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楼梦里的时间线很乱
❶ 《红楼梦》前八十回有哪些败笔 - 知乎
在探讨《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败笔”时,首先需要关注时间线的混乱现象。如海之死与秦氏之死的情节安排,显示了时间线上的不连贯性。黛玉和贾琏南下探望如海时,秦氏却已去世,时间跨度感觉异常之大,而秦可卿的丧事也与时间线存在矛盾。此外,湘云在与袭人的对话中提及的十年前的事件,也因年龄设定而显得不合逻辑。
地点不明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地是北京还是南京。支持北京论者指出,贾家在北京的多处证据,如“炕”、北京俗语的使用、贾琏与尤二姐的住所描述等。而支持南京论者则提出贾蓉履历中提及的“江宁府”,以及从南京到镇江的合理路程,以及《金陵十二钗》的设定等。两种观点各有依据,但仍未达成共识。
多出来的辈分现象也引起了注意。《红楼梦》中设置了五代贾家人的名称,其中“代”字辈似为后文添加,这导致了文本中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如焦大的年龄问题。这种添加使得故事内部的逻辑出现混乱。
“大宝玉”与“小宝玉”的概念则揭示了人物性格与行为上的反差。大宝玉表现出老练、考虑周到的一面,而小宝玉则更多展现出孩子气、冲动的一面。这种反差在文本中出现了多次,但并未形成连贯性,导致人物形象不统一。
“风月宝鉴”与“二尤”的故事也显得较为突兀。秦氏病重至离世的过程,以及与风月宝鉴相关的故事,似乎与主线情节脱节,可能为独立故事后插入。而二尤的故事则相对独立,文风与主线不同,可能为别本故事或情节的裁剪后插入,影响了故事的整体连贯性。
以上缺陷产生的原因探讨涉及成书过程的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红楼梦》是由《石头记》和《风月宝鉴》两部作品合成而来,这两种作品在内容上存在显着差异,如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人物的设定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些缺陷是在原作多次修改和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反映了作者对作品的不断调整和提高。两种观点均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存在的问题,但对着作权和成书过程的具体理解仍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