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轴承钢淬火后硬度不一样
① 使用GCr4作轴承套圈,用淬火硬度不够,圈子上各点硬度也偏差很大,请问什么原因,如何解决
GCr4(限制淬透型钢)GCr4是低淬透性滚动轴承钢,用体积感尖加热、表面淬火回火后,具有GCr15全淬透型轴承钢和低碳合金渗碳钢的性能。淬火后表面硬度高,表面耐 耐性好,抗疲劳性能好,心部硬度只有35~40HRC,韧性好、抗冲击。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尺寸、受载荷不大的滚动轴承套圈及滚子
原因:
1、工件原始组织不均匀;
2、淬火介质问题;
3、喷水孔问题;
4、淬火机床转速不均匀等;
5、感应圈设计不合格;
② 35钢淬火后硬度低且硬度不均匀是什么原因
淬火硬度不均或偏低,跟原材料、原始组织、加热温度、保温时间、零件形状尺寸、淬火方式、淬火介质、淬火实际冷却效果等有关,
35钢经常会出现硬度不均的情况,主要解决办法常常是用5-10%的NaCl水溶液淬火,淬火时零件不能多,最好在淬火过程加以翻动。
如果需要防止淬裂倾向,可以水淬油冷。
③ 轴承钢淬火有硬度好的有硬度不好的怎么办
硬度不一样 这个一般出现在 电炉 或者固体 淬火中 目前 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④ 零件真空淬火后,各部位硬度不一致,原因是什么
硬度不均匀的原因如下
一、回火马氏体和淬火马氏体的组织差异:
回火马氏体的目的是消除残余奥氏体,其组织为马氏体组织
淬火马氏体其组织内有一些残余奥氏体组织
二、不同回火温度下的马氏体组织:
低温回火(150-250℃) 所得到的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其性能是:具有高的硬度(HRC58-64)和高的耐磨性,因内应力有所降低,故韧性有所提高.这种回火方法主要用于刃具,量具,拉丝模以及其它要求硬而耐磨的零件.
钢淬火后的组织是马氏体及少量残余奥氏体,它们都是不稳定的组织,都有向稳定的组织(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混合物)转变的倾向.但在室温下,原子活动能力很差,这种转变速度极慢.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原子活动能力加强,组织转变便以较快的速度进行.由于组织的变化,钢的性能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按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时淬火钢的组织转变可分为四个阶段.
1. 80-200℃马氏体分解,当钢加热到约80℃时,其内部原子活动能力有所增加,马氏体中的过饱和碳开始逐步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马氏体中碳的过饱和程度不断降低,同时,晶格畸变程度也减弱,内应力有所降低.
这种出过饱和程度较低的马氏体和极细的碳化物所组成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
2. 200-300℃残余奥氏体分解,当钢加热温度超过200℃时,马氏体继续分解,同时,残余奥氏体也开始分解,转变为下贝氏体或回火马氏体,到300℃时,残余奥氏体的分解基本结束.
3. 300-400℃渗碳体的形成,钢在回火的这一阶段,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的碳化物转变为颗粒状的渗碳体(Fe3C).当温度达到400℃时,α固溶体中过饱和的碳已基本完全析出,α-Fe晶格恢复正常,由过饱和固溶体转变为铁素体.钢的内应力基本清除.
4. 400℃以上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在第三阶段结束时,钢内形成了细粒状渗碳体均匀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的两相混合物,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渗碳体颗粒不断聚集而长大.根据混合物中渗碳体颗粒大小,可将回火组织分为二种:400-500℃内形成的组织,渗碳体颗粒很细小,称为回火屈氏体.温度升高到500-600℃时,得到细小的粒状渗碳体和铁素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回火索氏体。
⑤ gcr15淬火硬度厚度为1mm硬度不均匀为何
GCr15是常用的轴承钢,发生淬火硬度不均匀应当考虑:
升温是否均匀,升温后保温时间是否充足;
淬火时,液体温度是否均匀,液体量是否充足,工件是否全部没入淬火液深处;温度是否冷却到位;
回火时,液体温度是否均匀,工件是否全部没入液体中,保温时间是否足够长。
测试硬度时,打点角度是否垂直。
⑥ 45#钢淬火为什么硬度不一样
装炉量,高低不一.
这不仅与淬火加热温度任何材料经过一次具体的淬火处理,其结果,比如硬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这些基本参数有关,形状,加热方式,是正常的,毫不奇怪,都可能五花八门,或略有出入,都有关系.当然还与材料化学成分有关.
标准给出的淬火硬度值,是在通常规范条件下应达到的数值.只要工艺条件相差不大,而且与工件大小.
随机的一次或几次处理,淬火硬度不同,冷却介质,甚至环境因素等等,淬火硬度应当在标准范围之内
⑦ 轴承钢淬火后为什么硬度不一什么原因引起的
1。
淬火介质的物化特性的均匀性。
2。
淬火面的状态。
包括面形状、是否被重叠、盖覆等。
无论如何,轴承的功能面必须达到硬度要求,如滚道面、滚动体表面。
轴承的非功能面,可以硬度略低,如内外圈面、端面、保持架等。
请勿轻易用硬度仪测量滚道面的硬度,仔细了解硬度计功能,了解是否合适测量非平面。
⑧ 轴承钢回火第二次为什么变低了
什么变低了?你是说回火温度吗?第二次回火就证明他要正常使用了,二次回火其实是要达到一个对材料调质的目的。也就是说,让轴承钢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硬度,又有相当好的韧性。
⑨ 淬火后,钢的硬度会怎样
淬火后,钢的硬度会增强。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9)为什么轴承钢淬火后硬度不一样扩展阅读:
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转变为奥氏体。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
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根据冷却方法,淬火工艺分为单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4类。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淬火
⑩ 轴承钢淬火后硬度不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另外淬火炉温度过高和淬火油温度过高两种情况会不会产生淬火后
轴承钢油淬后往往发生表面硬度偏低,其原因是因为冷却途中冷速急剧变化引起的,特别是在蒸汽膜期长,特征温度低的油中淬火时更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