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为什么能解释物质的本质
❶ 时间在物理上怎么解释
时间在物理上怎么解释
时间是与空间维相同的第四维。在人类的宇宙模型中,必然要牵扯“时间”进行对宇宙的描述。
而我们知道,宇宙模型的基本逻辑是:
如果在时空坐标系的区域A中发生了事件B,那么在时空坐标系中的区域C内必然发生事件D。很明显,在用人类逻辑所建立的这样一个模型中,时间也只是用来描述某向量的位置的一个维而已。用我们平常的理解,也是这样。但为什么人类能在其他三个空间维中随意向四处移动,却只能在时间维中向前呢?
这只不过是人脑的冲突。
人类逻辑需要四个维度以解释宇宙,但人类用以获取信息的途径却只能确定三个维度。(人眼就不能看穿时间)在这样的冲突下,一方面人类在解释四个维,另一方面人类却只能确定三个维,这样,人类便只能感受着第四个维(时间)的流逝与另三个维在第四维中的变化了。这就是我们现在对时间的感受产生的原因。
然而事实上,我们眼中,思维中所“看”到的时间,并不是一定的。那是因为这个世界是相对的,时间也不例外。自从我们人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探索出超越时间的规律时,人类就开始了时光探索。相信大家都有听过“光速时间论”吧——当人运动的速度无限接近光速时,周围的时间就会放慢。甚至出现“山中仅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情况。但是即便是这样,人类依旧面临着另一个时间的问题——相对的时间。如上例中,“世上已千年”不过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的时间。而那个正在用光速运动的人,依旧面临着相对于自己的时间“山中仅一日。”所谓的“山中仅一日,世上已千年”,不过是相对我们这些以正常速度运动的人而言罢了。超越了自己本质的时间,依旧会有相对于自己的另一个本质时间来约束自己,所以说,人类对时间的探索,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因为这个世界永远存在相对的时间,时间永远是存在的。超越了本质的时间,我们又会进入一个新的时间规则。
【时间理论、本质、因子}
时间是啥?关于这个问题人们有很多设想.无论如何,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时间.
定义;
1.时空面积相等原理;运动系1或观测系1'中的长度为固有长度,时间为固有时间.如果把长度和时间相乘,两个时空坐标系都是相等的.
2.时空偏转原理;若运动系相对观测系运动,在某一时刻相对速为u或u',运动系与观测系沿相对运动产生偏转,偏转角θ为时空偏转角,时空偏转角的大小与相对速度有关,即sinθ=u/c. 这就是时间因子.
【时间的本质】
时间是宇宙固有物质位移的进程.
时间的本质指的是物质变化发展的过程,因而是物质的.
时间的长短指的是人为的进程度量,因而是意识的.
【释义】
①物质存在的可用钟表来量度的属性。某一过程的发生、发展、终止,既反映了过程的持续性也反映了顺序性。过程的持续性表现为时间间隔,顺序性表现为日期和时刻。
②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延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空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没有离开物质和物质运动的时空,也没有离开时空的物质。物质是永恒的、绝对的,作为物质存在基本形式的时空也是永恒的、绝对的,但时空的具体表现形态和特性是多样的、可变的、相对的。
◎注:时间从学术上来说不是一维的,也不是不可逆转的流逝。时间是二维的,就像复数的平面。时间有实轴、虚轴之分。时间在实轴上时间是有意义的,也就是现实的时间,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时间:过去、现在、将来。而在虚轴上的点,只是时间的一种形式,一种可能发生的形势,在我们看来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虚时间的存在根本不可能影响到我们。但是如果我们有一天能够像霍金所说的进行时间旅行的话,就会经过虚时间轴,到那时虚时间对咱们也就不难理解了,更加对咱们有影响。
❷ 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空间和时间与现实存在的本质关系
一
直觉与错觉
空间和时间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人类似乎永远也说不清楚!
千百年来,人类对于空间和时间的理解可谓是众说纷纭,但却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根据自己的直观感觉而做出的种种注解。人们几乎无不认为 空间以及世界万物都是抓得着看得见的客观现实存在;而时间则是抓不着看不见、虚无缥缈,认为所谓的时间 它只不过是物体周期性变化让人们产生的一种感觉而已。就如昼夜交替;寒暑轮回;月儿圆缺等等这些都让人们产生了时间的概念。
那么所谓的抓得着看得见的物质空间就一定是真实存在吗?而所谓抓不着看不见的时间也一定就只是人们的感觉而已?!人类的直觉真的就如此可靠吗?!我们又凭什么要相信它?
事实上如果换一个角度我们同样也可以把空间与时间的关系理解为 是时间流动的演绎才让人们产生了世界万物的幻觉!!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 关于“运动”与“静止”一段上说道,物体A静止而物体B以不变的速度相对于物体A运动,或物体B静止而物体A运动,这两种讲法是等价的。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英哩的速度向北前进,也可看做火车是静止的,而地球以每小时90英哩的速度向南运动。所以没有理由以为谁的处境比谁更优越!
那么究竟是世界万物的变化才让人们产生了时间的概念,还是时间的流动才演绎出了世界万物的幻觉?这两种观点之间其实也应该是等价的!它们同样谁的处境也不能比谁更优越!!
然而,人们总是根据直觉判定:是火车以每小时90英哩的速度向北前进,却很难接受与之等价的“是地球以每小时90英哩的速度向南运动”;人们总是根据直觉判定:是世界万物的变化而让人们产生了时间的概念,这好像就是天经地义!而如果要说是因为时间流动的演绎才让人们产生出了世界万物的幻觉,这似乎就是天方夜谭! 之所以有如此偏见 是因为人类的直觉已经通过千百年的固定和强化早已形成了极为顽固的思维定势!
而现在我们就是要脑洞大开、就是要冲破这个顽固的思维定势!只有这样我们对于空间和时间认知才能真正打开僵局! 我们必须努力透过直觉这个表象才能逐步地看清空间与时间其本质!
事实上,我们所谓抓得着看得见的物质空间并不一定就真实!而我们所无法抓着和看到的时间也并不一定就是虚幻!试想,如果说 抓得着看得见的“物质空间”她就是真实存在,而抓不着看不见的“时间”她就不存在的话,那么试问我们是用什么去抓、又是凭什么去看!是同样用抓得着看得见的物质躯体呢?还是恰恰是用抓不着看不见、并不客观现实存在的灵魂意识?
老子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和合万物相生”!如果把物质躯体视为阴而将灵魂意识视为阳,显然,单纯的物质躯体或者纯粹的灵魂意识都不可能去抓、去看、去感知这所谓的真实存在!而真正能够去抓、去看、去感知的也就只能是精神灵魂与物质躯体这个“阴阳和合”而成的“生命的统一体”了。 因为纯粹的物质躯体这个“阴”,她并不具备生命意识,因而是无法感知物质空间的真实存在的。而恰恰是 只有这同样无法独自具备生命意识的、且又抓不着看不见并不现实存在的精神灵魂这个“阳”参与进来,从而阴阳和合 才构成了一个具有生命意识的生命整体,进而才能真正感知空间这个物质世界的所谓客观存在!。
那么,也就是说:
空间这个所谓抓得着看得见的物质世界它的客观存在性,恰恰就是因为并不客观真实存在的灵魂意识的参与才能被感知为“真实”。其实这本身在逻辑上就是一个错误,或者是一个悖论!
如果说只有抓得着看得见的空间这个物质世界才是客观真实存在,而理应与之对应的抓不着看不见的时间就只能是不存在,那么这是否就等同于是说生命个体中的物质躯体抓得着看得见是客观现实存在,而灵魂意识抓不着看不见她就只能是不存在了呢!?如果灵魂意识不存在又何以能令物质躯体去感知所谓的真实存在!?
爱因斯坦说过,空间和时间都是人们认知的错觉。而我们错就错在:我们大都认为所谓抓得着看得见的就是客观存在,相反就不存在;错就错在:我们都是根据自己的“直觉”来判定空间与时间的存在与不存在!
其实就如“灵魂和躯体它们各自都不会单独存在。它们只能互为依存--只能共同存在于它们和合而成的统一体中”一样:那么实际上单纯的空间和纯粹的时间也都不存在!空间与时间也是互为依存的统一体,它们同样也只能共同存在于它们和合而成的统一体中,所以说关于空间与时间,我们根据直觉而判定的所谓存在与不存在其实都是谬误!所谓的直觉其实只是幻觉!
老子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和合万物相生”!其哲理含义就是:世界上并没有单独存在的阴、也没有独立存在的阳,然而当这两个互为对称的“不存在”和合之后,于是就幻化出了真真切切的现实存在! 具体就如“阴”的物质躯体并不会单独存在、“阳”的灵魂意识也不会单独存在,然而当物质躯体这个“阴”赋予了灵魂意识这个“阳”时,于是就幻化出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这个真真切切的现实存在;空间(包括世界万物)并不真实存在,时间也并不真实存在,然而当空间的幻觉赋予了时间的流动这个概念于是就演绎幻化出了真真切切的现实存在!
两个“不存在”的“和合”于是就幻化出了真真切切的现实存在!其实这也正符合了数学中的那个“负负得正”的哲学原理!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这貌似虚无的灵魂意识的参与,那么又何来这所谓抓得着看得见的物质躯体的存在?同样如果没有这貌似虚无的时间流动的演绎,那么这个所谓物质空间也就无从真实存在。其实,空间与时间就如灵魂和躯体一样它们都是互为依存的严密的整体!
所以不要以为你抓得着看得见 它就是真实存在,其实你在抓和看的时候,时间已经参与进来。试想,如果没有时间的参与,你是不可能抓到和看见的。事实上,我们都是在时间的流动中才会感知到世界万物的存在!或者说都是因为现在这个时间的“界面”向前的垂直流动,才演绎出了当下一切的真实存在!而这个真实存在实际上就是流动着的时间界面上的这个动态的存在,就如我们身边的那张桌子、那把椅子或者那片砂砾、那块石头等等这些都只能是在时间的流动中才被我们感知为真实,在说话间刚才那桌子、椅子,沙子和石头等等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现在、现在的现在这桌、椅,沙、石的真实存在!! 其实宇宙空间、世界万物这一切一切都只能存在于时间的流动这个动态(被称之为现在)的“界面”之中,撇开了现在这个动态的时间“界面”就不会再有任何存在,哪怕只是一颗石子、一粒沙子!
其实纯粹的空间(物质世界)和时间、她们都从来没有单独地真实存在过,而我们所感知的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原来都离不开空间与时间的共同参与!其实空间(包括世界万物)与时间就像平面和厚度、过去与未来、躯体与灵魂一样,都是只能共同存在于无法分割的整体之中,如果一定要将它们分置两边,那么它们就只能是抽象和虚幻!
二
“空间和时间”与“平面和厚度”
所谓的空间(世界万物)和时间 它们其实都是虚幻!! 然而我们的宇宙--当下的现实世界--它的奇妙之处其实就在于:纵然空间和时间她们都是虚幻,它们各自都不会真实存在,但是,正如一个可以现实存在的立方实体是由抽象的平面赋予了抽象(不会独立存在)的厚度而构成的整体一样!那么当空间的幻觉 赋予了时间流动的厚度,于是也便演绎出了真真切切的现实世界!!
事实上空间以及世界万物都是存在于流动着的现在这个动态的时间“界面”上,空间以及世界万物一切的存在都只能是向前流动的“现在”这个动态的存在,而一旦离开了(现在)这个动态的“界面”,一切都是虚幻!! 身边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或者是一颗石子、一粒沙子,等等一切都是在时间的流动时才能被感知。说话间刚才那张桌子、那把椅子以及沙子石头等等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现在、现在的现在这个时间界面上的桌、椅、沙、石!
有人说我们就生活在链接过去与未来的“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而却无法生活在过去或未来之中,哪怕一秒也不行。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解析了空间和时间的辩证关系。不过把链接过去与未来的“现在”说成是时间“节点”不如表述为“时间界面”更为确切。事实上:我们就是生活在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现在这个时间的“界面”上;立体空间以及容纳其中的世界万物、包括我们人类的意识、一切的一切,都只能是固定的存在于这个永向未来“垂直”流动的、被人们习惯的称之为“现在”的这个 动态的时间“界面”上。事实上宇宙空间、 世间万物、一切的一切都只能存在于现在,都只能与现在(这个时间界面)相对应才具真实性。而现在这个时间“界面”上的空间及容纳其中的世界万物 本身 其实就如几何中的平面一样是没有(时间的流动这个)“厚度”的,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正如平面只能真实的存在于具有厚度的实体之上一样,现在这个时间“界面”上的空间以及容纳其中的世间万物其实也只能真实的存在于时间的“垂直”流动这个“厚度”之上。 所以, 如果说是世界万物的变化让人们产生了时间的概念,倒不如说是立体空间及世间万物都只不过是因为现在这个时间“界面”在向着未来作“垂直”流动时而演绎出的立体幻像!
那么,究竟是因为世界万物的变化才让 人们 感知到了时间的存在;还是因为现在这个时间(界面)的(垂直)流动的演绎才让人们感知到的世界万物的存在? 这其实本就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
其实,当我们强调了世界万物的变化时,时间就变得虚无缥缈、变得抽象;而当我们强调了时间(界面垂直)的流动时,空间就变得虚无缥缈、变得抽象。 可是人们一般都普遍认为宇宙空间世间万物是客观存在,而时间则是虚无缥缈的,认为时间只是世界万物的变化时在人们的意识之中所产生的感觉而已。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们一定是忽略了宇宙空间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的意识)一切的一切,都只能存在于现在,都只能与现在这个时间“界面”相对应才具真实性 这样一个基本现实。 事实上,现在这个“界面”上的立体空间及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的意识),如果没有时间的流动的“演绎”这个“厚度”,那么它就如没有厚度的平面一样 就只能是抽象和虚幻。
比个例子,一个平面它之所以能把它体现为是真实的木材,那是因为这个平面有了木材的厚度而不是平面本身的体现 ,平面不可能没有厚度而独立的体现为木材。同样,存在于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现在”这个时间“界面”上的立体空间以及容纳其中的世间万物,他之所以是当下的真实存在,也是因为现在这个“界面”有了“流动”的“厚度”(严格地说是流动的这个“动态”)而不是现在这个“界面”上的世间万物本身。也就是说,我们当下的宇宙空间世间万物如果不是因为时间的流动这个“厚度”的演绎,那么它就和没有厚度的平面一样,就只能是抽象和虚幻。 如果把一方木材的厚度无限削减,直至最后只剩下一个厚度为零的平面,那么你说这个平面还能真实存在吗?它还是木材吗?同样,如果把动态的现实空间中的时间“界面”从流动的厚度中抽取出现在的这个瞬间(时间长度为零)的空间,那么你说这个空间(以及容纳其中的世界万物)还能真实存在吗!?它还有现实空间吗!?
这就是说: 现实中并不能 独立存在的平面,与同样不能独立存在的厚度,共同构成了可以容纳世间万物的三维空间,它才具备了现实存在的可能性;然而纯粹的三维空间以及容纳于其中的世间万物依然还是不能独立的真实存在,他们依然只是个抽象的东西,而只有现在这个时间“界面”在向未来的“垂直”流动时,这才把这个抽象的“界面”以及“界面”上的三维空间、世间万物 演绎为真切的现实。
平面与厚度都是纯抽象的东西,在现实中都不会独立的真实存在,而当平面赋予了厚度,于是即成就了可以现实存在的实体空间,同时也成就了平面与厚度本身的存在!那么同样,一瞬间(时间长度为零)的空间就如“平面”,流动的时间就如“厚度”,是因为空间的幻觉赋予了时间流动的“厚度”这才成就了我们当下一切的真实存在,当然同时也成就了空间与时间本身的存在。
基于上述推论我们不难发现,空间和时间其实是等价和对称的,所以我们无法界定究竟是空间的变化才让人们产生了时间的概念,还是时间流动的演绎才令人们产生了空间及世界万物的幻觉!
就像“平面”与“厚度”都不会独立的真实存在一样;“空间”与“时间”也都不会独立的真实存在;然而当抽象的平面赋予了抽象的厚度、当现在这个空间幻觉的“界面”赋予了时间流动的这个“厚度”,于是,一个真切的现实世界便展现在我们面前!其实这也正吻合了数学中“负负得正”以及老子的“阴阳和合万物相生”的哲学原理。
正是因为现在这个时间“界面”的“垂直”流动才把这个世界演绎为 动态的真实存在!而没有时间参与的静态的三维空间、世间万物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我们当下一切的真实存在,其实就是现在这个时间“界面”向前“垂直”流动时所演绎出来的 动态的三维立体幻象!
既然纯粹或者是静态的“三维空间”根本就不存在,而只有在流动着的现在这个时间“界面”上所演绎出来的这个动态的“三维空间”才是真实存在的空间,我想,这应该就是爱因斯坦所提出的所谓的“四维空间”的真实含义吧!
基于上述的推导可知:现实空间、世界万物的真实存在 他只能是跟随现在这个时间“界面”向前“垂直”流动的这个 动态的存在。 其实时间就是宇宙的灵魂,而空间就是宇宙的躯体,他们就是互为依存的一个严密的整体,其间谁也不能离开这个整体而单独的真实存在! 这就是空间和时间的本质。
❸ 时间为什么会有物质特性
根据物质的狭义定义:物质为构成宇宙万物的实物、场等客观事物;是能量的一种聚集形式。广义定义为:物质就是存在。时间作为宇宙中的一个维度,虽不可捉摸,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即时间场,自然就会有物质所拥有的特性。
❹ 时间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存在背景有自外于物质存在边界的证明,也即是其存在本质性的证明。这也造成这样的存在状态:除电磁辐射外物质与能量总是以相互伴生的面目出现。而且由于物质不能脱离能量存在的规定性使这种依存关系表现得极为明显,常使人将两者看作是相互平等且相互作用的物理对象。空间和物质的关系可由空间和能量、能量和物质的逻辑从属关系获得解释,显然物质不可以独立于空间存在,空间可以独立于物质存在。 总而言之,空间、能量、物质的依存关系可以表述为:物质和能量不能脱离空间而独立存在,空间能够脱离物质 和能量独立存在;能量能够独立于物质,但不能独立于空间存在;物质不能脱离空间和能量而独立存在。所以存在独立性与本质性在这里是内涵相同的两个概念,它们均源于创生关系。对自然界三态存在形式的关系进行实际的考察,不难取得三态依存关系理论的有效和直接的事实证据。自然界空间不断地转化成能量,进而转化成物质这种生成秩序维持着宇观系统、微观系统的能量支出及其结构的稳定性。光子的运动若没有这种生成秩序作为其不向空间方向转化的保证就不会保持稳定,存在着自动消解为空间的可能性;物质如果没有能量增生维持着电子自旋等结构稳定的需求就会向能量方向转化而解体。在三态转化的过程中,空间是最为活泼的存在状态;而物质是终态存在形式,是空间和能量运动的结果,也就是最为稳定的存在形式。对于存在形式的动态系统而言,质量和能量的守恒都是对各自形态封闭层级上稳定性的一种表述,超出这种封闭的系统,意味着能量和物质都不会守恒——质量有可以观测到的增加,能量则处于一种动态的转化过程中。空间和物质相互关系在这里提供了的能量和物质质量的定义,它是以空间为背景或计量起点的空间聚集量的同意语。可以说由此我们得出的能量和质量概 念是绝对能量和绝对质量的概念。 对于三种的存在状态而言,主要有三个可以描述的特征:①连续性:指空间域内任选点间均可以找到不超出该域的路径相连通的特性。②均匀性:指自然存在空间的存在特征处处相同。③简洁性:指存在形式具有单一的、有效的和直接的特性。如果定义理想性的含义为:指称对象的存在和作用具有最高形式的均匀性、连续性、简洁性特征。那么,以存在状态来说,空间是最理想的形式,能量次之,物质再次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从空间到物质的每一次异化所提供的新的存在形式都是在原有存在形式上的叠加,因而也就是存在形式的复杂化,连续性以及均匀性都向远
❺ 什么是物质物质的本质是什么关于物质时间空间的再思考。
一口气问了太多的问题不知道该具体回答什么了。首先说,物质的确就是特殊形态的能量。在大爆炸之初,纯能量被某种目前人类还尚未了解的机制转换成成了物质,物质其实就是被某种力封存着的能量。
什么决定了时间?要想回答这个问题,你首先需要理解时间是什么。时间究竟是什么,目前科学家还尚无权威的定论。只能说我们以往的认知认为,宇宙中存在一个绝对时间,这个时间是全宇宙通用的。就像北京时间是全国通用的一样。但根据最新的理论证实,每个物质(每个原子等)拥有一个自己“独立的”时间,A原子的时间发生变化、停滞并不会影响B原子的时间变化。但只要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干扰,每个物质的时间就都是同步的。
光子是“能量”粒子,它与质子、中子、电子等物质不同,后者是“质量”粒子,“质量”粒子都是由光子转化而来的,但具体的转化机制人类还尚未了解。
————————————————分割线——————————————————————
再来就是回答你的1和2问题。
1、了解宇宙大爆炸是物理学的终极目标,我们想知道为什么发生了大爆炸,是什么物质发生了大爆炸,以及大爆炸之前有什么存在。
大爆炸,是目前关于时间之始的最好理论。但它拥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它无法解释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但从目前的观测结果来看,大爆炸的理论仍然是正确的。因此现在的物理学家们正在试图完善大爆炸理论,以便解释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
目前解释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最有可能的理论是“膜”理论,该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由四维空间构成,这第四维并不是我们以往听到的“时间”,而是宇宙中两张相对平行的“膜”。两张平膜在引力的作用下“缓慢”地被相互拉近,最终平膜发生了碰撞。在碰撞过程中,平膜的动能转换成了热能,导致碰撞点发生宇宙大爆炸。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将两张平膜相互弹开,平膜被弹开之后,爆炸释放出的能量转换成了物质,构成了我们现在的宇宙。在遥远的将来,两张被弹开的平膜会在引力作用下缓慢靠近并再次碰撞,直至发生下一次宇宙大爆炸。
这一理论看上去甚至是有些“奇葩”,但它所有理论与160万公里外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所观测到的“所有数据”相吻合。该理论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假设,那就是早在宇宙诞生之前就已有时间存在。它更能解释传统大爆炸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东西。当它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该理论的缔造者目前就在完善这些不足之处。
2、宇宙的诞生时间在137亿年前,人类目前的观测极限是130亿光年,所以我们并未观测到比宇宙诞生“更古老”的恒星和星系。宇宙中的第一批恒星诞生在宇宙大爆炸的2亿年。所以我们是无法观测到比宇宙诞生更古老的恒星的,我们的观测的距离极限也不会超过宇宙诞生时的年龄,也就是不会超过137亿光年。
❻ 什么是时间,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哲学解释:时间是运动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只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其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
科学家解释:时间有两重性,1、对称性2、破缺性。对称性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时间观,也就是说,过去、现在、未来也是无区别的。第二种性质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会不同,这个年代比那个年代先进,那个年代比这个年代落后,像是大爆炸模型,说明了时间反演对称性的自发破缺。爱因斯坦认为,时间不过是人的主观幻觉而已。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由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也正是这种连续性规定了时间是一种无始无终的永恒。
时间是世界和万物运动、变化的表现形式。
时间是世界和万物的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
世界和万物是由时间作为内在规定的世界和万物,没有时间规定的世界和万物是不存在的,离开一定的时间,任何物体都不可能存在。
时间是具有客观实在性同世界和万物的其他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物”或物质。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延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空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没有离开物质和物质运动的时空,也没有离开时空的物质。物质是永恒的、绝对的,作为物质存在基本形式的时空也是永恒的、绝对的,但时空的具体表现形态和特性是多样的、可变的、相对的。
❼ 时间的物理含义
时间就是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的中间段。例如我们所讲的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其中的四十五分钟就是时间了。再例如“我初中读了三年”其中三年也是时间!而时刻就是个瞬时值了。假如我现在说现在七点四十九分二十三秒!其中七点四十九分二十三秒就是时刻了!
❽ 时间的本质及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什么
“过去、现在和未来,无论怎样执着,终是虚妄。”——爱因斯坦
人类为了对记忆中的事物进行先后顺序上的排列以防止出现思维混乱而引入时间概念。时间概念的存在可以说对人类早期及中期文明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时间在成为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的工具的同时也成为了我们进一步从深层来解析这个物质世界的枷锁。
爱因斯坦早年曾经认为时间是位于空间三维度之外的第四个维度,同时以此为基础创建了当时的时空理论体系并被普遍接受。却终身无法实现大统一理论(统一场论),最后认定时间和空间都是人们的幻觉,世界仅是由物质构成,或退一步说仅仅是由能量构成的,唯有最终抛弃时间和空间的真实存在性,才可能最终发现大统一理论。
至于物质存在的方式,网络为您推荐的答案很详细,不妨一看。归纳后简单来说现在关于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尚有许多争议,有不少理论和猜想都是关于这个问题,但至今没有任何实验去证明这些理论,也无法确定它们是否无法被证伪。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超弦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一切由一种无法再细分的弦构成,所以不存在粒子,只有弦在空间运动,各种不同的粒子只不过是弦的不同振动模式而已。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结合来解释。
希望能够帮到您。
❾ 时间的本质及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什么
好深奥,慢慢看:
物质是存在着的。
我们现在知道有四种基本引力场,当物质处在相应的引力场中的时候就会受到相应的引力的作用。物质会在引力的作用下进行运动。物质以空间状态存在着。物质是在四种基本引力的作用下在自己的空间状态中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运动着、存在着的。时间只是人为了说明物质的运动着的存在状态而引入的量。知道了时间的本质我们就可以说明物质的一些存在方式。
四种引力场分别是强引力场、弱引力场、电磁场和万有引力场。当物质处在相应的引力场中的时候,就会受到相应的引力的作用。
质子和中子具有强引力场和弱引力场。在质子或中子相互接近的时候它们就会进入对方的强引力场,就会受到强引力场的作用,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在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释放出能量。在连接在一起的质子或中子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或不受到外力的作用而是在弱相互作用力的参与下,它们就有可能会脱离对方的强引力场而分离,在它们分离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释放出能量。在质子或中子通过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进行相互作用的时候所释放出的能量又能够作用于自身或其它物质,使构成这些物质的分子的动能增加,也就是使这些物质的内能增加,使它们的温度升高,而温度的升高就有可能使构成这些物质的原子的电子跃迁释放出电磁波即光能。这些高能分子以及光能又会与其它物质相互作用。
质子和电子具有电场。当电子靠近质子或靠近与中子结合在一起的质子的时候,电子会受到电磁引力的作用,使电子围绕着质子或结合在一起的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旋转。这样就构成了原子。当许多相同种类的或不同种类的原子相互接近的时候,它们各自所具有的电磁场就会进行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各种化学反应、弹跳作用、拉伸作用、流体进行的作用、摩擦作用、光电作用、热运动的一些方面以及生命活动中的各种作用、人进行各种活动中的大部分作用等等都是这一类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中的有些会在相互作用的时候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可能会作用于这些物质自身,也可能会作用于其它物质。
物质具有万有引力场。物质彼此都处在对方的万有引力场中。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物质会聚集成各种星体。构成星体的物质之间会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进行相互作用。各种星体会通过万有引力进行相互作用,使小一些的星体围绕着较大的星体旋转或者两个差不多大小的星体相互围绕着对方旋转而构成基本的星体系统。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许多基本的星体系统围绕着一个中心旋转构成大的星体系统;大的星体系统互相围绕着旋转构成更大的星体系统;许多更大的星体系统和它们之间的物质一起构成了整个宇宙或整个宇宙的一部分。
物质在各种力的作用下进行相互作用。在互相作用的过程中,有些物质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比如同一个原子核中的一个质子或中子相对于其它的质子和中子是静止的。但实际上所有的物质都处于绝对的运动之中,比如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时或分离时质子和中子的运动、电子围绕着原子核的旋转运动、流体的运动、各种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运动、分子的热运动、生命活动中的物质的运动、各种星体的运动等等。并且即使不受到各种力的作用,而物质如果真的是从一次大爆炸开始存在的,那么物质也会从最初的大爆炸中以能量的形式持续地运动下去。
物质都是以一定的空间状态存在着的。基本粒子都有一定的尺寸,它们的存在都会有一定的空间。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存在着四种基本引力场。这四种引力场的存在会有一定的空间。中子和质子通过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构成的原子核会有一定的空间。电子在电磁场中围绕着原子核旋转并与原子核一起构成的原子会有一定的空间。原子通过电磁场构成的分子会有一定的空间。原子、分子等通过电磁场、万有引力场等构成的各种物体、再由这些物体构成的各种星体会有一定的空间。各种星体通过万有引力场构成的各种星体系统会有一定的空间。星体间的原子、分子、其它各种粒子、各种物质等也会有一定的空间。
物质自从产生以来就是这样在各种引力的作用下在它的空间状态中运动着、存在着。物质的现在的存在状态是在它的以前的存在状态的基础上在各种引力的作用下进行运动的结果。现在的物质还会继续在各种引力的作用下运动下去、存在下去。物质的现在的存在状态和相互间的作用决定着物质的将来的存在状态。时间则是人为了对物质的运动着的存在状态进行说明而引入的概念。
为了记录人自身的各种动作和行为的过程、为了记录生物包括人自身的存在过程、为了记录物体的运动过程的起始点与终结点、为了说明物体运动的快慢以及快慢的变化、为了说明进行循环运动的物质完成一个循环运动过程,人引入了时间这一概念。所谓时间就是人为了度量、记录和说明物质的运动着的存在过程而引入的量。
我们为了度量、记录和说明物质在各种引力的作用下在它的空间状态中运动着的存在状态而引入了时间这一概念,那么我们以怎样的方式来度量物质的运动着的存在过程呢?我们都是以进行循环运动的物质完成一个或若干个循环运动过程的长度为标准来度量其它物质的运动过程的长短的。
我们要对某一个量进行度量就首先要确定基本单位。我们确定的时间单位有年、月、天、秒等。
我们把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一圈这样长的物质的运动过程叫做一年;把月球围绕地球旋转一圈这样长的运动过程叫做一个月;把地球自传一圈这样长的运动过程叫做一天;把一天的二十四分之一叫做一小时;把一小时的六十分之一叫做一分钟;把一分钟的六十分之一叫做一秒钟。而秒作为时间的基本单位还有一个定义是:构成铯133原子的电子在两个特定的基态能级之间转换时所释放的电磁波完成9192631770个循环波动这样长的过程。
有了年、月、天、秒等时间的基本单位之后,我们就可以用它们来度量其它物体的运动过程的长度。当一个物体的运动过程的长度是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一圈这样的长度的若干倍的时候,我们就说完成这一过程需要若干年的时间。用月、日、秒度量物体的运动过程的长度的方法与用年度量物体的运动过程的长度的方法一样。
物质都是在各种引力的作用下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各自的空间状态中运动着、存在着的。在引入了时间这一概念之后,我们就会用这一概念来说明物质的运动着的存在状态。人需要用时间这一概念来记录物体运动的起始点与终结点以及运动过程延续的长短;需要用这一概念来说明物体运动的快慢,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过的空间距离的多少即速度来说明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这一概念来说明物体的那些快慢有变化的运动过程,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速度的变化量的多少即加速度来说明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变化;需要用这一概念来说明进行循环运动的物体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循环过程以及在单位时间内能完成多少个循环过程,即用周期和频率来说明进行循环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过程。
我们看见,在我们说明的物质在运动之中的存在过程与时间之间存在着如此紧密的关系,以至于我们以为时间就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之一。
但是,时间并不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首先,物质在各种引力的作用下在各自的空间状态中运动着、存在着,在物质存在的过程中并没有时间这一状态。
再就是,时间只是人为了说明物质的存在状态而引入的一个概念,如果不是我们要说明物质的运动着的存在状态的话,那么就不会有时间这一说法。
还有就是,我们度量物质的运动过程的长度的方法只是用一些物质的具有特定长度的运动过程来度量其它物质的运动过程的长度,这也可以证明时间并不是物质的一种存在状态。而空间就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用具有特定空间的物体去度量其它的空间。
最后是,我们不用时间这一概念也是可以说明物质的存在状态的。就像在度量其它的空间长度之前要先设定一个标准空间长度一样,为了不用时间这一概念来说明物质的存在状态,我们需要先设定物体的运动过程的标准长度,以便用这一标准长度去度量物质的其它的运动过程的长度并且说明物质的运动过程。比如我们还是可以把标准长度设定为:构成铯133原子的电子在两个特定的基态能级之间转换时所释放的电磁波完成9192631770个循环波动这样长的过程。有了物质运动过程的标准长度我们就可以用它来度量和说明物质的运动过程了。我们可以用物质的运动过程的标准长度来记录物体的运动过程的起始点与终结点,可以用它来度量物质的运动过程的长短,可以用物体在一个标准长度内运动过的空间距离的多少来说明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在一个标准长度内物体的运动的快慢的增加量的多少来说明物体的运动的快慢的变化,可以用物体在一个标准长度内完成的循环运动过程的个数和完成一个循环运动过程所需要的标准长度的个数来说明进行循环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过程。
我们现在明白了时间只是人为了度量物质的运动过程而引入的一个概念,并不是物质的存在状态。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以后就不再使用时间这一概念了。我们已经习惯了使用时间这一概念来说明物体的运动着的存在状态,并且我们使用时间这一概念来说明物质的运动着的存在状态也是非常有效、非常成功的。所以我们以后还会继续使用时间这一概念来说明物质的存在状态。
既然明确了时间的本质,我们就可以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一些问题。
我们先看一下时间可不可以回头的问题。所谓时间可不可以回头的问题实际上是物质的运动过程可不可以回头的问题。物质的运动过程是不会回头的。物质是现实存在着的,各种引力是现实存在着的。自从物质和各种引力存在以来,各种引力就会作用于各种物质,使物质运动着、存在着。物质的现在的存在状态是自从物质出现以来运动的结果。现在的物质还会在各种引力的作用下继续运动下去、存在下去,一直到最后。物质的存在的这一过程是不可能回头的,就是因为物质是现实存在着的,各种引力也是现实存在着的。所以时间也是不可能回头的。
知道了物质的运动过程是不可能回头的,我们就可以说明与热力学第二定理相关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当物质由一种存在状态经过相关引力的作用,通过运动到达另一种存在状态的时候,那么这些物质就再也回不到前一种状态。各种星体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由前一种状态运动到后一种状态之后就再不会回到前一种状态;各种星体上的各种物质在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以及弱相互作用力的作用下由前一种状态运动到后一种状态之后再也不会回到前一种状态;内燃机的活塞不会自己由一种状态回复到另一种状态;有两个瓶子,一个是真空的,另一个里边装有气体,把两个瓶子口对口接在一起,那么有气体的瓶子中的气体会扩散到另一个中去,这些气体绝不会自己回到原来的瓶子中去;桌子上的核桃掉下桌子以后不可能自己回到桌子上去;内能只会从具有较高内能的物体即具有较高温度的物体传递到具有较低内能即具有较低温度的物体那里去,而不会是相反,因为内能的传递是通过电子、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碰撞实现的,是通过在碰撞的过程中的碰撞力的作用实现能量传递的,高内能的物体的原子、分子等在碰撞的过程中具有更大的碰撞力,更大的碰撞力与低内能物体的较小的碰撞力之差会作用于低内能物体从而把内能传递给低内能的物体。
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如果不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只有系统内的各种引力作用于系统内的各种物质,那么物质的总量是守恒的、系统内所包含的能量是守恒的、系统内的动量是守恒的。因为在封闭的系统内,物质的总量是不变的,各种引力是不变的,所以其中的物质能够获得的能量和动量的总量也是不变的。在封闭的系统内,物质从一种状态运动到另一种状态之后就不会回到以前的状态。
但是,地球表面的物质有其特殊的存在方式。地球表面的物质具有两个特殊的物质系统,即所谓的生物信息系统和神经信息系统。这两个信息系统能够发挥其能动性改变物质的存在状态,能够作用于封闭的物质系统,打破封闭的物质体系内的守恒状态。所以生物能够建造自身即生长、能够重复建造自身即繁殖;所以人能够给内燃机输送能量使它的活塞由一种状态回复到另一种状态,能够把瓶子中的气体排除使它回复到真空状态,能够把掉下桌子的核桃捡起来放回桌子上去,能够给一个特定的系统输送能量使它的内能升高或降低。
然而,虽然生物信息系统和神经信息系统能够发挥其能动性使一些特定的物质系统回复到以前的存在状态,但是这样的回复只是有限的回复,而不是完全回复到了以前的存在状态,比如即使人把掉下桌子的核桃捡起来放回到桌子上去了,但是这时候核桃的存在状态已经不完全是原来的存在状态了,构成核桃以及桌子的电子、原子、分子等的存在状态已经发生了改变,核桃以及桌子等都是处在地球上的,而地球的空间位置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桌子和核桃的空间位置也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也就是说,当物质在各种引力的作用下由以前的存在状态运动到现在的存在状态以后即使生物信息系统和神经信息系统发挥其能动性也不能使物质的现在的存在状态完全回复到以前的存在状态。并且当人作用于掉下桌子的核桃的时候,就已经打破了原来的封闭系统,不再是封闭系统内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了,而是外界物质作用于原来的系统了。这也进一步地说明物质的运动过程是不可能回头的,时间也是不可能回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