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半夜时分 » 青海娶媳妇为什么晚上娶

青海娶媳妇为什么晚上娶

发布时间: 2022-09-12 17:28:45

‘壹’ 青海人娶亲敲门说什么

青海人娶亲敲门会说“开门来,我们移花儿来了!” 。

青海人娶亲流程:

娶亲的人来到新娘家大门,东家们早就把门顶上了。

娶亲的人就在外面喊:“开门来,我们移花儿来了!”

里面问:“你们移的啥花儿?要移到哪里?”

外面答:“我们移的牡丹花,要移到XX村”

里面又说:“那门锁着,钥匙寻不见呗。”

外面的人赶忙掏出红包从门缝里塞进去:“钥匙在扎哩,麻烦着把门开开个!”

敲门的人又开始下一轮的对话。

按照青海人的规矩,门缝里塞红包的规程得好几遍才开门,这样的游戏就是大家图个热闹,门打开之后,只见新娘家的东家们把娶亲人挡在门外,同时搬出一张方桌,上面摆着拴了红线的酒壶和酒盅。东家们倒满酒盅,开始给娶亲的人敬酒,来者非喝不可,这个规程叫“拦门酒”。

(1)青海娶媳妇为什么晚上娶扩展阅读

青海娶亲习俗:

青海人娶媳妇通常都是半夜里,赶天亮前把新娘娶回家,不能见太阳,这是古代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在女方家,白天“添箱”,到了晚上新娘的亲戚们等待迎亲队伍,新郎已穿戴一新,准备跟着娶亲的人去迎接新娘。

娶亲人主要有媒人、娶亲奶奶,还有负责抬东西的,负责敲门的,这些人捧着两只大红的喜盒,一只喜盒里装着新娘上轿时穿的衣服,戴的红盖头,还有化妆品、梳子、镜子、头绳等。另一只喜盒里装的肉方子、酒、茶叶、红枣、核桃等,这些东西都是双数。

‘贰’ 赤峰为什么有的地方娶媳妇要半夜娶

汉族过去也是半夜娶媳妇,习惯。当然也有躲避彩礼的目的

‘叁’ 为什么江浙有些地区娶媳妇是在下午迎进门,婚宴设在晚上

这是我们江南一代人的习俗,我们一般都会把婚宴各种宴会都定在晚上吃,觉得晚上是比较吉利的时候。这是江南的习俗。

‘肆’ 藏族婚嫁习俗

藏族的婚嫁习俗有旧婚俗和新婚俗之分,旧婚俗多数是包办,父母有养育和解决子女婚姻的责任,子女只有服从和孝敬父母的义务,过去找媳妇或赘女婿,子女是没有权利过问的。新婚俗是恋爱结婚基本上父母不包办代替,多为自由婚姻,男女恋爱,告知父母,再行习惯手续,最终成婚,但仍然基本遵循过去遗留下来的求婚、订婚和婚礼程序。

择婚

过去西藏贵族家庭的子女,男孩到了16岁,女孩14岁至15岁时,父母们便开始考虑他们的婚姻,选定配婚对象。首先要为子女暗地选好几家与自己家族地位相当的姑娘或男子后,一般是先委派家族里的强佐(即管家)作为主人的代表,带上缎绸、藏银、食物及哈达等礼品前去已择定的某个家族提亲,并请求告知家府子女的属相和元素,如果其家族同意作候选亲事,便会很乐意地告知子女的属相和元素。如果不同意,他们就会以子女已经定好亲事或不愿过早让子女结婚等为理由来婉言谢绝。当强佐(管家)获得对方的属相和元素后,家族要请高僧占卜,看与谁结缘合适。


求婚和定婚

经高僧择定与谁结缘后,便由家族内品位最高的兄弟或舅舅带上丰盛的彩礼和清单,前往择定的家族求亲。送礼谈妥后,再请高僧占卜,择出订婚吉日。


订婚这天,男方要送给女方家中老少尊卑每人一条哈达和丰厚的礼物,女方要准备好茶酒饭等,盛情款待。双方代表进入正厅依次入座后,主人家端上"切玛"敬茶酒。求婚之家献上礼物,特别向家母送上一块"帮典",用来作为母亲养育女儿之"奶钱"。之后,便把一式两份婚约放在高脚盘内,由证人高声朗读,另一证人认真核对。念毕,证人把两家的家印当众盖在婚书上,然后郑重地由女方与男方代表分别交给对方父亲,接着两家父母向证人献哈达,表示谢意。举行订婚仪式时,青年男女都不参加,只是家人出席。仪式结束后,女方家宴请宾客,欢聚一天;傍晚男方家人离开时,女方家庭向每个来客献一条哈达。


举行婚礼

男方家请星相师卜算黄道吉日以确定婚期(藏语"念孜")。举行结婚仪式的头一天,男方派人把一套漂亮的服装和眼饰用绸缎包好,送到女方家中,让新娘穿戴。迎亲这天,男方家要找一位有身份的人,带上一队人马和彩箭,彩箭上有明镜、璁玉、珠饰等,并牵上一匹颜色与女方属相吻合且是怀孕的、打扮考究的母马以供新娘乘骑,前往女方家迎接新娘。女方在马队到达之前,要举行敬"切玛"茶酒等告别仪式。当男方迎亲队伍进门之后,先把彩箭插在新娘背上,接着又将璁玉放在新娘头顶,表示新娘已属于男方家人。女方送新娘出嫁,一般带去一位陪人,当姑娘出门时,女方家人一手拿彩箭、一手拿羊腿,站在楼上高喊:"不要把我家的福气带走呀!"反复多次,直到姑娘走远。


马队起程,领队的应是属相最好的(一般都请星相师),他穿着白袍,骑着白马,手中拿着九宫八卦图,接着便是迎亲代表,然后是娘家随侍新娘出嫁的随从。一路上,男方家人要侍候在路旁,向马队敬3次酒如果路上遇到抬病人、倒垃圾、背空筐子的人,便认为是不吉利,婚后要请僧人念经消灾。马队行进期间,随行人员高唱"谐青"(大歌),新娘则要边行边哭。


男方在新娘到达之前,必须装扮大门,专为新娘下马准备垫子。垫子是装着青稞、麦子的口袋,铺上五彩锦缎,面上用麦粒画成"卐"符号。家人手捧"切玛"和青稞酒在门口迎候。新娘到夫家门前,先喝3口酥油茶再下马,脚要踩在撒有青稞和茶叶的地上。新郎母亲提着一桶牛奶欢迎新娘。新娘用左手中指浸奶水,向天弹洒几点,表示感谢神灵后,由新郎给新娘献上哈达,方能迎新娘进门。


传统的进门仪式十分繁琐,从下马、进门、上楼到入厅,每次都得喝一次颂歌、献一条哈达。新娘进入男方家门后,首先要给家族护法神祈拜。尔后新娘要坐在新郎身旁和双方亲属围坐一起会餐、互送礼物。参加婚礼的亲友们也献哈达、送礼品,以表示祝福。然后把一对新人引上房屋顶层,由喇嘛诵经,祈求家神庇护新娘。当屋顶竖立起一杆经幡时,新娘家的代表即庄严地宣布:从此,新娘同新郎家族的其他成员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


婚礼一般都要举行5至15天,这要根据家族经济状况来决定。在举行婚礼的几天里,也有特别亲近的亲戚或朋友包下婚礼中某一天的全部支出。婚礼的几天里都请有专人跳藏戏唱歌助兴。


婚后

婚后的第1天,新娘与新郎要很早起床,在守护家神前拜神祈祷。婚后第1月,新娘不得入公婆的住房,1个月后,公婆正式召见新婚夫妇,从此新娘就随便出入公婆住房了。


新婚满3个月或6个月后,新娘(或新郎)得偕同配偶返回自己家族小住一段时间,时间必须经高僧择定吉日,并通知女方(或男方)家族作迎接准备。回门的当天,新婚夫妇与父母一同带上随仆及丰盛的礼品前往,女方(或男方)家族要在宅院门前也要画好"永仲"摆设各种谷物、茶叶等生活用品迎接。一般父母在家等候,派强佐在宅院外迎接入室内,两家父母互献哈达,敬酥油茶和"切玛",并相互祝贺。新娘和新郎要在家族护法神前祈拜祷告。至此,婚配的全部过程即告结束。


藏族旧婚俗

旧西藏,婚姻多数是包办,父母有养育和解决子女婚姻的责任,子女只有服从和孝敬父母的义务。过去,找媳妇或赘女婿,子女是没有权利过问的,尤其是女子,往往到夫家还不知夫婿的面容怎样。解放后,多为自主婚姻,男女恋爱,告知父母,再行习惯手续,最终成婚。旧式婚姻,有许多约束,也就有不合理的地方,列举如下。


一是贵贱不能联姻。以往,十分注意门当户对,不能随便娶你意中的人。考虑对象,第一是地位、财富,次之才考虑品行和仪貌。那时,贵族的子女可以互相通婚,富有的人与穷人是绝对不能相爱的,农奴的子女当然不可能和领主结婚。


二是迷信的约束。说亲之前,先要献哈达讨对方值年属相,再把属相带到活佛或专事历算的人那里卜算,看看相合还是相克,如有缘份,方能订婚。若是相克,男女双方再愿意,父母也是不能同意的。


三是作为普通农奴,恋爱结婚得受自家领主的约束,主人不同意,农奴便不能结婚。一般是同一领主的农奴结婚还容易,主人尚可同意;而不同领主的农奴结婚,就关系到农奴的增减,得征求双方头人同意后,才征求父母同意,确实难上加难。


四是西藏旧社会分八等九级,屠夫、铁匠、乞丐等是最下等,他们的婚姻,也只能“门当户对”,其他阶层的人家是不会与之联姻的。


藏族也禁止近亲结婚,父系亲属绝不能结婚,母系亲属要在四代以后才能结婚。当然,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僻山区里,也有近亲结婚的,结果后代大多发育不全,不是傻瓜便是跛子。由于男女没有婚姻自由,带来的社会后果很不好,有的因为得不到自己恋爱结婚的权利,有的削发为僧,或逃奔远方,有些甚至自杀。


藏族新婚俗

现在恋爱结婚基本上父母不包办代替,多为自由婚姻。男女恋爱,告知父母,再行习惯手续,最终成婚,但仍然基本遵循过去遗留下来的求婚、订婚和婚礼程序。


1、求婚

这是必须经过的第一道手续。求婚之前先卜合属相,再送哈达给对方家庭正式提出求婚。


2、订婚

双方同意婚事,便派人选择黄道吉日,起草婚约证书。婚约证书一般请有才华能诗文的人起草,内容是写男女结合、互敬互爱、互相体谅、孝敬长辈,品德应当高尚,等等。也有的婚约书上写上今后财产继承事宜。这种婚约,是用诗歌形式写的,可以朗诵。


订婚这一天,男方要送给女方家中老少尊卑,每人一条哈达,并要送给对方父母养育女儿时"奶钱"。对方准备好茶酒招待来人。双方代表进入正厅依次入座以后,主人家端上"切玛",敬茶酒。


求婚的人家献上礼物,也送还这一天所花的费用,还要进一块"帮典"(围裙)。送这一天的费用是因为男家求婚,本来一切费用自当男家负担,如今女方代办、,应当用钱补偿为谢。送"帮典"的意思是:姑娘自小不知磨破母亲多少块"帮典",送来这一块赔偿损失。敬完茶酒以后,便把一式两份婚约书放在高脚盘内,由一家证人高声朗诵,另一家证人认真校对。念完订婚书,证人把两家的家印当众盖在书上,然后郑重地由女方与男方代表分别交给对方父亲。接着,两家父母对证人献哈达,表示谢意。订婚这一天,青年男女都不参加,只是家人出席。仪式结束后,尽情欢乐一天。离开时,女方家庭将哈达和回礼送给对方。


3、结婚

结婚仪式的头一天,男方得派人把一套漂亮的服装,以及巴珠、嘎乌、手镯等装饰品,用绸缎包好,送到女方家中,让新娘明天过门打扮用。迎亲的这一天,男方家要找一位有地位的人,带上一队人马,还得牵上一匹准备给新娘骑的打扮考究的马,这匹马的颜色,与女方属相吻合;这匹马必须是怀孕的母马。同时,还得带上彩箭,箭上有明镜、璁玉、珠饰等。马队到达之前,女方要举行敬"切玛"、喝酒等告别仪式;男方迎亲队伍进门之后,先把彩箭插在新娘背上,表示她已经属于男方家的人了。又把璁玉放在新娘的头顶上,这块璁玉藏族习惯称为灵魂玉,这样做,表示男方的灵魂已托付于女方了。


女家送新娘时,一般带去一位陪人。当姑娘要出门时,女方家有一人一手拿彩箭,一手拿羊腿,站在楼上高喊:"不要把我家的福气带走呀!"反复多次,直到姑娘走远。马队出门起程,领队是一个属相最好、穿着白袍、骑着白马、手中举着九宫八卦图的人;接着,便是迎亲代表;然后是新娘和伴女;最后是随同前来的人。一路上,男方家人要侍候在路旁向马队敬三次酒。如果路上遇到背水、背柴禾的,认为最吉利,应下马向过路者敬献哈达。要是碰到抬病人、倒垃圾、 或背空筐子的人,这是不吉利,结婚后再请僧人念经消灾。马队行进期间,随行人员高唱"谐音"(大歌),新娘则边行边哭。


男方在新娘到达之前,必须装扮大门,专为新娘下马准备垫子。垫子是装着青稞、麦子的口袋,铺上五彩锦缎,面上用麦粒画上吉祥的符号。男方家人手捧"切玛"和青稞酒在门口迎候。


传统的进门仪式是十分烦琐的,从下马、进门、上楼到入厅,每次都得唱一次颂歌,献一条哈达。新娘入厅后,坐在新郎下首,迎亲和送亲的队伍也入厅依次坐定,接着便献"切玛"、敬酒,给佛像、父母献哈达,在柱头上挂哈达。参加婚礼的人唱谐青,以示祝贺。主人献哈达,感谢众人。做完这些,新郎送新娘入洞房,其他人便尽情吃喝玩乐。这种活动一直延续三天。三天中,亲朋都可陆续来献哈达和礼物,主人款待酒茶,新娘不出房周旋。


结婚前,女方家人选择一个吉利日子,全家前来祝贺,并正式移交嫁妆。移交仪式由男女两方代表主办,一人高声朗诵嫁妆清单,每念一种,女方代表便当场把物品交给男方代表。嫁妆的多少,根据各人的经济地位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其中必有小铜菩萨一尊、经书一册、佛塔一个。据说是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时,就是带这三件物品,所以一直流传下来,成为婚仪嫁妆必备之物。嫁妆清点完毕,便把清单放在高脚盘上,置于新郎面前,意思是交给他收起。宴请宾客和交接仪式完了以后,新娘才出房门,与家人同乐。


藏族的婚嫁特色:

藏族婚嫁制度

藏族的婚姻制度从前是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并行,现在则大多采用一夫一妻制,只有偏远的游牧地区由于生活艰辛,少一房妻子可以减少开支,而保留有几个兄弟共娶一房妻子的现象。藏族年轻男女或自由恋爱,或相亲认识,决定结婚之前必须先合八字,八字相合的话,男方向女方赠送哈达求婚,然后择吉日正式举行订婚仪式,订婚仪式之后便开始准备结婚典礼。


结婚典礼的前一天,男方须将新娘礼服与珠宝首饰先送到女方家,以备第二天使用。结婚当天,男方以一匹有孕的雌马作为新娘坐骑,让迎娶的代表牵去女方家,这匹马的颜色须与新娘的八字相合。迎娶的代表还须带一把装饰明镜、碧玉、珠宝的彩箭,一进女方家,便将彩箭往新娘背后一插,表示她已是新郎家的人,接着把箭上的碧玉取下别在新娘头上,表示新郎的灵魂已附在新娘身上。


当新娘要离开娘家时,家人便爬上楼顶,一手抓着刚才插在新娘背上的那把彩箭,一手抓着一只羊腿,反复地喊着:"不要把我们家的好运带走啊!", 直喊到新娘走远。接新娘回到新郎家的途中,迎娶的队伍由全身穿白袍、骑白马、手举八卦图的人前导,若是路上遇到背水或挑柴的过路人,表示吉祥之兆,须下马送哈达;若是撞见倒垃圾或是抬病人的,表示有灾,婚后必须请喇嘛念经解除灾厄。


男方在新娘尚未抵达之前,便已将装有青稞或小麦的袋子铺在门前布置妥当,新娘抵达后,踩着这些袋子进入新郎家,然后再献"切玛"、敬酒、挂哈达、长辈祝福等仪式之后,进入洞房。


“情卦”预卜婚姻

"情卦",藏语叫"日梦祷",流行于云南藏族地区。它是某些藏族地区男女青年表达爱慕之心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形式。但是,藏族青年的"情卦"却不是这麽回事,而是一种以爱情为内容的猜测心思游戏。


凡三加情卦游戏的男女青年,每人拿出一件最能代表自己心思的小物件集中于一人手中。掌管小物件的人将所有的小物件放在手里,轻轻摇晃后,暗中取出一件摆在手里,让人们猜测。于是,其它青年人便猜测物件属谁所有,并针对物主爱情上的处境唱出一串风趣的情歌。


如果物主已经选中了心上人,但却羞于开口,就要用含羞的歌词唱出来。如果物主虽然选中了意中人,但是,意中人却早已与别的青年私定了终身。对此,人们可能用含蓄的歌词唱出来取笑他(她),风趣的歌词五花八门。歌声结束之后,掌握物件的人把手松开,看小物件是谁的,刚才所唱的歌就算是谁的爱情上的预卜。当然,不管预卜结果如何,都会引来青年们一串串充满青春气息的欢乐笑声。


抢帽子中生情

藏族青年在恋爱时,往往采取唱山歌送珍品抢帽子的方式,以表达对另一方的爱慕追求之情。姑娘如看中了一个小伙子,就会把自己身上的一件装饰品,如项珠耳环一类赠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如果接受了姑娘赠送东西,那麽就表明他也爱上了这个姑娘。


如果是小伙子先看中了姑娘,他就会寻找机会和姑娘接近,并趁机抢走她的帽子。过了几天,小伙子则又去寻找这位姑娘,把抢来的帽子还给她。如果姑娘愉快地拿回了帽子,就说明姑娘也爱上了小伙子,并接受了他的爱。姑娘如果不肯接回自己的帽子,就表明她不爱这位小伙子。


“新娘”嫁青天

以前,青海甘肃地区藏族,姑娘长到十三四岁,便要举行隆重的"戴头"仪式,本是嫁姑娘娶女婿的泛称。 不过,举行"戴头"仪式的姑娘娶的女婿却不是英俊结实的小伙子,不是实实在在的男人,而是蓝蓝的青天,是姑娘们抬头能望得见却不可能与之同枕共眠的天。


因为娶的对象是蓝天,所以又称"戴天头"。实际上,娶青天为"婿"的"戴天头"仪式,是藏族姑娘们的成年礼仪式。 姑娘举行了"戴天头"仪式后,便表示已长大成人,从此有了社交的权力,不但可以自由地谈情说爱,而且可以把所爱的男子领回到家中同眠共宿。


生下孩子,对于"戴天头"后的姑娘来说,是正当的行为,决不会招致社会舆论的非难。"戴天头"后的姑娘日后可以嫁人,也可以终身住在娘家,靠情人不断上门过自由的性生活。虽然终生为姑娘,但却与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儿女组成一个母系家庭。


多妻与多夫

旧西藏在婚姻活中,一夫多妻与一妻多夫的现象还比较多。一些有女无子的人家,为了保证家庭完整和宗祧的延续,往往姊妹共娶一夫,入赘男子先后同几个姊妹结为夫妻。这种以男子入赘形式构成的一夫多妻制,除姊妹共夫外,还有母女共夫的现象。如果有着一个年幼女孩的年轻女人死了丈夫,她就会另招男子为夫,支持门庭。等到养女长大成人后,继父又同养女同居,形成夫妻关系。


旧西藏除了一夫多妻的现象外,还有另一种一妻多夫的婚姻习俗存在。有些藏胞因害怕灾害而导致家庭财产的分裂和社会地位的下降,于是会为几个儿子共娶一个妻子。


兄弟数人在妻子的意愿下轮流与其共居,解决性生活。谁与妻子同眠,便将自己的信物置于室外,他夫看见,即行回避。此外有的家庭,妻子半途去世,夫辈未老而子辈业已成年,在征得他家姑娘父母同意后,父子两代可以同娶一个妻子。不过,父子共妻的婚礼,要以独生子的名义举行。

‘伍’ 青海人有哪些重要的婚俗

青海蒙古族的婚俗

蒙古族青年男女的婚姻基本上遵循“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传统习俗。也有自由相爱成亲的。但婚姻的最终决定权在于父母。同姓不能通婚,表兄妹也不能通婚。青年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后,首先需要定婚。定婚时男方送羊、酒、茶、衣料、首饰及其他生活用品,女方陪炊具等。部分地区还有“偷婚”风俗。

婚礼

举行婚礼的这一天一大早,新郎同主持婚礼的人带着迎亲队伍,备上高头大马,带上彩礼,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抱着大酒坛子。坛子颈上系着一条洁白的哈达,还挂着用红丝绳套着的一大块扁平的方形水胶。这块水胶象征着新郎和新娘的爱情,如同这水胶贴合的一样,永世相亲相爱。其他人,有的抬着整羊,有的拿着哈达等,来到女家。女家的主人和亲友,远远看到迎亲的马队,便在蒙古包前的草地上打着锣鼓、吹起海螺,欢迎迎亲人。迎亲人离蒙古包几十步外下马,新郎向新娘父母各敬献一条哈达,接着向兄弟姐妹献哈达。父母接过礼物的时候,要对新郎和新娘致以崇高的祝福.礼毕,由女家设宴招待双方亲友。这时歌手唱着动听的祝词,从盛满酒的鼎形大坛里,用九眼漏勺向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献祭。然后从酒坛中斟酒入盅敬给席上宾客。唱完盛宴祝词后,大家放声歌唱喜庆歌。

酒席结束的时候,男女双方各献上一只整羊,一只放在男人们面前,一只放在女人面前。这时席上年纪最高的男人先动手在荐骨部的两侧下两刀,然后把刀子交给主婚人。主婚人顺刀口切下两条肉片,横放在荐骨上,然后长者拿下一条放在蒙古包内上方的箱子上,接着由主婚人将肉卸开,分别放在其他客人面前。放在女人们面前的整羊肉,由嫂子辈的人卸开,分别放在其他客人面前。这时由负责招待客人的人说:诸位客人吃肉。吃完肉,东家再给每人敬一杯酒和一碗酸奶。这叫水胶哈达的宴席。当天晚上新郎同主婚人与一个跟随人住在岳父母家。次日,招待完女婿后,岳母将用红绸包好放满糖果的银包木碗装进女婿的荷包里,又在腰上围紧。这时主婚人说:我们已经受足尊敬。于是女婿请岳父一起先启程。姑娘将要启程,把一包包有青稞、麦粒、奶食的哈达掷入母亲的蒙古包,以象征留下娘家的福泽。然后两位嫂子牵着姑娘的马,前边又有两位嫂子举着画有龙凤的帐幔,上马领路。姑娘的母亲紧跟在姑娘的后头,其余人分两行骑马送行。行至半路,由新郎和几位陪伴的人前来迎接客人。迎客的两嫂子扶新娘下马,新郎接迎岳母,并在原地摆午宴。午宴后继续前进。

他们一路上唱着送亲歌,来到新房前,绕着新房顺转(即顺时针)三次。然后迎客人给新娘的马鬃上洒圣水,扶新娘下马。这时有两个力气大的人跑上前去,把两个支帐幔的抱下马来,否则新娘不下马,其他客人也不能下马。然后把新娘和新郎扶到新房前铺在地上的毛毡上,让他们并肩站在毡子上的桌前,把羊胫骨的大小两头分别让新郎新娘抓紧,接着歌手唱起拜天地的词。唱完祝词,新郎新娘向日月叩三次头,又让两人把羊胫骨上的踝骨扳下来。这时歌手又说,英俊的新郎、秀美的新娘,顺着这洁白宽畅的大道,向宽大的新房赛跑!按规矩谁先跑进新房谁就是这家的的主人。

在举行向日月叩头仪式的时候,已把新娘所有的用品在新房里布置好。与新娘的用品一起带来的,还有羊胸骨肉和一张绵羊皮,这两样东西等叩拜婆家父母时用。两新人跑进新房后,两嫂子给新娘重新梳妆打扮。然后主持婚礼的人手捧羊头给新郎在左脸上、新娘的右脸上蹭三下,将羊头从新房门口掷出,站在两侧的年轻人上前争套羊头。如果是女方的客人夺走,男方就用哈达和礼物把羊头换回来。这表示新郎新娘从此成为真正夫妻。这时男方接待客人的人领新娘给婆家的人叩头拜见。礼毕,在大蒙古包里,为男女双方的客人们大摆宴席。随后,新郎新娘请双方客人到新房。客人们每人要带一瓶酒和哈达或绸缎等礼物来到新房。这时新娘带来的羊胸肉和其他部位的肉也已煮熟,两位新人向诸位客人敬酒和羊肉,客人们也为祝福新人的新房将哈达、绸缎挂在从天窗垂下的坠绳上,把酒倒入大酒坛里。同时歌手唱新房的祝福词。这时新房门前已铺好新毡子和摆好桌子,上面摆了酒和各种奶食品。新房里招待客人的人说:下的雨要停,来的客要回。客人们便一一走到毡子上,接受新郎新娘敬献的欢送酒。到此,盛大的结婚仪式便告结束。

‘陆’ 青海汉族婚礼过程是怎样的

青海汉族婚姻缔结过程
汉族旧时婚姻习俗,讲究门当户对,婚姻的缔结有一系列的过程,首先,由媒人带上茶叶包儿到看中的女方家提亲,谓之“走茶叶”。媒人第一次到女方家提亲,要带上用红纸包的茶叶,介绍男方的情况,征询女方的意见,如女方认为亲事可以考虑,则由媒人再次送来正式的茶叶礼包若干分,每份两包,请女方及其亲友合议,经过合议,若表示首肯,则由媒人第三次向女方家送去一份茶礼,此次茶礼较为郑重大方,大体上商定了“送礼”的日期及“礼单”等。“送礼”就是订婚,送礼要看男方家境及女方要求而定,送礼者触媒人外,尚需有男家的至亲如舅舅、叔伯、姑夫等数人,女方家设酒饭招待送礼来的客人,席间商定婚期,当日或次日,有些汉族地区是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去羊肉方子一个,茶叶两包,有些地区是女方家向男方家回送羊肉方子和茶包。送礼之后男女双方家庭都要进行紧张的婚礼准备工作。娶亲一般是在天亮前进行,旧时娶亲用的是花轿,现在都改用汽车,娶亲队伍由娶亲奶奶(必须是公婆、丈夫、儿女齐全者方可)和媒人和新郎为主,队伍人数必须是双数,到新娘家门口时,去亲队伍要燃放鞭炮,新郎要高声呼叫岳父岳母以求开门,而新娘家门紧闭,内有小孩喧闹着,娶亲者会意,即从门缝塞进一个红纸包,若还不开门,多塞几个红包,谓之“开门钱”,如此这般,相互调笑戏虐一番后,方才开门,这时,娘家人有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手执酒壶酒杯严阵以待,给娶亲者(除新郎以外)一一强行敬酒四大盅,谓之“拦门盅”,谁不吃此酒休想入内。娶亲队伍到女方家后,要入席,谓之“上马席”。与此同时娶亲奶奶进入新娘的房间给新娘穿戴,这时,娘嫁女眷有意藏匿新娘的鞋子,娶亲人找不着时便要递上红包,戏虐一番后,新郎新娘佩红来到岳父岳母面前,由新郎敬酒并表示以后要善待新娘请父母放心之意,女方父母也要嘱托一番,后由新娘的哥哥抱新娘入(车),在新娘跨出家门的刹那,向门内撒一把筷子,而新娘也要放声悲哭。一路上行车要经过三至五座桥,到新郎家门时,男方家顿时鸣放鞭炮,如果在农村,院子内点燃“松蓬”,新娘由新郎相伴,娶送亲奶奶簇拥扶持踏上红毯行至婚礼堂,在城镇地区,一般由新郎抱新娘至婚礼堂,新娘脚不能沾地,在婚礼堂,司仪主持拜堂仪式,一般而言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拜堂后入洞房,一对新人由双方亲戚簇拥着抢先进入洞房,也有新人同时进入的,进入洞房后,新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在送亲奶奶的引导下两新人喝米汤,意取甜甜蜜蜜,此前,公婆在布置新床时要在床头和柜子里放置红枣和核桃等物,在青海东部一些地区还要进行“禳床”活动,向床上抛撒糖、红枣和核桃等,意取多子多福。
新娘娶进门后,在男方家摆席宴请送亲人,送亲人由女方家至亲组成,男方家要盛情敬酒,谓之“下马席”。约到中午时,男方家热诚招待娘家人,宴席一般要上十至十二道席,上甜食时,一对新人开始向宾客们敬酒,若在农村,伴郎手举木盘,宾客们喝完敬酒往盘中放上不等的钱数,以示贺喜,这时,新娘家要给新郎“冠戴”一身,即从头到脚一套新衣,娘家人要给婆家公婆、兄嫂、弟妹及舅叔伯婶等己亲和冰翁大人分送衣服、鞋袜、枕头等物,谓之“抬针线”,有的地区还要“开箱”、“装箱”,由小姑子开箱锁,打开之前,新娘的母亲要给小姑子红包,打开后,由婆婆往陪嫁箱中倒入核桃、红枣等,以示祝贺。席间由娘家人给厨师敬酒酬劳,送上毛巾一条,放上红包一个,谓之“抬上汤”,席间正值热闹之际,还要闹公婆。傍晚时分,娘家人席散客去,婆家人以男性青年为主,进行闹房活动,婚后回门,有些地方是婚后第三天,有些是第四天,回门时间不一定,至此婚礼过程完整结束。

‘柒’ 青海习俗,请问青海西宁那边的回民结婚的时候

传统的青海式闹洞房:有用棍子打新郎,用针扎新娘的,有故意刁难的,有“很黄很暴力”的游戏的等等……这些貌似低俗、粗鲁的背后,却有着一定的合理性。曾经,在旧时的青海,男女双方成亲的年龄都很小,而且双方都是在洞房的时候才知道对方的模样传统的青海式闹洞房:有用棍子打新郎,用针扎新娘的,有故意刁难的,有“很黄很暴力”的游戏的等等……这些貌似低俗、粗鲁的背后,却有着一定的合理性。曾经,在旧时的青海,男女双方成亲的年龄都很小,而且双方都是在洞房的时候才知道对方的模样。:传统的青海式闹洞房:有用棍子打新郎,用针扎新娘的,有故意刁难的,有“很黄很暴力”的游戏的等等……这些貌似低俗、粗鲁的背后,却有着一定的合理性。曾经,在旧时的青海,男女双方成亲的年龄都很小,而且双方都是在洞房的时候才知道对方的模样。

‘捌’ 跪求青海西宁结婚风俗

男女青年认识、相爱后经双家庭进入婚庆程序

一、男方选择吉日,于12.00前到达女方家,谓之认门,并邀请女方家长择吉日到男方家拜访,下午4.00前离开。
二、女方家在约定日12.00前到达男方家,谓之转家,商定定婚日期、婚庆日期、首饰、聘金、酒宴等事宜,下午4.00前离开。
三、定婚日期男方携带备办好的首饰、聘金以及4样礼物及于12.00前到达女方家,谓之定聘,下午4.00前离开。
四、男方在吉日、吉时前往女方家迎亲,到达时女方不能开门,经男方叫门、塞红包后才能开门以图吉利,女方家准备一半酒席(上马席)招待迎亲的亲朋,一般从进门到离开需2小时左右。
五、新娘迎娶回家后举行“婚庆仪式”新郎、新娘进入洞房,男方的妹妹给新嫂子端水净手、净面;男方的嫂子给新娘下面打2个荷包蛋但面不能下熟,并问新娘“生不生”。新郎、新娘进入洞房的同时男方家准备一半酒席(下马席)招待送亲的亲朋,中午时分正席开始新郎、新娘开始敬酒。
六、结婚的第三天,新郎、新娘带上礼物探望女方父母,12.00前到达女方家,下午4.00前离开。谓之回门。

多少钱要看双方的物质条件和基本要求,如果单指流程的话,农村的话也大概要两到三万元。

现在对程序的重视不大,定亲钱就记得主要是31800的(三家一起发),另外还有20008(奥运),最低一档是10001(万里挑一)。

‘玖’ 青海省的西宁地区的人们会有哪些结婚风俗习惯呢

西宁结婚风俗是指的青海省的西宁地区的人们的结婚风俗习惯。西宁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可以说它的经济发展的速度是非常的惊人的。西宁地区的文化历史底蕴还是非常的丰厚的,极具文化特色,西宁结婚的风俗也是非常的有地方魅力的。西宁地区生活着的大多数也是汉族人,但是西宁地区的汉族人的结婚的风俗习惯也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加入了一些地方的传统婚俗习惯。下面大家不妨就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西宁结婚风俗,以帮助那些想要嫁娶西宁人的朋友们。

最后,看完以上的西宁结婚风俗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呢?实际上西宁婚礼习俗也是有离娘肉和全可人的说法,可以说西宁的婚俗是既有当地的传统婚俗特色,又融合了一些其他地方的婚俗特色,使得西宁地区的婚俗更加的有意思,更加的吉祥。如果说大家要嫁娶的是西宁人的话,其实也不用过于紧张,因为老一辈人都是有经验的,会大力的帮忙,让婚礼全程都是顺利和完美的。

热点内容
为什么听课时微信自动退出 发布:2024-05-21 04:40:33 浏览:223
眼睛为什么涩的直流泪 发布:2024-05-21 04:01:35 浏览:658
为什么兔子的眼睛是红颜色 发布:2024-05-21 04:01:08 浏览:624
微信号是对的为什么找不到 发布:2024-05-21 03:50:36 浏览:163
为什么长的帅的男人这么渣 发布:2024-05-21 03:49:40 浏览:520
为什么猫咪眼睛总是闭着 发布:2024-05-21 03:47:03 浏览:226
重症室探视为什么时间那么短 发布:2024-05-21 03:30:41 浏览:710
熬的骨头汤颜色为什么是绿色 发布:2024-05-21 03:17:52 浏览:461
为什么到大学就丢东西 发布:2024-05-21 03:16:28 浏览:856
拼多多投影机为什么这么便宜 发布:2024-05-21 02:37:44 浏览: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