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法华经为什么不好懂

法华经为什么不好懂

发布时间: 2022-09-18 19:57:10

Ⅰ 为什么读法华经的人少

因为有机会修习法华经的人是非常少的,法华经是很难遇到的,有的人即使遇到法华经,也未必会修习法华经。
很多人认为一般人不能受持法华经,其实没有这样的说法,什么人都可以受持法华经。有的人看见也不愿受持法华经,但是有人慢慢接触也能受持,能学习、慢慢明白,当然有的人一听法华经就是喜欢或者一听就懂,那可能是有缘分的,或者根基很好的。
法华经是指妙法莲华经,佛教经典,简称《妙法华经》、《法华经》,共七卷,是天台宗依据的主要经典,主要思想是空无相的空性说和《般若》相摄。

Ⅱ 我读不懂法华经,是不是根基浅就不用读了而放弃执念,就能立地成佛了。

阿弥陀佛

读佛经不要去理解意思,读经是修定。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成佛了,但我们凡夫很难做到,我们还是老实修净土法门。

学佛要依照佛经和祖师大德的讲经说法,不要自己乱看一些不知道出处的学佛资料,很多错误或不圆满,坏了自己法身慧命。

你可以修净土法门。网路上很好找到净空法师讲经的“认识佛教”,无量寿经,十善业道经,太上感应篇等,

净空法师---读经是修定,只管去念,不想它的意思

1学经教有秘诀,只管去念,不想它的意思。《无量寿经》一天念十遍,经念熟了,念一遍大概四十分钟,两个小时可以念三遍,所以一天念个十遍是很简单的事情,不念经的时候就念阿弥陀佛。

2念经是修定,你要是起心动念,这一句什么意思、那一句什么意思,定没有了,慧也没有了。那是什么?那是用世间的方法,把佛经当作一种知识来对待,这就完全错了。

3念的时候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去念,不着文字相,文字只要念得不错,没有念错,没有念颠倒,没有念漏掉就行,不能着文字相,不能着名词术语的相。不着文字相,不着名字相,名词术语,不着心缘相,就是一味念下去就会得定,这个定是念佛三昧。

4得定之后依旧这样念下去,不要改方法,让你的定加深,深到一定的程度豁然大悟,就开悟了。开悟之后这经里面意思全知道了,完全通达明了,这是佛教教学的方法、教学的秘诀。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要把自见念出来。

5自见就是自己没有老师教,不需要别人讲解,全通了。要不要老师?不需要。真正有这种缘分,自己找一个清净环境,选择一本经书,用这种方法,摒弃外缘,真诚恭敬,你念它个十年肯定开悟。

6古人能开悟,现在人一样也能开悟,还可能比古人快一点。为什么?古人障缘少,现在障缘多,你都能定得下来,你比古人就强。古人多少人生在现前这个时代不能成就,为什么?环境干扰他。我们在现在这个环境能成就,功力比古人就高。

7方法重要,一定要懂得锲而不舍,真干。读经是修念佛三昧,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是求生净土,是提升品位,这是真的,其他事都是假的,要真干。

净空法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什么?烦恼习气

戒律、律宗是佛的身;佛的形象、佛的威仪,禅是佛的心,没有阶级的,没有等差的,确实如古人所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什么?烦恼习气。大乘教上佛告诉我们,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成佛了,为什么?你本来是佛。你本来不是佛,你怎么能成得了佛?

但是起心动念,我们凡夫做不到,它太微细了,起心动念在哪里?就在现前。谁看见了?谁能够感受到?起心动念就是生灭法、就是阿赖耶,它频率之高,现在量子力学家发现了,真有这个东西,就是世尊所说的阿赖耶的三细相。科学家终极目标也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是他们主要的课题。

Ⅲ 法华经和楞严经哪个好读一些

法华经文句表面意思好懂,楞严经要晦涩一点。但是,法华的真实义不那么好懂,一般人只看到佛在打比喻、反复赞叹,觉得没有讲什么法,实际上比喻就是讲法,也有概括地说一佛乘的法,但是根基浅的看不懂,就只能在楞严经找答案。楞严经是体,法华是用;法华是纲,楞严经是目。两部经义理相同,又各有侧重。不管楞严经有多吃力,开卷有益,慢慢来。楞严经难懂能懂,并非什么天书,就是给我们末法根基浅的修行人看的,让我们一步登天,靠这一部经纠正无始劫的偏见,明心见性,这个经中说的分明,不是什么高不可攀。

Ⅳ 佛教里为什么法华经地位那么特殊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是早期佛教的经典之一,讲的是法亦空亦有,妙不可言。主要包括一下几大方面。一是导师劝解弟子作佛。更是如来亲自为弟子一一授记,记其未来必定成佛。二是所传的是善知识。三是给弟子开课,也讲究方便。手有妙法,需要妙传。此经典是鸠摩罗什翻译的。后来该经书是中国大乘佛教八宗之一天台宗(法华宗)的主要经典。为智觊(531~597)所开创。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智钑注有《法华玄义》、《摩诃止观》、《法华文句》,被奉为天台三大部。其判教,主张“五时八教”,把自己信奉的《法华经》列为佛的最高最后的说法。其教义主张一切事物都是法性真如的显现,以中、假、空三谛圆融的观点解释世界。

Ⅳ 佛为什么不敢轻易讲《法华经》,但又不能不讲

佛为什么不敢轻易讲《法华经》,但又不能不讲?
佛为什么不敢轻易讲《法华经》?因为不信《法华经》的人下无间地狱,他断一切佛种(这就是今天要分享的经文)。有人问宣化上人:既然《法华经》这么厉害,那么传了《法华经》不是成了人家造罪的原因了吗?宣化上人这样回答:不听《法华经》他不会下地狱,但是不听《法华经》就不能成佛啊!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佛对《妙法莲华经》是不敢轻易传,但是又不甘心不传,无非让我们在传的时候注意用智慧。

又舍利弗,憍慢懈怠。计我见者,莫说此经。凡夫浅识,深着五欲。闻不能解,亦勿为说。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或复颦蹙,而怀疑惑,汝当听说,此人罪报。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诽谤,如斯经典。见有读诵,书持经者,轻贱憎嫉,而怀结恨,此人罪报,汝今复听。
从这里往下一百四十六句是佛从慈悲心出发,对于那些薄德垢重之的众生,尽可能不要对之传法。为什么呢?他们能够信受,当下成佛;否则可惨了,下无间地狱,苦不堪言。下面我们看看是哪一类人。"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慢"呢,恃己傲物。"懈怠",懒惰、放逸之人。"计我见者",“计”是执着,“我见”就是我执,主观武断。这样的人他有理也有理,没有理也是他有理。"莫说此经":对这样的人,不用开口。这些人很无聊,躲都躲不起。你跟他讲一句,他能回你十句,白白地浪费时间。有那么多功夫,十个八个人都度过来了。
”凡夫浅识,深着五欲,闻不能解,亦勿为说”:这种人没有见识,有的人可能一辈子连汽车都没有看到过,孤陋寡闻。“深着五欲”就是对于财色名食睡、种种名闻利养看得很重的人。他听不懂,他的心根本不在这上面。
”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不信《法华经》的人下无间地狱,因其断一切佛种。有人问宣化上人:既然《法华经》这么厉害,那么传了《法华经》不是成了人家造罪的原因了吗?宣化上人这样回答:不听《法华经》他不会下地狱,但是不听《法华经》就不能成佛啊!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法华经》必须传。佛对《妙法莲华经》是不敢轻易传,但是又不甘心不传,无非让我们在传的时候注意用智慧。
从这里往后讲的轻慢《法华经》的人受种种的苦报,这种说法在任何经典里几乎没有,即使有也是一带而过。
”或复颦蹙,而怀疑惑,汝当听说,此人罪报”:【颦蹙】,皱一皱眉头。听到《法华经》讲,一切天啊、人啊、鬼啊、牛啊、马啊、猪啊、羊啊、佛啊、菩萨呀,乃至太阳、月亮、星星、山河大地、刮风下雨、泥巴瓦块啊,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出来的。他皱个眉头:"嗯?哪有这种怪事啊?泥巴瓦块也是我?"佛就是讲,明白这个道理,你当下就成佛。他又皱个眉头:"这怎么可能?"你听听下面的罪过,毛骨悚然。这可是佛金口玉言啊。
"若佛在世,若灭度后":不管佛在世还是不在世。"其有诽谤,如斯经典。见有读诵,书持经者,轻贱憎嫉,而怀结恨":这里是讲两个内容:一个是谤经;一个是诽谤受持《法华经》之人。“轻”就是轻慢;“贱”就是认为受持《法华经》的人下贱,是在胡说八道,赞自毁他;“憎”就是恨;“嫉”就是嫉妒。
有些人说:"讲《法华经》的人,一定是古佛、大菩萨再来。你一个和尚、一个在家居士,凭什么资格讲《法华经》呐?"可是佛讲任何人都可以讲《法华经》,是不是啊?"此人罪报,汝今复听"。
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是展转,至无数劫。从地狱出,当堕畜生。若狗野干,其形枯瘦,黧黮疥癞,人所触娆。又复为人,之所恶贱。常困饥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断佛种故,受斯罪报。若作骆驼,或生驴中,身常负重,加诸杖捶。但念水草,余无所知。谤斯经故,获罪如是。有作野干,来入聚落,身体疥癞,又无一目,为诸童子,之所打掷。受诸苦痛,或时致死。于此死已,更受蟒身,其形长大,五百由旬,聋𫘤无足,宛转腹行,为诸小虫,之所咂食。昼夜受苦,无有休息。谤斯经故,获罪如是。若得为人,诸根暗钝。矬陋挛躄,盲聋背伛。有所言说,人不信受。口气常臭,鬼魅所着。贫穷下贱,为人所使。多病痟瘦,无所依怙。虽亲附人,人不在意。若有所得,寻复忘失。若修医道,顺方治病。更増他疾,或复致死。若自有病,无人救疗。设服良药,而复増剧。若他反逆,抄劫窃盗。如是等罪,横罹其殃。如斯罪人,永不见佛,众圣之王,说法教化。如斯罪人,常生难处。狂聋心乱,永不闻法。于无数劫,如恒河沙,生辄聋哑,诸根不具。常处地狱,如游园观。在余恶道,如己舍宅。驼驴猪狗,是其行处。谤斯经故,获罪如是。若得为人,聋盲喑哑,贫穷诸衰,以自庄严。水肿干痟,疥癞痈疽,如是等病,以为衣服。身常臭处,垢秽不净,深着我见,増益瞋恚。淫欲炽盛,不择禽兽。谤斯经故,获罪如是。告舍利弗,谤斯经者,若说其罪,穷劫不尽。以是因缘,我故语汝,无智人中,莫说此经。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后转生其他地狱受苦无数劫。
"从地狱出,当堕畜生,若狗野干":“野干”是狼和狐狸交配的一种众生。它不像狼那么强大有力,也不像狐狸那么狡猾,比较软弱无力。"其形枯瘦,黧黮(lídǎn)疥癞":这个狗皮包骨头,一副可怜相。[疥癞]:浑身上下都是疙瘩,长疮流脓。"人所触娆":人看到以后都会拳打脚踢。[触娆]:用棍子打,用脚踢,用石头子砸。
"又复为人,之所恶贱,常困饥渴,骨肉枯竭":为人所讨厌。没有得吃,没有得穿。人和畜生都是一样的,没有营养它就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活着的时候就给鞭子打;死了以后葬在乱石堆里。"断佛种故,受斯罪报":就是因为他诽谤《法华经》,轻慢受持《法华经》的修行人,"断佛种故",受这样的罪报。
"若作骆驼,或生驴中,身常负重,加诸杖捶。但念水草,余无所知。谤斯经故,获罪如是":骆驼或者驴都是负重的动物,只知道有点水喝、有草吃就行了,背了东西还要给主人用棒子打。
"有作野干,来入聚落,身体疥癞,又无一目。为诸童子,之所打掷,受诸苦痛,或时致死。于此死已,更受蟒身,其形长大,五百由旬。聋𫘤无足,宛转腹行,为诸小虫,之所咂食。昼夜受苦,无有休息。谤斯经故,获罪如是":
这是第三类,这种“野干”也是浑身癞皮。所以到了村落里小孩子都可以欺负它。当时就可以把它打死,死了以后又变成大蟒蛇。这个大蟒蛇有五万里长,一由旬相当于一百里。许多小虫子钻到皮肤里去咬它,它都没有手来抓痒,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谤斯经故,获罪如是”。每讲一段苦情,佛都要总结。谁叫你诽谤《法华经》呢?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既然诽谤《法华经》有这么大的罪过,是不是证明《法华经》太重要了?我们要作这样的观照啊。
"若得为人,诸根暗钝,矬陋挛躄,盲聋背伛。有所言说,人不信受,口气常臭,鬼魅所着。贫穷下贱,为人所使,多病痟瘦,无所依怙":这段经文比较长,我们分段解释。好不容易畜生道的罪报受满了,到人道来不是来享乐的,还是来受苦报。
[诸根暗钝],即六根暗钝,要么就是瞎眼耳聋,要么就是鼻子不灵。有些人思想很迟钝,常常叫低能儿。[矬],是身体矮小;[陋],是嘴型裂的,兔唇;[挛],小儿麻痹症;[躄],腿拐的;[背伛],是驼背。
[有所言说,人不信受]:同样的话,在别人嘴里有分量,人家能相信;到他嘴里,人家当成耳旁风,认为他是讲废话。这是我们很敏感的问题。如果说你讲的话明明是对的,人家不相信,你不要去怪别人,要忏悔自己。
[口气常臭,鬼魅所着]:有一种人不管怎么刷牙,开口就是臭的。[鬼魅所着]:那些鬼最喜欢闻这臭味。看看那些凡是坐那儿打牌又抽烟的人,他的肩膀上都好多鬼趴在那里,有些人甚至能引起鬼神附体。
[ 贫穷下贱,为人所使]:你这辈子只能给人当仆人,不能挺起腰板来自己做人,也就是下九流之类。[多病痟瘦,无所依怙]:这样的人一身病,无依无靠,总是孤苦伶仃,他只有死路一条。[虽亲附人,人不在意]:他虽然对别人是真心,人家却不把他当回事。这也是我们修行中要检点的问题。有人讲:我明明对他是好心好意,为什么他对我就薄情薄意?其实,世界上没有人沾光,也没有人吃亏。有智慧的人懂得反省自己,尤其是修行人必须如此。人家亏待你是讨个债,你应该感到高兴:这下好了!我的债还掉了。还债越晚利息越高,应该生感恩心;你如果再生个怨恨心的话,又会给自己造成新的障碍。[若有所得,寻复忘失]:这是健忘症,或者叫痴呆症。
"若修医道,顺方治病,更增他疾,或复致死":当医生给人家看病,明明开的药方是对的,把人家越看病越重,还把人看死了,人死了是不是要找他的麻烦了?但是你可不要以为这个死的人是冤枉。这是冤枉对冤枉,这死的人也该死,就让他碰上了,明白吗?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绝对不会为了报复张三,就让李四来当替死鬼,懂不懂?李四也是该死的,你不要以为李四是冤枉,没有冤枉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冤枉死、也没有冤枉活,所以我们就要从佛法里找原因。
"若自有病,无人救疗,设服良药,而复增剧":自己得了病也麻烦了,没有人救他;即使有人救他给他药吃呢,还越吃越重,救他还不如不救。这就告诉我们修行人要懂得自持。不管在顺境还是逆境,不要去怨天尤人,也不要受宠若惊。顺境是你前世修来的福报,不要贪图执着;遇到逆境也是你自己造的苦因,要忏悔自己,奋发图强。
"若他反逆,抄劫窃盗,如是等罪,横罹其殃":这个“抄劫”应该改为“抢劫”。别人造反、偷盗抢劫,他还有点福报能躲起来,但这种人躲不掉,连一个罪都跑不掉,叫“横罹其殃”,都要受报应,这个报应是指“现世报”。有些人反逆还能当皇帝,但这种人反逆,当下一逮一个准。今世受花报,来世还受果报。
"如斯罪人,永不见佛,众圣之王,说法教化":这是最大的苦报。当然这是方便说。他只要遇到佛,能听正法,他能当下自在,是不是?不管你多大的罪过,你明白了佛法以后当下解脱。
"如斯罪人,常生难处,狂聋心乱,永不闻法":不仅是不见佛,而且总是在逆境之中,惶惶不可终日。
"于无数劫,如恒河沙,生辄聋哑,诸根不具。常处地狱,如游园观,在余恶道,如己舍宅":“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以恒河沙来比喻无量百千万亿年。[生辄聋哑]:不生也就算了,一生下来非聋即哑,或者又聋又哑。[诸根不具]:六根或者总“不具”,或者缺一少二,或者缺几根。“常处地狱,如游园观”,这是不是挖苦啊?在地狱里是家常便饭,是公园,真好玩儿。[在余恶道,如己舍宅]:做鬼做畜生,那就是你的家!是不是比骂人还伤心呐?挖苦讽刺,对于这些人真是各种手段都用上来了。[驼驴猪狗,是其行处]:你呀,只能与猪啊、狗啊、驴啊,在一起混。[谤斯经故,获罪如是]。这是第四次提醒,因为你诽谤了《法华经》,包括轻慢了受持《法华经》的人。
"若得为人,聋盲喑哑,贫穷诸衰,以自庄严。水肿干痟,疥癞痈疽,如是等病,以为衣服":佛也有意思,前面已经讲了做人的罪过,还没有解心头之恨,又重新提起。
[若得为人,聋盲喑哑]:瞎子聋子,穷啊![以自庄严]:就是以盲聋喑哑来庄严自己,这是不是挖苦?“庄严”是不是挖苦啊?[水肿干痟]:身体浮肿,骨瘦如柴。[疥癞痈疽]:浑身癞皮,长疙瘩疮。“疽”是毒疮,甚至还有那些苍蝇飞来生蛆啊。[如是等病,以为衣服]:浑身癞皮、毒疮等,以此为衣。
"身常臭处,垢秽不净,深着我见,增益瞋恚":浑身都是臭哄哄的,洗也没有办法洗,一洗的话就等于在给他剥皮。【深着我见】他有我执啊。既然有我执的人,他是不是感到特别疼痛?【增益瞋恚】:一增加瞋恚,是不是又给阿赖耶识里输入了不良信息?又成了来世的受苦之因。
“淫欲炽盛,不择禽兽。谤斯经故,获罪如是”:这“淫欲”也是一种病呐,连禽兽都不分!这个将来苦报是不是更加不得了啊?这是第五次讲“谤斯经故,获罪如是”。
“无智人中,莫说此经”:从这里往前这一百四十六句呢,是佛以慈悲心,叫我们在传《法华经》的过程中,要当心那些小根机之人、那些狂妄的人。他们听了《法华经》以后会生起轻慢心,乃至受报。
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
完整讲义请查看印广门清法师《法华经》讲义及视频!阿弥陀佛!

Ⅵ 为什么很多人不敢修法华经

因为看不懂啊,或者不相信吧。佛说:“我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药王,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而此经者,如来现在犹多怨嫉,况灭度后!”
法华经最难,又最容易。难是难解难信,容易是因为法华经是成佛的经典,看懂了才知道成佛最容易。佛说法华经是诸经之王

Ⅶ 我对《法华经》的一点点点点疑问

佛经虽然是佛说,但并不是当时就由弟子记录下来。现在我们所见的佛经,是佛涅槃后,历代弟子结集的成就,前后历时数百年。《法华经》于公元1世纪结集完成,其时距佛灭已500余年。

有关情况,请见下面我引用圣严法师《学佛群疑》的有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佛教的大小乘经典,非常之多。虽然佛涅槃后,弟子们就进行了结集,但是,这时的结集只是采取会诵的形式,即一人诵出,大众认可,并没有形成文字记录。

至于佛经之有大规模的文字结集记载,是在佛灭度后数百年间的事。初期的佛经,多半是靠口头传诵的,由于印度自古以来对于圣书都靠师弟口传(最早婆罗门教的吠陀圣典,根本忌用文字记录),所以养成了印度民族强记的习惯与能力,一个学者熟背数十万颂,乃是平常事,即至今日的缅甸比丘之中,仍有通背三藏教典的三藏法师。

但是,多靠师弟诵传的方法将佛经流传下来,就不能保证没有讹误的情形了。而且,印度民族从师承相传的习惯中,养成了对于师承的绝对信心,因此,时间久了,对于同一桩事物,就有好多种传说的不同,各传各的,各信各的,互不相妨。因此而可能把一些印度古文化中的各种传说,也在不知不觉中加以利用而成了佛典内容的一部分。尤其是历史性的考证工作,对于印度民族是从来不重要的。所以在佛经之中有着许多互相出入矛盾乃至时间倒置的记载。

近代佛教学者用历史的方法论,用考古学、语言学、进化论的角度,来研究佛教的圣典,发现佛陀释迦世尊的当时,并没有留下成文的经典,最早的经典传诵,也不是成文的书籍,是凭以口传口,代代相传。

由于流传的地域越广,时间越久,经典的内容越多,便见其不同的分歧观点,这就是形成部派佛教的原因;之后,又渐渐地出现了大乘经典。不论是小乘、大乘的各种经典,均须出于佛教徒中的大修行者所传,而任何一个派系,都认为他们所传的才是真正代表佛说,这便形成了所谓“部执”或“部计”的思想。

可是到了今天的学者,能把现存各派、各系,每一个时代所有的圣典拿来排比、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就能指出相互的出入、彼此的矛盾、前后的增减;但如果要他们把全部圣典均视为佛说而不相违背,那是办不到的。而如果对这些圣典,全部予以否定,或采取怀疑的态度,便无法使人获得无尽的利益,也就产生不了佛法化世的功效。如何折衷、取舍,便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

因此,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对于佛经,应该具有极崇高的虔敬,但却不必要求毫不鉴别地字字接受。佛教的正法,应向佛经之中探求,对于佛经的记载,却可保留各自的审察态度(是指如有审察能力的话)。

但从大致上说,流行于现世且有史实可考的佛经,都是值得人们去信受奉行的,因为各经的主要思想都是正确的,偶或有些名相数位见解及传说等的出入,也是枝节问题,而非根本问题,故对一般的人来说,不得怀疑佛经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佛教虽然主张人人皆可直接去理解佛法,如若遇到理解不透的所在,最好请教有素养的法师,断不可自行妄断佛经的义理;因为有许多属于境界上的名词及观念,若非多看佛经或自己没有实践的体验工夫,便不容易通透得过。

Ⅷ 有些佛法根本就看不懂该咋办啊

佛法是佛陀宣说的,最究竟的,宇宙人生真相。要读懂这么奥妙高深的文字,当然需要一些必要条件了。

这些必要条件,首先您得信佛,信三宝,信轮回,信因果,佛经的开示都是建立在十方三世三界六道的基础上的,若是连轮回因果都不信,那就别说信佛了。
信佛信因果,就要皈依三宝,成为三宝弟子,表示愿意听从三宝之教,如果连皈依都不愿意,就是心怀有慢,或者疑心深重,不肯相信真有佛陀这样大彻大悟的圣人存在,不肯入他的教法里面修学,这样,想读懂佛经,也是无门。
皈依完了,就要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业,五戒随缘随力随因缘来受持,毕竟是末法时期,众生根性比较不好,一下让他受持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他觉得很难就退缩,就不愿意学佛,那就可惜了。所以尽量持戒,不犯重戒,比如杀人,邪淫,诽谤真善知识等,都不要做。要孝养父母,与人为善,就是基本的做人的道理要做到做好。如果自己一身的习气,贪嗔痴不肯去折服,然后说想来学佛法,那也是虚妄之谈。
这些都做好了,再就是要寻找真正的善知识了,末法时期,邪师遍野,真善知识难遇,所以这个比较难一点。不过不要紧,在佛前忏悔发愿回向,祈求佛菩萨加持您遇到真正的善知识,佛菩萨从不辜负任何一位真心求法的众生,除非慢心障道,又或者心性怯弱,不肯自己去了解真相,那佛菩萨就算为您明说了善知识的去处,您一听人说此人种种不是(其实都是慢心障道、知见偏邪之人自以为是的见解),就退避三舍,那就不怪 佛菩萨不帮您了。
总之,学佛不光是求看懂佛经论着,有许多许多的前方便都需要做好,还有就是遇到真善知识,这一点最最重要。
经上说“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就是这个原因啊!
学佛最吉祥,人身难得,既然起心要来学佛了,就把握光阴,好好修学吧!

热点内容
婴儿为什么一到晚上就活跃 发布:2025-07-29 09:43:24 浏览:672
为什么女人之间会像夫妻一样吵架 发布:2025-07-29 09:43:18 浏览:407
为什么没有时间限制 发布:2025-07-29 09:23:28 浏览:369
电脑文档为什么要钱 发布:2025-07-29 09:14:02 浏览:868
表格里色阶为什么会是一个颜色 发布:2025-07-29 09:13:17 浏览:159
为什么纹鱼只纹一只眼睛 发布:2025-07-29 08:48:08 浏览:845
为什么工作时间晚上十点下班 发布:2025-07-29 08:40:13 浏览:237
为什么锻炼完身体眼睛胀痛 发布:2025-07-29 08:39:34 浏览:44
晚上下雨天空红色为什么 发布:2025-07-29 08:26:33 浏览:36
二婚女人为什么不能嫁给二婚男人 发布:2025-07-29 08:24:16 浏览: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