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和其他朝代不一样
❶ 都说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他朝代就不如唐朝
唐代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不但诗体大备,而且各种风格流派如百花竞春,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名家辈出,高手如林。
而降及两宋以后,诗歌逐渐衰落的趋势就十分明显了,不仅宋诗不如唐诗,元、明、清诗歌也不如宋诗,恰如很多人所说的“一代不如一代”了。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 序》中说:
“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模仿和依赖的隋性……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着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针对文章题目所提出的问题,这段论述虽不算“断千百年公案”,也可谓鞭辟入里,深中肯綮。
不过也可以作点小小的补充,不常用形象思维写诗,“一反唐人规律”“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大概可称宋人之“冒险开荒”。
只是他们选择的那片荒地实在不宜开垦,所以尽管费力不小,不说得不偿失,也是所获甚微。自南宋以来,对宋诗的评价竟成为一桩聚讼纷纭的文学史公案。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们里面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戈”。
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市价涨落的滋味。如果宋人在天有灵,即便心有不甘,这滋味他们现在还得尝下去。因为整体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也超过了清诗。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元明清文学都不如宋代,也不是他们不懂形象思维,更不是因为社会制度与思想的关系,而是因其主要兴趣和成就已转到戏曲、小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