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物指南 » 为什么只剩下的东西还在活着

为什么只剩下的东西还在活着

发布时间: 2025-08-09 19:58:04

1. 活着人物形象赏析

《活着》这部小说,是余华再次返回写实之路的乡土着作,其针对福贵这一人物的命运展开了详细的描写。福贵本出身于地主家庭,但他喜爱挥霍,最后败光了家产。之后他经历了许多苦难,直到最后孤单地死去。而作者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阐述了自己对死亡和生命的看法,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一、与人物相关的死亡意象分析
在这部作品中,许多人物都在不经意间“遭遇”了死亡,与死亡相关的意象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作者经由这样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死亡的独特见解。在这里,死亡似乎只是作者为了体现创作效果而构建的一级阶梯或是一种工具,其不再属于生命的另一种形态,而是被还原成了生命的本真。作者将其描写为每一个人都将要经历的生存方式,并把死亡意象作为跳板,升华了小说的主题,并深入剖析了人生的目的。因此,死亡实际上就是生命的参照物,其能够赋予生命鲜活的意义。
在小说中,福贵的亲人一个个先后去世,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活着。面对这样的生命,读者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一种尖锐的疼痛。从表面看来,福贵是一个败家子,这似乎也是他苦难开始的根源。而死亡却是自然生命所具有的普遍特性,任何人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小说中死亡一次又一次地重演,象征着人对于命运的艰难抗争。换句话说,人生即是一种苦难,人只要活在世上就难免会受苦。作者采用这样的方式对死亡进行描述后,又再次返回了生命的原点,为“活着”而歌唱。从生命的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死亡和生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命的延续本就需要将消耗生命作为代价,而随着生命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其和死亡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近。[1]有学者曾说,面对这一个宣判死亡的世界,如同面对黑暗一般,若要反抗就要坚持不懈地高喊出自己对生命的追求,以求得彻底的透明。但这样的反抗会在不知不觉中衍生出关于神圣和道德的东西,虽然这样的行为是盲目的,但同时也是一种苦行。因而,作者的描写也逐渐产生了变化,开始体现出对于世界的包容,以及人物对于自己的尊重。此外还表现出对道德和真理的追求,以及看透世间万物之后所产生的释然心理。
说到底,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活着便是一种争斗。作者十分关注底层人民对于人生的追求,并且展示了生命的本质,那就是和死亡抗争,并努力活着。人活着是为了自己本身,而不是为了除活着之外的其他任何事物。余华对死亡的见解实际上也是对人类生命的关注。他经由对死亡意象的描写体现了人们生活的苦难,并将人内心深处的疼痛深刻地揭示了出来。[2]
二、与人物相关的生命隐喻分析
首先,小说中写到的生命隐喻,表现了在无奈中承受的生命之重。人的生活状态是很难改变的,尤其是对于农民来说,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社会底层,很多人的遭遇都和福贵相似。小说中,福贵被拉去作了壮丁,他只能无奈地待在部队中,向现实妥协。热爱生命的人,敢于把生活的苦难当成烈酒一饮而尽。从这一点看,福贵也算是热爱生命之人。他一个人孤伶伶地度过晚年,而只有一头老水牛和他相依为命。这便是作者的描述方式,其采用这种近乎于残忍的方法,剥夺并打碎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苦难,并表达了领悟生活的方式。
其次,《活着》中的生命隐喻还包含了以坚忍来书写的生命哲学。作者认为,痛苦是与生俱来的,并且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3]对于福贵这一人物而言,痛苦是无处不在的,随时随地都围绕着他。但即使所有的痛苦都汇集在他身上,他却依然坚持生存着,这便能够体现出该人物坚忍的特性,并充分反映出了生命之伟大。小说主要讲述的是福贵与他的命运,并且以作者的角度诠释了人应当怎样承受巨大的痛苦。就像卡夫卡所说:“不要放弃希望,因为即使山穷水尽,也会萌生出新的力量,告诉你还活着。”而这一股力量就叫做坚忍。
最后,小说中还通过“活着”来阐述生命的本真。在福贵生命将要终止时,他并不孤单。他有一头老水牛陪着他,而这正是一种平和思念的表现方式。对于福贵而言,亲人的去世并不算是真正的离开,他们依旧仿佛活在自己身边。而他自己的活着,就是对于苦难最好的回击。所谓生命,就是不妥协,不屈服,勇敢面对一切痛苦,并接受挫折,拥抱乐观,直到生命的尽头依旧拥有宽容的平静。

2. 人终究要死,为什么还要活着

人终究要死,为什么还要活着

人生有很多的精彩,只是你没发现如:漫画、美食、游戏等。让人生活的更精彩,让以后没有遗憾。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如果终究会死,为何还要活着?

发表于2015-12-14 10:32:42 【源自网路】

死亡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昨天晚上看了一遍悼念的文章,作者写得是一位极好的朋友突然出车祸去世后的心路历程。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以为可以陪伴我一辈子的小伙伴,突然就挂了,这实在太可怕了。细细想来,这的确是非常可怕的,昨天还把酒言欢,相互嬉闹,今天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呼之不言,问之不语,从此阴阳两隔,从此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归于尘土,再不相见。

这是一种发丧失的恐惧。关系越亲密,丧失感越强烈,那个陪伴者,那个呵护者,那个在意我的人,那个每天出现在生命的里的人,突然不见了,而且再也不会回来,这种消失映照出我的孤独,我们经历着一种分离,或者,更严重一点说,我们被抛弃了。从此,这苍茫的人世间,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见证我的悲欢欣喜,了解我的喜怒哀乐,嘲笑我的呆笨愚痴,对我的生活指手画脚,同样的生命,这辈子,再也不见。

这样的丧失,足以在刹那,掏空我们的生活,越是在乎的人,越是融入进你生命的人,这一刻,就越可以掏空你的生命,甚至,掏空到你无法悲伤——那是一种更为极端的悲伤,因为悲伤太强烈,我们承受不了,不得不隔离掉。我们要花些时间不断的去哀伤,或者哭泣,或者言说,或者写作,或者祭拜,不断承认一个事实,那个一路陪伴的人,已经不在。

这也是一种对人生意义的冲击。通过另一个生命的突然消失,而想到自己,想到一个现实,其实生命何时终结是不受控制的,无法预知的,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不知道哪一刻自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那我所有奋斗意义何在?所有追求的意义何在?

每一天,我都不由自主的想着,我今天的付出,明天、明年甚至十年后我会有什么样的积累,什么样的收获,然而,我能活到明天、明年或者十年后吗?我本以为我可以,但是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也许不知道哪一天,我就没了。我们自以为是的幻想,对明天的幻想,如同一把干枯的青苔,被时间之手一握,瞬间碎成粉末,归入尘土,只留下铮铮的事实:我不知道死亡这个东西何时会来拜访,也许很久,也许就是下一刻。

如果我死了,会有人记得我吗?就算是有人记得,会一直记下吗,最终的最终,还是会湮没在时间的长河里,直到,一点痕迹都不剩下。

你看到或者没看到,死亡就在那里,我们要如何向死而生?

既然是死亡是不能控制的,既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既然这人生,本也没什么意义,那么,我是不是更要思考,我应如何活着。我既然存在于这世上了,不能就这么辜负了吧,那怕是一根火柴,也能发出撕破黑暗的光华,那怕只能照亮一方斗室。既然生命这么无常,既然生命本无意义,有些得失,还会那么重要吗。或者,如果有一直存于心间的梦想,再不去行动,也许就没机会了呢。

这路上,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这路上,大部分东西都会被时间毁灭,那么,即使失败,这世界也不会记着,我们是否可以尽量不给自己留有遗憾呢,把蜷缩的生命舒展开去,不委屈,不讨好,宁愿挣扎,也不辜负。

也许明天会死,但今天,仍可以努力绽放。

人终究要死,为什么还要活着呢?

有本书叫 【活着的意义】【人为什么活着】希望你能找到新自我 找到你所要的答案

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为了父母,朋友,亲人,爱人。 人活着不易啊,现在死也死不起啊! 吼吼! 人要好好活着,努力的实线自己的人生价值。 你觉得对吗?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以后还要好好的报答他们!

人终究会死为什么还要活着

就因为人终究要死才要在活着的的日子里活的更精彩,那样才不会白活一回,不会留下遗憾呀

人终究要死,为什么活着

活着是为了更好的活着,人世间有太多痛苦m大多数人不快乐,佛陀的话就是为了帮我们开悟,从这些痛苦中解脱,这也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否则连开悟都没有必要,反正一切都是空,行善和作恶也都是空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办。不管遇到什么都能看透其本质,不要过分悲伤,让你自己心理的负担和挣扎更少,遇事平静,就算是活得更好了点。

人终究是要死去的,为什么还要活着500字哲理作文

援人以鱼(名词)不如援人以渔(动词),所以作文我是不会帮你写,但可以给你一个写作大纲,自己扩充套件发挥。
哲理一:活着不是为了去死。
论据:虽然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但人生不是奔着死亡去的,人生是一个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过程。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个世界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的人命都是一段传奇。
哲理二:死亡不人生的终结,而是新的开始
论据:太史公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松于鸿毛。引用毛·[真]·太祖悼念张思德的文章,论述死亡也是一种新的开始,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生命的消逝并不会让老师你消失了,而是活在别人的心里,永远活在学生们的心里(你的老师会气死直接火化)。
哲理三:活着是希望,死亡是轮回
论据:写人的化学成份,而不是因为被称为“佛系”少年,就在这里BB佛法。死了以后,火化的会在火花中新生,各种化学元素如何回归自然,剩下一把骨灰还可以肥田等。

既然人终究会死亡,那我为什么还要活着?

别问为什么,好好的活着吧,当你遇到快乐的时候,当你遇到爱,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了。

既然终究会死,为什么还要活着

那你为什么现在还活着 其实只是希望可以看见一些死后不能看到的

3. 生命,没了灵魂,只剩躯壳, 行尸走肉,怎么活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失去了灵魂,只剩下了躯壳,可能会感到非常沮丧和失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生活已经失去了意义。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在这种情况下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1. 寻求支持:与亲朋好友、专业心理医生或治疗师交流,分享你的感受和困境。他们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建议,帮助你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
2. 寻找新的意义:尝试寻找新的兴趣爱好、志愿活动或职业机会,这些可以让你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通过探索新的领域,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热情和价值所在。
3. 关注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对于整体幸福感非常重要。确保你的身体得到足够的营养、休息和运动。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4. 培养自我关爱: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来寻找自我价值、满足感和内心平静。通过阅读、冥想、瑜伽等方式,探索自我成长的途径。
5. 参与社区活动:参与社区活动或志愿者工作,可以帮助你与他人建立联系,并为社会作出贡献。这些活动可以让你感到更有意义和价值。
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即使在困难时期,也要努力寻找积极的方面,保持乐观的心态。生活总会有起起伏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和应对这些挑战。

4. 感觉没有任何值得留下的,为什么还要活着

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也经常困惑,世界很大,所以有这种困惑的人占一大部分。又或者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小烦恼。所以,这是正常的,没关系,我想你一定遇到了一些问题才会这样的,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有意义、值得的事情的,你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好好的活着也算是给世界留下的印记!

正如保尔·柯察金所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每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羞耻。”最后,我想说,没关系,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困惑的时候,过去了就好了,只要不放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5. 《活着》读书心得

《活着》读书心得

《活着》读书心得,相信这本书不少人看过,很多人都把这本书当中自己心目中的白月光,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很多道理,他仿佛亲历了我们的人生,以下是有关于《活着》读书心得,让我们再一次回味《活着》。

《活着》读书心得1

【第1篇】

活着——心中永存希望

《活着》这本书对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这样,福贵还是活了下来,活着——心中永存希望,只要心中有希望,那么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作者在书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活着自己去感受生活,不可以看别人是怎么说的。希望在心中是不会破灭的。

书中的福贵小时候家里非常的有钱,他经常出去赌博,把所有的钱都都赌光了,那时的福贵还不知道挣钱的不易,当赌完所有的钱财时,福贵的爹死了,娘病了,福贵才真正体会到活着的意义。福贵变了,在国军遭到攻击的时候,福贵活了下来,为了活下来福贵也是遇到很多的不幸,家珍生下了凤霞,当福贵回来的时候,凤霞已经会说话了。后来家珍又生下有庆,有庆给别人输血时,生生的被输死了,有庆的死对福贵的打击很大,但是福贵依然选择活下去。家珍病了,病的越来越严重,可后来又渐渐的好起来,福贵的日子也慢慢的好起来了,但是凤霞又因生孩子大出血死去了,家中只剩下二喜、苦根、福贵,但好景不长,二喜又被压死了,苦根吃豆子太多撑死了,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人了,但是还是没有放弃生活,坚持活了下去。

福贵这一生应该说是幸运的。因为经历了中国多次的大变动、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文革,他都活了下来,同样,他也是悲惨的,亲人们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但是他心中依然选择活着,没有放弃希望。《活着》结束时说: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的东西。福贵可以说就是一个英雄,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当时的社会局势动荡,可福贵的一直坚信活着、乐观的活着,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活着》告诉人们的就是福贵的那种精神吧。《活着》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坚强的活下去吧,并且乐观的活着,快乐的活着,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只要快乐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第2篇】

平凡之美

活着,是转瞬即逝的美丽,是永恒不变的悲凉。活着,丝毫不华丽,它走在平凡之路上,呈现着它独有的魅力。活着,简短而普通的词语;活着,宇宙中渺小生物的真理。平凡之路,永远延续。

在《活着》这本书中,主人公福贵生在中国革命的艰难时期,在他的一生中,亲人接连逝去,生活困苦难熬,但在最后,在那一抹斜阳里,福贵牵着自己的老牛,在夕阳下留下了简短而又深刻的背影,来诠释活着的治理与真谛。

在福贵的一生中,美好的时刻很少。年少的轻狂与余生的悲凉似乎并无两样。曾思索:人活着究竟有何意义?这样的人生有什么可期?随着时代的演进,亿万人相继死去,福贵的一生又能代表什么?但这就是活着,这就是活着的哲理。活着,仿佛就是那么平凡,那么微不足道。

那么福贵为什么在只剩下他一人的情况下仍选择活着?为什么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选择坚持?我想:是因为世间的美丽,是为了不白白来这世上走一回,是为了不负自己,不负自己的生命。

然而,由于时间的朦胧,给活着蒙上了一层美丽的色彩,让人们期待活着,期待七情六欲,期待时间的演进,这也许就是活着的魅力。活着的美丽,是因为那一颗颗沸腾的心,是因为,平凡中的美丽。

穷极一生,但厚你蓦然回首时,就会发现,活着不过是一场黄粱梦,最后剩下的,只是一抔黄土,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后悔走这一遭,就像福贵,到了最后当他牵着老牛时,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我想他经历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以后,心中应该多了一份淡然,多了一份娴熟。是啊,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人物,当他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时,应该也会有同样的心情吧。但在这心情里,又该有一份不舍,对生命的不舍,对平凡之美的不舍。

所以,无论人生何其悲凉,我们也要坚强的活着,不要对自己的一生后悔,我们要以最美的态度,去全力以赴的面对,小小的人,在小小的宇宙里,因此绽放着无与伦比的美丽,让人留恋,让人痴迷。

活着,看似只是生物繁衍生息的产物,看似只是渺小宇宙中的一小份子,但它却是宇宙孕育的奇迹,散发着它独有的魅力。没有了活着,就没有了一切,没有所有美丽的瞬间,所以,请允许我再次强调:让我们努力活着吧,用奋发的精神,去面对这场奇迹!

“少年游荡去,中年想崛起,老年做和尚。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稍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坚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儿女,黑夜召唤着昼的来临。”

走在平凡之路上,一样美丽。

《活着》读书心得2

《活着》读书心得体会篇1

为什么会选择读余华的《活着》呢?原因之一是一位好友的推荐,另一个原因则是书名“活着”带给我的思考,是啊,人为什么而活着呢,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也许是一个很难去回答的问题,是为了能够做出一番事业,得到一场轰轰烈烈的死?那更多的平凡的人他们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在《活着》中我看到了余华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名为《活着》,讲述的却是关于一个个关于死亡的事情。主人公福贵青年时是一个阔少爷,嗜赌成性的`他将家中祖辈积攒下来的庞大家业全部输光,省悟后的他和母亲、女儿过起了穷困潦倒的日子。然而,上天似乎注定要他为青年时的过错付出沉重的代价:他去为母亲求医,半途上却被国民党残兵抓了壮丁;县长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输血,结果儿子被不负责任的大夫抽血过量致死,后来发现县长竟是福贵在国民党军队时同生共死的小战友春生——春生在席卷全国的“”中经不住迫害,悬梁自尽;凤霞嫁了个好女婿,可没想不久就死于产后大出血;两个孩子去后,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几年后,二喜在一次工地事故中惨死,福贵便把外孙接到了乡下和他相依为命;可是好日子没几年,小苦根因贫,吃豆子时被撑死,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活着》读书笔记2篇《活着》读书笔记2篇。最终,孤苦伶仃的福贵买了一头待宰的老牛做伴,每天朝出暮归奔波于田间……

在阅读《活着》的过程中,我会对年少时的无知和为所欲为的富贵感到憎恶,也会为亲人一个一个离开的富贵感到同情和悲伤。也让我认识到有时候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正如作者在小说前言中所说,“人是为或者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亲人一个个逝去却仍旧坚韧的活着的富贵本身就闪耀着生命的尊严。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这是小说的最后一句。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和其他万物一样并无任何意义《活着》读书笔记2篇心得体会。对命运最有力的反抗,是对生命的召唤。不管是为了崇高轰轰烈烈地死,还是不为任何卑微坚韧地活着,都是一种生命的尊严。

这就是一个在中国从抗战时期到“”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典型的农民一生的缩影,他们经历了战争、饥荒、天灾、人祸,无数我们这代人看来无法承受的痛苦。直到亲人一个个都离开福贵而去,他还坚强的活着,不为什么,只为活着。福贵的一生,起初一切安然,后来却陷入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里,每次都像是有了希望,却又会转瞬即逝。儿子的死、女儿的难产、妻子的疾病、女婿的意外、外孙的离世,他一一经历了最亲近的人的离去,最后老人便只能独自生活了十几年,直到他与游客诉说了他的故事,没有抱怨,没有愤恨,却只是娓娓道来,淡然,平和。他接受了上天的给予他的一切,痛苦和快乐。依然平静的活着。

不能不说读这部小说实在是一个历练,作者冷酷的文字却勾画出一幅史诗般的画面,我的脑海里一直在放电影,好像是无声的,却又好像是直接将字幕打在你的心里。可以说,福贵这一生经历的任何一次小小的苦难要是放在我身上我都会觉得天塌下来一般,简直是无法承受。但是人家依然活着,最终成为了一个饱经风霜却安静平和的老者,要问他为什么能这么坚强,我估计他也不会知道,也从来没有想过《活着》读书笔记2篇《活着》读书笔记2篇。中国几千年来千千万万的穷苦大众就是这么活的,只要有饭吃,全家人天天在一起,皇帝不征兵,地主不敲诈,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幸福,自己眼中老婆总是最好的老婆,儿女总是最好的儿女,简简单单的就这么一辈子。

这使我想起了人类生存的目的,从本质上讲,20世纪之前的中国农民生存状态就几乎是生命本质的状态,和其他动物一样,生存和繁衍,可以说是处于和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状态下。但是后来我们改造自然越来越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却打破了人类和自然的平衡。其实我在想:我们牺牲自然创造这么多的物质财富真正有意义吗?我们变得比以前更快乐了吗?我们的道德水准,思想水平,文明程度提高了吗?其实自然如果要毁灭人类很简单很简单,人类能存在于地球上繁衍进化十几万年就是一个各方面的一个巧合,只要当时生命创造时的任何一个条件改变一点点,我们就不会存在。也许在我们之前,世界上存在过很多文明,只是最后都毁灭了,所以我们不知道《活着》。

也许别人早就进化出了更高的文明,有着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也不知道。在宇宙的时间轴上,我们的公元纪年就是一个点,没有时间上的意义。也许多少年后,大自然只要动用一根寒毛就能将整个人类文明彻底颠覆,而我们将无能为力,甚至事先不能得到任何警告,后来也不会有人知道我们曾经来过这片土地,也创造过如此的繁华。我不禁又想起了克拉克《与拉玛相会》那本书,说真的,大家不知道拉玛是什么,从哪儿来,来太阳系干什么,又将要去哪里。她有着自己的规律,只是我们不知道。人类可以登录她,可以研究她,窥探她,她是她始终按照自己的路线在走。而人类就是完全的一个客观存在,对她毫无影响,只要你不以卵击石,她不会伤害你,但是如果你挡在了她的路上,她也会毫无顾忌冷漠为什么,因为她根本看不到你。自然也是这样,我相信宇宙也是这样,也许宇宙的终极奥义就是没有规律,现在所有的规律都是巧合罢了。

《活着》读书心得体会篇2

当人类兴奋的发现规律以为自己能改造世界时,其实只是自己臆想出来的。刘慈欣也在《三体》中感叹过:也许物理学原本就没有存在过。

扯远了,回到地球,回到我们自身,既然你不知道宇宙的规律是什么,人类为什么存在,世界上为何有了自己,就不用想那么多,只要活下去就好,过完自己的一生,你首先是为自己活着,为活着而活着。只要生命里有那么几个令你幸福感动的瞬间,我想也就不虚度此身了。就像福贵从军队中逃出来第一次见到亲人,就像全家在喝的快死的时候吃上一碗小米粥,就像儿子跑步跑了第一名,就像女儿出嫁,就像女儿女婿回家来和老两口其乐融融的吃饭喝酒,我想正是有了这些瞬间,老福贵在老的时候才能那么安静平和,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一生已经足够了。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埋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着》一书是从徐家的败落写起的。“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样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到了我手里,徐家的牛变成了羊,羊又变成了鹅。传到你这里,鹅变成了鸡,现在鸡也没了。”这样一段形象生动的发家史和败家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了福贵贫困生活和“活着”意义的源头。

暂且不说福贵年轻时如何赌博、泡妓 院、气丈人,福贵也算得上相当幸运了。福贵为生病的娘到城里请大夫的路上,被硬生生地拉去当壮丁拉大炮,结识当了六年兵的老全和十六七样子的娃娃兵春生,并与他们在战场上成了患难与共的朋友,一起抬大米、抢大饼。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士兵死伤无数。福贵和春生幸运地拣回一条性命,老全却永远离他们远去。带着对妻儿的牵挂,福贵回到了家。

土地改革惩罚地主,龙二作了福贵的替死鬼,福贵又悻悻地逃过一劫。福贵的儿子有庆为救生孩子大出血的校长——刘县长春生的女人,被荒.唐的医生抽干了血,死了,死在医院一间砖砌的小屋里。女儿凤霞自己生孩子时大出血,没有保住性命,也死在那间房里。偏头女婿二喜在工地上被两块水泥板夹死,又死在医院的同一间房里。成了孤家寡人,这是何等的凄凉。福贵的女人家珍,这是一个坚强贤惠的女人,软骨病并没有停止她辛勤劳作的步伐,直到双脚不能站立。她为福贵活着,为凤霞活着。待有庆、凤霞相继离开后,她也毫无牵挂的走了,走的那样安详,那样坦然。后来,能说会道的外孙——唯一为福贵的生活增添色彩的苦根也被豆子噎死了。不禁感叹,这徐家的人难道就没一个命好的吗?家珍、有庆、凤霞、二喜、苦根,都是经福贵的手埋的。

故事结尾听着老人凄凉地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心想,这不正是福贵的人生写照吗?孤孤单单一个人和弃世的和尚有什麽分别?反正都是经历世事沧桑后宁静的人了。

活着,到底是为了什麽?福贵的人生告诉我们:活着,不仅仅为了自己,那些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同样值得你为他么而活。现实也许残酷,但不总是残酷;往事不堪回首,就不要去回首。生活再糟糕也没到绝望的地步,想想福贵。你或许会得到些安慰。

热点内容
为什么女孩子的鼻梁比男孩子的矮 发布:2025-08-09 22:51:54 浏览:151
为什么世界上有鬼屋的东西 发布:2025-08-09 22:41:16 浏览:831
为什么微信填密码一直错误 发布:2025-08-09 22:40:26 浏览:319
为什么电脑店里菜单栏出不来 发布:2025-08-09 22:09:34 浏览:99
为什么手机充值显示充值中 发布:2025-08-09 22:07:44 浏览:312
年轻娃为什么晚上老睡不着 发布:2025-08-09 21:55:43 浏览:894
时间膨胀为什么重力减慢 发布:2025-08-09 21:51:46 浏览:754
刚出生的小猫的眼睛为什么睁不开 发布:2025-08-09 21:51:40 浏览:582
小米mix2s为什么不显示指纹解锁 发布:2025-08-09 21:49:17 浏览:202
乔布斯为什么不能再无苹果 发布:2025-08-09 21:24:49 浏览: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