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半夜时分 » 智取生辰纲时间为什么变化那么大

智取生辰纲时间为什么变化那么大

发布时间: 2022-09-10 22:35:41

❶ 语文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教案设计

曹操怒杀杨修,毕竟还是给了我们许多遗憾,曹操怒杀杨修后,强令进军,结果被蜀军杀得落荒而逃,同时又失去一个才思过人的主薄,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下面一起来学习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教案的相关知识点!

语文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教案设计 篇1

自读目的:

一、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二、进一步理解叙事顺序。

三、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

教学重点 :目的一;

教学难点 :对杨修被杀原因的正确理解。

教学关键 :目的三;

教学方法 :引导自读;

教学时数 :一节。

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分析叙事的逻辑性。

1.选文围绕曹杨之间的矛盾写了那几件事?记述这件事的行文顺序能否变动,为什么?

——(1)嫌门阔 忌之

(2)一盒酥 恶之

(3)杀近侍 愈恶之

(4)告发丕 愈恶之

(5)斩门吏 大怒

(6)作教 杀心

(7)鸡肋 杀

2.文中这些事的记述顺序不宜变动。

——七件事从时间顺序看是倒叙,但从曹操“进兵收兵犹豫不决——杀杨修——进兵失败——班师”的过程中,杀杨修的事是顺序的事。因此,从篇章结构上看,杀杨修前的七件事,要当插叙对待。

3.杨修死后,原着中有几句诗,对杨修之死是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我们现在想想,说得准确不准确?

——有道理。杨修恃才放旷,喜耍小聪明。而曹操在文中是个表面上“称美”,而“心恶之”的妒贤嫉能的人,两种性格互相冲突,必然导致一个结局,但杨修与曹氏父子间争宠夺权的斗争,卷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这才导致他遭杀的本质原因。

4.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文中能看出他的“奸”吗?

——一奸:借故杀人,

——二奸:不让人识破心机,

——三奸:惠善后。

三、课堂练习:

比较下列“以”、“乃”的词性和词义:

(1)此乃杨修之所教也;

(2)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3)吾乃在梦中;

(4)门内添“活”乃“阔”字也;

(5)修以鸡肋之意对;

(6)再入以惑之;

(7)操以植为能;

(8)以今夜是令,便知。

板书:

嫌门阔 忌之

恃才戏主 一盒酥 恶之

杨修 恃才伤主 杀近侍 愈恶之

(恃才故旷) 告发丕 愈恶之曹操(奸雄)

恃才干政 斩门吏 大怒

作教 杀心

恃才乱军 鸡肋 杀

语文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教案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控制视线等阅读方法,运用直读法、跳读法、捕捉“路标”等方法,快速阅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

2、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中的明暗两条线索,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水浒传》中人民与统治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体会梁山英雄的智慧和勇敢。

重点难点:

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精读课文,区别古今词义,理清线索,分析人物。

3、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水浒传》介绍: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结合民间戏曲、话本中的故事,经过选材、加工和再创作而成。

2、介绍《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4、浅谈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速读课文:

思考:1、题目上的“取”字,可改用“抢”“夺”吗?为什么?

——“取”突出智慧,轻松取走生辰纲。

2、吴用等人的“智”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用原话回答)

——第12节。

3、文中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是吴用等人智取)

4、杨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因为他很笨吗?

——他的聪明、谨慎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较吴用略逊一筹。

三、分段:

第一段(1—4):杨志在押送生辰纲过程中与同伙间的矛盾。

第二段(5—12):杨志与吴用等人的矛盾。(主体)

四、分析:

1、杨志与同伙之间矛盾演化的过程。

A、矛盾的由来。(第1节)

B、矛盾的扩大与发展。(第2节)

C、矛盾的.深化。(第3节)

D、矛盾的全面激化。(第4节)

2、分析杨志中计的过程。

A、杨志与好汉第一次的照面。(第5—6节)

B、酒诱——白胜与杨志斗智。(第7—8节)

C、暗中配合继续酒诱。(第9节)

D、杨志中计。(第10—11节)

E、补叙原委,点明“智取”。(第12节)

3、课文为什么反复描写天气的炎热?

——为矛盾冲突的展开做铺垫。

五、完成“训练题”

六、课外阅读《水浒传》

七、《水浒传》讲故事比赛。

语文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教案设计 篇3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摘自《水浒传》前言)

设计A

1.思路: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或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2.导语设计: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3.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人新课(见导语设计)。

第二步: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

第三步: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第四步: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设计B

1.思路:以对小说中主要人物杨志的分析为主线,以对老都管分析为副线,看梁世杰对杨志命运的决定作用,从而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2.导语设计(同设计A)

3.教学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同设计A)。

第四步:设置归纳.总结性题目。提供材料,由学生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第一组材料:

(1)杨志改变行程时间:

原:五更一日中

现:辰牌一申时

(2)"那十一厢禁军,担子又重,无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逼赶要行。"

(3)"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第二组材料:

(1)杨志道:"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谁敢在这里停脚!"

(2)杨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杨志又问道:"你等莫不是歹人?"

(3)众军欲买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

(4)杨志寻思道:"俺在远处望着……胡乱容他们买碗吃罢。"

问题:以上两组材料能表明杨志怎样的心理状态?

明确:第一组材料表明杨志在押运生辰纲途中时时小心,不敢怠慢。第二组材料表明杨志抵达黄泥冈后,对地形、对人、对事件的高度警觉。

总结:无论是"时时小心"还是"高度警觉",都表明杨志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他太在乎此行的成功了,他太想出色地完成押解生辰纲这个任务了。因为他急于靠功而获"赏",改变自己现在的罪犯身份,从而稳步上升,落个"封妻荫子"。杨志急于抓住这个契机,实现自己命运的转折,仍旧保持"将门之后""几世忠臣"的美好声誉。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杨志把"**"重重押在了护送生辰纲这一行上,所以他不惜使

❷ 吴用智取生辰纲简介(字数50-80)

一、杨志等人押送生辰纲:①时间:农历五月中旬 ②地点:往黄泥岗的路途 ③主要人物:杨志(语言特点:生硬、粗鲁、急躁、谨慎、小心) ④与其他人的矛盾:军健:非打即骂 虞侯:喝、骂 老都管:顶撞、不尊重二、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 故事发生:杨志改时送生辰纲(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故事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故事进一步发展:白胜设计诱官军(“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 故事高潮:杨志无奈买白酒(“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故事结局:杨志误失生辰纲(“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尾声:吴用智取生辰纲(最后一段)

❸ 《水浒》疑案之智取生辰纲之谜

以前写过有关《水浒》的东西,但是到这段的时候并未提及,近日重读之后,却发现很多疑点,若梁中书或杨志稍加留意的话,生辰纲根本丢不了,也就是说晁盖吴用等人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运气好而已,与“智”好像关系不大,当然,取的时候也表现了一些智慧在里面,这点我还是要肯定的。

这里先说护送生辰纲时的很多疑点:

一、关于地理知识的疑点;

我查了北宋地图,看到从大名府在开封的正北方向,而济州大约在大名府的正东方向,不知道为什么杨志会选择这样一条路走呢?如果说开始往东走的话,我考虑应该是要利用大运河走漕运,下洛阳,这样就能路经开封了。就算不走漕运,走陆路,也根本没必要走济州绕行的,径直南下的话不但没有什么山路,而且路途也要近很多,当然最重要的是更安全。但是最终梁中书不但没有选择路程更近路途更安全的路线走,却听信了杨志的建议,走了一条既不安全又不省时间的路线,而这样的一条路线,仿佛是杨志为了丢生辰纲而故意设计的一样,这里我们看看杨志给梁中书说到的路线;

杨志道:“恩相在上,小人也曾听得上年已被贼人劫去了,至今未获。今岁途中盗贼又多;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便兼单身客人,亦不敢独自经过。他知道是金银宝物,如何不来抢劫!枉结果了性命!以此去不得。”

这里我们就这条路线做一分析:

首先,杨志也是知道去年生辰纲被劫并且并没有破案这样一件事,但是就去年生辰纲在哪里被劫书中却之字未提,这里就有两种可能:一、去年没走这条路,而是走的上面说的比较近的那条路,路途中被劫。二、去年就是这条路,同样在路途中被劫。而根据上下文推断,去年应该走的就是杨志说的这条路,而被劫的原因是因为护送生辰纲的队伍过于张扬,这个从梁中书的和杨志的对话中可以得知。

再说这条路线,上面列到了很多地名,其中的几个后面是有交代的,二龙山,邓龙(当时鲁智深和曹正已经在哪里准备了,最终杨志落草也是在这里);桃花山,李忠、周通;赤松林,鲁智深和史进曾经在里面也遇到强盗。由此推断,剩下的那些地方不是没有强盗,而是那些强盗没和108人发生直接冲突而已,所以,根据道上的规矩,当然就是井水不犯河水了。

二、路程中的诸多疑点:

这里也要先交代上一年的生辰纲被劫是因为过于张扬,用梁中书的话说就是:“着落大名府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十个厢禁军,监押着车;每辆上各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每辆车子,再使个军健跟着。三日内便要起身去。”这样等于高速所有路边的强盗,我们这里有十万贯,大家都来强吧。这样的话出自一个常年带兵的梁中书的口中,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啊?即便他是走后门上来的,难道他手下的闻达李成等人也都不知道江湖险恶吗?

当然,最终这个提议没有被通过,最终采用了杨志的办法:“……并不要车子,把礼物都装做十馀条担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货也点十个壮健的厢禁军,却装做脚夫挑着;只消一个人和小人去,却打扮做客人,悄悄连夜上东京交付,恁地时方好。”这里也有疑问了:

既然杨志已经知道不能过于张扬,那有为什么在路途上做的如此过分呢?开始的时候似乎还比较正常,像是个行路的商贾,但是后面却越来越不正常了,细心人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作戏也要做的像真的,也就是要假戏真做。但是在快到黄泥岗的时候,杨志简直就是在演戏了,这样的表现和梁中书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实在佩服杨志的演技啊!

再有,运送生辰纲的士兵,梁中书责成杨志亲自挑选的,这个言下之意就是让杨志选自己的亲兵,起码好领导啊!但是看看杨志所选择的那些士兵,那个听过杨志的话,都是屈服于杨志的藤条而已。在黄泥岗上,老督管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我或许明白了一些:“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在从他们的平时表现来看,这些士兵在走的时候其实对杨志还是很有信心的,应该也是通过行贿的办法被选出来的。这样的一群老爷兵,自然是对路途中所要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再者,杨志也有可能在选拔的时候收取了这些士兵的贿赂,这些士兵只当路途上杨志自然会照顾自己,却没想到是这样一个结果。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士兵们如此大的怨气。至于行贿这样的事情,他们自然不能拿出来叫喊了,这种心理上的反差,以及杨志的管理不当,也是造成了生辰纲丢失的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准备工作,出发前从杨志的口中我们大概知道他对于将要面对的困难还是有所准备的,但是估计杨志是没到过沙漠地带旅游过,或者说杨志根本只能是个武夫,而不是那种可以领兵打仗的家伙,因为他根本不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其实就十几个人,十几天的路程,要准备的东西并不是很多的,15个人是带,20个人也是一样的,多5个带粮草的士兵,也许这次生辰纲就顺利送到了。其实杨志还是考虑问题考虑的不够全面,如果他知道韩信那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经典战役的话,其实生辰纲也是丢不了的。

其实我最后提到的那件事情,其实不能怪杨志的,其主要原因还在梁中书哪里,如果我是梁中书的话,我会这样设计运送生辰纲的过程:

因为六月十五这天生辰纲是一定要到站的,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时间上,只有提前而不能退后,快到运送生辰纲的时候,我会选择5个运送小组,根据情况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押运官。在此之前,我会放出话,通知江湖中人其中一组的行程,当然这个不足以让人相信,因为太张扬了,只能骗骗那些笨贼蠢强盗,另外,我也会暗中放出一组类似杨志组打扮的家伙,让他们走另外一条路线。最后剩下的三组人,每组都带同样总量的行李出发,而每组都只带生辰纲的三分之一,不同的时间出发,最后在开封汇合,这样,就算是有人知道,但是总能保留大部分生辰纲的,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装箱的必须是亲信,并且不参与护送,而护送的不知道到底那个箱子里是真正的生辰纲。

三、黄泥岗上的疑点:

首先,地点的选择及时间的选择,前面我们说了,很多地方都已经是有其它的黑帮势力范围,比如二龙山、桃花山和赤松林,这些地方下手肯定是不合适的。黄泥岗这个地点的确定应该也是经过考察的,比较简单的原则就是,如果不得手,可以很快的撤退;另外,如果智取不得,还可以硬抢。当然,硬抢的话,必定是要一番厮杀的,所以选择的地点必须是远离政府军控制的。但是黄泥岗并非必经之地啊?

再说时间,古代人走路和现代人乘坐火车是有些不同的,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也就是他们如何准确的判断生辰纲到达的时间,亦或者从此经过的客商都会被搞定,如果是后者,那么最不透露风声的办法就是全部杀死,不然的话没有不透风的墙,但是为什么最后得手之后他们却留下了活口呢?当时那帮押送的人根本就没有反抗能力了。劫掠生辰纲已经是死罪,干吗还对那些人手下留情了?

还有就是所使用的药物,中国古代多是中草药,我不是很清楚中国人的蒙汗药到底是什么成分,但是根据我的推测,应该是类似曼陀罗花之类的带有麻醉作用的东西,既然是加入了药物,无论什么药,都会带有异样的味道的(武松在孙二娘的店里就一口尝出了酒中下了药),或者酒水中会看到一些沉淀物(古代应该还没有速溶技术吧,也就是说药物没那么快在酒中溶解的。就算溶解了,口服药物如血并且达到致病的血药浓度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些对于这个经常走江湖的杨志而言,难道真的就一点都没有察觉吗?一路上绷的很紧的弦为什么对于这帮人就放的很开呢?

最后就是杨志在黄泥岗上的表现,太让人失望了,整个表现就像是一只惊弓之鸟,对于一些很明显的漏洞竟然全然没有感觉。……那七人道:“我等弟兄七人是濠州人,贩枣子上东京去;路途打从这里经过,听得多人说这里黄泥冈上时常有贼打劫客商。我等一面走,一头自道:‘我七个只有些枣子,别无甚财务,只顾过冈子来。’上得冈子,当不过这热,权且在这林子里歇一歇,待晚凉了行,只听有人上冈子来。我们只怕是歹人,因此使这个兄弟出来看一看。”打开地图看看就知道了,濠州在开封的东南方向,而黄泥岗在开封的东北方向,这几个贩枣的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路过这里到开封的,除非他们是路盲,或者他们已经绕地球一圈了。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智取生辰纲其实不是八个人干的,而是九个,第九个就是杨志,这个是个蓄谋已久的计划,让我将这个计划重新说一遍:

整个计划应该是杨志、吴用和公孙胜三人策划的,而晁盖等人不过是工具,这个就要从一年前的那次丢失说起,一年前其实他们三个就已经成功的抢劫了一次生辰纲了,抢劫后将大部分抢来的财宝都放在了二龙山上,至此三人为了不引起人的注意,三个人就此分手了,为第二年的成功抢劫开始做准备。当然,公孙胜因为有特异功能,所以被分到了大名府打听消息,而吴用责开始物色人手(很大的可能就是第一次的抢劫者中也有邓龙,并且打劫的地点就选在二龙山,拉邓龙入伙其实不过是想借他的地方而已),而为了确保成功,杨志被分到了京城。也就是说,如果一路上都没有成功的话,最后一步在京城中还有杨志可以下手。我们还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就是杨志担着一担财宝到京城去,路过梁山泊。当时王伦那么热情的挽留杨志都没答应,这个就是原因之一。还有他那一担财宝,这个当然是不明财产啊?他给我们的解释本身就是含糊不清的:…………那汉道:“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上任,逃去他处避难。如今赦了俺们罪犯。洒家今来收的一担儿钱物,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再理会本身的勾当。打从这里经过,雇请庄家挑那担儿,不想被你们夺了。…………”首先他是逃去他处避难,然后是收的一担儿钱物,这些本身就说明了他这些年所做的事情了。当然,杨志在京城的事情并不顺利,但是误打误撞的却让他去了大名府,抓住这个机会,杨志在梁中书面前好好的表现了一把。其实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得到护送生辰纲这个差使。最后,杨志在丢了生辰纲后,根本没再回到梁中书哪里,其实从那些士兵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其实主要责任人不是他。再看他去的地方,二龙山,到了二龙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邓龙杀掉,干的干净利索。

下来说吴用,其实他这一年以来一直在选择下一个下手的地方,而当时间渐渐接近的时候,他对于下一次下手的地点也选择的差不多了,但是中间出了点小插曲,让他不得不将晁盖等人一起拉下水并且不得已的跟着晁盖他们一起进入了黑帮(这个就能解释为什么在宋江提出招安的时候他基本上没提什么反对意见),其实阮氏三雄和梁山泊是他早就物色好的,因为这次要去的地方是要过水路的,没有几个会水的根本搞不定。且看吴用听说这件事后的表现:

晁盖迳邀进后堂深处,分宾而坐。吴用问道:“保正,此人究竟是谁?”晁盖道:“此人江湖上好汉,好刘,名唐,是东潞州人氏。因此有一套富贵,特来投奔我,夜来他醉卧在灵官庙里,却被雷横捉了,拿到我庄上。我因认他做外甥,方得脱身。他说∶‘有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送上东京与他丈人蔡太师庆生辰,早晚从这里经过,此等不义之财,取之何碍?’他来的意正应我一梦。我昨夜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我想星落本家,安得不利?今早正要求请教授商议此一件事若何。”吴用笑道:“小生见刘兄赶来跷蹊,也猜个七八分了。此一事却好。只是一件:人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宅上空有许多庄客,一个也用不得。如今只有保正,刘兄,小生三人,这件事如何团弄?便是保正与刘兄十分了得,也担负不下。这段事,须得七八个好汉方可,多也无用。”晁盖道:“莫非要应梦中星数?”吴用便道:“兄长这一梦也非同小可。莫非北地上再有扶助的人来?——”寻思了半晌,眉头一纵计上心来,说道:“有了!有了!”晁盖道:“先生既有心腹好汉,可以便去请来,成就这件事。”

吴用说的很好:“小生见刘兄赶来跷蹊,也猜个七八分了。此一事却好。只是一件:人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宅上空有许多庄客,一个也用不得。如今只有保正,刘兄,小生三人,这件事如何团弄?”作为读书人的吴用在面对这样的一件天大的事情上的表现是不是有点太冷静了,并且说这次三个人是搞不定的,上次不是就是三个吗(邓龙应该也是编制外的)?后面吴用去请阮氏三雄的时候,晁盖想让刘唐进一步打听情况的时候,吴用却说不着急,等他回来再说,这个分明是在等公孙胜和杨志的消息吗?而后面公孙胜来到之后,他又和公孙胜两个在晁盖面前唱了一段双簧。

本身在大名府打听消息的公孙胜,无意间发现了杨志竟然成了梁中书的人,先是差异,然后就是安慰,这样一来。胜算不就又多了一成。他也及时的将消息反馈给了吴用,目的有两个:一、不能等东京再下手了,路上一定要成功;二、路线可以由我们设计了,杨志是押送官。而吴用也将他这边的消息反馈给了公孙胜,并且催促他火速赶往晁盖家。后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这样一来,所有的事情就都能解释清楚了。其实这个才是真正的“智取”全过程。

❹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在那一天 地点在哪 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时间:六月初四,地点:黄泥岗。这是山中僻路上的一处长满松树前后七八里均不见人家的土岗子。

❺ 关于智取生辰纲的赏析

前一部分主要写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杨志为了应付不测可以说是处处小心,事事留意。开始还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正热时赶路。这本是顺应地势的防范之策,怎耐天气酷热、担子沉重、山路难行,他又不讲究方式方法,“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军汉们“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他与兵士矛盾的激化构成了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说军汉们只是些小人物,尚惧怕他的权威,不敢公开反抗,那么,他不注意协调好与老都管、虞候的关系,使得本来就对他心存鄙视的老都管公开抵制,这一矛盾的激化就是致命的了。它直接导致了军汉们不听杨志的打骂(有人撑腰嘛),坚持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岗松林里休息。这样,杨志一行丧失了天时、地利、人和,终于不免失败。 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吴用利用酷热难耐的天气,知道赶了半天路的杨志一行会口渴,于是设计在酒中下蒙汗药。当杨志一行在松林里歇息时,晁盖等人出现了,但他们扮做行商的客人,首先使自己处在了暗处,同时为后面证明酒中无药作铺垫。然后,由白胜挑着满桶诱人的白酒(此时尚是好酒)走上了山岗。果然,军汉们垂涎欲滴,但当即受到杨志的阻拦,怀疑里面有蒙汗药。白胜欲擒故纵,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一则表明此酒无药,让杨志放松警惕,二则借舀酒作掩护,前一瓢装做要占便宜,后一瓢下药。而白胜追这个,夺那个,竟和平常小贩卖酒一样,毫不露破绽。这样一做戏,杨志也不由得有点相信这是好酒了,于是同意买。但白胜又一次欲擒故纵,一个劲儿不卖,这就彻底麻痹了杨志的警惕心理,终于全被蒙汗药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 在这段文字中,杨志和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始终在紧张地进行中,但并不是明刀明枪,自始至终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因为我们无从知道那几个贩枣子的客人就是晁盖等人,而他们之间的斗争也被表面上的“兵士买酒”和“杨志阻止喝酒”的争斗所遮盖。杨志处在不听话的想喝酒的军汉们和一心想引诱他们喝酒的晁盖等人中间,虽然小心谨慎,却也是疲于应付。更重要的是,晁盖等人“计”高一筹,无论杨志怎么猜测,怎么提防,他们都好像全然了解杨志的心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而且事事走在了前边。

❻ 智取生辰纲的时间天气地点计策是什么

时间:六月初四(中午、午后)。

天气:天气炎热。

地点:地点:黄泥冈。

计策:吴用智慧过人,利用天气炎热,酷暑难耐,一行七人假扮贩枣子的小商贩和卖酒的人,在杨志押运生辰纲至黄泥岗时,故意先买下一坛酒,然后又假装再多饶一舀酒再酒贩追时,舀酒的这位英雄,当着大伙面喝了一大口,然后边跑边将蒙汗药放入瓢中,再由酒贩夺回,将余下的酒和蒙汗药一同倒入酒坛中。运送生辰纲的众人一看酒内不会有蒙汗药,所以都争抢着喝酒解暑,不想却真的被蒙汗药蒙到,而失去了生辰纲。

❼ 智取生辰纲

老都管在在事件中的作用是挺关键的,他仗着蔡太师府上奶公的身份,对杨志倚老卖老,才会有在黄泥岗松林歇脚以及买白胜酒喝的情节出现,才会恰巧中了吴用的圈套。如果没有他,依着杨志的意思,黄泥岗不会停留,下了蒙汗药的酒也不会进口,智取恐怕也只有变为硬抢了。
至于“智取”的体现,首先是时间和地点的选取:正午,是行路人最需要歇脚的时间;黄泥岗上的松林,是行路人最理想的歇脚地点。
其次是智取的方式和方法:酒,是饥渴的行路人最理想的解乏之物,那群军汉也不可能随身携带。(何况,也准备了一点下酒之物——枣);买枣人买酒喝酒引诱众军汉的同时,也消除了杨志的疑虑;那瓢“饶”来的酒更是神来之笔,嘻戏打闹中既使众人在欢笑中打消疑虑,也神不知鬼不觉地下了药。
最后是一些细节的安排:假扮卖枣的客人、白胜的沤气假怒以及装枣的车装运生辰纲等。

❽ 智取生辰纲中老都管对杨志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老总管先前对杨志比较瞧不起,以为杨志是待字犯人;
之后在路途中虽然表面上听杨志的,以为升了杨志做提调,官大一级压死人吗,但是心里还是不服的;
再后来,生辰纲别截,老总管又嫁祸于杨志!! 因为,人性的自私吗,丢了生辰纲,大家都难脱其责,不如让一个人来承担!!!!!!!!!!哈哈哈 不知道怎么样!!!!!!!!!

❾ 关于《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问题

一、整体把握

本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着《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与此相关的章节分别是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四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第十五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前面说到“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命运多舛,先是失陷了“花石纲”,又在盛气之下杀了泼皮牛二,吃了官司,被发配充军。后得梁中书抬举,收在门下,“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把押运生辰纲的任务交托给他。谁知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由刘唐开始,串珠子一般牵出晁盖、吴用等七条好汉,欲齐心协力夺取这批贵重的财宝,并由吴用定了一条智取之策。至于是什么计策,作者留下一个悬念,并不着墨,而是宕开一笔,写杨志如何接受任务,如何押送等情状。杨志久在江湖,知道此行的凶险,他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才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这也“特写出杨志英雄精细”,事实也证明他的顾虑和准备都是必要的。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就是从杨志上路开始写起的,这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虽然是节选,但有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主要写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

杨志为了应付不测可以说是处处小心,事事留意。开始还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正热时赶路。这本是顺应地势的防范之策,怎耐天气酷热、担子沉重、山路难行,他又不讲究方式方法,“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军汉们“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他与兵士矛盾的激化构成了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说军汉们只是些小人物,尚惧怕他的权威,不敢公开反抗,那么,他不注意协调好与老都管、虞候的关系,使得本来就对他心存鄙视的老都管公开抵制,这一矛盾的激化就是致命的了。它直接导致了军汉们不听杨志的打骂(有人撑腰嘛),坚持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岗松林里休息。这样,杨志一行丧失了天时、地利、人和,终于不免失败。

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

吴用利用酷热难耐的天气,知道赶了半天路的杨志一行会口渴,于是设计在酒中下蒙汗药。当杨志一行在松林里歇息时,晁盖等人出现了,但他们扮做行商的客人,首先使自己处在了暗处,同时为后面证明酒中无药作铺垫。然后,由白胜挑着满桶诱人的白酒(此时尚是好酒)走上了山岗。果然,军汉们垂涎欲滴,但当即受到杨志的阻拦,怀疑里面有蒙汗药。白胜欲擒故纵,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一则表明此酒无药,让杨志放松警惕,二则借舀酒作掩护,前一瓢装做要占便宜,后一瓢下药。而白胜追这个,夺那个,竟和平常小贩卖酒一样,毫不露破绽。这样一做戏,杨志也不由得有点相信这是好酒了,于是同意买。但白胜又一次欲擒故纵,一个劲儿不卖,这就彻底麻痹了杨志的警惕心理,终于全被蒙汗药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

在这段文字中,杨志和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始终在紧张地进行中,但并不是明刀明枪,自始至终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因为我们无从知道那几个贩枣子的客人就是晁盖等人,而他们之间的斗争也被表面上的“兵士买酒”和“杨志阻止喝酒”的争斗所遮盖。杨志处在不听话的想喝酒的军汉们和一心想引诱他们喝酒的晁盖等人中间,虽然小心谨慎,却也是疲于应付。更重要的是,晁盖等人“计”高一筹,无论杨志怎么猜测,怎么提防,他们都好像全然了解杨志的心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而且事事走在了前边。

二、问题探究

1.这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课文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等人做了哪些准备,作者都没有点明,而是着力描写杨志与众军汉如何闹别扭、如何鞭打众军汉,老都管如何掣肘,虞候如何进谗言,以及军汉们如何埋怨,读者的目光完全被作者引向杨志一行的矛盾上。杨志千方百计提防别人暗算,虽然有内部不和,由于他的小心谨慎,似乎万无一失了,但吴用的妙计却一直在按计划实施着;等杨志一行被蒙汗药麻翻在地,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推走,读者也如坠五云雾里,弄不明白到底在哪一步酒里被下了蒙汗药。最后作者才补叙出其中的种种情状。这样一边明写杨志如何防范和保护,一边抢夺的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实施着,最后全盘端出,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如果这个故事换一种写法,把晁盖等人的用计和行动明写出来,把他们的行动和面貌直接展示在观众面前,那故事就平淡无奇了。可见,同一个故事,从不同的叙事角度来讲,效果会大不一样。

2.这篇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课文无论是对杨志精明、谨慎、蛮横的性格特征的刻画,还是对晁盖等七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故事情节中,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现的。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特色,这与重视心理描写的现代小说有很大不同。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从最初重故事叙述,轻视人物描写,到后来人物和故事并重,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水浒》是这方面的代表。《水浒》里,每一个英雄逼上梁山的过程,都有生动曲折的故事,而这情节又恰恰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不同的情节安排又与不同的性格刻画相适应。“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一心希望凭借浑身本领“博个封妻荫子”,所以一抓到机会就想拼命表现,于是就有点急功近利,再加上暴躁的性格,终于导致自己与众军士矛盾的激化,饶是精明能干,却也不由自己,最终不免失败。而集中笔墨描写杨志的精明,不仅增加了这个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同时也反衬了吴用等人的智慧。

3.杨志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生辰纲最终被夺,这是否说明杨志是个很愚蠢的人?其实结合《水浒》中其他描写杨志的章节,我们可以看出,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杨志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一接受任务,就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才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后来在路上,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开始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后来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阻拦。这都体现了杨志的精明。

那么,既然杨志如此小心,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一方面固然是要突出吴用计策的高妙和无懈可击,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他性格的另一面:急功近利、粗暴蛮横。正是这种性格,使得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这就激化了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有了内讧,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从《水浒》对杨志的整体描写来看,杨志的性格经历了“失意——得志——幻灭”的发展历程。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应该说最初也是满怀抱负。不想命运多舛,先是失陷了“花石纲”,又在盛气之下杀了泼皮牛二,吃了官司,被发配充军。这是其人生的一个失意时期。但岂料却因祸得福,得到梁中书赏识,收在门下,“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把押运生辰纲的重要任务交托给他。只要他完成这个任务,前途就会一片光明,他的命运也似乎是“柳暗花明了”,离志得意满的日子也不远了。可是“福兮祸之所伏”,他太在乎这趟任务了,唯恐辜负了梁中书的厚爱(这也有点“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所以处处小心,时时在意,因此就有点急功近利,有点急躁。而且太过小心时,脑筋就死板了,他一心怀疑蒙汗药已经下在酒里了,所以一直等到别人先喝过才允许兵士买,却忘了酒里可能本来就没有蒙汗药,而别的人虽能证明酒里没药,却未必清白。所以丢掉了生辰纲,自己的幻想也最终幻灭,不得不上梁山落草。

4.这篇小说是否存在两条线索?

传统的分析认为这篇小说存在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明写杨志一行的矛盾冲突,暗写吴用等人智取的经过。那么事实到底是否如此呢?一位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认为该小说不存在暗线(滕伟明《〈智取生辰纲〉不存在暗线》,发表于《语文学习》1983年第6期)。他认为:

如果说杨志一行在明处活动,吴用等人在暗处活动,因此线索也有明暗之分,那就把情节和结构混为一谈了。如果说“智取”一节并未写明吴用等人的姓名,因此算暗线,那么暗线与补叙的运用也就没有区别。……“不出场”“不交手”和“暗示意义”,是暗线的主要特点。让我们检查一下《智取生辰纲》。

①吴用等人没有出场吗?否。他们在黄泥冈出场了,作品作了正面描写,而且是详写。

②吴用等人没有同杨志一行交手吗?否。他们与杨志一行进行了复杂的“斗智”,正是这个“斗智”过程构成了故事的高潮。

③小说的主题,即歌颂聚义英雄的大智大勇,是通过“暗示法”表现的吗?否。聚义英雄“智取”的胜利,精明强干的杨志押送的失败,直接表现了这一主题,无须去“悟”。

因此,说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这条线索,在黄泥冈上是暗线,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明线和暗线指的是结构的安排。杨志一行在明处活动,吴用等人在暗处活动,这只是叙述者所描述的情节显现的样子,但从结构上看,杨志和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始终在正面进行着,并没有拉到暗处展示。如果我们对比鲁迅的《药》,我们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本课文并不存在暗线。鲁迅的《药》存在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为医治儿子的病,去刑场取血馒头,暗线是革命者夏瑜的死。这一线索存在以下特征:夏瑜始终没有出场,至少在表面上与华老栓为代表的愚昧民众没有冲突;小说所表现的革命者的无畏和民众的愚昧都隐含在小说的情节中,并不直接表现。这才是一条真正的暗线。

练习说明

一、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并据此分析一下杨志的性格特征。课外阅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进一步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水浒》刻画人物的手法,课外阅读有关章节,理清杨志“失意——得志——幻灭”的性格发展历程,并对人物发表自己的见解。

《水浒》中比较集中写杨志的章节分别是:第十一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二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五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第十六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蛮横。有关语句如: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

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

二、这篇课文用的是元、明间的白话,还夹杂着一些方言,其中有的词语,字面上跟现代汉语完全一样,但意思却不同。如“计较”等。试从课文中把这类词语找出来,同现代汉语加以对照辨析。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认识词义的古今差异,认识到语言是发展变化的。虽然白话文很早就出现了,但明清时期的白话和现在我们常用的还是有差距的。因此阅读时,不要以今义套古文,以免造成误读。

这样的词语很多,比如:

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古:赶。今:动词,拿,拿走。

这厮不值得便骂人。古:有必要。今:作某事有意义。

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强人——古:强盗。今:能独当一面,坚忍不拔,有所作为的人,如女强人。去处——古:地方。今:去的地方,也有地方的意思。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古:遮蔽,躲藏。今:影子,名词。

你理会得甚么!古:懂,知道。今:理睬。

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还——古:付给。今:借了钱归还别人。

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古:(买卖场合)多给,让人占点便宜。今:宽恕,饶恕。

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古:索性,干脆。今:任意;马虎、随便。

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古:被。今:吃东西。

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古:计策。今:计算比较;争论;算计、筹划。

三、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课文标题却是“智取生辰纲”,试从晁盖等人的视角来改写这个故事。

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不同叙述角度的不同表达效果。

答案略。

教学建议

一、本文是节选,有必要对小说相关的情节进行必要的交待,这样有助于了解杨志“失意——得志——幻灭”的性格发展历程。可安排学生课下阅读有关章节,在课堂上复述有关内容。

二、注意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以及情节的结构安排把握人物性格,了解《水浒》刻画人物的技巧。

三、可以根据学生学过的内容,选取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人物,比较他们与杨志性格的不同以及逼上梁山道路的不同。

有关资料

一、《水浒》评介(章培恒、骆玉明)

1.施耐庵与《水浒传》

《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其事在《宋史》之《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以及其他一些史料中有简略的记载,大致可以知道:以宋江为首的这支武装有首领三十六人,一度“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后在海州被张叔夜伏击而降。

宋江等人的事迹很快演变为民间传说。宋末元初人龚开作《宋江三十六赞》记载了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并在序中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着。”由此可知,一则当时关于宋江事迹的民间传闻已经很盛,二则龚开所录三十六人,未必与历史上头有的人物相符。又据同为宋末元初人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当时已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话名目,显然是一些分别独立的水浒故事。《宣和遗事》也有一部分内容涉及水浒故事,从杨志等押解花石纲、杨志卖刀,依次述及晁盖等智劫生辰纲、宋江私放晁盖、宋江杀阎婆惜、宋江九天玄女庙受天书、三十六将共反、张叔夜招降、宋江平方腊封节度使等情节,虽然像是简要的提纲,却已有了一种系统的面目,像是《水浒传》的雏形。而元杂剧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水浒戏,今存剧目就有三十三种,剧本全存的有六种,它们于水浒故事有所发展,其中李逵、宋江、燕青的形象已相当生动了。概要而言,自宋元之际始,水浒故事以说话、戏剧为主要形式,在民间愈演愈盛,它显然投合了老百姓的心理与爱好。这些故事虽然分别独立,而相互之间却有内在的联系。《水浒传》的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创作出了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

但《水浒传》究竟为何人所作,却有不同的说法。此书最早见于着录,是明嘉靖时人高儒的《百川书志》,云:“《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同时人郎瑛《七修类稿》云:“《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二者的说法其实相近。稍后的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和王圻《稗史汇编》都记为罗贯中作。明万历时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则说是武林(杭州)施耐庵所作。据这些记载大致可以判断:此书当是先由罗贯中将说话、戏剧中的水浒故事综合、加工而成,故曰“编次”;后由施耐庵对这种本子加以发展、提高。对罗氏原本进行再加工的本子当不止一个,而以施耐庵的本子最好,故称为“的本”。至于胡应麟说罗贯中是施耐庵的门人(见《少室山房笔丛》),当是因为见到刻本是施氏列名在前面产生的推测。

施耐庵生平不详,仅知他是元末明初人,曾在钱塘(今浙江杭州)生活。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氏的资料,对其生平有较详细的说法,然可疑之处颇多。《水浒传》“施耐庵的本”的完成,大约比《三国演义》要迟二、三十年。

《水浒传》的版本很复杂。大致可以分为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简本文字简略,描写细节少;繁本描绘细致生动,文学性较强。这两个系统的先后问题,研究者有不同看法,但现在认为繁本在先的占多数,我们也持这种意见。换言之,所谓“简本”,其实是节本。在繁本系统中,现在所知的最早版本是《忠义水浒传》一百卷(当即一百回)。另有明嘉靖年间武定侯郭勋所刻行的一百回本,也是较早的刻本,但已经过修改……上述百回本在梁山大聚义后,只有平辽和平方腊故事,没有平田虎、王庆的故事。繁本中还有一种一百二十回本,是袁无涯根据杨定见所提供的本子刻行的,但增入了一般繁本系统所没有而只有简本系统才有的平田虎、王庆故事,并作了增饰。书名因此称为《忠义水浒全传》。……明末金圣叹将繁本的《水浒传》砍去梁山大聚义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七十回本,诈称是一种“古本”。因为它保存了原书最精彩的部分,文字也有所改进,遂成为最流行的版本。简本系统的《水浒传》也有许多种,现在只作为研究资料来使用,现知较早的本子有明万历年间余象斗的《水浒志传评林》。

这是我抄我老师的教案,您自己删改巴

热点内容
男人睡觉为什么容易醒 发布:2024-05-22 10:29:28 浏览:20
树胶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颜色 发布:2024-05-22 10:23:42 浏览:896
淘宝快递图片为什么不显示实物 发布:2024-05-22 10:19:20 浏览:791
为什么晚上睡觉有呼吸声音 发布:2024-05-22 10:17:02 浏览:776
为什么生完孩子还长头发 发布:2024-05-22 09:55:46 浏览:587
达摩2技能为什么不一样 发布:2024-05-22 09:31:27 浏览:477
为什么孩子会得肿瘤 发布:2024-05-22 09:30:35 浏览:547
小孩子为什么问题 发布:2024-05-22 09:25:25 浏览:154
为什么好多女生喜欢辣妹 发布:2024-05-22 09:07:36 浏览:125
有些淘宝店铺为什么要预售 发布:2024-05-22 09:05:58 浏览: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