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物指南 » 为什么一个东西要检查好几遍

为什么一个东西要检查好几遍

发布时间: 2023-02-18 09:46:34

‘壹’ 我做一件事情,总要反反复复去检查好几遍,这是什么原因呢

正确看待

每个人的各种担心,各种怀疑,其实担心和怀疑也是正常的,不断的加大担心和怀疑的深度,才会一层层的让人陷入强迫性的焦虑不安之中,所以其根源就是你在源于排斥不安的念头,当你用大脑的思维不断的预想各种灾难性不安的后果,穷思竭虑,或者一些强迫性的行为来试图缓解内心的焦虑,恐惧情绪,不断的排斥,消除,抵抗,这样反而才会陷入其中的死循环。


随着不断的自我训练,慢慢的就会感到那个强烈的思绪不再袭击自己了,会接纳与共处这种感觉,同时那种强烈的感觉,慢慢也会自然的消失了。

‘贰’ 为什么什么事都是明明做的很好了又会检查好多遍,我是否有强迫症了

我出门一直觉得门窗没关,要确认好几次,经常会有不必要的担心。。
还有就是出去几分钟里面就要翻袋子看缺东西没有。。。老觉得缺东西。。。每隔几分钟就要看看书包袋子里钱包什么的丢了没。。明明知道自己放进去了的 也要翻翻看。。。即使是前一刻放进去的东西。。还是要确认”

这已经是强迫症的症状了,属于强迫思维;对于正常人,检查一次两次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像你这样检查多次就有点不对劲了。
我不建议你立刻去“接受”治疗,而是先自己试一试治疗自己
首先,你要建立自信,相信自己——你怕自己记错了或者是发生情况自己没察觉到?在第一遍确认时集中精神,默念记住“XXX已经XX了”,比方说“窗户已经关上了,它自己不会开”“钱包已经放在包里了,它自己不会掉出来”;当然,你也可以这样做:模拟钱包掉落的情况,记住钱包掉落时的情况,如重量减轻、听到声音等。总之,在确认时集中精神,当特别想再次确认时,用理智、用自信、用先前自己记住的内容战胜习惯性的想法。这其实是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其实你也别太担心了,这样也有好处啊,毕竟细心不容易出错吗,慢慢来吧,加油哦,呵呵。

‘叁’ 我每次整理好的东西总是反反复复拿出来检查,这是为什么

这是有强迫的行为,自我治疗强迫行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转移注意力是强迫行为的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一旦强迫症状要出现的时候,就要将注意力迅速从强迫症状转移到其他事情上,马上离开这个动机,去做其他事来取代这个强迫症状,比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些活动,像运动、散步、听音乐、打篮球等等。这种有意识地转移哪怕只有几分钟,也是一次成功的强迫症的治疗方法。
2、厌恶疗法: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一根皮筋套在手腕上,一有焦虑情绪或想法就用力弹一下,要感到疼痛才行,一段时间后症状就可以缓解和解除。
3、森田疗法,就是不把身体的症状放在心里,身体的不舒服,都是错误的信息,你不理会这些不舒服,你的症状就会慢慢减轻。

‘肆’ 为什么看一个人看一个东西要确认好几遍

也许是你太不自信了。如果你的岁数不大,没有那么多的解放者和。is确认,那么就是你的知心之心不正确,所以你要坚信自己的自信能力。做事情细心是好事,但是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也是个问题。你要逐步确认自己的做事能力提高自信才能保证你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伍’ 为什么有的东西我会反复去查看,明明知道是好的,就例如关门,明知道已经关门了,我还会检查几遍。

这是典型的强迫症 往好多方面说是做事比较谨慎 比较细心 往坏的方面说是遇事犹豫不决 对自己没自信 其实如果不是经常这样做的话呢 也不是什么大事 如果什么事都是这样 那就是很严重的精神病了 心病唯有心药医 当强迫行为出现时,心里就默念:“毫无必要,我有毅力控制它!”然后用顽强的意志强行中止强迫行为,由此来抵抗强迫症。

‘陆’ 我是个学生,我感觉每次做题目总是要检查好几遍,明明有些题目很熟练,也知道是这么做,却还是要这样,为什么

这可能是你学习养成的一种习惯吧,要相信自己,题目做出来了,检查一遍没问题就做下面的,你要形成之痒一种意识,时间长了会有所改变的,加油!

‘柒’ 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反复检查几遍,但还是不放心.这是个什么病

建议:病情分析:这种情况属于强迫症中的强迫检查,属于心理疾病。指导意见:强迫症多为内心紧张过度造成的。首先,我们要学会放松身心。放松也是需要锻炼的。当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尽量不去想发生了什么,让自己的大脑在短时间内得到休息。或者只是深呼吸。其次,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当强迫出现后,让自己听音乐大声读书来停止无意识的强迫行为。再次找朋友监督自己,当我们表现强迫时,让他们提醒自己。最后,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彻底摆脱强迫症。

‘捌’ 做完一件事情总是会检查很多遍才放心,甚至有时明明知道已经做对了但是还要检查。这是不是一种心里疾病啊

是有点强迫症的意思,没多大问题。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简称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症在精神科患者中占0.1%~0.46%,在一般人口中约占0.05%。该病多在30岁以前发病,男多于女,以脑力劳动者常见。某些强烈的精神因素作为起病诱因,强而不均衡型的人易患本病,其性格主观、任性、急躁、好胜、自制能力差,少数患者具有精神薄弱性格,自幼胆小怕事、怕犯错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谨慎,反复思想,事后不断嘀咕并多次检查,总希望达到尽善尽美。在众人面前十分拘谨,容易发窘,对自己过分克制,要求严格,生活习惯较为呆板,墨守成规,兴趣和爱好不多,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注意不够,但对可能发生的事情特别关注,甚至早就为之担忧,工作认真负责,但主动性往往不足。临床表现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患者可仅有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患者能充分地认识到这种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是不必要的,但却不能以主观意志加以控制。由于强迫症状的出现,患者可伴有明显不安和烦恼,但有强烈的求治欲望、自知力保持完整。临床上根据其表现,大体可将强迫症划分为①强迫观念为主无明显强迫行为及②伴有显强迫行为两类。强迫观念为主者包括强迫想法,想象和冲动;强迫行为指重复出现的仪式动作。但是这种简单的分类方法并不适合心理治疗。(1)强迫观念 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或冲动念头。力图摆脱,但为摆脱不了而紧张烦恼、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和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强迫观念可有下面几种表现形式。①强迫思想:强迫性怀疑,患者对已完成的事情总是放心不下,要反复多次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能放下心来。如怀疑是否关好门窗,准备投寄的信是否已写好地址,煤气是否已关好等等,在怀疑的同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强迫性回忆,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反复回忆,虽知毫无实际意义,但总是反复回萦于脑中,无法摆脱,因而感到厌烦之极。如回忆已讲过的话用词、语气是否恰当等;强迫联想,当患者听到、见到或想到某一事物时,就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一些令人不愉快或不祥的情景,如见到有人抽烟就想到火灾;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对一些毫无现实意义的问题,总是无休止地思考下去,尽管患者的逻辑推理正常,自知力也完整,也知道没有必要深究,但无法克制。如天为什么要下雨?人为什么要吃饭?地球为什么是圆的?等等。②强迫意向:患者在出现某种正常心理时常出现相反的违背自己的内心意愿,虽然这种相反的意愿十分强烈,但从不会付诸行动。如过马路时,想到冲向正在驶过的汽车等等。③强迫情绪:患者对某些事物感到厌恶或担心,明知根本无必要却不能克制。例如,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担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细菌的侵袭等。(2)强迫动作 又称强迫行为。即重复出现一些动作,自知不必要而又不能摆脱。①强迫洗涤:常见有强迫洗手、洗衣等。如有位医院挂号员,她认为接触一些肿瘤病人的门诊卡可以“传染”到肿瘤,如她的手再接触到家门把手,则认为会间接传染给自己家人。于是每次下班回家总是喊家人开门,她则高举双手进入,然后反复洗手,内、外衣服全部换洗,直到深更半夜才吃点夜餐就寝。②强迫检查:是患者为减轻强迫怀疑引起的焦虑不安而采取的措施,如出门时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寄信时反复检查信中的内容,看是否写错了字等等。③强迫性仪式动作:患者总是做一些具有象征性福祸凶吉的固定动作,试图以此来减轻或防止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焦虑不安,如以手拍胸部,以示可逢凶化吉等。④强迫计数:患者见到某些具体对象(如电杆、台阶、汽车、牌照等)时,不可克制地计数,如不计数,患者就会感到焦虑不安。强迫症状有时严重,有时减轻。当患者心情欠佳、傍晚、疲劳或体弱多病时较为严重。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强迫症状可加重。而在患者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或工作、学习紧张时,强迫症状可减轻。通常病人深感焦虑,主观上力图和强迫思维、动作对抗,结果反而越演越烈。部分病人性格有易焦虑、自信不足而又要求完美的特点,从而容易对日常生活事件发生强迫性质的心理反应。形成和发展原因剖析强迫症的心理模型1.强迫想法和焦虑有关。2.强迫行为(外显的或隐匿的)是随意行为,旨在减轻焦虑和不适。但焦虑减轻导致强迫被强化。3.为了防止发生强迫想法和焦虑,症人常有回避行为,但回避行为阻止了对焦虑想法和暴露。根据上述心理模型。治疗策略应当是促进症人对恐惧刺激的暴露,同时又鼓励他们会议上暴露的仪式和认知回避而不易发现,这就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和评估。过去大多数人认为本病源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近些年来发现遗传因素比较明显。(1)遗传:家系调查发现,患者的父母中有约5%~7%的人患有强迫症,远远较普通人群高。另外由于人格特征主要受遗传的影响,而人格特征又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故也提示强迫症与遗传有关。在临床上也观察到,约2/3的强迫症患者在病前即存在有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的特征是,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办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注重细节,酷爱清洁。(2)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强迫症是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行为学家则认为,强迫症的产生是由于刺激——反应出现过多重复导致焦虑,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失调,从而导致异常习惯的形成,病理性认识和反射的建立,使冲动、思维和行动拘泥于固定的行为学习模式。在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生理发育迅速,在与竞争激烈的社会交往中出现的不适应现象,可引起强迫症状的产生。工作紧张,家庭不和睦及夫妻生活不尽人意等可使患者长期紧张不安,最后诱发强迫症的出现,症状的内容与患者面临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意外事故、家人死亡及受到重大打击等也使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诱发强迫症的产生,症状的表现形式与精神创伤有直接的联系。(3)生化:有人认为强迫症患者5-HT能神经系统活动减弱导致强迫症产生,用增多5-HT生化递质的药物可治疗强迫症。人的个性特与强迫症的产生有一定关系。有许多学者报告,约有1/3~1/2的强迫症患者的病前个性属强迫型。有人将强迫型人格分成两种类型:①多疑虑,缺乏决断力,遇事犹豫不决,类似轻微的强迫症。②固执、倔强、易激动、脾气坏,缺乏决断力。这两种类型都具善良、注重细节、求准确、爱整洁的共同点。第一种人做事缓慢,迟疑不决。后一种人固执求全。强迫人格的形成除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外,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具有强迫个性的父母对患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儿童的教育不当,如过分苛求,对生活制度的过于刻板化要求,使他们形成遇事谨小慎微、遇事忧柔寡断,过分琐碎细致。务求一丝不苟,十全十美,事前反复推敲,事后后悔自责。在与人交往中过分严肃、古板、固执。在生活上过分强求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一切均要求井井有条,甚至书橱内的书,抽屉内物品,衣柜里的衣服都要求排列整齐有净,干干净净。看上去做事认真、心细。为此经常需花费时间整理,而影响其他工作的完成和个人的休息。患者病前个性特征与治疗效果也显着相关。凡病前人格良好,无强迫人格特点者,治疗效果较佳。而病前具有强迫人格特点者则治疗难度相对大。因此,从小注意个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对于预防强迫症的发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父母本人有个性不良者更应注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的会遇到一些人重复一些无意义的动作,如反复检查门是否关好,锁是否锁好,反复洗手,洗一件衣服洗多次仍嫌不干净,有些人反复考虑一些无实际意义的问题,如人为什么会有两条腿,为什么是按1、2、3、4、5……排列,而不是反过来排等等,这种行为和观念,在医学上称为强迫症,属于神经症的范畴。正常的人是否也会出现强迫现象呢?正常的大多数人也曾出现过强迫观念,例如不自主地反复思考某一问题,或念某两句话,或唱一两句歌,反复如此,但不影响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所以不能看作强迫症,可以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加以纠正,使不致于进一步发展。只要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干扰了患者本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并且影响他的能力和行为,影响到人际关系或家庭的幸福,那么便可确认强迫症的存在。治疗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长期以来一致认为强迫症治疗困难,60年代前,强迫症预后不良,直到1966年Meyer报告2例强迫症用行为治疗取得成功,情况才开始改变,1971年Rachamn创造一种治疗方法,称为”暴露结合应答预防法”(),成为强迫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据Foa等(1985)的资料采用这种方法治疗200多例强迫症,65--75%得到好转,随访时保持良好。自疗、家庭治疗和预防(1)心理治疗:解释性心理治疗为治疗的手段之一。对于患者要冷静分析本人的人格特点和发病原因,包括童年有无产生强迫症的心理创伤。如能找出原因,应树立必胜信心,尽力克服心理上的诱因,以消除焦虑情绪。认真配合医生,找出心理因素,进行系统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要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不符合常情的行为和思维。矫正强迫症行为和思维要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多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灶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的关健。非我疗法、生物反馈治疗、行为治疗如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暴露疗法等,都有一定效果。可以试用这样的治疗方法:把病人置于严密监护下,当病人欲进行强迫动作或思维时,家人就以谈话或邀请参加某种活动的方法分散转移其注意力,以阻止强迫动作和思维发生。同时请精神科医生讲解治疗原理,给病人以鼓励和奖品。第二阶段再让病人逐步接触能诱发强迫的刺激,一方面阻止症状的出现,一面使刺激逐渐升级。实践证明,经多种治疗无效的难治病人,大多数用此法能获得好的效果。对于强迫观念者,当强迫观念一出现,即用声音干扰,效果也较满意。家属对病人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要过分担心,尽量避免跟病人讲大道理,尤其不能追根究底。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最好按常识给予答复,说一遍即可,无需重复。(2)药物治疗:可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①氯丙咪嗪:对强迫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对伴随的抑郁症状也有治疗效果。氯丙咪嗪的治疗剂量为150~300mg/日,分2次口服。开始用时剂量宜小,逐渐加量。②氟西汀(百忧解):对强迫症状有较好疗效,氟西汀的治疗量为20~80mg/日。③氯羟安定:对强迫症状也有一定效果。氯羟安定的治疗量为1~2mg/日。(3)精神外科治疗:对少数症状严重、久治不愈的强迫症患者,可破坏患者脑的某些部位如额叶内下侧、扣带回等,对减轻强迫症状和社会适应功能均有一定帮助,但须严格掌握对象。完整版请看这里:http://www.zgxl.net/xlzl/cjxljb/qpxsjz.htm

‘玖’ 喜欢检查东西,对自己做的事不放心,重复,反复的检查好多遍,

对于这种情况,许多小心过度的人,会给自己一个带有提醒、暗示的口头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或“重要的事情查三遍”。意思是: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重复三遍,检查三遍,也就万无一失了。再重复检查,毫无意义,没有必要再纵容下去。至于普通小事,检查一遍也就可以了。所以,也希望你能提醒自己——事不过三!当然了,想检查,又控制不让自己检查,会有一些痛苦、焦虑。首先,你要清楚认识到,“超过三遍”,这只是心理疾病——强迫症犯了,而不是什么真实的问题、隐患。然后,确认是强迫症之后,我们再想办法对付强迫症即可,而不必再担心还有什么其它真实的问题。这个时候,你要用一些技巧,来消除强迫症带来的痛苦与焦虑。一般来讲,难受一会儿之后,像一个波浪过去一样,症状也就渐渐过去了。强迫症的话,建议咨询心理医生。包括参考使用:行为疗法(含系统脱敏疗法)、认知疗法、四步骤疗法、森田疗法、正念疗法等。平时注意开阔心胸、视野,不要过分纠结于一事、一时、一域。明白“一切都会过去”(强迫症状也会过去)这个道理,以变化、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不要过分纠结、停留在眼前的、次要的感觉、感受、状态、得失上。严格说来,强迫症状,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刻产生一些。所以,也不要过分苛求自己一点强迫症状都没有,这反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强迫症。要学会“带着症状,为所当为”,要适当带着一些不完美、不舒适的感觉,进行更重要、更实际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并不断纠正自己夸大、扭曲、迷信、不科学、不正确、没道理的认知方式、思维逻辑、行为习惯等(比如有人觉得去摸一下客厅的墙,自己就能平安吉祥;比如有人觉得走路不踩地板砖的边线,自己就能完满、顺利),包括注意观察、总结一些关于个人患病、治疗、调理的经验、方法、规律等,不断地自我改良、进步、提高。强迫症状来的时候,要明白这只是自己的强迫症,大可不必过度理会。可以使用“拖延法”,先拖延几分钟、十几分钟,做做深呼吸,平复一下情绪,调整一下状态再说。或者使用“转移法”,转移注意力,给大脑“换条跑道”,比如去:户外运动,与人聊天,听歌、唱歌,或者抄抄书籍,做做家务,等等。(脑子乱的时候,可以做些不费脑子的事,既调节了,又不浪费时间——虽然这只是“权宜之计”。)
热点内容
猫咪为什么喜欢把东西拿出来 发布:2025-07-27 05:40:11 浏览:321
吃了发的东西为什么头痛 发布:2025-07-27 05:36:30 浏览:491
为什么淘宝买苹果12 发布:2025-07-27 05:35:05 浏览:73
男人为什么不能喝黄芪水 发布:2025-07-27 05:33:35 浏览:339
绿水鬼为什么晚上不亮了 发布:2025-07-27 05:33:35 浏览:181
除了红眼病眼睛为什么会红 发布:2025-07-27 05:33:35 浏览:159
小米应用商店更新应用为什么会减流量 发布:2025-07-27 05:28:24 浏览:670
华为什么手机是国标 发布:2025-07-27 05:18:38 浏览:795
为什么软件总被弹出 发布:2025-07-27 05:17:51 浏览:100
为什么摸下巴的时候会摸到东西 发布:2025-07-27 05:17:10 浏览: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