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体字为什么整幅的不好看
⑴ 为什么很少人练柳公权的字呢
柳体已经不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了,因此学的人很少。加之柳体过于较劲,有些过分强调笔锋、骨力和弓张弩拔之雄强,从宋人以后还真是很少有人学柳体能够写出来的。
作为中晚唐着名的楷书大家柳公权,活了88岁,是位高寿的书法家。一生在皇帝身边作官,经历七朝皇帝。《旧唐书》说他:“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可见他对前辈的书法下力深厚,在楷书方面的造诣更兼得欧颜笔法和结构之妙。
启功先生在《书法概论》里这样评价他的《玄秘塔碑》:“其书体端庄俊丽,左右基本对称,横轻竖重,而短横粗壮,且右肩稍稍抬起;长横格外瘦长,起止清楚;竖画顿挫有力,行笔干净利落。从结字的整体来看,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用笔遒健,结字紧劲,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之内的艺术风格,是柳公权继承、融汇晋唐楷法而独出新意的成功之处。”
拓展资料: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着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追赠太子太师。
⑵ 为什么大家都不学柳公权的书法
唐推崇王羲之,宋推崇颜真卿,明清推崇欧阳询,民国推崇赵孟頫……但是历朝历代为何没人推崇 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 ???
▲ 宋徽宗,《牡丹诗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柳体书法虽然“难学”,但是如果你超越了,就不是像不像柳公权的问题,而是能否变成下一个自成一派的宋徽宗。
最后声明下:柳体不难学!
⑶ 为什么不建议练柳体
1、客观原因。社会主流引导的结果。在书法界,唐推崇王、宋推崇颜、明清推崇欧、民国推崇赵,这些原因在客观上促进了王、欧、颜、赵的发展。
2、主观原因。柳体较难入门。学柳体,需要较好的掌握欧体、颜体以及王体,方能表现其精神。初学者很难掌握这点。如果较好的掌握了欧体、颜体以及王体,则尽可不必费劲不讨好的学习易学难精的柳体了。
3、社会原因。在效果上,楷书柳体的墨迹效果不如王、欧、颜、赵的墨迹效果具有冲击力。
(3)柳体字为什么整幅的不好看扩展阅读:
在“柳体”诞生之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便成为了唐、宋、元、明、清书法家们竞相临摹的对象,为书法艺术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汉字的基本笔画:点、竖、横、撇、捺、折、勾,在楷书中各自有着独特的艺术写法。
例如“永”就是楷书中最难掌握的一个字,有“永字八法”之说,柳公权就是一位书写“永”字的高手。他的传世作品有《蒙诏贴》、《伏审贴》、《王献之送梨帖跋》、《玄秘塔碑》、《金刚经刻石》、《冯宿碑》等。
⑷ 为什么不建议练柳体
本人之前也是两柳体来的! 柳字的用笔特征: 1、方笔圆笔并用.方笔指在起笔收笔和转折之处有棱角,而呈方的形状.用笔方法是以折为主.圆笔则是指那些圆浑丰润的笔画.柳字用笔往往方圆并用.比如横画起笔方,棱角分明.收笔圆,含蓄圆润.垂露竖也是如此.捺画则起笔圆,捺脚外方.要注意柳字竖画、撇画起笔之处的方与一般楷书不同的地方,柳字往往二次转锋折笔,因此在起笔之处比一般楷书多一个棱角. 2、柳字的横画有长短区别,短画粗而上昂,长横细而下覆.横与竖并不象颜体《勤礼碑》那样横轻直重有明确的定式,柳字的横与竖轻重悬殊不太大,有的短横甚至常常比竖画粗重. 3、柳字的撇和捺进行比较,一般撇轻捺重,这一点跟颜字一样. 柳字的结构特点: 1、两竖相向.即一个字中左右两边并列的两面三刀竖,在左的向右弯,在右的向左弯,形成一种相向之势,这种写法也出自颜字,不过柳字的竖画比颜字瘦劲,虽然写法一样,但结构的趣味也就有所不同. 2、收放有对致,参差变化.在一字之内,有的笔画写得比较收敛,有的则很舒展.比如“言”、“其”、“者”等字中的横画长短是很悬殊的.如果一个字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那么柳字非常注重这几个部分在宽窄、长短方面的对比,使字有的地方留白多,空间疏朗;有的地方留少,显得格外紧凑.这一点柳字跟颜字不同,颜字是力求匀整,两面三刀肩齐平,而柳字追参差变化,如“街”、“孰”、“智”、“辫”等字就是典型例子. 3、与上述一点相联系,柳字因为有向外格外舍展的笔画,字内往往注意紧凑,是内紧外疏的字,这是跟颜字的又一大区别.
满意请采纳
⑸ 怎样练好柳体字
先临摹,跟着字帖练。柳体传世的代表作主要有《玄秘塔》和《神策军碑》两种。《玄秘塔》的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之内;而《神策军碑》则结体峻拔,刚柔相济,骨肉停匀,并以斩钉截铁之笔,游刃于颜法雄厚之中,被后人评为“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平生第一妙迹”。这两本帖都是学习楷书的好范本。
要学柳字,必须了解和熟悉柳字的特征。现以《玄秘塔》为例,将柳体的笔法结构特点加以分析。
一、柳体楷书用笔的主要特点
柳体字用笔是“方笔”和“圆笔”并举的。“方笔”是指笔划的起笔和收笔处都有棱角,呈方形。如下面“十”、“生”、“太”、“右”等字的横画起笔就是方笔。而这几个字中的竖画和长撇,起笔是方圆结合,出现二次转锋折笔,要比一般多出一个棱角,这样用笔,字的笔画显得厚重遒劲。
而圆笔写出的字,画点呈圆形,既无折锋痕迹。用笔方法是:起笔后裹锋运行,不使笔锋分散开,写到尽处,一顿而收。这样写出的字显得格外丰润而圆浑。如例字“之”、“道”、“者”、“欤”中的笔画。
二、几种最有特点的笔划
1、长横与短横
长横为主笔,一般用在字的顶盖、中腰或底托部分。如例字“书”、“喜”、“真”、“业”中的长横画。它们一般都伸左取势,中段稍细,两端微低,中间高拱如覆舟。这样处理,避免字形瘦长,显得字体舒展,生动多姿。“昼”、“奇”、“丘”、“异”字中的长横也是如此。
短横的形态因所处位置不同而异。
如居于左偏旁中的短横为了避让,横的右端稍尖,称为“右尖横”。例字中“横”、“荡”中的草头,“符”字中的竹子头,以及“裴”字中左上的三横等就是这样。
⑹ 为什柳体写不好 写柳体的特点 心得 多多给我啊 谢谢
柳体字的特点是棱角分明,骨力刚劲,具有疏朗开阔,清秀方整的风采.以前师范生字帖,字帖上讲解的比较的好,可以问以前老师范生找找。临帖也是很重要,要有耐心,恒心练下去,相信你不久的将来你会有自己的心得。
⑺ 柳体书法的特点,你知道多少
1、柳体书法的特点是:潇洒,清瘦,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
2、柳体,指柳公权的书法体。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的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3、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⑻ 为什么不建议练柳体
之所以不建议练柳体,是因为社会主流对于欧体等字体宣传较多,历代也更推送王、颜、欧等字体,再者柳体入门也比较难,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会容易无从下手,最后也是比较关键的一点,柳体现存的墨迹并不多,遇到生字的时候不好学习处理。不建议练柳体的原因
其三是因为柳体现存的墨迹并不多,遇到一些生字的时候不好学习处理,这就导致在学习书法的时候,大多人都不建议练习柳体了。
不过虽然从作品效果来看,柳体字并不如其他字体作品的艺术冲击力强,但是柳体的碑刻效果会更好,只不过现如今实用机会较少而已,也就是说柳体并非全无好处的,每个字体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以及优势,若是想练习柳体,建议先掌握好欧体、颜体等字体,然后再学习柳体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