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口算不好
① 二年级口算老是错怎么办
1、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
小学生特别是中段学生,其思维特征是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极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混淆,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据、抄错运算符号的错误;还有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另外,小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兴趣的“强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错误。例如,填空:5+455+54,有学生就会填写等号,原因是加法交换律的“强刺激”,掩盖了54和45不同的“弱刺激”。还有一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所造成。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所迷惑,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如:20×5÷20×5=100÷100=1;41/5-41/5×1/3=0×1/3=0;6÷6/7-6/7÷6=025+4×9=100×9=900;326+216+484=326+484+216=800+216=1016;686+391-209=686+(391+209)=686+600=1286等。
2、简算意识不强
简便算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比较意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解题时往往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选优而从。有些学生缺乏比较意识,不顾运算结果,盲目推演,缺乏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的意识。
3、注意力发展不完善,注意稳定性不高
小学生由于注意品质不佳,特别是低年级儿童,还不善于有意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常表现为,思维与书写不同步,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笔尖上”,而是一方面手中在抄写,另一方面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下一步计算方法上。小学生这个“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事物缺乏整体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生理、心理特点就使他们容易产生计算错误。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正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注意的品质还很不完善,把23看成32是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尚待发展;把9写成6是注意的选择性较差;把4位数写成3位数是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不够。有研究发现,7~10岁儿童的注意力可持续20分钟,10~12岁儿童为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持续30分钟。因此在解答结构步骤较简单的题时,正确率比较高,而解答结构步骤较复杂的题时容易出错。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低年级的计算正确率高,而中高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如低年级的原因之一。
4、短时记忆较弱、记忆错漏
一道计算题往往包括多步计算,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急躁、抢时间、怕麻烦,使得储存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暂时中断,造成“记忆性错漏”。比如,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忘了退1,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像4020-199,学生很容易算成4020-199=3931,这就与中间得数的储存与回忆不完整有关。
5、不良学习心态的影响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态主要有三种:
二是畏难心理。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时,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厌烦情绪、缺乏恒心、耐心和信心,从而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大打折扣。
三是懒惰和厌恶。懒得动笔,不愿多写一个字,厌恶计算,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懒得拿草稿,甚至没有专门的草稿本、验算本。经常省略必要步骤,跳步,幻想快速、直接出结果,从而出错。
② 口算能力差是天生的吗怎么办
不是。
在练习口算的过程中,可采用一些小手段,如:一段时间小结一次,如果孩子连续几次都算得不错,可以发些小奖品,或给孩子一些其他的奖励。
坚持培养良好的口算习惯。在可能的情况下,每天晚上要求孩子完成10-20道口算题,开始是在父母的督促下完成,慢慢放手使孩子形成习惯,自觉、自愿,保质保量完成。父母在饭前、饭后闲谈的时间中,抽出几分种,与孩子进行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或者由孩子出题,父母解答,让孩子当“小老师”进行批改,激发孩子的兴趣。
鼓励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父母曰算应付的钱数,这也是培养孩子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教师和父母坚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训练中,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
③ 我口算不好,怎么办
一、基础性训练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 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 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 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 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早读课,一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 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让学生 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 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 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经研究比较和教学实践证明,把分数运 算的口算有针对地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上是正确的。通过分析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有三种情况,每 种情况中都有它的口算规律,学生只要掌握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 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学生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 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 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 母,其实也可以在式子中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来求得公分母。具体 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数)一倍一倍地扩大,直到是另一个分母小数的倍数为止。如1/8+3/10把大数10,2 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8比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数了,当扩大到4倍是40时,是8的倍数 (5倍),则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12=17),得数为17/40。
以上三种情况在带分数加减法中口算方法同样适用。
三、记忆性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 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 力,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
四、规律性的训练
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 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形式出现。 在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学生往往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使计算复杂化。如2000/16×8,用了乘法分配律可 以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001.5,用化假分数的一般方法计算则耗时多且容易错。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 性质的运用等。
2.规律性训练。主要是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方法略)。
3.掌握一些特例。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 大1、2、3等较小的数时,不管分母有多大,均可以直接口算。如12/7-6/7它的分子只相差1,它差的分子一定 比分母少1,结果不用计算是6/7。又如:194/99-97/99,分子部分相差2,它差的分子就比分母少2,结果就是 97/99。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3、4、5等较小的数时,都可以迅速口算出结果。又如任意两位数与1.5积 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再加上它的一半。
五、综合性训练
1.以上几种情况的综合出现;
2.整数、小数、分数的综合出现;
3.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综合训练。
综合性训练有利于判断能力、反应速度的提高和口算方法的巩固。
当然,以上这些情况,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老师首先要娴熟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 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④ 口算能力差怎么办如何才能提高
答案:
口算的关键是锻炼自己对数字的记忆能力。只要你会10以内的加减乘除,在培养自己对数字的记忆能力,口算能力就可以提高。
举例:
59+48口算
一、50+40=90,然后记住;
二、8+9=17,然后记住;
三、两者相加90+17=107。
这例子证明口算关键在于对数字的记忆能力。
⑤ 孩子口算能力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孩子口算能力差,多半是因为他平常的练习不够多,数学的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反复练习不断强化的过程,没有几个人是数学的天才,对数字天生特别敏感的那种,这都是少数人,所以口算能力,速算能力,心算能力都是通过反复的练习才形成的。
所以总的来说对孩子运算能力不太强,这个问题不用过于担心,只要通过适当的练习,满足基本的考试的需求就可以了,至于几百几千的数字,对方是不是算的特别快,这个真的不是那么重要,只要他能算对然后能够正常使用就行了,因为以后就算你参加各种各样的奥数比赛,参加各种各样的数学类型的全国竞赛考的也不是你这个速算能力,考的是思维和逻辑。
⑥ 口算不好我算不到怎么办
1、孩子口算不好怎么办?不如用这些办法试试看。有家长反映说,自己孩子的口算能力非常差,现在上小学一年级,有时就连算几加几的算式都要用掰手指的方式来算,家长在一旁看着真是很着急,但是自己又不能吼他,害怕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学前班和一年级的孩子计算能力差,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家长在辅导的过程中总会因为这一点而焦头烂额,一二年级的孩子,由于对事物的感知还不够具体,所以对相似、相近的数字或者符号产生混淆,因而会出现运算错误的现象。比如孩子会将算式中的“0”看成“6”,“45”看成“54”,“+”看成“-”等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
2、如果孩子口算能力强,就会在做数学题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说口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那么如何训练孩子的口算能力呢?在这里杏璞妈妈建议各位家长训练孩子口算能力要分六步走,引导学生找出“9加几”题的规律: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就越来越大;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接着又问学生:“少的1哪去里了?”生:“和9凑成了10。”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可以很好的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3、家长和孩子每人伸出一只手的1-5个指头,把两只手的指头数相加或相减,然后看谁先说出得数,家长刚开始可以先让孩子赢几次,保持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孩子的口算能力直接影响了未来的数学学习,从孩子开始学数学的时候,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口算、速算能力,孩子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
4、口算水平一般的孩子直接反映的就是做数学作业拖拉、速度慢、准确率低,数学考试简单的题也容易出错,甚至态度不端正,马虎审题等等,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观察比较笼统,把“×”当成“+”,把“+当成“÷”等。同时感知事物不精确,把相似的数写成另一个数,如8当3,9写成6,235写成325等,教学一种新的口算方法,要给学生讲清算理,教给基本的算法,让学生说出计算的思维过程,若学生口算的思路带有创新性,要给予鼓励,如口算12×3,不能满足于孩子已经说出正确得数,还要让孩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
⑦ 孩子计算能力差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有父母问: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了,虽然学前他已经学了一些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上学后发现他在口算方面还不是特别好,速度慢准确率低。老师让父母在家里多给孩子出题练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好办法吗?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孩子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一般来说,学习能力主要是学校培养,但是,家庭有生活实践的优势,所以,父母也有可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能力,养成学用结合的好习惯。
每天都应该进行几分钟的口算练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孩子口算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的积极状态。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孩子和父母对报口算等,每天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长期进行,持之以恒,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父母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候,穿插进行趣味性练习。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能提高孩子的口算兴趣和计算速度。
在练习口算的过程中,可采用一些小手段,如:一段时间小结一次,如果孩子连续几次都算得不错,可以发些小奖品,或给孩子一些其他的奖励。
⑧ 为什么我的口算能力很差,但是我的数学成绩也不赖啊,在这是为什么
数学成绩和口算的关系不大,你平时遇到两位数加减乘除的时候,你可以多用心算,不要用笔和计算器,慢慢锻炼自己。
⑨ 成人口算能力差怎么办
看来你从来没有锻炼过口算能力,主要是小学基础没打好,口算的关键是锻炼自己对数字的记忆能力。
随便举个例子吧:
口算:34+58
口算方法一:
先用30+50=80 (脑子记住)
再用4+8=12 (脑子记住)
最后80+12=92
口算方法二:
先用
34+50=84 (脑子记住)
再用84+8=92
口算能力强的人并不是计算能力有多强,而是对数字的记忆能力很强,脑子里记几个数不忘而且不混淆。
再给你举个例子:
82-37
口算方法一:
把82先看成87(欠了5),87-37=50 (50欠了5个)
用50-5=45
口算方法二:
先算82-30=52(脑子记住)
52-7=45
选一种以上你喜欢的方法好好锻炼,随时随地自己给自己出两个数相加减,锻炼一个月,我想你就会了。
有些卖菜的老太太几乎没上过学,照样算的很快,就是熟能生巧而已,这比x,y简单多了。
⑩ 口算不好怎么办是脑子不好吗
不必在意口算,那只是没有计算器和纸笔时的替代品,小学初中高中考试时不让带计算器,大学就让带了,现在除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口算一下,其余都用计算器。
走出校园以后,没人会相信自己的口算,工作基本都是用计算器。
学生时代,给你个建议,要始终相信笔算比口算准确,能笔算就不要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