有邪教感了。

Ⅲ 清朝服装特点是什么

特点:清朝服饰大体上追求清秀,简洁,窄袖紧身。反映了清朝的保守性,闭关锁国的性格。

清代满族妇女的服饰,一般是穿旗袍,外罩马甲,穿高跟在脚心的花盆底鞋。汉族妇女有“男降女不降”之说,仍沿袭明制。后期,满汉妇女装束相互影响,各自都有明显变化。

清代妇女服装仿效中心几经变更,干隆时以苏州为中心,嘉庆时以南京和扬州为中心,后又以上海为中心。辛亥革命后,服饰禁锢被打破,加之西洋服饰工艺的传入,妇女的服装才产生了新的变化。

马挂是清朝特有的服装。它式样多为圆领,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式样,有长袖、短袖、大袖、窄袖之分,但均为平袖口。直到清末西洋服装传入和辛亥革命后,我国的服装才起了重大变化,进入了近现代服装发展阶段。

(3)清朝服装为什么这么便宜扩展阅读

演变

1、康熙年间

贵族妇女流行一种身着黑领金色团花纹或片金花纹的褐色袍,外加浅绿色镶黑边并有金绣纹饰的大褂。襟前有佩饰,头上梳大髻,也有包头巾样式。侍女是着黑领绿袍,金纽扣,头上饰翠花,并有珠珰垂肩。

2、干隆年间

妇女着镶粉色边饰的浅黄色衫,外着黑色大云头背心。裙边或裤腿镶有黑色绣花栏干,足着红色弓鞋。也有着朱衣,袖边镶白缎阔栏干,足着红色绣花鞋。也有的着镶有黑边饰的无领宝蓝色衣者,襟前挂香牌一串,纽扣上挂时辰表、牙签、香串等小物件。

也有的在衣服外面结桔黄色带子,垂在腰胯两侧与衫齐,带子的端头有绣纹。也有的着白纱汗衫,黑裤红腰带、红肚兜,鞋后跟有提舌。

3、嘉庆道光年间

女子多着低领蓝衣紫裙,裙子镜面和底边均镶黑色绣花栏干,袖口镶白底全彩绣牡丹阔边。也有的袖口和衣服裙子镶阔栏干,裙带垂至膝下,肩有镶滚云肩。也有的着团花绿衣浅红色裙,裙的镜面上绣少许折枝花数朵,披云肩垂流苏。

Ⅳ 清朝衣着的特点是什么

清代在中国服装史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它以满族的服饰装束为主,具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这是清王朝统治者用暴力和禁令强制人们改冠易服的结果,致使中国古代服装在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异。

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生动,纤弱柔美的的汉族传统遭到破坏和变革。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衣袖短窄,素朴肃穆的满族旗装取得了统治地位。

(4)清朝服装为什么这么便宜扩展阅读

清王朝时段推行剃发易服,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明朝的冠冕、礼服以及汉族的一切服饰,但满族服饰同时吸收了明朝服饰的纹理图案。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区别主要在衣服的边缘,春夏用缎,秋冬用珍贵皮毛为缘饰之。其基本款式是披领和上衣下裳相连的袍裙相配而成。

Ⅳ 你认为电影中僵尸的衣服为什么都是清朝的服装

在明末清初那时,满人入关,大开杀戒,很多平民百姓都死于异乡,于是当时便流行起赶尸这个工作!明朝的子民也痛恨满人的所作所为,于是便将死去的尸体打扮成清朝官员的穿着!后来更是出现了会自己跳着走的尸体,更是让人痛恨满人,于是以清朝服装为准的僵尸形象就慢慢地传下来了!

Ⅵ 清末时期的服装的特点

清朝服饰的特点
马蹄袖是游牧民族最显着的特征,在清朝中有反映,而农耕民族注重审美观,崇尚娴静,舒适,衣服较宽松,...
清代服饰清 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马褂的形制为对 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别。对襟马褂多当礼服。大襟马褂多当作常服,一般穿袍服外面。缺襟(琵琶襟)马褂多作为行装。马褂多为短袖,袖子宽大平直。颜 色除黄色外,一般多一天青色或元青色作为礼服。其它深红、浅绿、酱紫、深蓝、深灰等都可作常服。本土为戴暖帽、穿马褂、行袍的男子。
清代服饰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其中一种为“马甲”或称“坎肩”,男女皆着。样式有大襟、对襟、琵琶襟等。一般穿在里面, 样式也比较窄小。清末时,有把马甲穿在外面的。还有一种多钮扣的马甲,称“巴图鲁看坎肩”(巴图鲁是满语,是“勇士”之意)。这种马甲,四周镶边,在正胸 钉一横排钮扣,共十三粒,俗称“一字襟”马甲,或称“十三太保”。先在朝廷要官服用,故称 “军机坎”。以后,一般官员也多穿着,成为一种半礼服。 清代服饰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清代礼服一般无领,穿时需在袍服上另加一硬领。春秋季节,用浅湖色缎,冬季用绒 或皮,这种领子,又称“领衣”,又因形似牛舌,故俗称“牛舌头”。质料用布或绸缎,前为对襟,用钮扣系之,束在腰间。还有一种披肩。形似菱角,上面绣以纹 样,多用于官员朝服。本土为领衣实物。
清代服饰清代妇女发饰,分为满汉二式。初期还保留各自的原有形制,后在相互影响之下,都有明显的变化,而且各地风俗也不一样。清朝中叶,汉族 妇女模仿满族宫女发饰,发饰品种繁多,各个时期流行的发式也各不相同。汉族妇女服饰,初期仍如明末之旧。经过不断的演变,终于形成一代特色。凡后妃命妇, 用凤冠、霞帔。普通妇女除婚嫁及入殓时“借穿”一下这种服饰外,其它场合以披风、袄裙作为礼服。袍衫(旗袍)为满族妇女的主要装束,也深受汉族妇女的喜 爱,不过满族的女装没有汉族的宽大。满族女装一般为窄而瘦长,多在外面加坎肩。此图为梳旗髻、穿旗袍及梳平髻、穿袄裙的妇女。
清代服饰清代妇女 发饰
, 分为满汉二式。初期还保留各自的原有形制,后在相互影响之下,都有明显的变化,而且各地风俗也不一样。汉族妇女的发式,在清代中叶模仿满族宫女发式,以高 髻为尚。以后还流行过平髻、圆髻、如意髻等样式。清末,崇尚梳辫,初在少女中流行,以后逐渐普及。满族妇女发式,大多以为钿子为饰。钿子以铁丝为骨,也有 用藤丝的,外面裱以黑纱,上面饰有翠翟。普通满族妇女,多为“叉子头”式,也称“两把头”、“把儿头”的。后来,受汉族影响,一般都将发髻梳成扁平的形 状,俗称“一字头”。到了清末,这种发髻越来越高,逐渐
1/13
变成“牌楼式”的固定装饰,只需套在头上,再加一点花朵即可,名为“大拉翅”。汉族妇女服饰,初期 仍如明末之旧。经过不断的演变,终于形成一代特色。凡后妃命妇,用凤冠、霞帔。普通妇女除婚嫁及入殓时“借穿”一下这种服饰外,其它场合以披风、袄裙作为 礼服。而满族妇女的主要装束为袍衫(旗袍),不过满族女装一般为窄而瘦长,多在外面加坎肩。
论清朝服饰的特点与变迁(2006-11-12 15:32:17)
论清朝服饰的特点与变迁
清朝入关从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起,共历十一帝,统治二百七十六年.随着清朝的建立、强盛、衰落及灭亡,直接牵动着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清朝是以异族入主中原,满族原是尚武的游牧民族,在戎马生涯中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冠服形制与汉人的服装大异其趣。清王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泯灭汉人的民族意识,强制推行满人的服饰,禁止汉人穿汉装的法令非常严厉.汉人的强烈抵制,迫使清王朝采取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所谓“十不从”的对策,这才使剃发易服的民怨得到缓和,清代服饰也得以充分吸收汉族服饰的成就.在清王朝统治的200余年中,政治、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后,列强侵入,我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也给服饰以冲击和影响.从服饰的发展历史看,清代对传统服饰的变革最大,服饰的形制也最为庞杂繁缛.可以说,这是一次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的服饰大变革.
清朝男子的服饰分为礼服、吉服、常服和行服.
礼服包括朝服、朝冠、朝带、朝珠、端罩、衮服等等.朝冠和朝服是大朝、大祀时穿的。大朝就是朝会.清朝沿袭明代的朝会制度,每逢皇帝继位、大婚、册立皇后和元旦、冬至、以及万寿节(皇帝生日)的日子,皇帝就穿朝服,百官文武也都按品级穿朝服.
皇帝的朝服是明黄色,披领及袖用石青色,祀天时用蓝色,朝日用红,朝月时换成月白色,领及袖的边缘用片金,冬季用海龙紫貂滚边,两肩、前后绣正龙各一,腰帷有行龙五条,右衽一正龙,襞积前后九条团龙.上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下裳绣宗彝、藻、火粉米四章.期间以五色云布列空隙,下幅用八宝平水.龙袍有棉、夹、纱、裘四种,随季节寒暖更换.
朝冠.冬冠是用薰貂和黑狐皮制作的,冠体为圆顶呈斜坡状,冠周围有一道上仰的檐边.冠顶共分三曾,用四条小金龙攀附如支撑,冠体上缀朱纬,顶上加金累丝镂空金云龙嵌东珠宝顶.夏冠用玉草或藤竹丝编制,冠形呈圆锥形,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正面装饰小金佛,前后有东珠22颗,顶上加金累丝镂空金云龙嵌东珠宝顶.
朝带.共有两种,一种是带上有龙文金圆板,一种则是龙文金方板,带色为黄色,大典礼用圆板.带上饰红蓝宝石、绿松石,每具围带有东珠五颗,珍珠20颗.另外还结有佩囊
2/13

用来装刀子、取火器等物件.方板带为祭天地、日月十束用.祭天的带饰青金石,祭地的束带饰黄玉,朝日时用珊瑚带,朝月则束白玉带.吉服带和常服带也有方板和圆板,装饰珠玉杂宝并无一定,随皇帝任意去用。行带是用

Ⅶ 清朝服装

皇帝穿衣服可不那么随便,这可是很有规矩的,因为这就是皇帝权力,地位的象征。整个清朝期间皇帝们都非常重视衣着,特别是在清朝中期,清朝皇帝的衣着(龙袍)既有满族的传统特点,也继承了中国前朝皇帝衣着特点,可谓满汉结合。皇帝衣着的花纹,样式都是皇帝的专利,谁都不能用,谁用就叫谁脑袋在地上滚!
皇帝穿什么衣服就得看这一天干什么,在处理朝政时穿朝服;在喜庆日子里穿吉服;在平时就常服(便服);打猎时穿行服;帽子要与衣服配套,分别为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

Ⅷ 怎样看待清朝服饰 急求!!!!!

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富丽,纤细柔弱,与衣身修长,衣袖短窄的满装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旗装以它用料节省,制作简便和服用方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这是后人易于接受的主要原因。满族的旗装,外轮廓呈长方形,马鞍形领掩颊护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盘纽为饰,假袖二至三幅,马蹄袖盖手,镶滚工艺装饰,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马褂……其造型完整严谨,呈封闭式盒状体,因此形象肃穆庄重,清高不凡,而独树一帜,但显得僵硬,木讷,完全不具有汉服所具有的灵动美感,突破了几千年来飘逸的塔形衣冠,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形象记忆。时至今日,它已对国内、外产生了"一代优美服饰"的影响。影响了外国人甚至本国人对中国的正确印象。特别是随时代发展,经过加工曲线突出修有所不利,很多人将以汉服为代表的汉文化遗忘,旗袍,已经形成了满族的服饰代表,恰当展示了满族女性的温柔内涵,其隐藏重点展示诱惑的作风。

Ⅸ 清朝服饰相较于其他朝代有哪些特别之处

清代满族人经常穿的马褂是清代比较盛行的一种外褂。它用料节省,制作和穿着都很方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这是后人易于接受的原因。清代袍褂造型完整严谨,呈封闭状,因此形象肃穆、庄重、清高不凡,显得独树一帜,突破了几千年来褒衣博带式的衣冠,为世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Ⅹ 清朝的服装,为什么看上去那么臃肿肥胖

这个跟清朝服装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在电视剧里我们也经常看到,清朝的服装是旗装。如果是年轻的女子,那么衣服就是坎肩,一字式的款式。这样看起来就会感觉肩膀非常的宽,女子一旦给人感觉肩宽,就觉得整个人都显得很魁梧。

这也是清朝服装的一个特色,不像其他的衣服那样能够穿出婀娜曼妙的身形。如果是年轻的女子,穿的衣服还略有款式。但是中年的女子穿着就比较普通,因为过去的裁缝技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衣服的裁剪缝纫都是靠手工完成。

大家如果看到真实的清朝女性的照片,就会发觉他们当时的服装真的不咋地好看,的确相当臃肿啊!

热点内容
帕劳人为什么不喜欢手机 发布:2025-07-19 00:03:41 浏览:627
牙齿为什么粘东西 发布:2025-07-19 00:02:55 浏览:410
为什么女人的鞋那么丑 发布:2025-07-18 23:16:01 浏览:284
生完双胞胎后为什么骨盆不一样高 发布:2025-07-18 23:10:10 浏览:234
为什么女生向男生要秋后第一杯奶茶 发布:2025-07-18 23:02:51 浏览:984
为什么离婚了孩子不想见对方 发布:2025-07-18 22:43:18 浏览:487
为什么帅男人喜欢丑女人 发布:2025-07-18 22:35:59 浏览:728
刚下载激活好的软件为什么闪退 发布:2025-07-18 22:31:03 浏览:224
癌症晚期为什么晚上睡觉脚发麻 发布:2025-07-18 22:25:50 浏览:945
周九良为什么删了孟鹤堂的微信 发布:2025-07-18 22:22:47 浏览: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