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为什么可以用来测量时间
1. “一枝香”四分之一测量时间
摘要 古时指"一炷香"的时间也就是两刻钟左右即大约三十分钟。
2. 古人计时方法有哪些 一炷香的时间到底是多久
一炷香是一小时。望采纳,谢谢。
古人计时方法还有多种:
1、日晷计时
借用日晷计时是古人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作为一项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如今不少地方都有日晷雕塑。
2、打更计时
打更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计时方式,这种方式也多是从电视上看了得知的,也曾在一些古镇的民俗街上看到过打更的人,但是那只是为了展现曾经存在的民俗,不是真正用作计时。依靠人工打更知晓时间有很长的历史,古代乃至近代都有专门的打更的工作人员,持这一面锣或者一段竹筒梆子,亦或者是木头的打更板,提着一盏灯笼,每过一段时间敲一下“Duang”,有的还会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夜间打更,好奇的是,打更的声音不会影响睡眠吗,过一个时辰一个“ang”惊醒了又得重睡。印象深刻的是,电视剧桥段中的,夫妇睡梦中醒来,妇人问几点了,男的说:三更天了,还早,快接着睡。打更打更,更又是怎样的一个时间刻度呢?
打更是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还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打更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上至皇城深宫大院,下至农村城镇小街巷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
古时将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别看小小的打更,挺讲究的。
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总体来说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但为什么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时)呢?因为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嘛,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了。
3、滴水计时
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昼夜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
宋代滴水计时器
滴水计时器
还有古代行斩刑,也有分时辰开斩的,斩刑也分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时开刀;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
此外还有鸡鸣报时,仰望天空计时(观察太阳、月亮和星星进行时间的推算)等,我们的先辈们能想到这么多较为准确的计时方法,充分显现了他们的高超智慧。
3. 一炷香时间利用了香燃烧什么的特点来计时
“一炷香燃烧的时间约为半个小时,但是由于香的长短、环境、风力等等因素,一炷香所表示的时间并不相同。 一炷香的换算最早起源于僧人打坐修行,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 古时候没有钟表,大多时候都是用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计量时刻的,除了用一炷香来计时之外,还可以用一盘香、一炉香来计时,且根据香的平均长度也有划分,有一小时一炷香、三十分钟一炷香、一刻钟一炷香等等。”
4. 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帮助人类计时
摘要 古人记录时间的方式有燃香、日晷、漏刻等。
5. “一炷香”和“一柱香”各是啥意思,有什么不同
一炷香:古代计算时间的单位,古时指"一炷香"的时间也就是两刻钟左右即现在大约三十分钟。
一柱香:中药名,别名,臭假耳草。草木,高20~40厘米。叶对生,叶片卵圆形或长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4厘米,宽约1.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全缘;托叶连合,着生于两叶柄之间,卵圆形,边缘具细毛绒。
这是一组经常会混淆用错的别字,“柱”并无量词之用,故一柱香不能做时间量词而用。
拓展资料:
一炷香的时间:两刻钟-三十分钟。
一盏茶的时间:一刻钟-十五分钟。
一顿饭的时间:通常理解是半个小时。
古时指"一盏茶"的时间也就是十五分钟。 一盏茶指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
6. 一柱香是多少时间
古时指"一炷香"的时间也就是两刻钟左右即大约三十分钟。
“一炷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炷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
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炷香燃尽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
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
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时辰(2小时)有八刻,一刻(15分)【古时把一天做一百刻即14.4分一刻,曰15分一刻】;
一盏茶(10分钟)有两炷香,一炷香(5分钟)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弹指,一弹指(10秒)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僧祇律》记载:1刹那者为1念,20念为1瞬,20瞬为1弹指,20弹指为1罗预,20罗预为1须臾,1日1夜有30须臾。换算结果:须臾=48分钟,弹指=7.2秒,瞬间=0.36秒,刹那=1念=0.018秒。须臾弹指瞬间刹那=1念。
7. 古代以“一炷香”、“一盏茶”来表示时长,到底表示多长时间
一炷香时间现在公认说法是半个小时,一盏茶时间公认是十五分钟既一刻钟。
文化的发展与研究就是针对各个时代及地域人们生活习惯的研究,所以针对某一个事物或者某一个文化现象,单纯定义它含义是不正确的,这种事物的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当时人们生活条件及生活习惯、文化传承等有着密不可分关系。必须根据人们生活方式及习惯来定义,才能准确的定义。
就像一炷香这个时间概念,这个一炷香到底是烧多少香,这个数量要看当时人们生活习惯或者约定俗成的概念。所以你问一炷香,一盏茶是多少时间,你应该加上一个时代背景,是现在的一炷香还是明朝的一炷香。
8. 古代“一柱香”时间到底是多久
“一柱香时间”,它指的是一个时间段,也就是说一个时间范围。这是由于香的燃烧时间(快慢)与天气干燥程度、风的大小,香的干燥程度有关,一般来讲,一柱香时间约50——65分钟
按香的平均长度,有一刻钟一柱、三十分钟一柱、一个小时一柱,以香的粗细来分辨。更有长盘香,大约十二个小时一柱,有时香上有刻度,是便于古时计时,有时没有,是用来供奉神佛,其实用香来计时并不准确,偏差很大,所以,用香一般是用来计算当前时间,有时候,古时要进行一种什么形式的比赛,没有日轨的情况下就用香来横量当前时间,其实,到底用多长时间就不去管他了,只要在香没有着完之前完成比赛项目就行了
9. 古代的更夫为什么能准确的知道时间
在我国古代,有一个职业是特有的,那就是更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这项职业已经淘汰掉了。但是在古代社会中,更夫这项职业可是非常的重要,人们一天的开始多亏了更夫的报时。那么古代的更夫们为什么能够准确的知道时间呢?其原因有以下三个。
最后就是依靠更夫自身的能力。由于长期从事这个工作,更夫们久而久之就可以感应出大概的时间。或者能够通过天上的星星的位置变化来了解到时间的变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很快的知道时间。
更夫的职业是非常辛苦的,不仅要长期熬夜,还要忍受天气、气候的变化。除了报时的功能外,还要肩负查看火灾的情况。在古代更夫的工资相对要高一点,所以做更夫这个职业的一般是穷人才会却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