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餐具不一样
1. 中式餐具和西式餐具有哪些区别呢
中国餐具的演变
餐具的发展历史犹如年轮,那疏密相间的图形记录了它生命中每一个轮回里所经历的辉煌与坎坷。如果有这样一棵树,那这棵树已历经几千甚至几万载。其间记录着餐具的产生,发展与变革。中国饮食器具的发展,经过原始陶器阶段、青铜器阶段、漆器阶段,发展至瓷器时代达到鼎盛。(图2-2)中国的饮食具种类繁多,造型千姿百态,图案优美而富有寓意,这些方面本身就是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质地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更新。而且,中国人还讲究把美食与美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的食物配不同的器具,既方便食用,又互相映衬,彼此呼应。在二者的完美结合中,使食物与器具本身的美都得以充分展现。
西方餐具的演变
餐具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同时也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象征。然而文明进展的速度有快慢,也有先后,从西餐桌上的餐具可以看出,西方的餐具发展历史较东方要短一些,所以西方餐具起步较晚,进展也较为迟缓。
12世纪叉子引入欧洲,后来一直为人们所接受,并传承下来。餐刀是西餐桌上又一常见的餐具,餐刀的作用主要是将食物分块。以至于现在吃西餐的时候,刀叉并用。餐刀的出现非常早,大约在石器时代就有其雏形。其主要是为了满足原始人食用烤肉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有防身的功能。大约17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三颁布法令将餐刀的刀尖改为圆形。如果刀是男性化的,那么勺则更具有女性的母性特质。最早的勺子是圆形的,为了便于喝汤,演变为略带椭圆。
18世纪法国因革命战争爆发,由于法国的贵族偏爱用四个叉齿的叉子进餐,这种“叉子的使用者”的隐含寓意,几乎可以和“与众不同”的意义画上等号。由于当时的家庭都不会为客人准备专用的餐具,贵族们外出旅行、做客时都必备可折叠的餐具,这些特别订制得餐具成为贵族们相互炫耀得奢侈品,它们大多配有珊瑚、象牙、玛瑙或琥珀等精美雕刻得手柄,于是叉子变成了地位、奢侈、讲究的象征。刀、叉、勺真正的成套使用是在18世纪末,至此它们才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用具,进入家家户户的储物柜中。随着文明的进程,餐具越来越具有多功能化,以前的单一化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餐具作为主人身份与品味的代表登上了大雅之堂,它的设计与制造蓬勃发展起来。由此看来无论是在西方的餐具发展的时期还是在中国餐具发展的早期,餐具一般为贵族率先使用,成为一种社会阶层区别的标志。后来才为大众所普遍使用。进入20世纪,现代主义运动下的很多餐具设计都呈现出设计者个人独特的风格。战后一些北欧设计师主张剥离镀金时代的奢华外衣,重新思考回归原始的样式风格。像捷克设计师BorekEipek的设计干净利落,他设计的餐具系列均有简单的线条和干净的块面组合而成,具有明显的简约主义风格和很强的雕塑感。
从西方餐具的发展的历史来看,与东方的相似之处是材料的发展决定餐具的发展。大体上西方餐具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陶器餐具、玻璃餐具、金银餐具以及不锈钢餐具。但是餐具所反应的文化却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原因在于西方有许我的哲学流派,各自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时期。因此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我们常认为西方崇尚科学,这主要是因为西方的数学和几何学发展较早,而且发展较快的缘故。西方的哲学体系较为发达,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实我们通常认为西方人崇尚“唯心主义”。这一点在餐具的设计上也有体现,西餐餐具的纹饰精美,注重进餐情调。主题多以哲学传说以及对神的主题和战争题材的描述较多,这也是西方长期战争的客观表现。
总归,中式的是筷子,西式的是刀叉。
2. 中西方餐具为什么不一样
中华民族特别是炎黄子孙依靠黄河流域平原而居,进化早,有文化,懂得耕种圈养,食物以五谷菜蔬为主,所以用筷子。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进化晚,崇尚武力,多是游牧民族,以捕猎动物喂食,必须用刀叉。
3. 为什么中国人用筷子,而西方人用刀叉吃饭呢
中国人一开始其实是使用刀叉的,而且刀叉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一点可不是空穴来风哦,全世界发现最早的骨质餐具就是刀,而且是在我国浙江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
至今已经有7000年的历史,而古之叉子也是在我国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距今有4000年历史,所以说西方人使用的刀和叉是中国老祖宗玩剩下的。
据说是在战国时期,人们吃饭的时候,首先由厨房你的厨师用刀叉将食物分割,然后再端出来,供王公贵族使用,因为用刀叉分成小块之后,用筷子夹着就比较方便,但是那时候只有贵族才可能使用筷子,厨子和百姓一般使用的还是刀叉。
只是后来人们发现,使用筷子比刀叉更加方便,所以中国人才慢慢的开始使用筷子,距今也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了。
直到现在筷子已经成为一种文明的象征,吃饭的时候举动变得特别优雅,而且中国人是非常注重文化的,筷子又被赋予了很多美好的象征,据说还象征天圆地方,而且一双筷子寓意可就大了去了。
相比中国的西方人的历史并没有那么悠久,他们吃的食物也都是大块的烤肉和面包,如果让他们使用筷子,反而没那么方便,刀叉的配合使用,反而更适用于他们的生活,而且在他们国家很难见到特别小的食物。
在中国拿着筷子可以夹到的花生米,这令他们特别头疼,虽然知道花生米特别美味,但是让他们制作,肯定做不出油炸花生米,因为他们拿刀叉就无法吃到。
现在有很多外国人喜欢上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已经慢慢的开始学用筷子,特别是在吃火锅的时候,刀叉根本就用不上,其实说到底是因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特别是饮食文化的差异。
在东方是以农业为主,所以会产生面条和米饭等食物,如果拿着刀叉的话,反而吃不到嘴里,而在西方,他们是以畜牧业为主,怎么样用筷子吃肉,他们觉得很麻烦,还不如使用刀叉呢。
(3)为什么西方餐具不一样扩展阅读:
筷子的来历:
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
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急救篇》说:“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礼记》郑玄注“梜,犹箸也”。《云仙杂记》载:“向范待侍,有漆花盘,科斗箸,鱼尾匙。”
《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走堂的拿了一双筷子两个小菜碟又是一碟腊猪头肉。”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
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
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22-24厘米左右。筷子有很多工艺品,在设计方面融入了更多的传统工艺,从而也成为人们收藏的选择,并且也深受外籍人士的喜爱。
明陆容《菽园杂记》云:吴俗舟人讳说,“住”与“箸”谐音,故改“箸为快儿”。因为吴中船民和渔民特别忌讳“箸”,他们最怕船“住”,船停住了,行船者也就没生意,他们更怕船“蛀”,木船“蛀”了漏水如何捕鱼。
在这种迷信谐音的思想指导下,故见了“箸”反其道叫“快子”,以图吉利。明人李豫亨在《推蓬寤语》中说得更明白:“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今因流传已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快子者,忘其始也。”
虽然明代已有人称“箸”为“快”,但清康熙并不承认民间将快加了竹字头的“筷”字。这可以从《康熙字典》中仅收录“箸”而不收“筷”得到证明。
但皇帝也难以抵挡民间怕犯忌,喜口彩的潮流。在《红楼梦》四十回,在贾母宴请刘姥姥一段中曹雪芹三处称“箸”,两次呼“筯”,而四次直接写明“筷子”。
当今社会,筷子的称呼已习以为常,但专家学者在书法、诗词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称筷子为箸或筯,并没有如《推蓬寤语》所言“忘其始也”。
4. 中西方文化差异大,中国人为什么用筷子吃饭,西方人用刀叉呢
中西方文化差异大,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西方人用刀叉,原因是:东西方步入文明时代之后,在进食时工具的使用方面有着不同发展轨迹;东西方饮食结构的差异,造成了西方习惯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这又形成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继续对未来产生影响。
三、这又形成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继续对未来产生影响
现在东西方饮食文化业已成型,这一相对稳定的倾向,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也正以此为源泉,继续影响这未来的人类的发展。
5. 各国人用的餐具不同,原因主要是什么(急急急!!!)
筷子与刀叉折射中西文化差异 暗藏科学原理
提起筷子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每天吃饭的家伙什,一双在手方便实用,除了汤以外,保您可以席卷全桌。很多用惯了筷子的国人对老外的刀叉很不以为然,就是吃个饭嘛,还要刀子、叉子、勺子一长排,一不小心遇到大块的食物还要双手启动,实在是麻烦。每每想到此处,心中便禁不住生发出很多自豪感来。也许你猜不到,其实这简简单单的两根小棍里,可是大有学问。
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之所以得名与江南民间忌讳有关。
说起为人类饮食服务的历史,这筷子可以算得上刀叉的老祖宗。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茹毛饮血”,主要靠手抓吃食物,自从“人猿相揖别”之后,人们发现把食物做熟了吃更有滋味。先秦时代,人们吃饭一般不用筷子。根据《礼记》中的记载推测,当时人是用手把饭送入口内的。后来由于人们在烧烤食物时,不可能直接用手操作,需借助竹枝一类的工具来放置和翻动食物,在炊具中烧煮肉块和蔬菜的羹汤,也要用它们来取食,久而久之,聪明的先民逐渐学会用竹条来夹取,这就是筷子最早的雏形。
筷子古时候单叫箸,箸的起源可追溯到周代,《礼记》、《荀子》、《史记》都提到箸,在《韩非子》特别提到以荒淫奢侈闻名的纣王,使用“象箸”进餐。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认为:东西方出现进食工具筷子和刀叉的不同,和环境有关系,筷子要发源于有竹子的地方。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箸从竹声。”则恰好验证了这样的结论。
不过《札记》上说:“羹之有菜者用祛,其无菜者不用梜。”而从造字法来看,“梜从木”被有些学者认为是木头筷子。回想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竹木均成为我国最原始的筷箸原料还是可能的。研究表明大约到了汉代以后,才普遍使用筷子。后来,“箸”又演变为“筷”,与我国古代江南水乡民俗讳言有关。民间行船时讳言“住”,而船家行船又偏偏在吃饭时离不开箸,二者同音,索性改成“快”,后来为了和常说的“快”区分开来,便加上了竹子头。
刀叉因为适应欧洲人饮食习惯而出现,它和筷子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观念。
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欧洲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送进口里。到了城市定居以后,刀叉进入家庭厨房,才不必随身带。由此不难看出今天作为西方主要餐具的刀和筷子身份很是不同,它功能多样,既可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到了烧熟可食时,又兼作餐具。
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用刀把食物送进口里不雅观,改用叉叉住肉块,送进口里显得优雅些。叉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餐具,但叉的弱点是离不开用刀切割在前,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直到17世纪末,英国上流社会开始使用三尖的叉,到18世纪才有了四个叉尖的叉子。所以西方人刀叉并用只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
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虽然不能将不同传统的形成和餐具差异简单对应,但是它们适应和促成了这种分化则是毫无疑问的。筷子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象征。华人去了美国、欧洲,还是用筷子,文化根深蒂固,而老外们在中国学会了用筷子,回到自己的国家依然要重拾刀叉。
筷子刀叉到底谁更先进,各家说法不同,其实各有各的智慧。
筷子的特点是“不变应万变”,料想方的扁的,长的短的,硬的软的,统统可以一夹就起来,确实神奇。这一直很让中国人骄傲,并将其视作先进的象征。
不过最近却有学者反思认为:“从真正人类学发展的科学角度来看,筷子是一种极端原始的、天然的工具,多数人种在刚开始学会使用工具时,都懂得用几根树枝来取代手夹起食物。不含任何复杂的工艺技术。欧洲人却率先进化,以石刀替代树枝,进而发展到金属刀具,最后又发展出叉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繁琐的西餐礼仪。刀叉正是欧洲人工业文明、理性精神的一种最直接反映,自己动手,独立性强,重推理,重解析,更有利于锻炼思维能力。而拿筷子的华夏人则是吃现成的,不必思考,一点东西你推我让,团团圆圆模棱两可,凡事爱持模糊概念,所以思维能力不发达,未能产生工业革命。”
这种声音确实有些让人振聋发聩,不过所谓率先进化的观点却有失科学了,将刀叉概括为工业文明和理性精神更是牵强。不过有一点需要肯定,同筷子的简单相比,刀叉种类较多,属于专用工具,但由于这种“专”往往表现出“大巧若拙”而被国人忽视。回到餐桌上,也许应对炖得稀烂的黄豆猪蹄,筷子还能游刃有余,一旦碰上牛排,恐怕筷子就要自惭形秽了,刀叉这时表现出它们的专业特长。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筷子和刀叉与思维方式的关系很难得出结论。不过关于使用筷子更有利锻炼思维能力的说法却着实有科学依据。科学家们曾从生理学的观点对筷子提出一项研究成果,认定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从而刺激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让人动作灵活、思维敏捷。而筷子中暗藏科学原理也是毋庸置疑的。
着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接受一位日本记者采访时,也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中华民族是个优秀民族,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是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几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温与寒冷。真是高明极了!”
因为中国人进化了。
筷子是东方文明的哲学思维。
两根竹子打天下,什么都能夹。
三大用餐方式中,
手抓是公论最原始的。
筷子和刀叉的先后有争议。
一种说法是:
中国人也是先有刀叉,再而发展为筷子的。
因为古人都用刀子割肉、切肉、片肉,
然后再用刀尖叉起来吃(只是没专门发明个叉子,但作用是大同小异的)
根据这种分析,
刀叉先进还是筷子超脱?
你说呢?
6. 为什么西方人不会用筷子,但东方人会用西餐餐具
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之所以得名与江南民间忌讳有关。
说起为人类饮食服务的历史,这筷子可以算得上刀叉的老祖宗。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茹毛饮血”,主要靠手抓吃食物,自从“人猿相揖别”之后,人们发现把食物做熟了吃更方便。
不过《札记》上说:“羹之有菜者用祛,其无菜者不用梜。”而从造字法来看,“梜从木”被有些学者认为是木头筷子。回想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竹木均成为我国最原始的筷箸原料还是可能的。研究表明大约到了汉代以后,才普遍使用筷子。后来,“箸”又演变为“筷”,与我国古代江南水乡民俗讳言有关。民间行船时讳言“住”,而船家行船又偏偏在吃饭时离不开箸,二者同音,索性改成“快”,后来为了和常说的“快”区分开来,便加上了竹子头。
刀叉因为适应欧洲人饮食习惯而出现,它和筷子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观念。
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欧洲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送进口里。到了城市定居以后,刀叉进入家庭厨房,才不必随身带。由此不难看出今天作为西方主要餐具的刀和筷子身份很是不同,它功能多样,既可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到了烧熟可食时,又兼作餐具。
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用刀把食物送进口里不雅观,改用叉叉住肉块,送进口里显得优雅些。叉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餐具,但叉的弱点是离不开用刀切割在前,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直到17世纪末,英国上流社会开始使用三尖的叉,到18世纪才有了四个叉尖的叉子。所以西方人刀叉并用只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
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
虽然不能将不同传统的形成和餐具差异简单对应,但是它们适应和促成了这种分化则是毫无疑问的。筷子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象征。华人去了美国、欧洲,还是用筷子,文化根深蒂固,而老外们在中国学会了用筷子,回到自己的国家依然要重拾刀叉。
筷子刀叉到底谁更先进,各家说法不同,其实各有各的智慧。
筷子的特点是“不变应万变”,料想方的扁的,长的短的,硬的软的,统统可以一夹就起来,确实神奇。这一直很让中国人骄傲,并将其视作先进的象征。
7. 为什么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
使用筷子,这是西方人最初对于东方文明的印象之一,因为,西餐餐具主要是用刀叉的。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东西方的餐具会出现这种差异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先想一想:是刀叉历史更悠久,还是筷子历史更悠久?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是刀叉!大家想想上古时代,农业文明兴起之前,人类主要的生产方式就是狩猎,打下一头大的猎物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当然是用利刃切割了,然后呢?用叉子一样的东西叉子放在火上烤,烤熟了就可以吃了。
当然,那个时候不可能有这么精细的餐具,刀叉只不过简单用骨器、金属、石器等加工一下,不过基本使用方式还是一样的:切割,戳刺。至于筷子,那当然不存在,筷子的使用方式复杂的多,需要专门的训练,每一个中国人应该都有小时候被家长教导使用筷子的经历,远古时候的人可没有这么大的耐心,去专门把木材加工成小细条,然用训练怎么用这种东西。
意大利人接受叉子还有一个原因:意大利人喜欢吃意大利面,这种食物用叉子实在是太方便了。所以,叉子虽然传到了西欧,但使用的人数是很有限的,毕竟传统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不过历史的进步是无法阻拦了,最终意大利的贵族仍然在西欧的贵族圈中把使用叉子的习惯传播出去了,这实际也和历史大环境有关,当时西欧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势力崛起,天主教势力一落千丈,其自然没太大的能力阻挠大家用叉子吃饭。
终于,在缓慢的影响下,17-18世纪,使用叉子终于在西欧得到普及,民间抵制餐叉的声音也渐渐消亡了,至今成为几乎所有西餐的使用方式。
8. 中西方为什么不用一样的餐具
食物是个很重要的原因,以中国为首的中华文化圈中,祖先种植农作物很早,加上气候适宜,,人口众多,农业中的种植业很普遍,加上地区相对同时期的西方十分稳定,农业种植非常突出,牧业不占主体,一般食物以米、面食、粟等和蔬菜组成,用的餐具应该和食物对应,碗口深有利于盛装种植的食物,筷子等有利于夹菜。西方由于民族众多,战争平凡,种植业少,加上地区环境有利于放牧,社会发展慢,主要食物是动物,而许多动物体型较大,西方人做法单一,很多做出来的熟食物很大,盘子用处比较好用,肉食不便于分开,便需要刀叉。
9. 为什么西方文化是用刀叉而不是筷子
我们在西餐厅吃饭的时候,总是看到上来的餐具是刀和叉,而不是我们传统的筷子,为什么西方人用吃饭的时候用刀叉呢?
餐具的变化源自于英国。19 世纪的英国,四尖齿的叉子已成标准形式。餐叉的演变影响了餐刀的演进。既然餐叉叉取食物的功能已经很完善,无须再用餐刀取食,餐刀就逐渐变成我们所熟悉的钝头刀。17 世纪晚期和18 世纪早期的欧洲刀叉,大致决定了现在欧美餐具的形式。餐叉必须配合餐刀切割食物,才能将合适大小的食物送入口中,二者各尽其责缺一不可。
西方的刀叉只除了能够简单的食用肉,免除用手抓的尴尬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代表的意义。两者相比,高下立判,真的不明白他们那些歪果仁到底有什么高傲的,装样子的礼仪也认为是高人一等“优美”。你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
10. 为什么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而其他国家却不一样
中国人一开始其实是使用刀叉的,而且刀叉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一点可不是空穴来风哦,全世界发现最早的骨质餐具就是刀,而且是在我国浙江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
至今已经有7000年的历史,而古之叉子也是在我国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距今有4000年历史,所以说西方人使用的刀和叉是中国老祖宗玩剩下的。
现在有很多外国人喜欢上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已经慢慢的开始学用筷子,特别是在吃火锅的时候,刀叉根本就用不上,其实说到底是因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特别是饮食文化的差异。
在东方是以农业为主,所以会产生面条和米饭等食物,如果拿着刀叉的话,反而吃不到嘴里,而在西方,他们是以畜牧业为主,怎么样用筷子吃肉,他们觉得很麻烦,还不如使用刀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