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时间为什么是纪年
‘壹’ 漫长的历史岁月是如何开始纪元的,历史学家是如何标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的
西方的公元纪年在明朝时就被传教士带到中国,但并未施行,因此至少在那时是比较好对应的。 因为公历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农历的一年还没结束,所以其对应关系就采用公农历一年中重合的那绝大部分对应。 而且农历和古代皇帝的年号是完全对应的,比如康熙元年(1662)正月初一就是农历正月初一,此时公历1662年已经开始一两个月了。1662年剩下的十个月就是康熙元年,而康熙元年最后一两个月就是1663年最初一两个月,以此循环。
满意请采纳
‘贰’ 古人是如何掌握节气与纪年的
01 通过高表测影法古人发现了太阳高度变化造成的物体影长变化与岁月周期变化的相关性,进而确立了最早的几个节气——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而两次冬至或夏至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回归年。在确定了回归年周期之后,人们把一年的时间再二十四等分,即得出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对指导古代劳动人民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据史料记载,我国在秦汉时期已经总结出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而二十四节气中的两分、两至日在更早的战国时代已有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日公转时在黄道(即公转轨道面)上的位置确定的。把地球绕日轨道平均分为二十四份,每隔15°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在没有现代天文学知识及精密观测仪器的情况下,古人是如何做到准确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呢?这就要从一种简单易行的观测方法和一种相应的观测仪器说起。这种观测方法称为高表测影法,相应的仪器就是圭表。所谓高表测影法,通俗的说,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正午时处于最高的位置。但季节不同,正午太阳的高度也不相同,夏季时太阳高一些,冬季时低一些。
因此,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了太阳高度变化造成的物体影长变化与岁月周期变化的相关性,进而确立了最早的几个节气——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由于我国主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当正午时,太阳始终位于正南方,圭表中的圭尺朝南北方向放置,垂直的表因太阳照射形成的影子正好落在圭尺上。到了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影子最长;而到了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经过长期的反复观测记录正午日影,确定了一年中影子最长最短的位置,因此确立了夏至与冬至。
而两次冬至或夏至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回归年。在确定了回归年周期之后,人们把一年的时间再二十四等分,即得出了二十四节气,古人把这种方法叫“平气法”。因为冬至时影子最长,其相邻几天的影长变化最为明显,更利于观测记录。
我国古人利用冬至日间隔来计算回归年,所测量计算的结果十分精确。而且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所测定的回归年时间精度一直位居世界第一。由于圭表中表的高度与测量精度呈正比,所以,在我国有一部分的圭表设计的非常高大,比如河南的登封观星台。
‘叁’ 为什么人们算时间 用公元前 公元后 什么叫公元 公元前是什么时候 公元后呢
公历纪元,简称“公元”,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相当于中国西汉平帝元年).“公历纪元”产生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纪,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把任何事情都附会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即公元532年)“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所谓耶稣诞生在古罗马的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284年的说法,并且主张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起算点的纪元,这个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将此纪年法在教会中使用.到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了这种纪年法.由于格里高利历的精确度很高,而为国际通用,所以被称为公历.从此,教士所臆造的耶稣诞生的年份便被称为公元元年.所谓“公元”,就是公历纪元.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元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由于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而没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数对公元纪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学家和世界上大多数权威天文机构,都明确支持21世纪始于2001年的说法.
‘肆’ 时光 时间 光阴 岁月有什么区别
时光、时间、光阴、岁月的区别为:意思不同、侧重点不同、出处不同。
一、意思不同
1、时光:时间;光阴。
2、时间: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持续过程或这个持续过程中的某一点。
3、光阴:日子。
4、岁月:年月。
二、侧重点不同
1、时光:是时间和光阴的统称。
2、时间:是一切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存在方式,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3、光阴:指时间说的,有概括性。
4、岁月:是时间的叠加和积累。
三、出处不同
1、时光:赵树理 《孟祥英翻身》九:“分开家以后,除分了二斤萝卜条以外,只凭野菜度时光。”
2、时间: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不知道自己的转变在空间时间中生出什么价值。”
3、光阴:宋·苏轼 《二月三日点灯会客》诗:“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
白话译文:街市已经不是原来的故国,只有车马灯火才能回忆起当年的记忆。
4、岁月:唐·白居易 《重赋》诗:“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白话译文:无奈岁月绵长,贪官得以沿袭罔替。
‘伍’ “岁月”与“时间”的概念!
我觉得是时间包含岁月
岁月大概会用在年老回忆年轻
而时间几乎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陆’ 岁月是什么
岁月是把杀猪刀。
作家陈村说:
又是一年流水一样过去了。
它没有手,否则我们可以和它握握手,说一声再见。
朱自清说: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这太可怕了!只希望能在岁月中挺住。时光如水,总是无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网络我们可以看到:
1. 年月,泛指时间。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屈彊 江 淮 闲,犹可得延岁月之寿。” 南朝 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岁月如流,零落将尽。” 唐白居易《重赋》诗:“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此事须从容图之,只要成就,莫论岁月。”鲁迅《书信集·致沉兼士》:“稍积岁月,倘得修正,当奉览也。”
【附识:在表示时间时不能指一段具体的时间。例如:“从医近50个岁月”。这里的用法是错误的,应该改成从医近50个春秋。】
2. 指短时间。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诸 田 宗彊,负海阻河济 ,南近楚 ,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新唐书·薛收传》:“两贼连固,则伊洛间胜负未可岁月定也。”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各国发明机器者,皆积数十百年始能成一物,仿而造之者,岁月之功已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岁月就是我们衰老的父母,是我们逝去的青春,是那些美好的回忆……是一把杀猪刀!
‘柒’ “年”字的三种含意是什么
“年”字的三种含意
一、计时单位: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谓之一年;
"年"既然是计时单位,自然与历法有关,而历法的形成又是天体运行和万物生长规律的产物。这一过程是随着社会的前进和人们知识的提高而发展的。
我国的原始农业社会时期,在耕作的长期实践中,发现了四季交替的周期,同时观测出天体运行与地上农作物生长之间的规律,即所谓"观象授时"。在二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以北斗斗柄所指星象位置的变化,用干支纪年、月、日的办法。这就是历法的雏形。每年的第一月称正月,为岁首。由于各个朝代使用的历法不一,故岁首也不相同。夏历的正月是现在我们所用的阴(农)历一月,即所谓"建寅孟春之月";商代以现在的阴历十二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丑季冬之月;"周历以现在的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即所谓"建子仲冬之月";秦代用颛顼历,以现在的阴历十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亥孟冬之月";汉代初期仍以秦历为准。直到汉武帝时,才组织专门班子,改颛顼历为太初历,并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仍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这就是我们现在仍把阴(农)历称为夏历的原因。
"年"字的出现始于周代。在此以前,尧舜时称"载",有天体星辰运载一周之意,夏代称"岁",含人长一岁,新春将临之意;商代称"祀",表示四时已过,该编史造册,奉祀神灵祖先了。虽然在唐肃宗时曾一度将"年"改为"载",但为期很短,又复称为年。年为计时单位,一直沿用到现在。春夏秋冬一个周期,称为一年,在书面语言中,亦不时出现"载"字,显然那是受古时称谓的影响。
二、收成状况: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谷物多少即年景之好坏;
"年"的再一个含意是收成的意思。一年之中分为四季,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收、藏循环规律而逐渐认识的。因而在古籍记载中,对"年"的说明是"谷熟也"。收获五谷称"有年",丰收称"大有年",亦称"丰年"。皇帝祈祷五谷丰登之处曰"祈年殿"。在戏文中,对帝王歌功颂德时,有"君乐臣乐民安乐,五谷丰登大有年"之唱词。
"年"字原是"稔"字初文,即庄稼成熟丰稔之意。甲骨文中的"年"字,是果实丰收的形象,不难理解,"年"与农作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节日名称:"百节年为首",是欢乐庆祝的愉快时光,谓之过年。
"年"的另一含意为节日名称。是供大家欢庆的日子。收藏之后,结束了田间农活,首先想到的应是酬谢神灵的保佑、祖先的庇荫。用新米做饭、酿酒、祭祀神灵、祖先、祈求来年再获丰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规律。但是祭祀活动在哪一天举行,古时并无确定,只是局限在新旧二年交替的这段日子之中。
"年"作为节日,形成于汉代。百姓们经过了春秋战国四分五裂的局面,苦不堪言。秦虽统一中国,但徭役赋税极为苛刻,民不聊生。直到汉代,才出现社会较为稳定,经济日趋繁荣的局面,百姓们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为岁终的庆祝和新岁的祈福创造了条件。
哪一天称过"年"?自然是岁首第一日。但是由于历法的不同和帝王的封建意识,岁首第一日最初很难确定。我国的封建帝王自称为天子,为显示其"奉天承运,受命于天"的宗旨,随着改朝换代,多次改动了月份的次序。正月不固定,初一自然也不固定。自从汉武帝改"颛顼历"做《太初历》之后,虽然王莽、魏明帝、武则天、唐肃宗都曾一度又改用周历,但为时都很短,因此,民间一直以夏历为准,正月初一即为新年。
新年的名称有不少变化。古时曾称过"上日"、"元日"、"朔旦"、"元正"、"正日"、"正旦"、"正朝"、"三元"(岁、月、日之元)、"三朝"(岁、月、日之朝)。后世逐渐称元旦。民国之后,我国在使用阴历的同时,亦采用阳历,阳历的1月1日亦是元旦。我国民俗不太注重阳历,虽然机关、学校阳历元旦照例放假,但是民间并不以此日为节。尽管如此,一国之内也不能有二个"年",于是把阴历的元旦称为"春节"。春节之称,古来有之,是指"立春"而言。自从民间把阴历元旦称为春节并认可之后,就不再把立春称为春节了。
新中国成立后,采用公历(阳历),但是阴历同时存在,因为阴历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的生长直接相关,"农时"是耽误不得的,所以我们现在把阴历称为农历。农历的正月初一公称为春节。按照我国的风俗习惯,春节放假三天,供大家欢度节日。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春节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捌’ 中国的农历纪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国的农历纪年历法,是从夏朝开始的,是古人以月亮的圆缺周期而计算出来,定出一年的历法。一年有十二个月,以正月初一为新年初始,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春节,过去叫元旦。
商朝有点变化,是以十二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周朝又将新年伊始提前了一个月,为十一月初一日。秦始皇则又提前了一个月,以十月初一日为新年的开端。直到汉武帝在他的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恢复为夏朝的以正月初一日为岁首,定这一日为元旦,我国后来一直沿袭下来。
民国初始采用公历纪年,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元旦,这样便把中国人传统的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元旦改称为“春节”
由于我们的传统历法是根据农时而制定,所以叫“农历”。又因为农历是夏代产生的,所以又称“夏历”。相对于公历或曰阳历,我们又称自己以天干地支搭配纪年的传统历法为“阴历”,加起来一共有三种叫法。
每年的农历一月,我们叫做“正月"。这个“正”字,读音本应该是“正确”的正。但是我们都读作“长征”的征,这是为什么?原因起自于秦朝。
秦始皇名字叫蠃政,“政”与“正"的读音相同。因为皇帝是天下独尊的第一人,他的名字不能被人叫,这就叫避圣讳。因此他的儿子秦二世胡亥•在秦始皇去世以后,就命令天下人改正月的读音为“征月”。
我们国家在采用公历历法之前一直使用农历,我国的农历是参照太阳照射在地球上而形成的节气和月亮朔望变化相结合而创造的一种阴阳历,因而十分科学。平年是12个月,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民间直到现在,还称大月为“大尽”,小月叫“小尽”。
加起来,一年是354天或355天。这与阴历纪年方法相同。由于平均每年比太阳年——回归年,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少了11天,如果永远这样少下去,时间就会有差,影响纪年和农时。
因此,聪慧的中国人便在每19年设置出7个闰月,这样有闰月的年份是383天或384天,它们与没有闰月的年份一平均,每年还是365天或366天。
为便于计算和记忆,中国人便创造出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来相互搭配,每60年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因此没有什么“公元前"、“公元后”之说。
‘玖’ 流年,岁月,时光那个长或者有别的时间词,排序告诉我,谢谢
时光 流年 岁月 我觉得是这样的顺序 如午后时光 说的是一段时间 流年以年为单位的不断反复 而岁月可以使静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