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专家的名声为什么不好听

专家的名声为什么不好听

发布时间: 2022-09-08 15:25:06

❶ 总结的太到位了,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多丢人现眼的所谓大师

大师是一个包含尊重的词汇,他主要用来称称在某一行业或者是某一领域具有深厚的见解或者是有着众多重量级作品的人物,像京剧中的梅兰芳大师,国画界的齐白石大师,这些大师德艺双馨,成为了世人学习的典范与楷模,当人们提到的时候都会是伸出的大拇指,只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五花八门的大事,能够把气功放出体外,将人震飞的太极大师,号称包治百病,健康长寿的中医大师,一个针管射在纸上就是艺术作品的书法大师,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多丢人现眼的所谓大师?其实不过就是为了功名利禄:

一、不能成为大红大紫的演员就成为所谓的大师。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因为只有早一点出名,才能够感受到受人追捧的快乐,你才能体力去感受这些快乐,像那些大红大紫的影视明星,十有八九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出道,然后迅速成名,然后通过作品发售、代言各种产品,在很短时间之内就能获得巨额的财富,过上了众人羡慕的生活,也算是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三、越丢人名声越大利润就越大,

这些所谓大师,因为某一些方面的原因被人揭穿,被人剥下了自己吹嘘的神光,引发世人关注的时候,心中反而更会惊喜,因为关注的更多名声就会更大,那么以后获得的利润就会更大,这也就是一些所谓的大师为什么会故意去丢人现眼的原因。

❷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骂专家教授

现在一部分所谓的专家教授为了某些商业利益或者个人道德品质修养较低,不惜损害人民利益、欺骗人民群众,在社会上造成了比较坏的影响。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所以个别的专家教授影响了整个群体的名声,以致于一提到专家教授,人们不禁会暗自揣摩一下。社会在不停的发展进步,这些所谓的专家教授最终会被社会所遗弃,真正的学术权威必将引领社会的主流。以至于那么多人反感。

❸ 为什么专家的话越来越没人信

为什么专家的话越来越没人信?这是一个应该值得深思的问题。所谓专家,就是在某一领域有独到而全面的见解,并有着足够的学术权威、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绝佳的风度,深受公众喜爱的人,他有着非凡的号召力和公信力,往往在其擅长的领域能够一言九鼎,一呼百应。

当今社会发展很快,同时也留下很多疑问和领域需要探索和求知,在陌生领域探索做出贡献的专家是这个社会的引路人和先行者,他们的工作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敬仰,就像英雄一样,应该受到社会的广泛认知和崇拜。哲人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自己领域有卓越建树的专家学者,是这个社会和国家的脊梁,应该受到英雄般的崇拜。

原来的专家,很清楚自己对公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每发表一个见解和意见,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慎之又慎,经过了仔细而翔实的调查研究,总是能切中时弊、击中要害,让公众听了之后茅塞顿开、心服口服,真有一种逢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由于金钱的催化和利诱,专家变成了“砖家“,教授变成了“叫兽”,这些所谓的专家,在网络上或电视上大放厥词、胡说八道,严重打击了公众之前的专家崇拜,败坏了那些真正搞学术研究专家的信誉和名声,并且误导公众,扰乱社会风气。

这种专家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他们胡说八道后,留下是思维混乱的听众,如果有什么后果的话,没人要求他们负责,也没人追究他们的责任,换一个地方,照样信口雌黄。

所谓的“砖家”是怎样形成的呢?前些年曾有一个着名的钱学森之问,是说民国时期,国家积贫积弱,还培养出了很多世界着名的科学家,现在中国强大了、富裕了,反而没有培养出名震世界的专家学者,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那些专心做学问的人在经济压力下或金钱诱惑下,丢掉了自己的初衷,转身投到金钱的怀抱,在名利面前丧失了自我。这种人在尝到了金钱的甜头后,发现自己不用那么辛苦钻研学问,照样名利双收,和乐不为呢?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的人,久而久之,就修炼成了“砖家”。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各领域的专家,好的见解和意见能够造福一个行业,甚至影响后世,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福报,如果那些不负责任的专家学者,信口开河,不但对公众形成误导,有的还会误人子弟,遗祸遗祸后代。

虽说所谓的“砖家”能够蛊惑一时,但不能欺骗一世,上当上多了的人们逐渐看穿了他们的真实面目,即使他们摇唇鼓舌、说得天花乱坠,也没多少人轻信他们了。”砖家“已经没有了市场,社会呼唤真正的专家为他们解疑释惑。

❹ 连阔如,连丽如的评书很好,为什么名声不如袁,单,刘,田四大家

大家公认的四大评书名家是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这已经是盖棺定论的事实,而且他们四位的评书无论影响力还是艺术水准都配得上“四大”的地位。四位评书大家共同的特点一是作品多,二是各自的代表作影响力大、水平高、受众范围广、听众人数多。

比如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那绝对是评书艺术的泰山北斗,代表着评书艺术的最高水准。单田芳先生的《白眉大侠》影响了几代人,是最受书迷推崇的评书;刘兰芳先生的《杨家将》当年创造过万人空巷的盛况;田连元先生则开创了电视评书的先河,他的《水浒传》广受书迷好评。

连阔如与连丽如父女二人同为着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堪称评书世家。他们父女俩之所以名气没有“四大评书名家”名气那么大是有很多原因的。连阔如老先生1903年出生,1971年就去世了,他离我们的时代实在太远了。他说评书的那时候老百姓家里别说是电视机就连收音机恐怕也很少有吧?

估计连老先生那时候只能在茶馆里说书吧!看介绍他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电台上说书,不过那个时候一般人家收音机也不一定有吧?因此宣传方面肯定是远远不如四大名家,这导致了老百姓都不认识他也没听过他的作品。

四大名家中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袁阔成老先生是2015年仙逝的,袁先生在电台上说书的时候老百姓家里都已经普及收音机了,所以他的《三国演义》能够传遍千家万户,随着时间的推移袁老也经常在电视上说书,那影响力就更大了。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三位老先生同样是电台电视双管齐下,这种宣传力度和优势是连阔如老先生所没有的,所以连老先生远不如四大名家名气大也就不奇怪了。

从年龄上来说连丽如先生应该是和四大名家一个时代,既然一个时代为什么她的名气不如四大名家那么大呢?我觉得主要是作品上的问题,也就是说缺乏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有影响力的代表作。

当然连先生说过《三国演义》但是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已经是不可逾越的巅峰了,所以连先生的《三国》就显得暗淡了;连丽如也说过《水浒传》,但田连元先生的《水浒传》已经珠玉在前,太深入人心了;连丽如先生也说过《三侠五义》,但这部评书恰恰是单田芳先生的拿手好戏。

所以感觉连丽如先生总是处于四面合围冲不出去的状态中,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当然,连丽如也有自己的代表作那就是《东汉演义》,不过这部评书影响力显然还是弱了些,不够惊艳。

总之,宣传不够,缺乏经典性的代表作是连氏父女名气不如四大评书名家的主要原因!不知我分析得有无道理呢?值得一提的是连丽如先生的嗓音好像也是劣势,声音有点尖锐。

连阔如老爷子的评书是真好,收音机里听过姚期扎偏枪赢岑鹏的片段,是那个时期泰斗似的人物,名声不是袁单刘田可以比拟的。连丽如评书家传的,东汉演义讲的好,只是嗓音有些吃亏。再说那四位,刘兰芳嗓音洪亮,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入市场,官方给了较高的声誉。袁阔成是评书大家,嗓音洪亮,评书底子厚,传统现代都有,三国演义算得上第一人,水浒传也有自己独特的玩意。单老作品多,内容广,听众认可度较好。田连元的评书上电视较早,收获了一定知名度。连丽如接触电视市场稍晚,加上嗓音有劣势,没有显示出太过超强的实力,因此,有听众感觉名气不如四人。圈内人可能不这么认为。

在60年代,评书大家袁阔成,连阔如,李薪荃。那时没有现代媒体的助力,全凭自己付出,努力!评书讲究一个喷口,那是把声音努力送达最后排的听众。袁五爷是公认的大家。连大师,谢世的早,很多中年人都没有印象。在文革过后,连丽如很早就在虎坊路的骡马市,那里有一片废墟,搭起了帐篷,开启了复兴之路,那时,有刘田利的西河大鼓,有连丽如的评书,那是七十年代末。到了八十年代,在宣武区的万寿西宫,单田芳在那里撂地画锅,举着扇子,要钱呢,嘴里说着,老艺人了!对比一下,谁高谁低。???

没怎么听过,好像听过几次东汉演义,感觉一般[灵光一闪][灵光一闪][打脸][打脸]可能我欣赏水平问题吧,女的刘兰芳不错,杨家将,岳飞传,

袁多评,田精演,单能编,刘连入套。袁以评述典故多,田以描述动作多,单编书乱世枭雄,刘连多用死套。

连阔如的书相当好,但流传的录音太少,貌似只有两三段,连丽如只得其形未得其神,说出来的书没有劲!只卖老味儿而已,其占个“世”。袁阔成的书神形并茂,和连阔成的不相伯仲各有千秋,另外,袁大师得利于电台电视的推广,故最受大家看好,其占个“帅”字!单田芳的书就是热闹,基本无内涵,老段子还凑活,新段子矛盾迭出,毫无逻辑,但其占个“多”字,什么都说,什么都编,所以知道的人很多!田连元得利于电视电台,说得也有意思,占个“趣”字。刘兰芳得力于电台,就是岳飞传,岳雷传让大家耳熟能详,占个“传”字。陈丽君说得两辽王相当好,很有乐趣,占个“哏”字,其他的如张少佐,孙一,等等说得一般般,就不列举了。当然,还有很多老人名家,但因传播和方言等原因,受众有限,所以知名度不高!

连丽如的《东汉演义》也很精彩,姚期、岑鹏、杜茂等英雄豪杰当时也都耳熟能详,唯一的区别那时候听的是半导体,媒体单一,传播范围有限而已。

答,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媒体导向和市场推广。

例如,小岳岳改的五环之歌,现在家喻户晓,人人会唱,而实际,改歌词改得更好的民间高手数不胜数,但是因为没有德云社的舞台,没有更好的展示推广的机会,从而知名度影响力就不如小岳岳。

评书也是一样,上世纪,东北风格的评书被媒体广泛宣传,尤其是单田芳和田连元的评书,而连先生的北京评书,因为没有过多的宣传推广,而不被听众熟悉。

不过,连派评书与时俱进,现在的知名度还是在不断提升中的。

连老爷子说的相当棒,当时是很厉害的!就是过世太早了!我今年64岁了,当年我爷爷父亲总去书馆听,我小时候也听过的[赞][赞][赞][赞][赞]

个人觉得连丽如说书不怎么样,我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听书,这几位的书都听过,连丽如说书节奏慢,不生动所以不好听。

❺ 年轻人越来越反感的“专家”,专业能力究竟如何

年轻人越来越反感的“专家”,专业能力究竟如何?


如今的许多年青人全是接纳过高等职业教育的,所以说这种年青人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儿全是非常熟悉的,而这种道理谁都懂。而权威专家关注的全部受欢迎主题风格全是年青人不愿去应对的,例如规定年青人尽快完婚,也有规定年青人生二胎生三胎,规定年青人去接纳高等职业教育,这种都让年青人感觉自身的人生道路不用这种所说的专业人士来开展指导。

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反感专家这是为什么有人建议取消专家这一名号,你有什么看法

现在的很多专家就知道乱说,没有什么水准的话张口就来。非常同意取消专家这一名号。

近些年来,我们在网络上,或者一些公众媒体上,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砖家”这个字眼。忽如一夜秋风来,秋风扫落叶一般,昔日代表权威的专家,迅速跌落神坛,专家一词在很多场合,都差不多变成了贬义词,给人的感觉好像跟“智障”意思差不多了。

❼ 为什么“专家”登场,别人下岗

致发帖朋友

朋友,看到你发的帖子,觉得你似乎憋着一口气,好像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心里十分委屈。一个人遇上高兴事,说给别人听,快乐就会增加一倍;遇上点闹心事,说给别人听,郁闷就会减少一半。要是拿到网上来传给众多网友听,其辐射效应就更好了。

你说递了帖子网上没有发出来,这种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你说遭到“封杀”,我想是不是先从咱们自身查起?君子每日“三省吾身”,君子动口不动手,咱也学学君子。你看,有几位网友说,他们也曾屡次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与其瞎琢磨,不如认真查查网站有没有关于删帖的规定条文,咱是否违反了那些规定。先看看政治上有无反动言论?这一点,我想你不会吧,说实话,当今社会,除了别有用心,很少有人敢在网上明目张胆发布那种言论。一般干那个,都是见不得人,偷偷摸摸的。因为做这种事见不得阳光。这种人一旦公开露头,必然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再查查,是否说了哪些不合适的话,违反了民族、宗教政策,或是侵犯了他人权利?这一点也得查查,我想即便有这种情况,恐怕也是出于粗心或无知,不会是“恶意攻击”。再查就是技术性的问题了:有没有张冠李戴搞错栏目发错地方?有没有在帖上出现非“公众人物”即普通公民的姓名?即便公众人物也有个认知度的问题,比如刘思齐,许多人就不知道她是毛岸英的妻子。孙中山的三孙女孙穗芳,在国外名气大得很,在国内,知道她的人并不多。所以有时很难界定某某某算不算“公众人物”。假如你拿身边人说事,说着说着涉及他人姓名,这就犯了忌。再查,有没有在帖中出现某个网站的地址?这也是网上忌讳的东西。不经许可使用普通公民姓名涉嫌侵犯姓名权,公布网址涉嫌为商家做广告。我想朋友你一定读过“知道回答原则”,我正是根据这个原则帮你分析。据我所知,虽然在注册时,大家见过这些条文,点击过“我同意”,但多半认为这是“官样文章”,没能下功夫细读细想,往往一“点”而过,岂不知这就埋下了隐患。我认为,在网上哪些是你的权利,哪些是你的义务,应当知道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不能一知半解,模模糊糊。不少网友提醒你想想是否违反了“知道回答原则”,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

见了你的提问帖,我在生活网络起名栏目转悠了好几天,认真阅读了数百个帖子,其中自然也包括朋友你的帖子。我想说,隔行如隔山哪,真的,要是不到这地方来,我还真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网络网上竟有这样一番天地!当今起名市场行情看涨,网络这个起名栏目应运而生相当红火,每天求名帖雪片似的飞来,不少人在帖子上注明“恳求”,甚至“跪求”。大多是孩儿的父母为自己的新生儿向网友求名,也有叔叔伯伯姑姑舅舅阿姨为自己的小侄儿小外甥求名的。场面非常感人。如今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吃的穿的不用愁了,谁不想取个好名伴终身呢!而外面一些挂牌的起名公司取名中心,起个名字开价可不菲呀。动不动就是几十元、上百元!哪像这里,网上发个帖,乌泱泱就来了一片回帖,盛况空前!到这里来求名,给不给“悬赏分”无所谓,反正不花一分钱就能得到一大堆美名。从这点讲,我们应当感谢网络网站的工作人员,是他们开设并日夜打理着这个网站,为求名与取名的朋友架起桥梁,构筑了一个交流平台。他们干了一桩积德行善的好事啊!

这里的帖子很有意思,发帖子的人有的是久战沙场的老将,有的是初出茅庐的新兵。他们各抒己见,彼此之间默默遵守着互相尊重互相提携的行规。这里没有耍大牌的,也没有拆墙脚的。有几位高手,他们赛过电气化部队的起名机器。无论熟能生巧还是妙手偶得,有个名字就能复制出与之相关的一大堆文件资料,什么性格爱好家庭健康事业婚姻前途命运应有尽有哇!所谓“一分钟搞定”,就是说取名人一分钟定终生,一分钟就能把人生看个透,你说厉害不厉害?你说没有久经磨练怎能办得到?我很吃惊,也确实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没有理由不佩服,因为我不会,我做不到像他们那样用极短的时间换回人家极大的满足。这几位忘我劳动的不辞辛苦的起名机器每天起数十至上百个名字而不求一丁点的回报,朋友你能做到吗?我做不到,何止因为不会,会了我也做不到。成年累月,周而复始。这得具备何等的毅力和耐心?因此我认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专家。

再有一类朋友,正如你在另一个帖子里说的“三字打天下”,是啊,这三个字具有时代气息,男女老少皆相宜。你为什么找不出来?平心而论,这三个字,的确比50年前的“康、顺、强”“娜、珍、花”强多了,关键是求名者乐意接受。取名人好像省了点劲,但同样换来了求名者的认可,这样符合多快好省的事不也挺好吗?
还有做广告的:“测名、起名,看看专业的,真是开眼界啊! 朋友介绍的***网站免费测名,专业起名,质量都有保障!”

我想这种帖子要是落到别处,也许涉嫌为商家做广告,而在起名栏则另当别论。这叫干什么吆喝什么,有什么不对呀?

还有执着宣传无神论的,那是一班最可爱的朋友。他们坚持说姓名只是人身一个符号,没有任何神奇的力量,更不可能主宰人的命运。可惜他们跑错地方搭错车,就像绿色环保宣传员猛地闯进“吸烟室”劝人戒烟。让人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尴尬得很。但无论怎么讲,这些唯物主义朋友的行为令我动容,肃然起敬。他们是好汉,是斗士!

更有一位朋友发帖说“名字不要了,来抢分吧!”还真有人进去抢!开心哪!街上有哄抢散落钞票的,这里有请人登堂入室抢分的。抢钱违法,抢分开心。泾渭分明,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位发帖的朋友是个天才,一不留心就为大伙制造出一幕喜剧,堪称大师啊无与伦比!本来起名就是一场人生文字游戏,多点乐事多点笑声助助兴不好吗?

说到这里,朋友我想问你一句:你在网上扮演的是哪类角色呢?我猜猜,机器?不对。你火候未到缺少那个耐力;“三字起家”,也不对,你没有那份聪明和机灵;做广告的,还是不对,你没有那个依托和本钱;宣传?不对不对,你少了一点执着和勇气;喜剧?那就更不对了,你哪来的那份表演天才?既然都不是又都不像。那你是什么你是谁呢?朋友,我猜你会说“我就是我!”这就对了,你就是你!我就是我!用不着像谁学谁,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不也相安无事吗?假如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你,要么你去改造它,要么你就走开。一位网友说得好,我们应当让自己高兴起来,做自己想做的事。用不着背包袱。更不必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当今太平盛世,祥和社会。大家都在为建成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什么是和谐?“和”,一口一禾,人人有饭吃。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哪朝哪代解决过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惟有中国共产党。“谐”,一皆一言,大家都能说话。生活在个个有饭吃、人人能说话的今天,实在是咱们的福气。“封杀”这样的事情在国外有,你触犯了某集团的利益,别说封杀你,就算雇个杀手把你灭了从人间蒸发了又咋的?咱们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绝不允许发生这样的事。你是否意识到,从来没有哪届政府像今天咱们的政府这样民主,这样宽容。“无极”可以被恶搞,“姐姐”可以被热炒。让人讲话,天塌不下来。你瞧,就在这个栏目,纯属搞笑的“抢分”帖子不是照发不误吗?这不正表明生活网络起名栏目编辑的宽宏大量吗?但有一点我必须声明:压住不发,总得说明理由,是机器故障还是网络线路出了毛病,或者就是人为的原因。在同一个帖子上,不发等于人家没投,不能用“你已经发过了”为口实就此剥夺了人家对这个帖子重发回帖的权利。即使发帖子的人真有过错,改了还是好同志。不教而铢不是显得有点霸道吗?我想网站的同志是能够觉察到这一点并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的。天下之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网站理应为自己的网民多想想,多提供一点方便。莫搞家长作风,莫提霸王条款。网络故障是可以排除的,因为网络再先进再发达,还得由有头脑的人来控制。大家都从自身出发,多作自我批评,这样就会有更多共同的语言。朋友,不知你以为如何?

❽ 为什么很多人一提到“专家”就破口大骂

专家,就是指在某个领域,某个专业上很有造诣的专业人士。


日常生活中有医疗专家,情感专家,美食专家等等。




现实中,有多少人因为假专家的某些话和推荐的某些药物,耽搁了治疗,更有甚者失去了生命,大家对专家是充满了无奈和痛心。


因此,很多人一提到“专家”就破口大骂。

热点内容
为什么一到晚上就想我 发布:2025-07-19 01:41:50 浏览:211
华为蓝牙耳机为什么小米连不了 发布:2025-07-19 01:27:47 浏览:177
为什么眼睛像被烟熏一样痛 发布:2025-07-19 01:22:58 浏览:432
为什么眼睛会出现黄色的东西 发布:2025-07-19 01:15:17 浏览:970
华为什么颜色好抢 发布:2025-07-19 00:56:09 浏览:822
网购的小米为什么这么便宜 发布:2025-07-19 00:51:57 浏览:153
抱小孩子为什么会头疼 发布:2025-07-19 00:16:21 浏览:452
帕劳人为什么不喜欢手机 发布:2025-07-19 00:03:41 浏览:632
牙齿为什么粘东西 发布:2025-07-19 00:02:55 浏览:416
为什么女人的鞋那么丑 发布:2025-07-18 23:16:01 浏览: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