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药为什么便宜
① 为什么要用砂锅熬中药
汤剂是中药最古老也最常用的一种服法。古人对煎药的器具、火候、方法等,早就有了论述。如《医学源流论》中就说道:“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用中药治病无论是用单味药,还是用多味药配成的方剂,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煎制,加水、酒或其他药液做成汤剂后,才能服用,因此汤剂的煎法是很有讲究的,它对药物的疗效有很大的决定作用。
煎汤药的程序虽然简单,但其中包含的学问可大了,那么,怎么样煎才能有效的发挥药物的作用呢?我们先从煎药的容器说起吧。很多人都知道煎中药要用砂锅,而不能用铜、铝、铁等金属做的锅,这是为什么呢?
用陶瓷砂锅煎药是因为它的性质稳定,不容易与药物起化学反应,另外,它传热慢、受热匀,不容易糊锅,而且价格便宜,所以选用陶瓷制的砂锅、瓦罐是最方便实用的。如果没有砂锅和瓦罐,也可以用不锈钢、搪瓷制品或玻璃器皿代替。但是不能用铜、铝、铁等金属容器,因为金属容器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发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患者服用后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加重病情。
水是煎中药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通常只要是干净的水就行,井水、自来水都可以。但加水的量就很重要,不同药剂的加水量是不大一样的,水少了,可能不足以煎煮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而如果水多了,不但耽误时间,还会使汤液的浓度降低,同样会影响疗效,那么一剂汤药在煎制前加多少水才最好呢?
煎煮中药的水量是根据药物的性能、具体服用要求、药物的大小以及药味的多少来定的。首先,在煎药前要用冷水充分浸泡20~30分钟,使药物完全被水渗透,便于有效成分的溶解,然后再加水煎煮。加水量通常为药物的5~10倍。或者加到高出药面2~3厘米左右就可以了。如果医生有具体的要求,应遵医嘱。
煮汤药的时候长短也会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那么一剂汤药一般要煮多长时间最好?由于药物的质地不同,煎药的方法、程序也各有不同,比如说有些药要先煎后下,有些要另煎等等,这样做起来虽然是很讲究,但比较繁琐,如果不这样做会不会影响药物质量和它的治疗效果呢?
煎药时间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来定。通常头遍煎时,应在中药煮开后再熬20分钟左右为好,二遍煎的时间可以稍微短一些。但也要视具体药物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一些解表药的煎煮时间就应该短一些,因为解表药大部分用的是植物的茎和叶的部分,质地疏松,吸水量大,所以煎的时间可以短一些。芳香类的药物象藿香、佩兰、薄荷和一些鲜用的药物,由于挥发性较大,质地柔软,久煎容易丧失过多的有效成分,所以煎煮时间也要短,通常在其他药物快要煎好时再下,闻到药香味就可以了。而一些矿物类、贝壳类或动物类的药物,象生石膏,磁石,还有象生牡蛎、生石决明这些药,由于质地比较坚硬,就需要先煎20分钟左右,再下其他的药物同煎。另外,还有一些需要包煎的药物,比如种子类体积较小的、粉末状的、粘性的、容易烧焦的药物,或带毛刺,容易刺激嗓子或消化道的药物等,就应该用纱布包好之后再煎煮。
汤药的头煎和二煎是什么意思呢?
中药的有效成分的溶出是治病的关键,所以人们都认为中药还是煎两遍好,头一遍就叫“头煎”,第二遍叫“二煎”。这样可以使药物之间充分作用,有效成分溶出彻底,增强疗效。通常把这两次煎出的药汤混在一起服用,总量大约300~500毫升,对于服中药困难的患者,可以少量多次的分服,或者是浓缩给药。但是有些药,象解表类的就不能浓缩给药,而应煎多少服多少。
煎中药的火力按大小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就是小火,武火就是大火、旺火,那么什么时候用文火,什么时候用武火呢?
武火的火焰大,力道猛烈,可以使温度急速的上升,使药液很快的沸腾,但也容易烧焦;而文火的火焰较小,力道比较温和。所以煎药时,通常先用武火将药液烧开,再用文火慢慢的煎。
把中药煎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看了以上的介绍之后对您是不是有一点帮助呢。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下总结吧。
煎煮中药应注意:
1.禁用铜、铁、铝等金属容器,以免影响药效。
2.加水量要适当,煎之前要浸泡,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3.注意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保证疗效。
4.变质或煎糊的中药切勿再服,以免中毒。
5.一般来说,沙锅、瓦罐,陶瓷都可以实在不行不锈钢锅或铜锅也可以,但 一定不可以用铁锅和铝锅.
6.沙锅、瓦罐,陶瓷比较好,搪瓷盆、不锈钢锅次之。但一定不可以用铁锅和铝锅。铜锅最好也不要用。
7.注意服药时间和方法,谨遵医嘱。
② 现在的中药为什么不用自己熬了买袋装的安全吗
不用自己熬中药的原因有三点:省事,没有器具,熬不好。而买袋状的中药是否安全则要因情况而议。
第三则是因为他们可能熬不好中药,毕竟现代人不像是古代那样,大家都习惯了西医治疗,有些需要特别调养的病才会选择选择吃中药调理,而从来没有接触过熬药这种事的人,一开始熬的时候可能就熬不好,而且一副中药也很贵,万一熬坏了那损失的是自己的钱,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现在很多年轻人连做饭都不会更好,何况是熬药这种技术活儿。而如果让医院或者药店的人帮忙加工,那么人家的技术是有水准的,最起码能确保中药没熬坏。
而对于买袋装的中药,那么就要看你买这家药店或医院的产品是否质量有保证, 一般情况下袋装的中药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毕竟,装药的袋子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但是如果你贪小便宜,可能就无法保证了 。
③ 药房代煎药和家里煮的药汤的效果相比如何
不一样,药房代煎的看起来要比家里熬得稀一些,为了达到效果,最好事先跟医师说明,稍微加大药量。
自家煎药,往往先浸透(特别是草药多的话,浸个两小时),然后熬个两三个小时,比起药房代煎(一般是煎40分钟)时间长得多,药的成分熬出来得也多,颜色明显比药房的要深一些。
一般建议:对于休息在家的人士,还是自家煎比较好,可以弄得比较仔细,缺点是有点费能源。
如果是上班一族,还是药房搞吧,每天煎一次,每次搞那么久,你熬不起。
④ 熬中药的时候为什么要用砂锅而不用铁锅之类的
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砂锅能从古代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并不是任何一个锅就可以的,铁锅、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特别容易被氧化。平时人们在做菜的时候用的铁锅,如果锅里面有水,等两天锅就生锈了。
铁锅、铜锅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
而砂锅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是煎药的首选。需要注意的是,沙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沙锅上的油污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⑤ 按着中成药里的配方名字来买各个中药来熬药是不是比中成药便宜实惠
一般情况下是这样。但同时要考虑某些中草药的特殊制法。
⑥ 用中药煎煮机熬药一次收费得多少
如果不是自己煮药,那就不要选择中医治疗。我刚毕业那会儿在一个药店,就是用自动煎药机给病人煎药,真是罪过!!
煮药放多少水完全靠个人经验,我刚用煎药机时,把握不好水的用量。老师傅告诉我,多加水就是了。因为10包药煎出来15包,你可以偷偷丢掉5包,客人都是早上买药下午过来拿,或者是第二天来拿,丢掉的5包他不知道。如果水放少了,10包药只煮出来8包,就没法跟客人交代。
即便是老师傅,也不一定就能把握得很准确,就像那个老师傅,干了3年了,每次还是要多放水。树根、果实、矿石类的药不怎么吸水,放的水就少;草、树叶类的药吸水性很强,水就要放的多。每一付药都是由很多味药组成的,总之很难准确地把握加多少水。
还有,煮药之前要先浸泡,直接煮的话很多成分会糊化,溶解不出来。药店生意少的时候会给客人泡,如果有很多客人排队等着煮药,药店会怎么做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不能找到可以信任的煮药途径,就不要考虑中医治疗。免得浪费金钱、延误病情,最后还怪中医不行。
⑦ 中药掀起涨价潮,价格战会持续多久
中药掀起涨价潮,关于中药很多人都不怎么了解,因为中药这个东西在大家的心目中一些缺点是难以规避的,比如说熬药很费力,中药材本身也不便宜,很少能找到非常合适的中医的医生,这都是问题。但是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中药类型的生产企业,是与中药的药材价格上涨与下跌息息相关的。
因为中药本身就是带有着一系列的难题的自带问题,就比如说很多药材,它的药效发挥出来就必须得在一定的熬煮条件之下,比如说达到多久的熬煮时间,然后趁热喝这个药效才能保证。那通过现代的手段把它压缩压缩成药丸,那就不好使了呀,所以这类的中药材价格没有受到太大的变化,主要就是一线生产企业现在广泛应用的中成药本身的药材这些价格会上涨,并且短期内不太可能下跌。
⑧ 医院代熬药 的价钱
北京的价格 每付3元 也就是一般医院给病人每天一副药 他们煎成2袋
分两次服用
⑨ 中药熬的便宜还是现成的便宜
用药首先选品质好的,其次是价格。中药是熬的便宜,最好是自己熬,药店用高压锅熬的效果不好,自己煎药注意别煎糊了。现成的含量都有可能不准,又是加工,又有包装,价格当然要高。
⑩ 为什么现在找中医看病中药都特别贵了
对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
六月初带母亲去找一个老中医看病,第一次开了14剂药,花了1600多块钱,除了医保报销的部分,自己花了900多块钱。之后我妈妈的医保额度就用完了,以后再看病拿药全是自费。
七月八月,我都带母亲去看病,每次的药费都在800-1600之间,虽然觉得有压力,但为了母亲早日康复,还是坚持带她去看病、拿药。
八月最后一次拿了14剂药后,后来因为 自己的原因不方便去医院看病了,所以就按医生上次的药方继续给母亲买了10剂药。上次在医院拿的药还算便宜的,14剂药是的868,平均一剂药是62元。
这次自己买药,我也没有去实体店,而是选择了网购,在网上找到一家中药店,然后把药方发过去了让店家算下价格,结果他们的报价让我吃了一惊,一剂药只要15元,比在医院拿的药便宜了三倍多,我于是又买了10剂,才花了150元,几天之后就收到了一包包密封好的中药。
作为一个外行,我不知道为什么医院的药会比网上药店的药贵那么多。但我知道的是,网上药店的价格已经包含利润了,由此可以判断,中药材的价格本身没有多贵,可能是在运输的过程中增加了成本,也可能是在转手的过程中增加了成本。
我也听说过,许多医院都实行了药品的集中采购,因为一次性购买的多,价格应该便宜才是,但医院的药价为什么还是那么高呢,真不知道其中的具体原因。
我记得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去医院开几剂中药,花不了多少钱,一剂药也就十几块钱。2009年因为我爸爸得了癌症,有一次给他取药的时候,才发现一个月的中药要3000多元,那次也打破了我对中药的认识,原来中药也可以那么贵呀。那次没有带够现金,医院又不能刷卡,最后只好找医生改成了半个月的药量才拿到了药。
后来才意识到,现在看中医真不像以前那样便宜了,也真的有点看不起了。
不过这次在网上发现可以抓药之后,我又看到了一丝希望,以后如果医保用完了,就可以在医院少开些药,其余的自己在网上解决,这样也可以省下不少钱,起码不会因为有病又没钱拿药而延误了病情。
中医不吃饭吗?嫌贵去找西医。拍个ct,核磁,1000,贵也老老实实的掏,你连个屁都不敢放一个。有本事别生病,才是你的王道。
我想就这个问题说五点:1.现在中药全线涨价,普药涨价约24%,抗疫药翻倍,医院只能跟着涨;金银花230元/公斤,最好的苍术已到300元/公斤,茯苓45元/公斤,酸枣仁328元/公斤、野生蚤休1100/公斤还时常买不到货。国家应该对药材源头实行限价管理!2.“名医药贵”,在大城市有些名气的地方,一副药四百多非常普遍,例如:北京;并且不愿及时调方,让患者用麻袋往回背药,很是 搞笑 !3.现在中医收到的是疑难病居多,长时间得不到及时治疗,患者气血、脏腑、经络、气机升降都有严重问题,例如:大便难:就涉及肝脾失和、脾肾阳气不足、脾胃肠气化失常、湿淤沉积四大问题;而肿瘤、类风湿、心衰、癌前病变都更加复杂,正所谓“乱世必用重典”,所以每剂已突破21味药,合计起来价格就可想而知啦!4.中医的治疗理念也是不可回避的因素。中医提倡治病必求于本,辩证、辩病、辨体质、辩时节是一个完美的体系,设计出来的处方是高水准的和疾病吻合;开顶药的方法中医很少去用,所以它脱胎于民间的简方,例:老鹳草30—50克内服外用治风湿,而临床上是要辩证的。5.物价、人工、土地成本都在涨,中药能不涨吗?药农总和种油料作物比较,种大豆、芝麻、花生等,中药材起步价就和油料作物拉齐了;不然你就很难收全大宗药材。总之,中药涨价、偏贵是事实,其中客观的、人为的因素都在里面,管理、疏导是必要的,让中医药 健康 地发展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值得发扬光大!
但是现在有很多医术不高的人失去了医德,利用中医来获取利益。
前一段时间我胃不舒服,去找一个有中草药的诊所,想用中药调理一下,接诊的是一个大概70岁的老中医,他给我开了5服中药,花了300多元,他说,吃完了记得再来一趟,再继续给你调理。
回家煎药后喝起来有一股特别难闻的尿骚味,可能是药箱子里进老鼠了,喝了3服,没有一点效果,剩余的两服直接扔掉了,也没有再去找他。
虽然如此,我相信这只是个例,我还是相信中医的。
不能脱离大环境孤立的看这个现象,我们把目光转向其它行业,什么不涨价吧。例如,从前一元钱五个馒头,后来四个、三个,及至现在的二个甚至一个。中医药行业,主要原料从前野生居多,现在几乎全是农业种植,加之后期的釆摘、运输、储存、加工,最后所有费用,都得转移到药价上。
然后再说中医的培养,如今读医学院、后期培训,开一个中医诊所后,国家征收的费税。所有一切,都需要靠诊费、药费挣出来呀。
总之,它只不过是物价上涨的一个缩影而宜,今天,再回忆昨天的某种美好,只是给自己寻烦恼啦,与时俱进吧。
我说说我的看法,我是结肠炎患者,刚开始在三甲医院住院服的是西药,吃上效果不好,三个月后严重了,去市里面的中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一天的口服中医要40多元,也就15味草药,12天就中药花了差不多500元,你算算一个月得多少,说实话疗效很好。出院的时候我去找那个主治医生,他给我把这个方子给我了,让我去外面药店抓他说外面便宜,我在外面药店一副下来才20多一点,我抓了8副才160-170。再后来我在我县城抓,最便宜的药店才16不到,相差如此之大啊。到底医生的草药为什么这么贵?后来我听人说医院贵很正常,这么多医生养活全在药上面,人门也想医院的药没有假可靠,期实这些都是心里作用,就像西药进口美沙拉嗪医院一盒250多,在网上才220多就能拿下。医院要一大匹人要生存,药贵也就不奇怪了。
主要是原材料成本太高了。
原来,不管是平原还是山区,漫天别野的野菜都是草药,可现在呢?
因为土地污染,空气污染,农业污染,别说野菜少了,就是看见了,谁敢采来用呀!而优质的野生药材就只有大山深处有了,采药成本就高了。
被逼之下,人们只好人工种植草药,同样的道理,如果不对土地、空气、农药和温度、湿度进行改造,也种不出好药材。如果改造,自然增加了不少的成本。
中药种植的少了,以前的中药都是上山采的,成本低,价格低。现在种植成本高,价格自然就高。
因为国外都知道中医药的好,所以导致很多中药原材料,被国外从事中医行业的人或相关行业(也有汉医与韩医)高价购买!
尤其是新冠疫情证明中药更有效的情况下,导致野生药材被高价贩卖到国外,普通的种植品却也随着国内市场需求而逐步上涨!
所以别老在幻想让中医走向世界,如果中医真走向世界了,那国内的普通老百姓估计连种植品都吃不上咯!
这个怎么说?在正规医院看中医,少了两三百,你是出不了院门的,具体收费标准不太清楚,但一副药下来跟看西医的价格也走不了多少,一个是盐水,一个是汤水,一个伤身多一点,但效果也会快一点。
但是到小一点的中医诊所,收费又是另一个行情了,比正规大医院少了不止一点点,而且这种诊所,一般靠的都是口碑。
我们这里有个不错的中医,周边镇上的人大多都知道,一副药也就三四十块,一般看一回不到100元,效果也还行,我家小朋友有段时间咳嗽老不好,去那里抓了两副,症状就减轻了好多,去了两回就好了。
中医熬药费事,火的大小,水的配比,熬的时间长短,都会对药有一定的影响,这是我的经验之谈,所以若非必要,我还是比较倾向于西医,虽然简单粗暴了一点,但疗效快。
中医贵,也要看你在什么地方看?运气差,遇道医德不好的医生,那真的是无上限。有的病人为了治病,苦与无奈,对于高额的费用,也不得不接受,特别是那些卖偏方的黑中医,一副药可以是大上好几千,关键还有人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