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为什么少林寺里的墓碑高低不一样

为什么少林寺里的墓碑高低不一样

发布时间: 2022-05-31 10:10:51

⑴ 墓碑左右高低不一样,哪边为大哪边为小,高低不平有什么区别

高低不平与左右无关系,大小应以左右来决定。相邻两墓,面对坟墓应以右方为大,左方为小,以坐山为伏位,面向向山,应以左边为大,右边为小。人们常说:男左女右,即两夫妇,男左为大,女右为小。


立在坟墓前面或后面的、上面刻载死者姓名、经历事迹等文字的碑。

人类对死者埋葬处所做的一种纪念性的载体,一般以石质材料制成,也有使用木材、金属材料和其他材料制成。

中国古代“墓而不坟”,只在地下掩埋,地表不树标志。后来逐渐有了地面堆土的坟,又有了墓碑。

人去逝后,如要立墓,大多都要有墓碑文。墓碑文上一般刻记死者的姓名、籍贯、成就,逝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与死者的关系。写碑文应对死者充满敬意和感情。民国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袁可立墓碑》:“袁尚书可立墓碑,在(睢州)城南四里许,刘店村东里许。碑高八尺,上蛟螭,下赑屃,高约丈余,尚称体制。”

用途

第一,木碑立于宫门前,故称“宫必有碑”。这木制的碑是用来识日影的,从日影的阴阳,可以测出季节的变化;

第二,古代宗庙前立碑,碑上有穿孔,是用来系绳,栓住祭祀的牲口,待神飨后,牵出牲口进行血祭;

第三,古代的碑是引棺入葬的用具。




⑵ 中国古代墓葬的方式

独特的墓葬形式 中国墓葬的形式很多。一般来说,人死后用棺材殓身或者直接埋入土中,这属于墓葬或土葬。但很多少数民族有一些奇特的丧葬形式。比如说“巴人悬棺”葬。藏族的人死后,依经济和社会地位不同,采用天葬、水葬、火葬、土葬或塔葬等形式。普通人都采用天葬,塔葬只对高僧,是将大师们的法体经过防腐处理放入塔内或将骨灰及舍利子装入塔内。灵塔用金银及各种宝石装饰,极尽华美。火葬主要是对一些有地位及成就的僧人。1.天葬 天葬亦可谓之“鸟葬”,是藏地古老而独特的一种葬俗,用于一般农牧民和普通人。藏语称天葬为“杜垂杰哇”意为“关(尸)到葬场”;又称“恰多”意为“喂鹫鹰”,文中“恰”是一种专门食尸肉秃鹰,谓之“哈桂”。 藏族佛教信徒们认为,天葬寄托着一种升上“天堂”的愿望。通过天葬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人死后把尸体卷曲起来,把头屈于膝部,合成坐的姿势,用白色藏被包裹,放置于门后右侧的土台上,请喇嘛诵超度经。择吉日在天亮前由背尸人将尸体背到天葬台,先点“桑”烟引起来秃鹫,喇嘛诵经完毕, 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骨头用石头捣碎,并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块放置一旁。最后用哨声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别喂食,直到吞食净尽,以吃光为吉利。 藏北比如县的达摩寺多多卡天葬台,是全西藏唯一保存头骨的天葬台,也是目前西藏最为着名的天葬台。庄严肃穆的天葬台,盘旋飞翔的鹰鹫,举世无双的天葬场面,形成一个神秘世界,吸引着无数有缘或无缘走上西藏高原的人。 2.悬棺葬 悬棺是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的一种古老墓葬形式,以将死者的棺木放置在人迹罕至的悬崖绝壁之上为特征。除中国外,印支半岛、印尼、菲律宾等地均有发现。悬置棺木的方式各地有所不同,或利用岩壁间的裂缝之处架设棺木;或在岩壁上凿孔楔入木桩,以支撑棺木;或凿崖为穴,插入棺木,一端露与穴外。棺木多为独木凿成,呈长方形,也有少数船形棺。葬式有一次葬,亦有待死者肌肉腐朽后,将骨质入棺,再送至悬崖上去的二次葬。据研究,该种葬法使用时间漫长,早至商周,晚达明清,主要分布于南方各省,如宜宾地区兴文和珙县、三峡、武夷山九曲溪。宜宾兴文县苏麻湾有悬棺50余具,皆被认为是古代焚人的墓葬,低者十几米,高者近百米,或凿孔置木,或利用天然石穴,距今400~700年,形成于明代。三峡悬棺多在风箱峡中,人称“风箱”。武夷山九曲溪小藏峰岩壁上因棺木如船形,人称“船棺”,经鉴定已有3800年历史。 3.崖墓葬 崖墓葬就是在崖穴洞窟中安葬人的遗体的一种葬俗,一般选择在江河沿岸山腰或山足下的断崖上,依石向内造出墓道和墓室。崖葬习俗早在中国古代濮、 越、 巴、僚、汉等民族特有的一种丧葬形式,也是我国多种葬法中最古老、最特别的一种丧葬形式。《临海水土志》对崖葬已有记载。我国目前已发现有殷商、战国、两汉、南北朝、唐、宋、元时期的崖墓葬。以四川地区为多,蜀地人以为死人的灵魂升天可为仙,入地则成鬼,故以崖葬为高尚。崖葬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将葬具放置在天然崖穴中的称崖洞葬;将葬具放入山崖层理罅隙的称崖墩葬;将葬具放置在开凿的山崖窟龛中的称崖窟葬。北方人和汉人有少数地区使用崖葬。比如,汉代中山靖王与山东曲阜鲁王的墓葬方式就是崖葬,众多的崖穴是由人工开凿而成,规模宏大,俨然地下宫殿。四川的麻浩崖墓其范围包括斧头湾,东西长约200米、上下宽约25米,有编号的崖墓544座,层层叠叠,墓门披连,密如蜂房,极为壮观。最深达90m小的约6m,宽达10m 左右,高达2.8m。由墓门、享堂、墓道和棺组成。早年就以内涵丰富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乐山古称)名墓之首”。墓中保存着许多汉代建筑、车马伎乐、鸟兽虫鱼图形,且有不少历史题材的神话故事,以及画像石棺、书法题刻。同时,还有中国乃至世界遗留最早的佛教石刻造像,是汉文化与印度早期佛教文化交融的具体反映。 4.塔葬 塔葬随佛教的传人而兴起,指佛门高僧坐化圆寂后,将骨灰或尸体经过处理后放入地宫,上面造塔,以示功德的一种佛教独有的墓葬形式。塔的高低、大小和层数的多少,主要根据和尚们生前对佛学造诣的深浅、威望高低、功德大小来决定的。知名佛教寺院多有塔墓,墓塔年深日久,积少成多,望去好似树林,因此又有塔林之称,但以河南少林寺塔林最为有名。少林塔林位于寺西,现存自唐以来砖石墓塔230多座,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个古塔墓葬群。式样繁多,造型各异,既是佛教文化的产物,又是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精品。山东长清县的灵岩寺塔林,安葬有唐代至清代的墓塔167座.

⑶ 登封少林寺享誉海内外,被称为佛教第一名刹,寺里有哪些建筑

林寺常住院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约57600平方米。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达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东北有广慧庵。寺周还有同光禅师塔、法如禅师塔和法华禅师塔等古塔10余座。

主要建筑

山门

山门为少林寺大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门额上有清康熙帝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山门的八字墙东西两边对称立有两座石坊,东石坊外横额:“祖源谛本”四字,内横额“跋陀开创”;西石坊内横额:“大乘胜地”,外横额:“嵩少禅林”。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坐落在两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

甬道

过了山门,便是甬道。甬道两旁就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因碑石如林故称碑林。这里共有20多通历代石碑,如“宗道臣归山纪念碑”、“息息禅师碑”等。在道路东侧有一长廊,廊内陈列有从唐代到清代的名碑100多通,有碑廊之称。锤谱堂就在山门内碑林西侧,里面有泥塑和木雕群像。

天王殿

经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天王殿,天王殿位于碑林的尽头,以供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而得名。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堂,外面有两大金刚,内里则是四大天王像,威武雄壮。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后。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86年重建。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悬挂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宝树芳莲”四个大字,屏墙后壁有观音塑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的神像,屏墙后面悬塑观音像,两侧有十八罗汉侍立。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年。

藏经阁

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之后。藏经阁,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94年重建,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藏经阁藏书八百万卷,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内供有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明代万历年铸造,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藏经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禅房,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

六祖堂

大雄宝殿西侧的是六祖堂。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履西归图”。殿前甬道有明万历 年间铸造的大铁钟一口,重约650公斤。

钟楼鼓楼

钟楼和鼓楼,坐落在大雄宝殿的两侧,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两座楼均有四层,造型巧妙,巍峨雄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珍品。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后来在1994年和1996年,当地政府按照两楼原先的样子重新修建。

“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钟楼前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

达摩亭

达摩亭,又称立雪亭,建于明代,1980年重新修缮。相传这里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殿内神龛中现供奉达摩祖师的铜坐像,是在明嘉靖十年(1531年)所铸。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龛上悬挂的匾额“雪印心珠”四字为清干隆皇帝御笔亲题,字体遒劲,气势豪迈。此殿现为寺僧日常做佛事的场所。东配殿位于达摩亭西侧,于1983年重建,殿内有“阿弥陀佛”的石像和“达摩面壁影石”。

千佛殿

千佛殿,位于立雪亭后面,又名毗卢殿,是寺内最后一进大殿。殿内的壁画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画中的珍品。大殿背面及东、西两墙壁上都绘有彩色壁画,最着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罗汉毗卢图”,色彩艳丽、构图和谐,衣袂飘飘,展示了唐代壁画的高水准。殿内正中还供有毗卢佛铜像和白玉释迦牟尼像,面积达几百平方米,是寺内现存最大的殿宇。另外,千佛寺地东侧有白衣殿,西侧有地藏殿。

方丈室

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干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干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9月30日,清高宗弘历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故又称“龙庭”。该室初建年代约为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

今室内正中置1995年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时信徒赠送的鸡血石“佛祖讲法”浮雕,北壁内侧置少林寺传代世系谱,东侧放置的是弥勒佛铜像,墙上挂有“佛门八大僧图”、“达摩一苇渡江图”。室内还有1980年日本赠送的铜质达摩像。

塔林

塔林位于少林寺西约300米的小山脚下,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唐、宋、金、元、明、清及现代砖石墓塔231座。这里是历代少林高僧安息的墓地。现存唐朝至清朝历代砖、石墓塔240余座。1996年,少林寺塔林和初祖庵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塔类繁多,大小参差,高低不同,粗细不一,形式多样、排列散乱,看似茂林,故称为塔林。

初祖庵

初祖庵,位于五乳峰下小土丘上,据少林寺1.3公里,是宋代人为纪念“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而营造的纪念建筑。因达摩常游化于嵩洛之间,修禅的主要方式是面壁静坐,所以此庵又称作“达摩面壁之庵”。宋代,初祖庵曾建有“面壁之塔”,塔毁额存。蔡京所书“面壁之塔”石额今存于寺内,另有古碑四十余通。1983年至1986年,初祖庵全面整修时,建围墙二百余米,恢复了完整的院落。现庵中建筑有山门、大殿、面壁亭、千佛阁等。

达摩洞

在少林寺背后五乳峰中峰上部有一天然石洞,为当年达摩祖师九年面壁处,称为达摩洞。禅宗初祖达摩于公元527年到536年在此洞面壁静坐长达9年。达摩洞面向西南,洞口用青石块砌成拱门,洞深约七米,高宽各三米余。洞内台上有石像三尊,中为达摩坐像,两侧为其弟子。

据清《说嵩》记载,在洞的左上方,原有一小石塔,塔早已毁。洞内东壁题有“本来面目”四字。洞外西边石壁上有“面壁洞天”四个大字。

⑷ 河南少林寺内明代石碑上的龙飞某某年是什么意思

是河南少林寺有自己的龙飞某年出生出月,所以说都是季度在里面,所以说我们更可以来看待这些

⑸ 登封少林寺塔林是怎样位置排列的;高低是怎样说法;圆形佛塔

少林寺塔林的位置排列从北向南排列的,北边是山坡,越靠近北边的年代越久,比如隋唐时代的塔就挨着山坡;越往南,年代越近,比如现代和尚德禅、素喜、行政的塔都在南边。
少林寺塔林的塔是和尚的墓塔,每个塔的下面都埋葬着少林寺的僧人。塔的高低,代表着和尚生前的地位、经济状况,如果该和尚生前地位显赫,弟子追随者众多,经济状况良好,那么建造的塔就高大一些。反之,如果和尚圆寂的时候,恰逢灾荒之年,或者是战乱年间,人人自危,那么他的塔就矮小一些,草率一些。
塔林里面的墓塔造型各异,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喇嘛塔等。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但都是单数,佛教有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指的就是佛塔,墓塔是不能超过七级的,只有佛塔才可以在七级以上;另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到,这些塔全是单层数,只有一层、三层、五层、七层。
塔的样式,是根据建造塔时候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修造的,时风不同,所以塔的面貌不同。

⑹ 全国最大的石砌墓塔林,塔身为何有钟鼓之分,这其中有什么玄机

“灵岩奇异出尘寰,压尽江南万重山”说的是山东灵岩寺。这座位于济南市西南泰山北麓万德镇的千年古寺,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积淀,不但历代文人墨客趋之若鹜,就连历代皇帝也喜欢驻跸此地。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位列其首。寺内建有自唐代至清代灵岩寺历代住持僧的墓塔167座,墓塔林规模不但比少林寺塔林更大,而且还是全国最大也是唯一的石砌塔林。

拍摄于山东济南灵岩寺。

灵岩寺初建于东晋,佛图澄的高足僧朗在此建寺。兴于北魏,盛于唐宋,列海内四大名刹之首。灵岩寺峰峦奇秀,风光旖旎,以风景幽深、泉石秀丽着称于世。寺周群山环抱,深奥幽邃。寺内古木苍翠,怪石林立,殿宇峥嵘。

墓塔林位于灵岩寺西侧,香霏岩南麓,西临溪谷,背依青山,苍松翠柏笼罩着庄严肃穆的167座墓塔和81幢志铭碑。墓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呈方形、圆形、八角形,有浮雕装钸。

惠崇塔,位于塔林上方,是一座单独的墓塔,建于唐天宝年间。是为高僧惠崇而建,塔高5.3米、为全石建筑。惠崇是灵岩寺贞观年间的和尚,生前在灵岩勤于佛事,是一位对灵岩寺有巨大贡献的禅师,颇受僧人尊重和仰慕,他活了100多岁。

从惠崇塔到墓塔林有一条长长的石阶路,用青石板铺成,两边是苍松翠柏,简简单单的一条石道显得庄严肃穆。走在这里你仿佛能感受到时光的年轮在眼前划过,讲述着寺院千百年来的历史。

墓塔林中部为一南北甬道,其北端建有砖石结构、单层重檐式北魏祖师塔(法定墓塔),甬道两侧列峙全石结构群塔,依塔身形制分为方碑形塔、钟形塔、鼓形塔、穿堵婆塔(喇嘛塔)、经幢式塔、亭阁式塔六种。

墓塔林,是一座积淀丰厚的古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墓塔,造型各异,结构细腻,布局合理;雕刻,内容丰富,技法多样,精美绝伦。一幅幅浮雕,无一不显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雕刻技艺。

墓塔,通俗的说法也可以叫做塔墓。再通俗些,就是埋葬和尚的地方。当然,并非所有和尚都能享受这种待遇,有资格享用墓塔的都是德高望重有一定地位的大师。也许你去过少林寺,参观过少林寺的墓塔林。但是,灵岩寺的墓塔林不但比少林寺塔林更大,而且还是全国最大也是唯一一处石砌塔林。

墓塔林塔身较高大,上刻僧人法名年号。塔刹则有相轮、覆盆、仰月、宝珠、花卉、龙图等图案造型。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记载着高僧的经历,它见证了灵岩寺的历史沿革,是研究佛教发展史的珍贵史料。

在佛教寺院有暮鼓晨钟一说,意思是早上敲钟,晚上打鼓。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也形容时光的流逝。这里的墓塔塔身就有钟鼓之分,据说是代表高僧圆寂的时晨。

塔林中还有一座日本僧人邵元为息庵禅师撰写的碑铭塔。息庵曾任灵岩寺39代住持和嵩山少林寺15代住持。邵元曾任日本国山阴道租州正法禅寺住持沙门,元代泰定四年来我国,两人友谊深厚。息庵圆寂后灵岩寺派人千里跋涉请邵元为息庵作记,邵元倾情挥豪,写下1076字的《息庵禅师道行碑记》,盛赞息庵禅师的功德。

作者简介:寒残一叶(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⑺ 登封市少林寺多座石碑被游客摸出包浆,如何看待这种行为

登封市少林寺是全国有名的旅游景点,里面也有很多古老的石碑等建筑,每年都会吸引很多游客前去游玩。来这里游玩的人多了,在这些游客里面,由于素质高低的不同,也就出现了很多不文明的行为。据说少林寺的多座石碑已经被游客摸出了包浆,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看待呢?

一、人们为什么要去抚摸这些石碑呢?

因为少林寺的很多石碑都是有着来历的,很多游客都认为可以通过抚摸石碑的方式祈福,因此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导游一边讲石碑的来历和碑文的内容,旁边的很多游客一边抚摸这些石碑,久而久之,这些石碑就被磨出了包浆。尽管很多石碑都被用钢筋罩住了,但是还是没有得到幸免。

关于登封市少林寺多座石碑被游客摸出包浆,如何看待这种行为这个话题,各位有什么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⑻ 金庸与少林寺的金庸碑

金庸造访少林寺,为其题写的纪念碑揭幕。日前,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查良镛)应邀访问少林寺。在《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多部武侠小说中,金庸先生多次提及少林寺及少林武功,可见金庸先生对少林寺情有独钟。早在一九八一年,金庸就来到过少林寺,阔别二十年后故地重游,金庸感慨万千,惊叹登封市政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整洁美丽,交通四通八达。境内的少林寺的变化就更大了,不仅是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声名显赫的禅宗祖庭,闻名中外的武林圣地,而且成了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热点,教育热点和文化交流热点…… 题字勒石树碑 二○○○年四月,金庸先生获赠由少林寺、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大型图书《少林武功医学秘籍》后,欣然挥毫题字“少林秘籍,国之瑰宝,拜领珍藏,感何如之”。释永信方丈和少林僧众将这题字刻碑留念,二○○一年五月十八日举行揭碑仪式。 当日,千年古刹春意盎然,山门内外人如潮涌,鲜红的地毡从天王殿一路铺泻而下,欢迎金庸先生一行的标语格外醒目。金庸先生及其夫人在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李国强、登封市市长冯留卷、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等人的陪同下,缓步走上天王殿,众僧肃敬伫立,记者争先恐后抢拍镜头,整个少林寺顿时沸腾了! 释永信大师简短致辞后,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李国强先生宣读了香港各界的贺辞。王凤超的贺辞是:金庸妙笔写豪杰,少林古刹传新韵;罗范椒芬的题辞是:启迪文化,妙笔生花;……虽年近八十,身体颇健、精神爽朗的金庸即兴发表了演说。他说,一直以来,《少林秘籍》属于秘藏,如今公开出版,将易筋经等武功、医宗亮相于世,让世人能充分享受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一项非常伟大的文化工程。他还指出,少林寺最大的进步是体现在它的精神面貌上,少林武术走向世界,已成为当前国际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了。 与武僧切磋易筋经 在方丈室前的庭院里,主人特为金庸一行安排了一场少林功夫大比武。十多位少林武僧依次表演了二指禅、铁布衫等看家本领。这些武僧都久经沙场,多次到海外进行表演。在金庸大师面前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一招一式都格外卖力。这些曾在金庸的笔下被描写得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功夫由少林武僧们演绎起来,不时博得金庸的掌声和微笑。他评论说,少林寺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保家卫国,主持正义。少林寺将少林武功弘扬到了全世界,对中外文化交流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 听说少林寺的延王和尚一直在练“易筋经”,金庸好奇地问他:“你练多久可以打通任督二脉?现在打通了没有?”延王告诉金庸,光靠打坐太慢了,打坐时如果能加上易筋洗髓内功,效果就更好了。他一边说着一边为金庸演示了一个“十指舒心”的动作:两手向左右伸开,一字平肩,五指尽张。延王说只要动作准确,能迅速打通心脉。金庸用心听着,频频点头。

⑼ 禅宗祖庭少林寺的碑碣石刻

寺内保存唐以来碑碣石刻甚多,重要的如《唐太宗赐少林教碑》、《武则天诗书碑》、《戒坛铭》、《少林寺碑》、《灵运禅师塔碑铭》、《裕公和尚碑》、《息庵禅师道行碑》和近年建立的《日本大和尚宗道臣纪念碑》等。该寺近年来曾屡加修缮,古刹更为可观。 王亚荣

⑽ 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塔林,为什么高低大小都不一样

因为在塔林中建塔的是圆寂后的名僧、高僧和历代主持,有一定的层级制度,高低大小主要依据其生前的地位和成就。按照少林寺的规定和制度,只有主持和高僧圆寂后才可建塔,一般僧人不会建塔。目前少林寺塔林中大多是个人塔,只有少量的普通塔。塔林占地面积大约2万多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古塔数量最多的古塔建筑群。塔林中的塔,大小各异,形状各异,高低不同,看起来像一片树林,所以叫塔林。

三、塔林文物价值和保护措施。

少林寺塔林作为我国目前数量最多,历史跨度最久,规模最大的塔群,对于研究古代建筑艺术,雕刻艺术和宗教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1996年,少林寺塔林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包括塔林在内的少林寺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热点内容
为什么轻薄笔记本电脑这么贵 发布:2025-05-25 11:39:42 浏览:36
联通校园网为什么便宜 发布:2025-05-25 11:39:12 浏览:296
川贝和川贝粉用量为什么不一样 发布:2025-05-25 11:31:02 浏览:243
为什么脸到了晚上会很白 发布:2025-05-25 11:21:52 浏览:817
做鼻中隔偏曲手术为什么眼睛胀疼 发布:2025-05-25 11:21:18 浏览:910
运动完为什么特别想吃东西 发布:2025-05-25 11:21:16 浏览:385
威廉为什么要扔自己的孩子 发布:2025-05-25 11:17:19 浏览:216
姓吴为什么不好取名 发布:2025-05-25 10:38:50 浏览:844
秋叶颜色为什么不同 发布:2025-05-25 10:38:01 浏览:152
黑白直播为什么手机加载不出来 发布:2025-05-25 10:34:51 浏览: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