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卖东西要薄利多销
① 《楷婷针织大讲坛》-薄利并不可能多销
在中国人的思维当中,当他产品卖不动的时候怎么办啊?便宜一点!我一便宜我就能多卖点了,顾客多买点我最后我还是会赚回来的,我不打折,利润虽然厚,我卖不动怎么办呢?
我卖得便宜一点,我每个少赚点,卖上几十个,我不比你卖几个赚的多了吗?这不就是薄利多销嘛。
薄利多销是很多企业的法宝,因为薄利多销让我们中国很多的企业走向了国际市场。但是我们想,这种薄利多销的思维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昨天的辉煌不算什么,如今是走心的年代,你可懂)
什么都带不来。只能是到最后给我们带来的是我们的企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
很多人说,不对啊,东西便宜好卖啊!我要高中低端都有,我也得赚房租啊!不然光卖贵的好的,我房租都出不来!你看大家都是高中低端一起的。
但是你看到了没有,那些产品都是在什么地方卖的?都是什么价位?低端的东西,是没有附加值的。到最后你的店越做越累,没有竞争力,早晚坚持不下去的!新疆人爱说“疲沓掉了”,主要就是这个造成的。在全城没有流动人口,必须做回头客的地方,你没有过硬的产品,爆款的产品,不做长线的品牌,你是开不下去,开不好店的!
薄利多销的思维在中国根深蒂固
一个天大的谎言,错误的思维,却有80%的人相信并照做,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相信薄利多销呢?这种根源是产生于中国的封建社会。
大家知道中国的封建社会从秦始皇那时候开始,公元前221年到辛亥革命1911年,2000多年一直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意味着社会生产力没有进步。据一个统计表明, 2000多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提高了4倍。
这里指的什么含义?你想想在秦代那个时候人们牛拉着犁耕地,过了2000年怎么样?直到1980年我们记事的时候我们村子还用那个牛拉犁呢,我一看那个犁和2000多年前那个犁一模一样,没有技术进步。
结果是导致中国的商品没有得到发展,商品极不丰富,产品同质化。
你家蒸馒头我家也蒸馒头我家蒸的馒头和你家的是一样消费者买谁的?买便宜的吧!你说消费者怎么选?
所以薄利多销嘛!你家煮牛肉我家也煮牛肉你家煮的牛肉和我家的一样消费者买谁的?买便宜的啊!到最后的结果就是薄利多销,便宜点可以多卖点!
因此,薄利多销适用于产品同质化替代商品少极不丰富的时代,那时候薄利多销有它的环境。
但是现在是什么,现在是商品极大丰富,任何一个产品都有可能让其他产品取代,(秘本就很难取代)而且产品的品类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之下,什么样的产品卖得多能够多销?
在过去的时候因为同样我知道馒头是什么我知道牛肉是什么我知道一碗米饭是什么,因为都是同质化的所以谁的便宜我买谁的,而现在是什么?
商品极大丰富的情况之下,消费者不是买那个便宜的东西,而是买他认可的、他认为需要的、他认为值钱的东西。做高回头率的真正的爆品,你的店才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稳定
记住!市场上卖得最好的产品不是薄利多销
而是厚利多销
我们发现真正在市面上卖得好的产品是什么?他不是薄利的,他是厚利的!
我问你,在中国卖的最好的家电是哪个品牌?海尔,他是行业当中利润最薄的吗?不是吧?
他是最厚的!他的价格高你还买,他的牌子响。
在中国卖得最好的碳酸饮料是哪一个?可口可乐!他是利润最薄的吗?不是,他是最厚的。
后来我研究了真正在市面上卖的最好的产品,都不是薄利多销而真正是厚利多销的。
由于薄利多销导致许多企业没有钱改进技术,没钱提高产品的品质,没有钱去做更多的推广或者广告,导致消费者不了解我们的东西,导致你的产品好他也不知道。
他宁愿选一个他认可的某个品牌的产品,本质上它的成本比你低得多。你的品质好对不起他不买你的,为什么?他没有听说你,他看不出来你的好。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个问题:
一个产品到底能不能多销不取决于你的利益厚还是利益薄,而取决于什么?取决于消费者怎么认知他,消费者认为他是值得他就是值得,消费者说他不值得他就是不值得,和你本身的利益厚和利益薄是没有关系的。
能够实现多销的产品不在于
你是利厚还是利薄,
而在于能够提供的价值
我们一定要想一个问题,最后能够实现多销的产品不在于你是利厚还是利薄,而是在于消费者认为它是什么,能给他带来什么。
所以说要想提高你的竞争力,一定要放弃这个错误的思维叫薄利多销,而要考虑如何创造价值实现厚利多销。
中国过去的30年经济增长很快,最初的十几年基本的路子都是什么?就是价格战!有人说:中国人卖什么什么便宜,中国人买什么什么贵。
知道为什么?因为咱们中国人卖什么什么都是同质化,然后压低价格互相拼杀,最后怎么样?低出成本价亏着钱的卖,把一个行业做烂!
所以说卖什么什么便宜。为什么我们买什么什么贵呢?
因为我们看着人家卖什么挣钱了,我们也生产,我们也上设备,买一样的原料,做一样的市场,分享一个大蛋糕。
每个企业家都这么想,导致原材料供不应求,买什么什么涨价,卖什么什么便宜。最后的结果是我们的企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你买东西越来越贵卖东西越来越便宜,企业没有附加值了,最后没有竞争力企业死掉了。
追求差异化创造价值是厚利多销之道
要解决这个的问题首先换一种思路,从哪里解决呢?
真正解决这个的问题一定要追求差异化,也就是当我的商品和你的商品不一样的时候我的利厚利薄你是不知道的,在这种情况之下能获取一个高价值,也就是差异化创造附加值才能让我们更有竞争力。
因为你要想用低价格来竞争,你想想,总有人会比你更低,你可以不挣钱有些人可以豁出来赔钱。
一个企业做得不挣钱了,卖到成本以下了,赔钱赔不起不干了,那算是有良心的企业家。而现在好多企业他把价格降下来以后他也可以干,为什么?不是他有钱赔而是他可以偷工减料,他可以坑蒙拐骗甚至说他可以不要命啊。
什么叫不要命?我干一段时间挣一把钱然后我换个牌子我不干了,那些不要命的企业它的价格一定比你低,你和他竞争你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所以说你如果想靠价格去竞争的话,你放心总有人比你价格低。
怎么解决呢?
我们要想活得好,一定不要去和那些不要脸的、不要命的去竞争,我们要创造自己的差异创造自己的价值,最终实现厚利多销。你们那里,装修比你好,价格比你便宜一半的内衣店没有吗?你不是等死吗?
创造差异化的九大方法:
1、成为第一:
很多人弄不清“成为第一”和“领导地位”的区别,它们最大的区别就是“成为第一”是要做出来的,“领导地位”是用来喊的。“成为第一”就是指第一个去做某件事来在顾客心智中开创一个新品类或代表一个既有品类。九大差异化方法的第一个就是“成为第一”,可见它是很重要。
2、占据特性:
特劳特先生曾经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阐述“占据特性”非常重要。
为什么特性如此重要呢?根本原因就是特性的背后是顾客利益,而顾客利益背后则是顾客需求,特性是能够直接对接顾客需求的。一个品类里面有很多特性,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占据靠前(更受潜在顾客青睐)的特性,潜在市场更大。
你要抢占哪个特性取决于哪个没有被对手占据,以及有多少资源。还有一点,特性的排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因企业的努力和外部认知的变化而变化。
3、领导地位:
这个是最具号召力的差异化概念,能消除消费者的不安全感,因为消费者虽然同情弱者但是更相信强者,而且领导品牌往往能代言品类。在诉求领导地位的时候,最好能更有戏剧化的表达,而不是直来直去。
4、经典:
悠久的历史,能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有安全感。特劳特曾经说:任何能够帮助顾客克服不安全感的战略都是好战略。
除了历史,产地也是一种经典。举一个例子,以前特劳特公司服务的张鸭子,它的广告语是:一年卖出百万只,祖传三代真好吃。其中祖传三代就是使用了“经典”,真好吃就是想占据“好吃”这个特性,“一年卖出百万只”就是在说“畅销”,这短短的两句广告语同时使用了三个差异化,非常有力量。
5、市场专长:
这个差异化是指专注于某种特性或特定产品,并且能消除购买时的不安全感,因为人们认定专家必定拥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主要对手都是专家,那你诉求“专家”身份就意义不大。另外,仅仅诉求“专家”身份是不够的,还要接着说出“专家”相对于“非专家”的价值所在。
6、最受青睐:
所谓“最受青睐”本质上是指品牌被高势能人群选择,能让消费者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这种方法相较于其他差异化更容易做到。
7、制造方法:
就是指通过物理上的差异化,并诉求该差异化给顾客带来的利益。这个方法跟USP很像,但有本质上的区别,USP是基于产品,制造方法是基于心智。有个夏士莲黑芝麻洗发水,号称洗发水含有黑芝麻成分,还有宝洁以前把它的潘婷搞了个珍珠因子,美国的企业比较擅长搞这一套。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个制造方法或者说特殊成分消费者能不能搞懂是不重要的,它只是为了支撑给顾客带来的利益,支撑某个特性,只要能让消费者相信你能给他带来利益就够了。
8、新一代:
这是用另一种方式说自己“与众不同”,这个方法本质上就是想替换掉竞争对手,所以一定要资源足够才可以用。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差异化确实是很好用,因为它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夺取人们的注意力。
9、热销:
诉求热销就是告诉大众,你看我的产品这么多人在买,那肯定是好产品。另外,热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制造口碑,这会让你的品牌进驻更多人的心智。比如销售了之后朋友圈和微信群晒单和晒视屏
最后要注意一点,无论我们怎么诉求热销,都要说出热销的原因,这个原因笼统之就是“产品更好”,但是你不能直接说你的产品更好,你要从顾客利益这边说。比如食品,就可以说“更好吃”,抽油烟机就说“吸力更大”。
这时候的热销其实是作为信任状去支撑你想占据的某个特性,顾客要的不是热销产品,而是“更好”的产品。
② “薄利多销”这种方式在电商行业还行得通吗
“薄利多销”是中国传统当中最常用的一种促销策略,不过这个词用到电子商务领域却并不如是,很多时候,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压榨着自己的利润,但是带来的销售并未有客观的增长,甚至有很多电商企业就是因为一度的压榨利润导致了失败。
为什么电商圈薄利无法带来多销呢?原因有这么几个:
一、电商环境推广费用与日俱增,低利润压制推广力度
与传统的线下企业不同,在网络上做生意,可以用到的促销手段有很多,电商企业之间也都在拼推广,这导致了现在推广方面的费用越来越高。要支撑这些不断增长的高额推广费用,没有更多的利润是不现实的。
因此当我们在追求薄利多销的时候,无形中就会让我们的推广变得更加的束缚,当推广的力度开始减弱的时候,在这个互联网上,你收获的自然就变得更少。
二、价格透明化,你降、我降、大家降
与传统企业不同的是,电商行业的价格透明化是全网络的,用户对价格的比价也更加的直接和方便,所以当我们在做降价促销的策略的时候,很可能带来的结果是整个行业价格下滑,最终出现你降、我降、大家降的景象,这样我们的销量自然就不会因为降价而得到增长。
三、电商环境混乱,低价商品引争议
在网上卖东西门槛低,所以有很多无良的商家涌入到这个行业,这让国内的电商市场非常的混乱,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网购已经是大浪潮,但所有的人依然对网购存在担忧。而面对低价商品的时候, 人们反而就会有更多一份的考虑,这个商品为什么会比其他的低价?是不是假货?等等,所以在我们做低价促销的时候,可能还会丢失一些客户。
四、人均消费水平上升,品牌概念高于价格
如今人们的消费水准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层次,人们买东西也非常看重品牌,价格因素占比越来越低。所以低价的策略对人们的刺激也没有那么的大,纯粹靠低价来吸引用户购买已经不足够了。
综述:降价的促销策略在国内的电商环境当中,并不一定能带来很好的效果,薄利多销这个古老的行业名词在电商界也不见得好用。
③ 薄利多销为什么是赚了假如进货是100,卖出去是50,那卖几把就要进货几把怎么算都是亏啊
薄利多销是有利润的,你说的这个不算薄利多销,以最近比较火的雪莲和钟薛高举个例子:雪莲一包五毛钱,而且好多年没有涨价,采访的时候雪莲的老板说,他一包雪莲买五毛钱能赚五分钱,假设雪莲卖给各个商店的价格是四毛钱,那对于雪莲老板来说,一包雪莲成本是三毛五,售价四毛,利润五分钱,如果雪莲老板今年能卖出一亿包雪莲,那他的毛利润就是五百万,这个就是薄利多销,与之相对的是钟薛高,假设钟薛高一根成本5元,一根卖55,那他卖一根雪糕赚50元,一年卖十万根,利润就是五百万。
④ 为什么摆地摊我卖东西每个人讲价我好不会做买卖,谈价格!失败
你要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告诉他们、你的货是最便宜的、薄利多销而已!大家不用讲价了,已经是最便宜的了!或者买三件就便宜一点儿、反正说的自己赚很少、非常微利,请他们不用议价了!
⑤ 为什么别人开小卖部能赚钱,我开小卖部就赔钱
首先赚不赚钱还得看前期的商圈考察和铺位的挑选,还有便利店后期的运营而定,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挣到多少钱的说法,就举例一下,例如开一家广东水公馆生活超市的月营业额来分析,一般都在18万元上下,利润率通常为35%,按照此标准估算,那么每个月毛利率就是5.6万元。而这个生活超市便利店的成本费各自为:房租费0.8万元,人工费0.9万元(3名-5名员工);水电杂费0.1万元;所以店的月净利润为3.8万元。因而一家24小时便利店的年利润多在45.6万左右。赚不赚钱是因人而异的,总的来说还需要看经营技巧和方式,还有铺位选址的各个因素问题。
⑥ 什么是薄利多销呀 ,我在某宝上看一款手机比官网便宜200 问一下是正品吗
薄利多销,是指在销售商品时,为了能尽快销售商品,量比较大,降低商品价格,减少差价,以量增长利润,你的这款手机便宜于官网,是不是正品,要看品相,如果是翻新的,再怎么看着新,也不可能与新的相比,是吧。
⑦ 薄利多销是什么意思
就是赚的利润很少,但买的特别的多,意思就是买的快,用销量来赚钱,不是靠利润
⑧ 卖东西的技巧
有以下四点技巧:
1、首先要找一个有市场的商品,不要做得太杂,不要像卖百货的一样,你只要卖好一样就可以了。
2、切忌把价格定的过高,因为买家在出价之前就已经估算好卖家的商品价格了,如果卖家定价越高,买家认为商品的价格越低,因为卖家在开始就给了买家一个不诚实的印象。
3、晚饭后到深夜是销售的好时机,16:30—17:30左右是下班时间人气很旺,可以销售欣赏类的物品,因为人们工作累了,出来看见了好看的好玩的就自然会停脚看看产生购买的欲望。17:30—20:30左右碗饭时间过后人们散布逛街活动开始,各类生活用品,玩乐休闲用品销售的时机就来到了。
4、生意讲究的就是薄利多销,商品不要和商场的比,但是商品质量不要低于商场,可以不是品牌没有关系。路人能选购商品就因为便宜实惠好看,但是路人可不喜欢买来的是劣质产品。
⑨ 做生意时,买东西的人说薄利多销!我应该怎么回答
就说:我没挣你一分钱,亏本卖,按进货价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