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江南女子为什么和书上写的不一样

江南女子为什么和书上写的不一样

发布时间: 2022-06-14 04:21:26

㈠ 在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和《你是人间四月天》两本书时应该分别注意体会什么,学习什么,重点分析什么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
“一杯淡雅的清茶”“优雅气质”“骨子里带着的浓郁诗味和典雅”“清水里开出的白莲”
这些看了就让人很神往的词,作者在文章里不止一次地用到。她反复地用这些华丽的词藻编
织出一个“林徽因”,让我们在诗一般的境界中走进了林徽因,走进了这个江南女子的世界里。曾经我以为人物传记便是把人物的生平记录下来,不带上作者任何的感情色彩,就像是一个旁观者看着记叙下所发生的一切。而这本书却用了不一样的角度诠释了人物传记,作者不再是冷眼的旁观者,她更多的倾注了自己的内心,为我们描绘了她眼中的林徽因。也许有些并不符合实际,但却让人越看越想探个究竟,想要拨开那层层的面纱,看到真实的那个林徽因。
从很久以前开始我就对林徽因感兴趣,总觉得她身上有许多说不清的故事,想要让人去探究。于是我就看到了这本书出现在推荐书目栏上,当即就出现了购买的念头,我希望可以从书里了解到一个别样的林徽因和她背后的故事。书内虽然没有配插图,也没有一般人物传记会有的人物各个时期的照片,但我却从作者华美的文字中看到了各个时期的林徽因的模样,穿梭于优美的语言中,仿佛也在那个时间里穿梭,仿佛也看到了那个在滚滚红尘里仍旧一脸淡定自若的女子,仿佛也感受到了那个女子举手投足间的风韵令人为之倾倒,仿佛看到了她喃喃地念着“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篇章。
也许这是用另一种角度来写林徽因,看的时候为那些美好的文字所倾倒,虽然没有过多的笔墨写林徽因的生平,但是阅读完后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林徽因,无论是她充满诗情画意的气质,还是她坚韧理性的内在。
林徽因是民国时代一代才女,她不仅在诗歌等文学创作上颇有成就,甚至在建筑学方面也造诣匪浅。她可以把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很好地糅合在一起。她可以把文学灌注于科学的语言,同样可以在建筑上赋予文学的思想,她在某些方面真的可以说是一个传奇。然而,每个人都有光暗面,林徽因有她美好的光鲜亮丽的一面,同样也有她平凡的一面。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而林徽因的不完美也同样地吸引人。正是因为她不完美,她才无法处理好自己的感情,面对三个对自己用情至深的男人,她不想负了谁,也不想伤了谁,她希望能够以温和的方式处理好所有的一切,正如她的为人,她的诗篇,她一直给人一种温和的感觉,没错,就像在河面上静静绽放的莲花,不似牡丹那么艳得惊心动魄,摄人心魂,也不似昙花般只能绽放一时,但这种气质却不知不觉吸引了许多人。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经典的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林徽因把春天所见的一切美好景物都描写下来,在她心里,这是最美好的季节,也应当献给最美好的人儿。都说诗如其人,似乎林徽因的字句都像她本人一样,没有那种锥心刺骨的字眼,只留下淡淡的清新美好。在我看来,“你是人间四月天”更应该用来形容林徽因,看她的文字好像不是艳阳高照,不是秋风萧瑟,不是冬风凛冽,刚好是春天四月春风拂面的感觉,让人感到一阵新的生命的气息。
说她是个奇女子,是因为她在沉醉于浪漫的气息中依然可以认清自己真实的存在,她清楚徐志摩爱的不是真正的她;但在她理性的背面她依然是个重感情的人,在徐志摩飞机出事时她让梁思成去捡了一块飞机残骸,从此一直挂在房间里,每日睹物思人。就是这样的一生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㈡ 江南女子应该是怎样的

江南女子,这四个字令人立即想起的,应该是美丽女子的形象。
江南所指何地,古今说法不一,但是,大致可以确定一个范围,这便是长江中下游流域。这一带地区属于我国版图的中间地带,气候温润,水土柔和;社会经济开发较早,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重视文化教育,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多数时代不是政治中心所在,社会观念比较务实,开放;战争影响相对较小,人们习惯于过平静安逸的生活,性情比较平和;凡此种种,都使得这一带生长的女子往往具有别处女子所缺少的一些优点。这些优点,很早就为人们所认识,所指出了。古人喜欢把他们的这种认识,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有意思的是,人们最早在诗歌中指出的江南女子的美丽形象,是劳动时的形象。汉代有一首民歌,题为《江南》,是这样写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虽然没有出现女子的字样,但是,读者是不难从诗行之间读出“采莲女儿”四个字的。后代以《采莲曲》为题的诗歌,很多都以描写采莲女的生活为内容,就是最好的证明。可见,江南女子,最先给予人们的,是欢快的、活泼的、勤劳的女子的美好形象。
采莲少不了船,江南女子采莲的时候,自然是要划着小舟的。“采莲女,采莲舟,春日春江碧水流”(阎朝隐诗句),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
仔细考证起来,江南女子的劳动,还有一样可能比采莲还早,那便是:江边浣纱。我们知道,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产于浙江诸暨,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她在被选入宫之前,据说就经常去江边浣纱。即唐人宋之问诗所说的,“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王维有诗句云“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浣纱女子那一种楚楚可怜,谁人见了能够无动于衷呢?“越女芙蓉妆,浣纱清浅水”(鲍溶诗句),青山绿水,实在是陪衬美丽女子的绝好场景。
采莲不能无歌,采莲的江南女子,当然是会唱歌的。汉代的这首《江南》诗,有专家说,那是一人唱多人和的歌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为独唱段落,“鱼戏莲叶东”以下为和声部分。后代的诗歌中,采莲女子往往是唱着歌的。“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张籍诗句),“薄暮敛容歌一曲,氛氲香气满汀洲”(阎朝隐诗句)。可见,江南女子的歌声是无比动听的。一边划着船,一边唱着歌,古代诗人管这叫“棹歌”。“江南女儿棹歌讴”,是李白向往的情景;“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那情,那景,那女子,曾令大诗人李白久久不能忘怀。令李白更加难忘的是江南女子肌肤的白皙。杜甫提到他早年游览江浙时所见绍兴一带女子的美丽时,只用了一句笼统的“越女天下白”。而李白不然,他不但注意到“耶溪女似雪”,“吴儿多白皙”,还把江南女子从头打量到脚,“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又,“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脸面皎洁如新月,双足白皙如霜雪,李白一再赞叹,可见印象至深。江南女子的肌肤白皙,也曾令晚唐的韦庄称叹不已,“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除了注意江南女子的脸面皎洁之外,还特别注意到了江南女子霜雪一般的双腕。这都足以让他流连忘返的了,因此他唱出了“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样缠绵的名句。
“如花越女姝”(元稹),江南女子固然天生丽质,但是她们自古就懂得妆扮自己,决不傻乎乎地以粗服乱头、素面朝天为荣。她们的这一特点,深得诗人们的赏识。南朝民歌《西洲曲》里那女子“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令人一读难忘。“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张籍),“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李白),可见唐朝时,江南女子已经善于妆扮自己;苏轼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名句,可知宋代的江南女子也毫不逊色。
江南女子的美,还包括有一袭细腰。就是杜牧所说的“楚腰纤细掌中轻”,温庭筠所说的“吴公女儿腰似束”。
中国文化是含蓄的、内敛的、细腻的、心灵的,是顾影自怜的、暗藏的、伤痛的,是寂寞的、悲观的、女性化的、感性的。西方则是外向的、男性化的、理性的。
中国文化的气质其实就是唐以后文人的气质,从来没有哪个国家会出现中国这样独特的现象:文人。中国哲学也是心灵的哲学。因之当一切寂寞起来的时候,对女性的赞美也是世界罕见的。文人们莫不都在追求一红颜知己,在温柔里舔舐寂寞的伤口。而我想,江南女子当是中国文化的红颜知己。
如果说油纸伞、扇子是形容江南女子遮掩的朦胧之美的话,旗袍则是昭然若揭的“美”的展示,澄澈,不敢亵渎。她穿着海棠旗袍,她倚靠着门框,笑,那倚门的一身红海棠在清寒的风里吹得颤抖。风吹乱了“海棠”——是我对江南女子最经典的印象,成了范本。
我突然想起我最希望的生活状态:就是那情境,避开纷扰……
江南,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与其说是一个地理概念,不如说更是一个人文概念。
呵呵,所以我想说的是江南女子,不是女人。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并没有多大差别,其实差别大了。如果纯粹说江南女人,那只是一个地域概念,但是说江南女子,却是指一类人。
天堂胜景,世外桃源,鱼米乡,佳丽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遍地绮罗,盈耳丝竹。这一切,当然都是迷倒文人的境界,但其实这往往不过是江南的背景。千百年来,使中国文人神驰梦想,甚至使一个北方的皇帝也不惜放弃朝政而三下江南的真正缘由,我以为是在江南那一道道迷人背景之中,更有一位真正的“江南主角”:那就是“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江南女子。
让人内心耸动和无法释怀的,首先是温婉如水的江南女子,然后才是江南的氤氲山水风花雪月。
女人是江南的灵魂。这种说法虽然会让人觉出一丝色情的味道,但也没办法。男人就是如此没出息,文人则更甚。其实,色情并非是个不干净的字眼,由色生情,自古皆然,只要这情是真的,是善的。更何况“色”也是一种美。但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了一种说法,因此,如果我说江南二字中隐含了一种“色情文化”的意蕴,恐怕会引起无数江南女子要与我打官司,告我“污人清白”。
我喜欢江南女子,喜欢那种温婉,那种高贵那种妩媚。这种喜欢,并非是一种欲望,而是一种精神情调。因为在江南女子身上,天然地带有一种江南文化的韵致。所以,我说的江南女子,是一种文化上的江南女子,然后才是江南女人。
也许在其他地方,你也会找到有那种韵致的女人,应该不希奇吧,比如成都,我有幸,呵呵曾经有结识。但把江南女子当成一种江南文化来欣赏,说到底还是一种贼心而已。呵呵,自己内心的渴望,是能找到一个江南女子当老婆。做得高雅一点,是先从文化入手,女人素养不够是会受不了的。是会逃的。深情、含蓄、细腻、温婉、迷蒙而又明明带有一丝伤感的情调。这就是江南女子的情致,这就是江南文化的精髓。江南女子的韵致,是攻克男人心肠的利器。

㈢ 叶千华诗歌《江南美女》赏析

江南在历史上出现了众多的美女。最早的是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西施》)“忆昔西施人未求,浣纱曾向此溪头。一朝得侍君王侧,不见玉颜空水流。”(施肩吾《越溪怀古》)流水依旧,而玉颜已逝,令人感叹不已。另外,历史上的江南美女还有项羽的宠妃虞姬、周瑜之妻小乔、钱塘娼女苏小小、金陵莫愁等。唐代产生了大量描写江南美女的诗篇,唐诗中吟咏美人的诗层出不穷。王琚有《美女篇》,岑参有《醉戏窦子美人》,孟浩然有《美人分香》,李白有《陌上赠美人》、《口号吴王美人半醉》、《代美人愁镜二首》,张渭有《赠赵使君美人》,杜甫有《佳人》,张籍有《美人宫琪》,顾况有《代佳人赠别》,武元衡有《赠佳人》,李贺有《美人梳头歌》,陆龟蒙有《美人》等,把美人的仪态和情趣从内到外写了一遍。唐代诗人对江南美女的形容,有佳丽、吴娃、吴姬、越艳等。

江南美女有着娇好的姿容体态。她们有着洁白的肌肤,这一点似乎成为江南美女与其他地方女子的显着区别。李白描写江南女子白皙清秀的诗歌就很多。“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星月。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李白《越女词五首》其一)“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李白《越女词五首》其二)“玉面耶溪女,青蛾红粉妆。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李白《浣纱石上女》)把吴女之白作为整个诗歌的主题。江南气候宜人,山水秀美,自然会造就美女的白皙肌肤。正如杜牧“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杜牧《杜秋娘词》)所吟咏的一样。加上采莲女多赤足在水上劳动,其素足也就给人以很深的印象。“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杜甫《壮游》)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江南女性容颜之美并无身份之分,既可以是贫寒浣纱女,有“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洛阳女儿行》)的不平;也可以是歌妓,有“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白居易《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的沉醉。她们的体态窈窕多姿,“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她们有的丰满可人,“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王勃《采莲归》)。将江南美女与鲜花相类比由来已久,梁代昭明太子就曾有“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锦带书十二月启》)诗人常常以鲜花来形容赞美她们,“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宋之问《浣纱篇赠陆上人》)惊叹“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儿女全胜花。”(王昌龄《浣纱女》)“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孙光宪《河传》)写江南美女人面与鲜花相映衬,别有一番情趣与意境。

江南美女还有着丰富的性情和才艺。从总体上看,江南女性的性情开朗活泼,健康乐观。她们有的娇羞,“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有的大胆,“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李白《越女词五首》)有的天真烂漫,“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越女沙头争拾翠,相呼归去背斜阳。”(孙光宪《八拍蛮》)有的机灵活泼,“吴娃足情言语黠,越客有酒巾冠斜。”(刘禹锡《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有的深情款款,“越女含情已无限,莫教长袖舞阑干。”(羊士愕《郡中即事三首》)有的热情欢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当垆卖酒热情待客,如春风扑面。“半道逢吴姬,卷帘出揶揄。”(李白《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访崔四侍御》)卷帘嘲戏,泼辣俏丽,毫无拘束。江南社会普遍流行乐歌舞蹈,杜牧到湖州后,描写江南秋收后人们庆祝丰收的情景时说,“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管因题长句四韵》)就是这种文化氛围的写照。唐诗中对江南佳丽擅长歌舞的描写,与其美丽多情一样,几乎成为她们的专利。“越女歌长君且听,芙蓉香满水边城。”(常建《吴故宫》)“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李白《对酒》)“吴姬对酒歌千曲,秦女留人酒百杯。”(鲍防《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传真宴东峰亭》)都对她们的娇美歌喉赞美有加。同时她们还擅长音乐与舞蹈。“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李白《九日登山》)“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王昌龄《重别李评事》)“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白居易《忆江南词》)当这种优美的歌声与具体场景结合起来时,便构成了动人的艺术境界。“楚客秋思着黄叶,吴姬夜歌停碧云。声尽灯前各流泪,水天凉冷雁离群。”(鲍溶《吴中夜别》)秋日送别本已惆怅不已,吴女的歌声更增添了无限愁绪。

江南佳丽在唐代诗人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他们赞美她们的娇媚灵秀,也敬佩她们的出众才艺。如张籍《酬朱庆馀》所云“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诗中虽然是用比兴手法赞扬江南举子朱庆馀,但其中仍然可以透露出唐代诗人心目中江南美女的份量。所以唐代诗人在江南游历,并不乏对她们的向往与追慕,也就有了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白居易晚年创作的大量赞美江南景色与生活的作品,如《忆江南》等,也许其中就有思念江南美女的内容。脱俗清雅的隐逸之士孟浩然来到江南越中,面对耶溪边的“新妆浣纱女”,也不由得产生“相看不相识,脉脉不得语”(《耶溪泛舟》)的感叹。韩愈《刘生》诗中写刘生游历至江南,“越女一笑三年留,南逾横岭入炎州。”刘生在越地停留三年,全因越女的美丽动人,可见诗人对江南佳丽是情有独衷。其实江南佳丽并不仅仅是因为容貌魅力而吸引男士,她们中也不乏能诗善文的才女,她们都有动人的诗篇传世。据《丽情集》记载,越溪一杨姓女,善写诗歌,但每首总不超过两句。有位姓谢的书生向她求婚,杨女的父亲便将她创作的两句诗交给谢生,让他续对以定婚否。杨女看了谢生的续诗后,惊叹不已,称“天生吾夫也”,二人终成眷属。杨女的前两句为:“珠帘半床月,青竹满林风。”写清新舒朗之景,以景写情,抒发了内心的寂寞与期待。谢生的对句为:“何事今宵景,无人解语同。”以心灵独白巧妙回应,道出了今宵美景没有知音的伤感。二人之联句景美情深,堪称心有灵犀,珠联璧合。七年之后,杨女竟在与谢生联句赋诗后,在谢生的怀里而逝。杨女:“春尽花随尽,其如自是花。”谢生:“从来说花意,不过此荣华。”杨女:“明月易亏轮,好花难恋春。”谢生:“常将花月恨,并作可怜人。”整首诗抒发了一种春去花落、美好事物难以长留的伤感。这是一则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杨女以诗而嫁谢生,又吟咏着诗歌逝于谢生怀抱,其出众的才华与敏感深情当为日后江南才女的源头。

㈣ 江南女子的气质特点是什么

气质特点:娇小,温婉,柔情似水。

南女子的肌肤,再一般,也像湖水一样的滑腻光洁。江南的女人,除了美貌,还有才华,会令女人魅力四射,个个都是才华横溢的才女。 读书、写诗、作画,江南女子没有一样输给男人。

江南的女人爱美,但绝不会刻意去模仿新潮,她们的审美意识既前卫又传统,常常是一袭青衫一头秀发,洋溢着出众的品位和内涵。她们如同一尊精美的瓷器,远离了浮华,值得人细细品味。

江南女子的思想、传统

江南的女人之所以安宁恬淡与众不同,或许是得宜于江南的水。江南女人的美就像江淮梅雨季节所产出的梅子,须细细地品,慢慢地嚼,方能感觉其复杂滋味中的那种单纯。

从古至今,江南究竟出了多少美女,无从考证,但她们都集容貌、气质、修养、技艺为一体,仙气、灵气于一身。

花开花落几春秋,现代的江南已不是旧时的江南,现代的江南女孩也不再属于深宅大院,不再属于舞榭歌台,当然更不是脂粉假发绫罗绸缎所堆砌出来的。

㈤ 寻找一篇题为《江南女子》的文章

江南女子

阮珎(2004级)

江南给予我的印象永远是湿湿的,糯糯的,粘粘的。江南的水永远都是清而悠长的,江南的山永远都是青翠秀气的,江南的小镇永远都是白的墙,黑的瓦,上翘的檐角,长着青苔的石板路,成群的燕子,玲珑的乌篷船,小巧的拱桥,以及那些斗笠,脂粉,杨柳组成的水墨画。而江南的女子永远都是穿着蓝色旗袍,撑着油纸伞,徘徊在雨巷里的丁香姑娘。

江南是出美女的地方,江南的女子即使不是绝色,也一定是温柔如水、楚楚动人。只怕“小家碧玉”这个词是最适合用在江南女子的身上吧。

江南的水那么清,那么柔,无怪乎江南女子的三千青丝被濯洗得那么如云似雾,或是神采飞扬的飞天髻,或是曲折宛转的灵蛇髻,或是别致可爱的坠马髻,就连那一两缕游移在粉腮边的,也增添了江南女子的俏皮与灵动。江南的山,顶多只能称作丘,那样的秀气,与北方的雄奇大川相比是绝对不能称作山的。江南的山应该是黛色的,终日为云雾所掩映,总是淡淡的,静静的,意境悠远。江南女子的眉就像江南的山一样,淡淡的,蹙在一起,有了淡淡的忧愁,低眉顺眼间全是数不尽的柔情似水。想那林黛玉虽非地道江南女子,但好歹也是在江南染了些风韵的,淡淡的罥烟眉,弱不禁风的身子骨,大概也就是这么熏陶出来的吧。而江南水乡最能突显其特点的,大概就是它那小巧玲珑的乌篷船和同样小巧玲珑的石拱桥了。乌篷船虽小却在河网密布的小镇上来去如梭,穿过那些密密的,精致的小拱桥。江南女子的鼻子也是同样的小巧玲珑,又精致可爱,那么一点儿弧线,不会太生硬,使平板的五官多了些曲线,多了些娇俏。

如果用一种花来形容江南女子,我以为用桃花最好,那么柔软,那么娇弱,是要捧在手心里呵护疼爱的。凝脂一般的肌肤上点氲着淡淡的粉红,果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

提到江南女子,不得不提到那位浣纱的西施。史书里说西施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我却宁愿相信夫差是为西施所带的江南婉约气质所倾倒。那个水般温柔的女子融化了夫差在半生戎马中坚硬起来的心,更是用一腔水般的柔情换取了越国十多年的生息。世人皆说西施是越王勾践复仇的工具,是吴国灭亡的祸水,我却深不以为然。江南女子的眸子是在江南湿润的空气里一点点养出来的,总是雾蒙蒙的。那么浅的两泓水,是藏不住什么祸国殃民的。而江南女子的嗓音却总让我想起江南的小吃:糯米糕,总是绵绵的,软软的。听着这样的嗓音,心里的那点柔软全都被勾了起来。我实在不能想象,这样甜甜的,糯糯的声音会主宰一个国家的沉浮。历史太过厚重,不是一个水般、花般的江南女子所能承受的。

西施呀,她原本应该是一个在溪边浣纱的美丽姑娘,偶尔与同伴们在荷塘采莲子,然后遇见一个敦厚老实却十分照顾她的庄稼人,相夫教子,平凡却幸福的过一生。然而与范蠡的相遇却改变了她的一生。我想,西施对范蠡应该是有情的,毕竟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与一个英武挺拔的男子,制造的一场完美邂逅是太具有诱惑的吧。但我仍然偏执认为西施在吴亡之后,是该被勾践沉入太湖的。

民间皆流传西施与范蠡最后是双双隐居太湖的,完成了一段英雄美人的大好姻缘。我却相信江南女子骨子里的痴情和执着是不会令西施随着范蠡就这么安然离去的。我想,西施对夫差是应该有情的,可能更甚于她对范蠡。这样的情是绝不会令西施在夫差死后,再与范蠡双宿双栖的。我宁可相信她被沉江这个残酷的结局。江南水般的女子最后还是回到了水中,对西施来讲,也应该是个不错的归宿吧。曹公对西子沉水的命运也是大为惋惜的,他曾经感慨:“一代倾国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自古以来,文人们对江南女子从来都是不吝于辞藻的,然却多轻浮香艳之作。文人们的风流在金陵,扬州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诗风,词风自然也就失了一定的深度。惟有杜牧的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让我很有些愤愤然。江南女子在乱世中只能如浮萍般漂到哪是哪,亡国的责任又岂能是一个小小的商女可以承担的。中国文人是喜欢指责女子的,所以红颜薄命也就不那么具有传奇色彩了。

江南女子虽柔,骨子里却是有一股傲气的。李香君“血溅桃花扇”纵然使天下男子汗颜,就连被指责为红颜祸水的张丽华,也是可以为了贞洁引颈自戕的。

时隔千年,如今的江南女子早已不是旧时的模样,江南女子仍是水般的柔,那股子韧性却是一点一点沁了出来。江南女子以一种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的力量证明她们不只是有精致的面容,她们也是有自己的风骨的,也是可以有着“玉碎”决心的烈性女子。

㈥ 江南女子的气质描写有哪些

江南女子的气质描写有:

1、到水月情仇,万花相映正乱,为情所困已陷。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4、梅花香自苦寒来,幸福之花冬至开。自家园里搭竹楼,雪花影里飞神剑。蜜烤秋菊下午茶,黄昏独钓半亩寒。竹笛冬韵小夜曲,半部残书听落梅。冬至每有江南梦,小桥流水一身轻。冬至祝福,祝您幸福!

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6、想当年,相见倾心笑,冰凝梦中人,美人依旧。

7、自睹伊颜,夜阑饮酒心情懒,花前取次不身沾,唯恨天涯远。万种相思难剪。欲登楼,托书北。凭阑干处,晓月新残,离人肠断。

8、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低头弄莲叶,莲子清如水。

9、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10、归去画楼烟暝晚。步拾梅英,点缀宫妆面。美目碧长眉翠浅。消魂正值回头看。

11、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2、秋波流转灵台乱。玉山淡抹自天然,额下纤眉浅。步步莲花增嬿,见罗敷,频频顾盼。绕梁天籁,一曲升歌,莺啼千转。

13、十年生死两茫茫,华发落,亦相随。俊彦隐逸,颖脱和璧间。一朝得志情已逝,花月夜,倚红妆。

14、惊鸿一暼清流溪。一抹华云,一曲清柔。明媚娇艳众人怜。芙蓉花开,紫气东来。

15、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6、冰肌玉骨魂牵萦,盈盈如仙裙。淡妆多态流艳,初相见,娇无奈。乱花过,掩红泪,媚如昔。过往依稀,欲笑还颦,飞花入浩。

17、像一只雄鹰翱翔在天空扫视着祖国大地,像一只雄狮寻觅在密林山壑深处,似一头猛虎啸声在大江南北,似一头儒牛甘心耕耘在辽阔田原。“记者节”祝愿笔杆朋友:好人一生平安,一辈子幸福。

18、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手四海之外。

19、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㈦ 江南女子,现在都还是温婉如水吗书中的描述实在让小生难以忘却

不都是,有些是 比如我姐

㈧ 江南女子是什么意思

江南女子指江南一带地区的女子。

江南,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与其说是一个地理概念,不如说更是一个人文概念。天堂胜景,世外桃源,鱼米乡,佳丽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遍地绮罗,盈耳丝竹。江南女子大多数温婉如小桥流水,似软软的风,软软的水,软软的柳絮,容貌姣好、仪态优雅。

(8)江南女子为什么和书上写的不一样扩展阅读:

苏州,古称“姑苏”,姑苏无疑是江南文化保存最好的城市,因而自古苏州女子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曲膝蹙眉无疑是江南女子美丽展现的最好诠释。自古着名美女如林黛玉、西施,不管是生于斯也好,长于此也罢,都为“苏州佳丽”做了个很好的名片。

作为九州之一的扬州天生江南女子气质出众,自古扬州出美女的文化也一直传承至今。如史册上第一位记载姓名的“和亲公主” 刘细君、汉成帝刘骜最宠幸的皇后赵飞燕、堪称中国第一女丞相的上官婉儿、元杂剧大家关汉卿的红颜知己朱帘秀,民间神话传说中的琼花仙子、芍药女等。

㈨ 古代江南女子的故事你知道吗

苏小小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作的一首《杨柳枝词》。诗中第三、四句 提到了苏小小其人。苏小小何许人也? 相传苏小小是六朝南齐(479-501)时人,是钱唐有名的一个歌妓。关于她的故事传说,最早见于六朝南陈徐陵(孝穆)编集的诗集《玉台新咏》中的一首古诗《钱唐苏小歌》: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传说,苏小小是个美丽而又聪明的女子,自幼父母双亡,寄住 在西陵(西岸)桥畔的姨母家,因生活所迫,沦为歌妓。她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擅长演奏各种乐器。她虽身为歌妓,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苏小小平时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独坐车中,叫人推着,遍游湖畔山间。一日,游贾西湖,沿湖堤而行,不期遇到一位少年阮郁,正骑着一匹青骆马迎面而来。两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为了表达爱慕之心,苏小小口吟一诗:“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阮郁闻知,后来登门求见苏小小,互诉爱慕之情。不久,这对年轻人终于如愿以偿,结成良缘。
自此,两人比翼双飞,‘每日不是在画舫中飞斛,游览那湖心与柳岸的风光,就是自乘着油壁香车,阮郁骑着青骢骏马,同去观望南北两峰之胜概。”(《西湖佳话·西岸韵迹》)不料好事多磨,仅仅过了三个月的婚后幸福生活,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来催归。阮郁不违父 命,忍心与小小挥泪相别,匆匆而去。自此之后,杏如黄鹤,毫无音讯。苏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
这年秋天,为了排遣心中烦闷,苏小小乘油壁车到满觉陇赏桂,见满山红叶,甚觉可爱。在烟霞岭下一座破庙前,看到一位书生正在攻读诗文。交谈这下,方知这位书生名叫鲍仁,正欲上京赶考, 但缺少盘缠,不能前往。苏小小十分同情书生的贫困遭遇,慷慨解 囊,赠银百两,资助鲍仁上京赴试。
又过一年,夏秋之交,苏小小赏荷归来,夜间贪凉,坐在露台久了,犯了风寒,染成一病,加以经常思念阮郁,病情日见沉重,卧床 不起。临终前,她向身边侍候的人嘱咐道:“我生于西冷,死于西冷, 埋骨于西冷,庶不负我苏小小山水之痛。”说毕,奄然而逝。正在此时,得到苏小小资助去京应试登第、已任滑州刺史的鲍仁,专程来钱唐西岸向苏小小道谢,获悉小小的死讯,抚棺痛哭不已。鲍仁后来遵照苏小小“埋骨西冷”的遗愿,就出资在西岸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钱唐苏小小之墓”。后人又在墓上建亭,亭名“慕才亭”。这就是千百年来流传的西岸苏小小故事。

莫愁女:生卒年待考。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钟祥人。姓卢,名莫愁,生于公元前3世纪前后,貌美如仙,爱好歌舞。十六七岁时被楚顷襄王征进宫作了歌舞姬女。由此民间歌舞走进了楚王宫廷。在楚王宫,得以与屈原、宋玉、景差结识,受其指导,歌舞技艺日进。后将古传高曲融屈原、宋玉的骚、赋和楚辞乐声,完成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采薇歌》、《麦秀歌》等楚辞和民间乐诗入歌传唱。寡和高曲《阳春白雪》成为千古绝唱,对后世的乐赋入歌传唱产生了深远影响。后因未婚夫放逐三吴扬州而投汉江,幸被渔夫救起,不知所终。

莫愁女是以歌谣、舞蹈着名而传世的。《容斋随笔》说:"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画工传其貌好事者多写寄四远。"莫愁女见于正史,出自于古《乐府》和《石城乐》和《莫愁乐》。《唐书.乐志》载:"《石城》,宋臧质所作。石城在竟陵,质尝为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畅,固作此曲。"《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英钟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悉'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天监十一年(512)冬,梁武帝改"西曲",将石城《莫愁女》,亦云《蛮乐》,旧舞十六人,梁八人。莫愁女的许多传说故事,也从西楚传播到东吴。在钟祥,则留下了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等名胜古迹。宋人王之望《舆地纪胜》说:"莫愁村,在汉江之西,地多桃花,春末花落,流水皆香。"《钟祥县志.古迹》篇载:"莫愁村,在汉西二里,古汉水经城址,其西为村,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与村毗连,称莫愁湖。"这些名胜古迹,千百年来,俱为历代文人墨客倾慕寻访的佳妙去处。 莫愁女居住的村庄,原名不叫莫愁村,因为年年桃花盛开,红如簇云,所以人们习惯地称它桃花村。与莫愁村毗连的莫愁湖,远古史称沧浪湖。桃花村与郢中石城西门渡口矶头绝壁上的白雪楼和楼东的阳春台隔江相望,城北的沧浪三湖跨江与村毗连。

莫愁女的父亲卢公,在汉江上靠摆渡为生,母亲在村中植桑种桃。在楚襄王初年的一个风雨天,莫愁女降生在桃花村头江岸渡口的船舱中。她刚生下地时,不住地啼哭,卢公抱她哄着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听到"莫愁"二字,她的哭声竟一下停止了。卢公于是就把她取名为莫愁。"金雀玉搔头,生来唤莫愁。"(明.张宁)莫愁女生在风波里,行走风浪中,喝着汉江河中水,吃着桃花村中粮,有时随村中姐妹在那碧波荡漾的沧浪湖中采菱摘莲,有时随父母进城卖桃,有时在江中、湖里摇艇打桨,有时在阳春台、白雪楼习舞唱歌。她有一副津甜清脆的嗓子,郢中的诸般曲,她一学就会。

当她长到十五、六岁时,出脱的竟如沧浪湖中的出水芙蓉一般,纤纤腰肢,亭亭玉立,靥靥酒窝,笑缀缨唇;容颜似香荷新瓣,白里透红;行动如风送彩云,轻捷飘逸;金嗓一歌声嗽玉,霓裳一舞袖吐虹。莲荷包透佳气,江涛涌玉音,莫愁女得屈原、宋玉的指导、帮助,翻古传高曲,融楚辞乐声,继大琴师刘涓子之后,完成了寡和之典《阳春白雪》的合乐入歌传唱。莫愁女的歌舞声誉传进了楚王宫苑,楚襄王把她征进了宫中作了歌舞姬女,把她的未婚夫东邻王襄哥放逐到了扬州。扬州地面距郢中数先千里之遥,襄哥此放实是生离死别。古《莫愁乐》记述了莫愁女汉江泪别王襄哥的悲痛情景:"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雪浪滔滔的汉江水,流不尽莫愁女的衣愁,她目送载着襄哥的船儿远去,含忿在白雪楼举身奔赴投了汉江!

人们为了纪念她,便把桃花村改名为莫愁村,把沧浪湖改名为莫愁湖,她系艇登岩的白雪楼下的矶头渡,则称莫愁渡。 "悲莫悲兮分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令》)传说莫愁女其实并没有死,她被汉江渔夫救起,曾寻屈原的踪迹,也找寻过王襄哥,泛艇江湖,足无定踪,真正回到了民间。《莫愁乐》歌唱道:"家家迎莫愁,人人说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头!"后世千百代,吟咏莫愁女、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阳春台、白雪楼的诗、词、歌、赋,历历记述了莫愁女的事迹。如唐李商隐诗:"雪中花下与谁其,梅雪相兼一万枝。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唐郑谷诗:"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帆去帆来风浩渺,花开花谢春悲凉。"宋王之望诗:"沧浪渡口莫愁乡,万倾寒烟木落霜,珍重使君留客意,一樽荒酒醉斜阳。"宋周密《杏花天.赋莫愁》词:"瑞云盘,翠侵芳额;眉柳嫩,不禁愁积。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人去后,垂阳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愁随两桨江南北,暮石城风急。"明.王世贞诗:"倚鞭白鼻埚,绕渡碧桃花,客程无暇问,先访莫愁家。"清刘泽宏诗:"石城西畔莫愁湖,谁道当年女性卢?遣愁愁向莫愁湖,愁向莫愁愁遣无。"清李苏《莫愁村看桃花》诗:"南国佳人字莫愁,至今生长有芳洲,冶魂不许春风歇,散作桃花片片差。"

诗文共传誉,人地两留芳,正象阳春台、白雪楼、高雅名曲《阳春白雪》与宋玉一样,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遂与莫愁女一起,千古驰誉,万世名扬。 当年的汉江,紧贴郢中石城而流;当年的莫愁湖,碧波千亩。随着时代的变迁,汉江西移离城五里之遥;莫愁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天下郡国利病疏》载:"汉水故道逼进郡城而下,明嘉靖初徒,新洪绕沿山湾东,去城弥远。"《钟祥县志.方舆》载:"自有显陵后,明世宗惑于风水之说,堵塞敖口,迫使汉江南移,敖水已由直河入汉,不复达莫愁湖。"原来跨汉江东西两岸的莫愁湖,和桃花盛开的莫愁村,今天都在汉江东岸了。今处于汉江西岸的文集镇,仍保留了楚时旧俗,不仅沿江桃林片片,而且传承了楚国图腾舞蹈《凤凰舞》。莫愁湖,则因围湖造田,久而久之便只剩下面积约二平方公里、蓄水约一千万立方米的一泓碧水了。在围垦后的汉江故道上,建起了现代化的棉纺厂和自来水厂,厂里的姑娘们--新一代的莫愁女,正在意气风发地为祖国的建设贡献青春,展现着蓬勃的绰绰风姿。 莫愁源的东北为中国明代十五陵--明显陵,陵中有九曲河与湖相通。年年阳春三月,湖岸桃花开放更盛;夏秋两季,姑娘们则成群结队,于湖中洗濯放歌,采菱摘莲。湖南岸有柳堤一道,风光绮丽,暇日垂钓,其乐无穷。钟祥市人民政府在市镇建设规划中,将开发莫愁湖公园列为重点项目。未来的莫愁湖,必将水更青、花更艳、景更美,更加吸引四方游客、八方嘉宾!

㈩ 江南女子多秀灵,话说江南爱出好女子,形容的是江南女孩子的颜值吗

江南女子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窈窕淑女的女子,无论从气质还是穿着,亦或是谈吐,都给人温婉得感觉,而且在古代诗词歌颂里,诗人也因她们的美丽而折服,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可见她们的身影,她们将自己独特的美,和中华民族的女性美展现给了所有人。

一般来说,江南女子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温柔,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何境,他都能给人很舒服,温文尔雅的感觉。所以江南好女子,不光是外貌的好,还有气质的好,心地的好。

热点内容
富贵竹为什么有很多白色的东西 发布:2025-05-19 15:57:07 浏览:267
为什么这段时间会变得很油腻 发布:2025-05-19 15:52:19 浏览:5
孩子一直吃补钙的为什么还缺钙 发布:2025-05-19 15:46:21 浏览:42
男人为什么不用一直拉黑你 发布:2025-05-19 15:46:18 浏览:918
为什么揉眼睛会出现小星星 发布:2025-05-19 15:35:56 浏览:610
睡觉睡多了为什么眼睛模糊 发布:2025-05-19 15:35:55 浏览:705
为什么抽奖要登记手机号码 发布:2025-05-19 15:27:32 浏览:745
为什么白酒可以洗眼睛 发布:2025-05-19 15:19:50 浏览:86
西方人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 发布:2025-05-19 15:19:11 浏览:726
为什么耳机总是用段时间就会坏 发布:2025-05-19 15:09:47 浏览: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