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为什么只有东西南方向
① 为啥中国古代王朝都是前西后东,前南后北
中国古代数十个朝代及割据政权,国号相同者甚多,为了区分,史学界用“东西南北前后”加以命名,或冠以国主的姓氏,如曹魏、刘宋等。其中,“东西南北”的多为同一皇族所建,因种种原因亡国,皇族重建政权,遂沿用国号,而都城也往往变迁,例如,东周、东汉、东晋、南宋、南明、北汉、西辽、北元,均为此类。以“前后”冠名的,多是不同族群的不同朝代,两者无亲缘血缘关系,如周与后周、金与后金等。
然而,历史上的国号命名也有不确定因素,像五胡乱华时期,北方加上西南出现的政权何止“十六国”,国号重名现象无可避免,管你是不是同姓同族,有好国号尽管拿来,如前秦后秦、前赵后赵相继:氐人苻氏、羌人姚氏用的都是“秦”;匈奴汉国后来来叫“赵”、羯人石勒也建立赵国,后人遂用“前、后”区分;鲜卑慕容家广建政权,燕国甚多,自然容易混淆,因而史家将“东西南北前后”几乎用了个遍,这才解决问题。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以上所提的情况基本不适用,看看北魏拓跋氏,跟曹家八十竿子打不着,可“后魏、元魏”远不如“北魏”知名;高家的齐国晚于南方的萧齐,本应称为“后齐,可南北朝是个很微妙的时代,南北双方争正统,口水战打了上百年,而且兵连祸结,就为了中华之“正名”。可能是为了平衡一下吧,就把双方称为“南齐、北齐”了,而且北周也不叫“后周”。
到了往后,这种冠名现象就有章可循了。之前东汉被称为后汉,但刘秀乃汉孝景皇帝之后已被史家公认,就改称东汉;刘知远这个胡人也想沾沾“大汉”的威名,原被称为“东汉”,只可惜国小力弱,又与汉家无血缘关系,其汉国被人称为“后汉”。要是当年匈奴“刘氏”在中原站稳脚跟且不改国号(赵),估计“后汉”称谓就要提前一千多年跟“东汉”称谓互换了。
还有就是后唐、南唐,由于前者占据中原,有正统之势,而这李家人与李唐更是非亲非故,因而不适合冠于“东南西北”此类有亡国后重建政权且“偏居一隅”意味的字眼。后来的南唐,“后”字被用过了,因其在南方,就称为“南唐”了,跟五胡乱华时期差不多。
以前学历史,看到南北朝对峙图,其中西魏在江陵地区扶植的梁皇室傀儡政权(与陈朝对着干)写着“后梁”,我觉得不合适,称为“西梁”合理,毕竟是萧氏皇族为主,是梁王朝的延续。
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我觉得称为“后夏”更好些。不过好像是这样的:不是正统的王朝,如果其国号与以前的正统朝代重名且双方无直接继承关系或宗族关系的话,后出现的非正统朝一般以方位词冠名,此类的有南唐、南汉、西夏(北齐算吗?)等。如果后出现的是正统朝代,一般用“后”字冠名,五代就是这样。有人把武则天的周代称为“南周”,我不敢苟同。如果李家人复辟失败、武家人成功篡位,那么武周就是正统,其都城又与西东周以致,不能用“南”字冠名。后来出现的后周再用国姓冠名即可(郭周、柴周)。因为李唐复辟,武周未能传之子孙,所以以上所假设之情况未出现,故称其为武周最合适)。还有,如果宋太祖没有“杯酒释兵权”,也许会步五代之后尘,那么唐之后很可能就是“六代”而非“五代”,就是加上个“后宋”。不过,北宋若非靖康之耻多了“南宋”,一直坚持到灭亡,也许会只被称为“宋”了。
② 为何中国古代的朝代都是西,北在前,东,南在后,比如东西晋,东西汉
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大部分都是西、北在前,东、南在后。我们最为熟知的一些朝代莫不如此。一、从西到东
凡事总有个例外,比如说南北朝时期的东西魏,一般意义上来说还是认为高欢立魏孝静帝元善见时(公元534年)东魏便开始了,而西魏的开始则是在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拥立魏文昭帝元宝炬时(公元535年)开始。可见,东魏总还是要比西魏早一些的。
再配上曾经强大一时的北魏(386年—534年),再加上北海王元颢于孝基元年(529年)叛魏所建立的南魏,倒是北南东西都算是凑齐了。水言水语在中国古代虽然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说法,相对于中原来说,未开发的地区自然都是落后的地区。
随着华夏文明的不断开发,东夷、南蛮渐渐地融入到了华夏族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动摇过中原王朝的根基,而北狄、西戎等为代表的北部、西部的势力,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融入,但是却屡屡进犯中原,甚至后来更有辽金、蒙元、满清等长期占领中原土地的政权,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很多朝代是西、北在前,而东、南在后了。只不过,东、南以后的政权倒确实往往比原来的西、北要弱上许多。
③ 为什么中国历朝都是先西后东
其实中国古代的王朝不会为了自己划分东西南北,这些划分都是后世人为了方便而进行区分的结果。东汉皇帝不会说自己的王朝是东汉,只会说是汉。西汉统治者更不会称自己为西汉,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灭亡之后会有另一个汉出现。东晋和南宋也不会在自己的国号前加上方位,强化自己的半壁江山特点。
我国古代王朝基本上都是先有“西”和“北”,然后再有“东”和“南”。中国古代被“腰斩”的朝代主要有以下几个。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这些朝代中,东汉和西汉都是统一的王朝,两个朝代其实并没有直接的承继关系。东周承继于西周,东晋承继于西晋,南宋承继于北宋。
我国的地势是从西北向东南方倾斜,西北高而东南相对较低,所以我国的大部分河流都是自西向东而流。如果从西北往东南进攻的话则是俯视,从东南往西北进攻的话则是仰视。从南(东)方向北(西)方进攻的话,相对比较困难;北(西)方进攻南(北)方的话,则相对比较容易。
所以统一的政权大多由北(西)部政权完成,这些政权完成统一之后的统治中心自然也就是北(西)方。这些政权灭亡之后,核心统治区域自然就天下大乱。这些政权的宗室,只能在相对稳定的东部和南部延续政权。所以就出现了先有西和北,再有东和南的情况。
晋朝、周朝、宋朝的政权都是被来自于西北的政权所攻灭,周被西部的犬戎攻灭,西晋被北方的匈奴所灭,北宋被杀北方的女真所灭。这些政权被灭亡之后,西部和北方的政权实力依然非常强,宗室们若想延续政权只能逃到东部和南方地区。所以才会有东部和南方的偏安政权。
④ 为什么朝代要按方位划分,什么东南西北,南宋北宋,东周西周的
这些朝代在当时不叫什么东南西北的,这都是后代史学家加的,主要以建都的地点来区别。如西周建都镐京(今西安附近)相对迁都到洛邑(今洛阳附近)的东周在地理上要西面,故前为西周后为东周。同理,西汉建都长安,后刘秀的东汉建于洛阳,故为东西两汉。还有北宋先建都汴梁(开封),后偏安临安(杭州),就是南宋了。不是一定先西后东的。
基本是按照首都或国家所处地域来命名的
西、东周和西、东汉是因为前后两代分别定都长安和洛阳,一在西一在东而得名。
南北宋是因为北宋都开封在北,南宋都临安(杭州)在南,同时也因为北宋的统治区包括北方,南宋只有南方。
南唐是一个小国,首都金陵(南京),按照当时五代十国正统朝代的地域观南唐在南,所以叫南唐,同时南京相对于唐朝首都长安也在南面。
⑤ 古代朝代为什么有南北东西之分(比如西汉东汉,南唐北唐,南宋北宋)
其实在古代,是没有西,东,南北之分的,都是后世为了加以区分,所以才在它们的国号前面加的东南西北.
例如西汉是刘邦所建定都长安,长安在黄河以西,故称西汉。东汉是因为西汉权臣王莽自立为帝,后被刘秀起兵所灭,刘秀恢复大汉皇朝后定都洛阳,洛阳在黄河以东,故称东汉。
南北宋也是一样的.不同的是,都城的位子从西东关系变成了南北而已.
⑥ 中国朝代的名字为什么分“东南西北”
是现代人加上去用于区分历史时期的。
以东晋西晋为例,本来司马氏建立了晋朝,但后来晋遭到北方的少数民族进攻,在原来的地方呆不下去了,于是晋的皇帝就逃到了江南,在那里重建了首都(具体建在哪里我忘了^_^,好像是在建康),重组了政府,依据长江天险与少数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隔江而治。后人为了区别这两个晋朝的政权,就叫前面那个为西晋,后面那个为东晋,因为在古代东晋的首都所在的那片地盘也叫江东。不过在当时,皇帝是不会说自己是东晋或西晋政权的,都说自己是“晋”。
南北朝的情况比较复杂,东晋被宋 (这个宋不是杨家将包公所在的那个宋,一般我们叫它南朝危?取代之后直到隋朝统一全国之间的时期我们一般叫它为南北朝。 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的时期。所谓的南朝是在江南原来东晋的疆域上先后建立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而北朝的情况更加复杂,因为经常有N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列存在,而不象东晋和宋齐梁陈是先后取代的关系,不象东晋西晋那样是具体朝代的名称。之所以叫南北朝是因为在北方基本上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在江南是汉族的政权,此外南方和北方虽有战争但汉族与少数民族隔长江而治的格局基本保持不变。
后来北朝统一于隋,隋文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东晋以来中国的长期分裂局面,但隋朝葬送在了隋炀帝这个史上有名的暴君手里(其实这也是一个满有趣的暴君),经过隋末农民起义的短暂动乱之后,我国封建王朝的高峰——唐朝建立了!
有本书叫做《细说两晋南北朝》,作者我忘了,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象西晋东晋这样的朝代还有西周东周,西汉东汉,北宋南宋,等等。这些朝代的东南西北都是描述他们首都的地理位置的。
⑦ 为什么朝代名称的东西南北是怎么定的,比如说西晋东晋,北宋南宋,而且为什么在前的朝代都是北或者西
有的是根据地理位置,比如北宋灭亡后迁到南方
⑧ 中国古代像东西汉、南北宋等皇朝为什么都是先西、北,后东、南
所谓南北东西之分是根据国都相对的方位来区分的。比如汉代,西汉时都城在长安,东汉时都城东迁到洛阳。长安偏西,洛阳偏东,故有东西之分。又比如宋代,北宋都城在开封,南宋都城南迁到临安,故有南北之分。上述朝代之所以都城先北后南,原因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引起的中原王朝南迁。至于先西后东的原因。就西周东周、西汉东汉而言,是因为洛阳有作为第二都城的条件,便自然成为了都城。而像西晋东晋则不然,引起迁都的原因还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当然,也不是所有朝代都是先西、北,后东、南的。比如辽,后期西迁有西辽。比如元,后北迁有北元。综上所述,中原王朝建朝初是习惯将都城选在黄河流域的。王朝衰落而中兴时,都城位置不会有多大变化,还是位于黄河流域。而当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时迁都则习惯性南迁至长江流域。而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王朝,习惯性将都城选在中原地区而又离民族发源地不远的地方,如北京。当在中原的统治结束后便习惯北迁或西迁至自己的大本营。
⑨ 为何中国古代的朝代都是西、北在前,东、南在后
这道题是一个历史知识点,也是常识,题中所说的东西南北是从地理方位的角度来给朝代命名的,并不是代表朝代的先后顺序。下文以两汉、两晋、两宋以及明朝的情况加以说明这个问题。
明朝的情况相对有些不一样。汉朝,晋朝,宋朝在经历变故后都有皇族后人另立大一统的朝代,而明朝崇祯帝死后,皇族后人并没有在其他地方建立大一统的朝代。
不过,明朝灭亡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过几股政权,这些政权虽不是大一统的朝代,但也是被历史承认的政权,被称为南明。这里的南明也是因为其政权所在地相对于定都北京的明朝来说处于南方的缘故。
所以,无论是两汉,两晋还是两宋甚至明朝,它们的命名根据的是各自都城的相对地理方位,而不是以时间先后来命名。至于西和北刚好都在东和南之前,那是巧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