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种麦比种棒子时间长
① 为什么之前白面馒头那么珍贵呀,过去好像整天吃黄面棒子面馒头,能种玉米为什么不种些小麦呢
当时并没有高产的小麦种类,并且缺少化肥和基础水利设施,种高粱和玉米是很无奈的选择。
② 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而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这是咋回事
因为现在的种植粮食是科学种植所以产量就很高。
专门有大户承包这个土地的,所以很多土地还是有人种植粮食的,还有每个人种植的土地面积扩大了,还有很多合作社公司承包了很多土地,在科学种植的基础上,粮食单位面积可以收获更多的产量,所以粮食肯定会越来越多。
拓展资料:
粮食作物是对谷类作物(小麦,水稻,玉米)、薯类作物 (包括甘薯、马铃薯等) 及豆类作物 (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等) 的总称。
在营养上,谷类作物主要提供淀粉、植物蛋白、维生素等,豆类作物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等,薯类作物主要提供淀粉、维生素等。这类作物同时也是牲畜的精饲料,需用量极大,栽培面积和比重也较大。
小麦
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于公元前2600年从古伊朗经海路传入中国,首先在胶东半岛种植。
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而稻米则排名第三。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蛋糕、面条、油条、油饼、火烧、烧饼、煎饼、水饺、煎饺、包子、馄饨、蛋卷、方便面、年糕、意式面食、古斯米等食物;
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
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
生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面筋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面粉除供人类食用外,仅少量用来生产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副产品均为牲畜的优质饲料。
玉米
(学名:Zea mays),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早熟禾科(Poaceae)玉蜀黍族(Maydeae)一年生谷类植物,学名Zea mays,起源于北、中、南美洲。植株高大,茎强壮,挺直。叶窄而大,边缘波状,于茎的两侧互生。
雄花花序穗状顶生。雌花花穗腋生,成熟后成谷穗,具粗大中轴,小穗成对纵列后发育成两排籽粒。谷穗外被多层变态叶,称作包皮。
籽粒可食。二倍体玉米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对。 商业等级主要根据籽粒的质地划分,分为马齿种、硬质种、粉质种、爆裂种及糯玉米、甜玉米等。
籽粒顶端凹陷,因籽粒硬淀粉和软淀粉的干燥度不相等而致的。硬粒玉米含软淀粉少,干燥后顶不凹陷。粉质玉米主要含软淀粉,粉质,易碾碎。
甜玉米发皱,透明,糖分不转化为淀粉。爆裂玉米是硬玉米的极端型,籽粒小而硬,不含软淀粉,加热时细胞内水分膨胀,籽粒爆裂。用优良自交系杂交可改良玉米类型。
玉米用作饲料、食物和工业原料,在许多地区作为主要食物,但营养价值低于其他谷物,蛋白质含量也低,并缺乏菸草酸,若以玉米为主要食物则易患糙皮病。
玉米的谷蛋白质低,不适于制做面包。在拉丁美洲,玉米广泛用作不发酵的玉米饼。
美国各地均食用玉米,做成煮(或烤)玉米棒子、奶油玉米片、玉米糁(在南方制成玉米粗粉)、玉米布丁、玉米糊、玉米粥、烤饼、玉米肉饼、爆玉米花、糕饼等各式食品。
高粱
禾本科,高粱属。1年生草本。秆实心,中心有髓。分蘖或分枝。叶片似玉米,厚而窄,被蜡粉,平滑,中脉呈白色。圆锥花序,穗形有带状和锤状两类。
颖果呈褐、橙、白或淡黄等色。种子卵圆形,微扁,质粘或不粘。性喜温暖,抗旱、耐涝。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
我国栽培较广,以东北各地为最多。谷粒供食用、酿酒(高粱酒)或制饴糖。糖用高粱的秆可制糖浆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嫩叶阴干青贮,或晒干后可作饲料。
甘薯
属旋花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又名山芋、红芋、番薯、红薯、白薯、白芋、地瓜、红苕等,因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是重要的蔬菜来源,块根可作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用广泛。
根据营养学家黎黍匀分析,甘薯平均生命力指数为20.225,防病指数为20.18,属于高值范围(根据《肠胃决定健康》统计)。
甘薯根可分为须根、柴根和块根 3种形态。须根呈纤维状,有根毛,根系向纵深伸展,一般分布在30厘米土层内,深可超过100厘米,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柴根粗约1厘米左右,长可达30~50厘米,是须根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土壤干旱、高温、通气不良等原因,以致发育不完全而形成的畸形肉质根,没有利用价值。
块根是贮藏养分的器官,也是供食用的部分。分布在 5~25厘米深的土层中,先伸长后长粗,其形状、大小、皮肉颜色等因品种、土壤和栽培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分为纺锤形、圆筒形、球形和块形等,皮色有白、黄、红、淡红、紫红等色,肉色可分为白、黄、淡黄、橘红或带有紫晕等。
马铃薯
(学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Potato),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色。地上茎呈棱形,有毛。奇数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花白、红或紫色。
浆果球形,绿或紫褐色。种子肾形,黄色。多用块茎繁殖。 可入药。根据营养专家黎黍匀分析,马铃薯生命力指数为8.6,证明对生命力的提高有效;
防病指数为126.67,属于高指数范围。物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其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
根据马铃薯的来源、性味和形态,人们给马铃薯取了许多有趣的名字。例如:我国山东鲁南地区(滕州)叫地蛋,云南、贵州一带称芋或洋山芋,山西叫山药蛋,安徽部分又叫地瓜,东北各省多称薯仔。
马铃薯又称薯仔、洋芋、洋山芋、山药蛋、馍馍蛋、薯仔(香港、广州人的惯称)等。虽然个别地区有叫薯仔为“山药蛋”的,其实有真正叫山药蛋的东西。因此需要分清楚,不要误会。意大利人叫地豆,法国人叫地苹果,德国人叫地梨,美国人叫爱尔兰豆薯,俄国人叫荷兰薯。鉴于名字的混乱,植物学家才给它取了个世界通用的学名——马铃薯。
③ 玉米生长周期时间表
玉米的生长周期为100-120天,玉米适宜在每年的4月份播种,在每年的8月份收获,种植玉米时,需要选择早熟且生长速度快的品种,并且要向土壤中喷洒高锰酸钾进行消毒,而在玉米生长旺季,要向其追施磷钾肥,使植株的产量提高。
玉米施肥管理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养殖玉米时,需要在植株幼苗期间,为其追施速效氮肥,促进玉米生长新叶,而在玉米生长旺季,需要向其施加磷肥和钾肥,为植株提供开花结果所需要的养分,使玉米的产量增加。
④ 为什么玉米种子不可连年使用,必须年年购买,急!!
大田种植的玉米种子是杂交种,连年种植会出现性状分离,(连年种植会导致品质不稳定,) 使产量下降;
⑤ 大面积种植玉米,有什么种植技巧吗
玉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种农作物,尤其是在中国它的种植面积非常广大,已经跃居于全国农作物种植前列了。玉米产量高,可以极大地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比如说水煮玉米,在玉米还没有完全成长硬的时候把玉米掰下来放在水里面煮,熟了以后就可以食用了,玉米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品,可以生产乙醇用于工业之中。玉米原产于南美洲,后来欧洲的殖民者踏上了美洲的土地,他们把这种农作物带到了欧洲大地上,后来玉米辗转又来到了中国,并且在中国大陆上生根发芽。
收获玉米只是万千工序中的第一步,因为要想让玉米囤积的时间久一些,我们就应该把玉米晒干以后再囤积起来,所以收获下来的玉米要经过四五天时间的暴晒,这样能够蒸发掉玉米粒里面的水分,使得玉米粒变干,而后我们可以使用玉米脱粒机进行脱粒工作,将打下来的玉米粒装在编织口袋里面做上标记,然后放在库房里面。农人们要注意关注和接受市场信息,即使对于市场的信息进行反馈,了解玉米价格在何时能够处于一个较高的态势,这样抛售下来的玉米价格可以是最高的,农人们也可以多一些收益,所以新时代的农人不仅仅要会种植,也要学会接收市场信息做出自己对于市场的判断,这样农人就可以获得巨大收入了。
⑥ 种植玉米的时候,最好是选择哪个时间段
下种后种子发芽的三个条件(空气、温度、水分)不具备,所以种子发芽慢或不发芽,长时间留在土里种子容易烂掉或被鸟、鼠、虫、药危害,导致缺苗严重,若再补苗,就会出现大小苗在干旱年景,4月25日农民已经抗旱坐水播种玉米。正常年景辽西在5月初会有一场春雨。降水量在15毫米以上,地犁开土含水量能捏成团,农民便开始抢种。当然种前种籽是经过芽试。
合理确定玉米的播种时期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环节。有些朋友误认为玉米播种越早越好,其实不然。玉米种子一般在6℃-7如果出现倒春寒有可能会出现粉籽现象。如果在5月15日以后种植玉米看庄稼长势也不错,玉米棒子也不小,但生长期是不足的,积温是不够的,是会影响产量的。
⑦ 同一时播种的玉米不同一时长棒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玉米黑粉病症状特征及原因玉米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是常见的玉米病害之一,由玉米黑粉菌侵害所致. 该病菌可侵染玉米幼苗、茎节、腋芽、雌穗、雄穗、叶片和根的幼嫩分生组织,形成形状、大小不同的瘤状物.病瘤初为白色,内部亦为白色,肉质多汁,迅速膨大后逐渐变黑,外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雄穗上部分小花受到侵染,则长出囊状或角状的小瘤,常数个病瘤挤在一起,穗轴上生病瘤后,引起穗轴屈折,呈各种畸形. 防治依据及方法(1)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黑粉病的根本措施. (2)玉米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播种前,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越冬菌源.堆沤有机肥要经过高温发酵. (3)挢病田实行2~3年轮作,加强肥水管理,特别是抽雄前后不要受旱.去雄前摘除田间病瘤. 玉米黑粉病是由黑粉菌引起的危害玉米穗部的真菌病害.常见的种类有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其中瘤黑粉病遍布在世界各玉米产区,在我国也有广泛分布.当黑粉菌侵染玉米植株的腋芽、叶片基部、雌雄穗等具有分生能力的地上部分后,会随着上述各个结构迅速生长,在侵染部位形成大大小小的病瘤.病瘤初呈银白色,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过一段时间后,病瘤表面变暗,略带浅紫红色,内部则变灰至黑色,失水后外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冬孢子).由于黑粉菌菌丝扩展距离不大,基本上是局部侵染,如果雌穗上半部出现病瘤,其余部分还能够结实,这一特征是黑粉病与丝黑穗病的主要区别.防治上述病害的主要措施是:选育抗病良种;清洁田间和实行轮作,及时摘除病瘤或拔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药物防治,如用多菌灵、五氯硝基苯等杀菌剂拌种、浸种或药土盖种等. 玉米(瘤)黑粉病由玉米黑粉菌侵染引起.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玉米的气生根、茎、叶、叶鞘、雌(雄)穗均可受害.感病组织肿大成瘤.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红色、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至褐色的薄膜,最后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通常叶片和叶鞘上的瘤较小,直径仅1-2厘米或更小,一般不产生黑粉.茎节上和穗上病瘤较大,直径可达15厘米.一株玉米可产生多个病瘤.雄穗受害部位多长出囊状或角状小瘤,雌穗受害部位多在上半部,仅个别小花产生病瘤,其他仍能结实.全穗受害可成为1个大病瘤. 玉米(瘤)黑粉病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陆续引起苗期和成株期发病,种子带菌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孢子萌发适温26-30℃,玉米植株密度过大、氮肥施用偏多、菌源多、降水多、湿度大,发病较重.组织伤口有利于病菌入侵. 防治方法:(1)种植抗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抗病杂交种. (2)消灭侵染源:及时消除田间内的病残体,菌源玉米收获后,秸秆不要在地头堆放,尽快综合利用或牲畜过腹还田堆肥腐熟或烧掉,以减少越冬菌源. (3)改进栽培措施:实行轮作换茬,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及时防治玉米螟等虫害,减少伤口.此外,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时摘除销毁,减少田间传播危害. (4)种子处理:用20%适乐时+“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拌种,晾干后播种,切勿闷种.幼苗3-4叶期喷施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600倍“天达2116”壮苗专用型药液,6-8叶和10-12叶时喷洒600倍粮食专用型“天达2116”药液,以提高抗病性能,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