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物指南 » 为什么三天没练拳找不到状态

为什么三天没练拳找不到状态

发布时间: 2022-10-17 02:18:04

㈠ 练了两月太极拳咋没感觉

这东西最少论年计的 而且 多练基本功 和 单式训练 才更有效果还得看你每天的训练强度

㈡ 我自学太极拳近一年了,每次练完之后并没有舒服的感觉,为什么,反而头昏脑涨的

太极拳是健身的,身体要有个适应阶段,还有你练完头昏脑胀,可能有些高血压吧。
或者练完后,有些乏氧,也会头昏脑胀的。 坚持锻炼就好。
太极拳,练得是 心 性,练得时候要心平气和,不能急躁。也不能过于执着某些外在东西,全身放松,随意而动。 最初练的时候 只要把动作融入身体,后面练的都是 意 。 所以很多练拳的人,都会在练完功夫后感到身心舒服。

㈢ 学拳者,该如何保持最佳的练习状态

对于长期习拳的练习者,此昂新都有过这样一个共同的体会:有时候拳架练得特别顺,手、眼、身、步法协调圆活得妙不可言;而有时却特别不顺,越想练好越练不好,精气神、体能、时间却消耗很多。所以,拳法练习的状态,对拳法水平发挥的高低有重要作用。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张晋僖老师拳照

那么,我们学拳者,怎样保持最佳的练习状态呢?

其实要想保持最好的练习状态,最重要的是将练拳的基本心态修养调节好。

陈照奎大师说:“一定要在心情愉快,情趣横生的心情下打拳才能打好。”拳法练习质量才能得到一贯有力的保证。

好心态是如何保持的呢?

一是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大好河山宽广的胸怀,陶冶自己的情操;再有就是多看书,尤其是名人传记,从中吸取有益于拳法练习的经验,培养自己胜不骄、败不馁的进取精神和提得起放得下的魄力。

练拳要有责任感,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个奥妙的动作,认真听取前辈和同行的教诲,虚心接受观者的评价,总之,是要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学生位置上。

古今拳学大家,无论是技击对抗或拳架演示皆能有上佳表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种轻松自然的竞技状态,具体说,这是动与静高度统一、赢得起也输得起的状态,是能屈能伸、能收能放的自在状态,或者称之为天人合一状态。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李玉俭老师拳照

练拳只有顺乎拳理之自然,方能平心静气,呼吸自然,练出自然之拳法,如故意做作,以显不同,则不能自然。如佛门所日:“平常心是道。”佛门又曰:“无心是道。”辩证地含义就是:无就是有,大无方能大有。无又日空之意。大空方能大实。拳法练习只有做到上体松空方能有下肢之坚实。松空就能化解吞进对手来劲,坚实则是将吞进之劲吐放出来的基础。而今太极拳派系层出不穷,然而各派各法都离不开公认的所谓“气功态”――松静自然。惟松静自然方能得太极气功之效。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清静为本”,就是自然不作,这就是太极之理。

许多没有学过太极拳的人,在生活中处处却能符合太极气功状态,练拳者则理应做得更好。

孙禄堂先生说过:“武功之事说到底就是一气而已。以体言之,则为善养浩然之气,以用言之,不过是一气之伸缩往来。”

当代陈式太极拳名师马虹先生,在其拳论中有感于天人合一的练习状态时说:“太极拳,是?种顺其人体的自然状态,顺其自然规律,而引发其自然之力的一项体育运动,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整体修炼过程,去调整和强化人体本能,开拓人体潜能,而使人的身心两个方面都达到高层次的平衡和自由,因此,太极拳的整个运动过程,必然是大脑(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使全身肌肉、韧带、骨骼以及各个脏器,都能顺从意念的需要,达到既协调又有序,既迅速又灵活,既松柔,又有弹力地‘屈伸开合任自由’的理想境界??”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刘家瑞老师拳照

实际来说,拳法练习的天人合一状态,就是人的意念力精神境界,是一种充满智慧、力量的拳技意识境界,有了这种境界,练习中能体现出不假思索的拳技连贯条件反射,实现自我意念训练、思想与动作、动作与肌体、肌体与环境、形成一个高度协调、自我调节的统一体。

拳理贵在真知,知拳法练习的最佳状态是天人合一的状态,是动静高度统一、能紧凑能舒展的状态,又是全面开放打通的状态。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要通古今武学,运动生理、解剖、力学等,从人的角度来说,要通不同人之性情,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说,要通天地万物之理,玩不得小心眼、小机灵,容不得只为自己的私心。能如此,必至拳法练习之自然正气。

实践贵在真知,下品拳法、中品拳法、上品拳法,先着熟、后懂劲、再阶级神明,脚踏实地的真实做到。前进一步、实践一步、实践一步、总结提高一步,不同阶段的拳法与练习状态相应,层层境界与练习心态相通。

拳法练习的天人合一状态尤须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中习惯涵养。就像常人每天必须经历的吃、喝、拉、撒、睡一样,能这样,就是真平常心。每天拳法练习如是,那么,就会因此平常自然而成为真正行拳道的人,拳学事业做到极处的人。

所以,上品拳学的天人合一练习状态,必须从初学拳时做起,在练习中锻炼,于生活中培养,与拳学最高境界接通,而练拳时努力一步到位。

学拳不练功

到老一场空

㈣ 打出的拳 没什么力量 要怎么练出拳力量

打出的拳有力量练习原理如下
决定力量大小的因素分为四方面:
一、肌肉结构和机能的改善
决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因素之一,便是肌肉本身的结构和机能上的改善。一般来说,肌肉体积(横断面)越大,力量也就越大。肌肉体积增大,其本质主要表现在肌肉内部收缩蛋白质增多,而肌肉收缩蛋白质是产生力量的关键结构,所以通过力量练习,肌肉体积会增大,收缩蛋白质增多,肌肉中其它结构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这些结构,都是决定腿法或其它一切技术力量的大小的辅助因素。

二、神经系统调节机能的改善
决定力量大小的第二个生理因素是神经系统调节机能的改善。这又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一)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发放强而集中的兴奋冲动,可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收缩,从而增大力量。
(二)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之间的相互协调的关系。即在肌肉收缩时,可使主动肌收缩,而对抗肌充分放松,这也是影响力量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抗
肌的放松能力。
(三)大脑皮层神经活动敏捷性的改善亦能增大力量,也即
运动时兴奋与抑制之间的转换能力。

三、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
(一)负重对抗阻力的练习:由于人体所有运动几乎都是对抗阻力而产生的,因此该方法是提高力量素质的原则。而负重对抗阻力的练习,可作用于身体任何部位的肌肉群,它亦是依靠负荷重量和练习的重复次数,来刺激肌肉并发展力量素质的。
(二)对抗性练习:即依靠对抗双方短暂的静、动力作用,来发展力量素质。
(三)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如使用棉花袋等,来依靠弹性体变形而产生阻力并发展力量素质。
(四)利用力量练习器的练习:在训练中要注意练习的姿势,而且动作要多样化,来直接发展所需要的肌肉群的力量。
(五)克服外部环境的阻力和克服体重的练习等等。
四、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力量训练要全面:即一方面要使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也要发展那些薄弱的肌肉群和小肌肉群的力量。须注意的是:练习安排必须遵循大肌肉群练习在前,小肌肉群在后的原则。这是因为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较早或较容易疲劳的缘故。
(二)力量练习的动作幅度要大:即肌纤维在一定范围内拉得越长,其收缩力量就越大。因此每次练习的时候,无论是准备活动还是力量训练,都要把力量做到最大限度。而一个人心中只有必胜的信念时时围绕着方可培养出此种正确的心理状态。故一个拳手需锻炼至能以最大速度、最大力量做动作的能力。尽其极限的能力来做动作,并由此培养此应有正确态度--尽最大努力的能力。而且为了培养出这种状态,经常需做比平常人更久、更苦、更快的练习。
(三)力量训练后,要特别注意放松。如果注意放松,就会使肌肉因失去弹性面僵硬。
(四)力量练习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要高。因为兴奋性高时,发出的神经冲动就会强而集中,动员参加收缩的肌纤维数量或运动单位数量就多,力量训练效果就会更好。
(五)力量训练要与专项技术动作相结合,也就是说,力量练习要有的放矢,与专项技术动作的结构和发力特点密切结合起来,这亦是力量练习中,不可忽视的原则之一。

㈤ 假如一个人练了几年太极拳,中间隔半年不练,功夫会消失吗就像拉韧带,几天不拉,就会退回原位一样

功夫会减弱,但不会消失。就像游泳,几年不游,可能费力游不远,还是会的,练一练可恢复。

㈥ 我练过散打一年半 有两年没练习了 现在出拳出腿感觉没以前有力了 要怎样快速的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你是练过散打的,废话就不跟你说了! 没力度就练力度呗,蛙跳练力度,高抬腿练速度嘛!

㈦ 浅识练拳后的酸痛和疲累

初学太极拳的人往往因为某些动作未掌握要领,做动作时会感到身体局部有酸胀感,那种感觉就类似许久不运动的人刚刚跑完步后小腿肚的酸胀。练太极拳时出现酸胀的部位大多是肩膀、手臂(不包括拳病导致的膝盖痛)。随着练拳的深入,酸胀感会慢慢消失。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浅识练拳后的酸痛和疲累。

浅识练拳后的酸痛和疲累

练拳者要经历一个脱胎换骨的身体功能的改变过程,自然会出现酸、麻、胀的筋骨锻炼反应,此时不要因为身体各部位的疼痛而退缩不练,千万要咬紧牙关挺过去。初学者的脉络细小,气血运行不畅,丹田元气储备不足,所以练功以后身体显得特别疲倦也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一趟拳刚打完时,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严重缺乏睡眠者除外),那时身体正处于兴奋状态,呼吸顺畅匀称,缓缓流汗,舒适感是很明显的,不会出现困倦 感。随着身体的兴奋状态逐渐退去,困倦感也会慢慢上升,这也正是自身的调节与保护。随着习练时间的延续,我们的身体经过基本功的千锤百炼,就会逐渐由 “铁”(软)变成“钢”(坚),就会使筋骨和脏腑发生质的改变。到那时,在练功的过程中非但没有了酸、麻、胀的疲倦之感,还会出现真气旺盛、脑神清爽、内 气鼓荡而顺畅的美妙拳境。

在运动医学上,由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被分为两种:急性肌肉酸痛和延迟性肌肉酸痛。急性肌肉酸痛是在运动后立即出现 的,但消失也快,即来得快去得快。延迟性肌肉酸痛在运动后几小时或一夜之后才出现,并伴有疲倦乏力,甚至会出现肌肉痉挛、僵硬等症状。这种肌肉酸痛消失得 比较缓慢,常常3~4天甚至6~7天之后才能完全恢复,这种症状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也称运动后疲劳。

休息是消除肌肉酸痛最简单并有效的方 法。休息能减缓肌肉酸痛的症状,并可缓慢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恢复酸痛部位肌肉组织的营养,使之恢复正常。温水浴或局部热敷、按摩,可以加快全身和局部的 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改善肌肉营养,加速肌肉中酸性代谢物的排出。通常温水淋浴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不要超过20分钟,水温在40~45℃之间 较为合适;毛巾热敷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水温不要太高,以免烫伤。

练拳运动时被消耗的物质靠饮食中的营养物质来补充,所以膳食中要含有丰 富的糖、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食品种类应多样、易消化,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口服维生素C有促进结缔组织中胶元合成的作用,有助于加速受损组织的修 复和缓解酸痛。维生素E可以减少运动中肌肉有害产物(自由基等)的积累,缓解运动肌肉酸痛,降低剧烈运动对肌肉的损伤程度。

盘拳架的时候,有些人为了保持拳式,就会用肌肉力去对抗地球的引力。如果感觉到哪个地方的肌肉酸痛了,就说明那里僵了,就需要放松那个部位的肌肉。

有些太极拳友会出现如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问题,这是筋骨强度不够造成的,而不是方法错误造成的。练拳累是必然的,但累也是阶段性的,累过去了就不累了,这才是正常的,不要以为累是长功夫的标准,更不要去追求疲劳。

伸筋拔骨、拉长四肢、腰腿基本功是练习太极拳的基本功课,万不可强化激烈进行,更需长久坚持,疼痛感的大小要掌握好分寸,切记:“疼长,麻抽,酸别 练。”练习基本功时,拉紧的肌肉感觉是要有点“张力”或“酸”,但绝对不能到“痛”的程度。有点“张力”或“酸”,这是肌肉感觉神经元正确反应出拉筋的成 效的表现,但拉筋到“痛”的程度,就离受伤十分接近了。

站桩中的颤抖是好事,盘架中出汗也是好事,对此不用担心。前辈说:“出完大汗出臭汗, 出完臭汗出细汗,出完细汗出香汗。”练太极拳只有到了只细细出汗,但不疲不喘,才算是进门。刚开始练拳时大汗淋漓,这一关是一定要过的。颤抖是调整内里的 上乘法门,其中妙处说不尽,大家可以自己在练中体会。

太极拳讲究无过不及。无过就是不能超过,如果超过一定的度,就会损伤身体。不及,是指动 作姿势没做到位,如果不及练的效果就差。大部分人在练拳的过程中急于求功都会做过,会损伤身体。练拳时如果姿势不正确、意念调配不合理,就必然会造成身体 某个部位的损伤。每个人的身体状态不同,造成的伤害和自身感受不太一样,有些人甚至受了损伤也感觉不出来。功深不明理必定伤身体。如果没有明理,就不能一 味地苦练。

练拳的过程是从不累到累,再从累到不累,如此反复前进的。起初练拳不累是因为松沉没有做好或拳势不到位,过了一段时间练拳累了是因 为松沉比前一段时间做得好或拳势比前一段时间到位,但动作没有协调或内外放松和虚实转换之功尚未跟上。修炼太极拳的功夫是分层次的,以上现象亦属正常。

在小成阶段,练拳过后的疲累还涉及“养”的问题。恩师林墨根先生说:“守得住功,还要会养。”拳谚云:“练拳不懂养,百练功不长。”既要明理会练,又要 得法懂养。不会练即不会养,不懂养就会伤,只有会练会养才能成功。何为养?何为伤?有位太极拳前辈指出:放松练为养,紧张练会伤;用意练为养,用力练会 伤;中和大方练为养,心存打人念会伤;敛神聚气练为养,片面发劲跑气会伤;练拳似休息为养,疲劳身心练会伤;练拳似行气为养,努气练会伤;推手善柔化松放 者为养,顶力相抗不善运化者会伤。

㈧ 练练太极拳怎样进入状态

练拳之前,先站会桩,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再做做太极拳的基本功,例如”缠丝劲、太极步、丹田功“等,等呼吸调顺,周身放松,再开始练太极拳,就很容易进入状态!

㈨ 我打太极拳才三天,怎么腿疼呢

疼还是酸到疼?这2种情况不一样啊

疼也分什么位置疼,例如是脚踝还是膝盖,是表面还是里面的骨头?

酸到疼往往是因为你运动量过大,乳酸分泌过多,所以肌肉酸痛,正常现象,多做局部按摩和活动,很快就自己消失了。

------
那就是我说的第二种情况了,不光是打太极,就算别的运动,运动量大了也会的!!放心好了,可以去做做按摩,再坚持运动运动,很快你就不会这么酸了。我猜你是因为之前运动量不大,突然练拳运动量猛增导致的。

反正没关系啦

-----------
当然啦~锻炼到了怎么会不长肌肉呢~记得补充蛋白质啊~

㈩ 拳击长时间不训练感觉动作不标准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时间不训练,动作变形不标准,其实是很正常的。我之前也是经常练习,个把月不训练,重新开始后动作也严重变形。
提出这个问题的你,应该也不是专业拳手吧?作为我们业余爱好者来说,没必要也没有时间精力天天训练。如果真的对拳击感兴趣的话,作为业余爱好者,一周起码一次高强度训练,我觉得是必要的。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自己多打空击,练练步伐,找找感觉。
等你的肌肉长期训练下来,产生牢靠的肌肉记忆了,你偶尔一段时间不训练,也不会变形太严重。运动这种东西就是坚持不懈,熟能生巧,没有什么特别捷径

热点内容
为什么特斯拉发明了这么多东西 发布:2025-05-16 06:26:13 浏览:79
电脑实体店二手电脑为什么很便宜 发布:2025-05-16 06:08:31 浏览:163
受孕时间为什么不要开空调要热呢 发布:2025-05-16 06:03:21 浏览:540
手机为什么有的表格无法下载 发布:2025-05-16 06:02:37 浏览:765
为什么脑梗晚上睡觉很沉 发布:2025-05-16 05:57:48 浏览:756
女人为什么比男人断的干脆 发布:2025-05-16 05:54:30 浏览:350
为什么u盘只出一个文件夹 发布:2025-05-16 05:44:44 浏览:622
为什么有锁显卡比无锁显卡便宜 发布:2025-05-16 05:21:34 浏览:509
为什么南方的女人温柔 发布:2025-05-16 05:09:40 浏览:152
为什么有时候看不到对方微信签名 发布:2025-05-16 05:07: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