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半夜时分 » 为什么限制微课时间

为什么限制微课时间

发布时间: 2023-05-16 05:52:35

A. 普遍认为微课的时间以多少分钟为宜

普遍认为微课的时间以四十分钟至四十五分钟之间为宜,微课一般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B. 微课超过10分钟怎么办

微课超过10分钟也是可以的,微课时长没有硬性指标,但是一般都会控制在5-8分钟,因为一节课40分钟,都很少有学生能全身贯注地听10分钟左右,如果微课过长,学生看不下去,那课程后面的内容就相当于没学。微课之所以这么短的时间,一个是因为人的注意力时间实在是太短,二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不仅是大人,学生也是一样。

C. 教师教学中的微格课,微课有什么区别

一、内容上的不同

一次微格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详细、全面。而一个微课内容更加简练,呈现碎片化的知识信息。

二、上课形式的不同

微格教学相当于一个微型课堂,依然是师生之间下面对面教学,只不过教学的内容简化,时长缩短;而微课仅仅是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用现代信息技术记录,然后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是一种一对一衡销的学习模式。

三、时间的不同

微格教学的时间控制在5---20分钟内;微课教学时间控制在5---8分钟。



(3)为什么限制微课时间扩展阅读:

“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咐清游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

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正滚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

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微格教学的发展

微格教学在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首先在北京教育学院展开了学习研究,并进行了实践。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教委师范司的意见和要求,先后举办了七期全国部分教育学院教师参加的“微格教学研讨班”。

微格教学作为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方法,很快收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微格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扩展到中等师范学校、许多中小学和部分高等师范院校。

1993年全国各省级教育学院在国家教委的世界银行贷款的资助下,分别建立了具有先进设备的微格教学实验室,为这些院校和地区开展微格教学做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1988年10月至1989年3月,北京教育学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开展了微格教学效果的对比实验研究。实验分为微格教学实验组和教学实习对照组,以分析微格教学效果与实习效果的差异。

D. 单个微课程的时间都在控制在10分钟吗

是的,“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课程类型:

1、微第一种类型:PPT式微课程,此课程比较简单,PPT由文字、音乐、图片构成,设计PPT自动播放功能,然后转换成视频,时间在5分钟左右。

2、第二种类型:讲课式微课程:由讲师按照微课程要求,按照模块化进行授课拍摄,经过后期剪辑转换,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

3、第三种类型:情景剧式微课程,此课程借鉴好莱坞大片拍摄模式,企业组成微课研发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情景剧设计策划,撰写脚本,选择导演、演员、场地进行拍摄,经过制片人后期视频剪辑制作,最终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

(4)为什么限制微课时间扩展阅读

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除了网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也可以用于学校例会、研讨会观看或讨论。

微课程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微课程每一集内容相对独立,它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还可以独立成系统,综合使用。

E. 微课为什么大多限制在十分钟之内

无论视频多长,用户实际观看时长的中位数都不超过6分钟。而且6-9分钟长的视频是个拐点,更长的视频实际观看的中位数反倒会下降。比如长度超过12分钟的视频,实际观看中位数只有3分钟。所以,“微视频到底多短最合适”这个问题有了标准答案——6分钟。这个数字挺难让人接受的,因为按多数老师的习惯,6分钟根本讲不了什么东西,15分钟都勉强。但和下一个结论联合分析,其实未必真做不到。
我们2013年6月进行了一项面向我国中小学首届微课大赛参赛微课视频时长的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7分钟为最佳时长,太长效果不好,太短则讲不清或视频编辑技术要求高。即87%以上的微课教学视频长度都小于10分钟。其中75%的视频时长在5-8分钟之间,小于3分钟的则不到6%,超过10分钟的不到13%。可以看出,中小学微课视频长度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5-8分钟最为适宜。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对象略有不同。

F. 微课教学一般需要多少时间

微课教学一般需要10分钟左右。

原因:现在是快节奏时代,好比微博,追求快捷精炼;学生课程多,疑问多,若每科看一个微课,而每个微课时间过长,那么学生则没有时间看完他(她)想看的微课;10分钟左右足够讲透一个小知识点,否则要么是讲得太泛,要么是讲得太啰嗦。

(6)为什么限制微课时间扩展阅读:

微课时间安排有主次之分,正文以外的花絮时长不得超过15秒;微课程应用较多的领域是职业教育,考试培训和企业培训市场的微课程还比较少,随着智能手机应用,微学习已经开始飞速蔓延,微课程以其简短精悍,随时随地特点也势必会成为炙手可热的课程教学方法。

以微课学院创始人范国玉先生为带头的专家学者已经开始着手正式研究企业微课程的开发技术,制作形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G. 为什么微课时间是5分钟

因为他是微课微课不是用来给学生听课的,主要是为了让老师自己看一下自己的课讲的怎么样,所以时间比较短。

H. 微课学生任务单学生看视频有时间限制没

有。用微课软件上网课时,学生完芦好凯成微目标的学习任务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一般会规定学生在袜滑10分钟之陪唤内通过观看微课或者微视频完成任务测试。

I. 什么是微课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我复制的,希望你采纳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黎加厚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上海)

一、 引子:你摊上大事儿了

2013年新学期刚开始,我几乎每一周都接到电话和电子邮件,一些省市的教育部门、基层学校热情邀请我去参加报告会或培训班,给一线教师培训学习微课程教学设计。

我感到奇怪,为什么大家现在一下子象发烧一样,到处都在说微课程、翻转课堂、可汗学院?

上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编辑又给我发邮件,又打电话,希望我帮杂志社最新一期撰写关于微课的稿件,还说邀请了华南师大的焦建利教授、最早在国内基层教育部门组织微课大赛的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主任一起撰写微课稿件。

正在我思考如何完成杂志社这项任务的时候,我的手机又响了,这是一所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打电话,要我给该校全体教师培训微课教学设计,电话中他一开口就说:你摊上大事儿了!

我问他为什么现在要搞全员教师的微课程设计培训?对方说,你看看,过去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中心机房,学生上机要排队、发上机票、门庭若市;现在,门可雀罗,除了教师规定必须到机房上课以外,几乎没人来这里,机房里的电脑都蒙上灰了;而在校园里,学生个个拿自己的电脑和手机无线上网。

你再看看大街上,人人都有手机,家家都有电脑。

下一步的发展,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学生人人用自己的设备上网学习,教师不“翻转课堂”,还用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行吗?时间已经到了一个节点上了!

啊,我明白了,我摊上大事儿了!我们搞教育信息化的和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人都摊上大事儿了!

二、“课”和“微课”的含义

在正规学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所说的“上课”了,“一堂课”,是指目前学校教育普遍实施的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方式与基本单位。

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教学活动,是以上课作为主体,上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核心。

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着中,对“课”的定义是:“课是有时间限制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一个完整的、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

”[1]

观察和分析一节课的组成,包括了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材-各类数字化媒体-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反馈-学习环境等多种要素,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与互动,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生命活动。

与“课”的概念相对应的“微课”(微课程),是最近从“翻转课堂”中涌旁手仿现出来的新概念。

去年,当大家注意到可汗学院的课程是一小段一小段讲授知识点的“小”课程,就开始把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称为“微课程”。

后来发现,仅仅是一段“微视频”,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这样的“微视频”还在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积件”的思路上,即将课堂录制的课堂实录视频切片,做成一个个教学片断,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或者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的“微格教学”。

但是,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教师培训翻转课堂的项目中,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我们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在“翻转课堂”薯物的教学流程中,可汗式“微课程”是指记录教师给学生讲授课程内容的一段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

这段“微视频”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

因此,有关“微课程”的评价标准,需要包括教师讲授教学运纤内容的微视频,还要包括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

为什么“微课程”的视频时间要在10分钟以内,这是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

我们在各地培训教师设计微课程的实践也发现,其实,微课程的时间一般在3-5分钟为佳,超过6分钟,人们观看视频就感觉有些冗长。

(上面介绍的是人们的经验证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将微课程的时间长短作为心理实验研究的课题,通过大样本实验统计得出精准的结论。

)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微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在微视频格式。

三、微课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

微课的出现,就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

在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中,变化最为明显和积极的,是人类科技迅猛发展引起的教学媒体的变化。

在人类教育史上,由于语言的进化、文字的出现、学习内容载体(媒体)的演进,从远古的岩石绘画传意,到甲骨、青铜、纸张、印刷,人类教育经历了口耳相传、私塾、书院到班级、学校的演进;从幻灯、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到移动设备、平板电脑、增强现实、三维打印;从世界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把传统的课堂带到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虚拟教育、1对1学习、翻转课堂。

在这个历史久远的演化过程中,教学媒体的变化最明显,而教学方式的变化相对缓慢。

在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上,从上个世纪早期主要使用的是幻灯、无声电影,录音等,电视和录像是80年代初随着日本索尼录像机进入中国后,逐步成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系统制作了一大批教学电视节目,各地电教部门都有以多少T为存储单位的课堂教学实录资料。

人们逐渐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电视教材不能进入课堂。

(周君达,1984)〔2〕 北京大学电教中心的追踪调查发现,电视教材利用率仅为0.046%,很低。

提出了对一般教学片应当发展小片(约3-5分钟)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播放。

(万明高,韩桂荣,1989)〔3〕在八十年代初,电教工作者就总结出学校课堂教学应发展内容集中单一、时间短,由教师随堂灵活运用的“插片”。

(王兴中,1983)〔4〕九十年代后,我国电教界已明确将“片断性内容”电视教材作为电教教材的一种类型。

“这类电视教材,可以没有尾,也可以没有解说,只是就某一课程内容的问题提供形象化的片断材料,教师使用这类教材时,需要边展示边讲解。

这类片断教材,尽管只有一、二分钟长,但往往是教学上非常珍贵的形象材料,对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好处。

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电视教材”(李运林,1991)〔5〕可见,长期以来,人们将微视频主要作为辅助教师讲课的辅助材料,还没有微课程的概念。

同期,在面向社会的广播电视台的节目中,开始出现了一种短小的电视教育节目,被称为“Micro Course”(微课程)、“Mini Course”(迷你课程),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讲述一个主题,如“Who to”(如何做……)节目,用微课方式几分钟介绍一种小技巧,诸如“如何打领带”,“如何做比萨”等。

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大规模进入正规教育的课堂中。

“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是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人们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到来,BYOD(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终将成为现实,前面提到的传统的课的组成结构将会发生变化,那就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手机(或者其他的设备,如iPad、三星平板电脑、MP4播放器等)学习原来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传递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追求教育改革的人们的浓厚兴趣。

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的传播,这种录制教师上课的“微视频”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教师辅导疑难”教学组织流程相结合的“微课程”开始在国内流行。

热点内容
为什么网上大宝防晒霜不好 发布:2025-05-17 10:03:47 浏览:171
脱贫时间表为什么没有辽宁 发布:2025-05-17 10:03:42 浏览:662
喂奶粉为什么孩子一边吃一边推 发布:2025-05-17 10:03:40 浏览:435
视频的时间长了为什么会卡顿 发布:2025-05-17 10:02:17 浏览:768
蜂蜜为什么颜色不一样 发布:2025-05-17 10:02:08 浏览:141
为什么我烫头要过好长时间才好看 发布:2025-05-17 10:00:40 浏览:987
为什么打印机显示文件过大 发布:2025-05-17 09:39:04 浏览:567
女生为什么抖腿之后会脸红 发布:2025-05-17 09:38:14 浏览:519
微信总是无缘无故丢失为什么 发布:2025-05-17 09:32:31 浏览:826
为什么苹果手机系统会占很大内存 发布:2025-05-17 09:26:37 浏览: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