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出现雾霾现象为什么
Ⅰ 为什么晚上雾霾严重
早晚雾霾都是最为严重的时间段。不少人困惑,为什么白天雾霾天气有有所好转了呢?对此专家解释说:“主要是白天温度高,近地空气对流发展,将近地层的污染物向高层扩散,所以能见度明显好转。
Ⅱ 雾霾到底是怎么回事
结合很多朋友的观点及我个人的分析,关于雾霾的成因从重要到次要总结如下。
1) 煤:我认为煤是当今中国雾霾的罪魁祸首。那么什么地方用煤呢?首先是发电。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生产需要,电能消耗越来越大。那么我们的电从哪里来?依我个人的信息总结(可能不准,请电力专家指正),我国电力能源结构60%以上依靠火电,即烧煤;水电只占25%左右,核电5%,其它清洁能源如风电等总和低于10%。也就是说,我们用的电,大部分是依靠烧煤来获得的。其次,如炼钢、水泥厂、城市供暖等高能耗行业也都是依靠煤。我想我国以石油或者天然气做主要能源材料来发电、来取暖,还是微乎其微吧。而德国人认识到燃煤的高污染以后,今天已经几乎没有地方再用煤了,都改用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
2) 城市建设:刚刚读到江亿院士的呼吁,中国应该严格控制建筑面积总量。这一点很重要。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城市规划模式。方圆几百平方公里,连成一片的城市,上千万人口居住其中,这样的城市想不雾霾也难。大家知道,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消耗氧气排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排除颗粒物雾霾不说,就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这样的城市结构中都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扩散,更何况雾霾颗粒物呢?大家可能去过很多欧洲的小镇或者乡村。在德国,一个城市方圆几十平方公里都是大城市了。如果开车,常常是一个城市,顶多走个三五公里,十来公里就开到了满眼是农田的乡村,再开十来公里就又是一片小镇或者城市。而且,除了几个大城市外(如慕尼黑、法兰克福、汉堡等),其它大部分城市,看到10层以上的高楼寥寥无几。这样的结构,给我们的城市提供了呼吸的“肺”,同时也没有了拥堵等交通问题。我想,德国的人均面积应该不比中国大,人均汽车占有率更应不比中国小,但是这里没有雾霾和令人恐怖的北京拥堵。因此,我认为,我们的城市规划理念上,过去的十几年,发生了严重的路线错误。现在纠正虽有些晚,但是在接下来的城镇化建设中,希望能够汲取一些教训。
3) 其次才是汽车尾气。这一点,可能确实我们国家的油品品质需要大大改善了。
4) 政府官员、专家经常挂在嘴边的建筑工地扬尘啦(这些扬尘都不可能是2.5微米的尺寸,远远大于此),烤羊肉串啦,我个人认为这都是胡扯,贡献微乎其微。
说了这么多原因,那么对策呢?
1) 燃煤:我敢肯定地说,如果北京、河北连着停上3天电,将炼钢厂、水泥厂停产,保证全部的雾霾都散去。当然,这严重影响了百姓生活,不可能执行。但是可以减量啊。比如降低电厂的发电量,降低钢厂、水泥厂的产量等等。不要再急速追求你的GDP。同样呢,老百姓都养成节约习惯,降低能耗。因此,针对燃煤这一块,从长远来讲,政府应该下大力气改变我国能源高度依赖煤的特点,而转向其他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等;从短期来讲,在不可能快速减小燃煤消耗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强制性的要求电厂、钢厂、水泥厂的烟囱增加过滤装置,使其排放气体达到一定的标准。我觉得这是最快速见效的办法。应该也不难,就是不知道为何政府总是环顾左右而言它。
2) 城市结构:如上分析,当务之急就是在下一步的城镇化建设中,汲取教训,多建设小城镇,减小、减少大城市;在大城市中,兴建农田、果园、森林等可以给城市“呼吸”的“肺”。改变大城市人们的居住出行、就业习惯,减小每天的人流量或者人流动距离。
3) 对于汽车:严格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提高油品质及汽车尾气过滤技术。
4) 老百姓养成节约、降低每个人能耗的习惯。
5) 其它什么建筑工地、烧烤串等,适当控制就像,这些不是主要的。
如果仅仅能够做到我提到的第一条,我敢肯定雾霾将大大改善。为什么国家宁愿让百姓人人都戴上口罩,也不愿意给工厂烟囱戴上口罩?我们这样发展GDP,还有何用?
Ⅲ 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及危害
雾霾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
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PM10,也就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其次是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
第三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机电制造业的工业窑炉与锅炉,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
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霾(mái),也称灰霾(烟霞)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霾与雾的区别
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有效水平能见度1-10KM时称为轻雾。
“‘雾’和‘霾’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指出,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
——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危害区分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譬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符号为“∞”。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由于阴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的。
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
自我防护
1、雾霾天气少开窗
雾霾天气[2]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太阳出来再开窗通风。
2、外出戴口罩
如果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口罩以棉质口罩最好,因为一些人对无纺布过敏,而棉质口罩一般人都不过敏,而且易清洗。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3、适量补充维生素D
冬季雾多、日照少,由于紫外线照射不足,人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有些人还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等现象,必要时可补充一些维生素D。
4、饮食清淡多喝水
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
5、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3]
解决方式
2013年1月15日中国科协组织召开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说,出现如此严重雾霾,最根本原因是污染排放的增加;其次是大气自净能力衰减。原本污染物排放到大气后,在一定限度内,大气可通过本身的物理、化学反应,把污染物稀释和消化掉,使大气质量达标。“北京三面环山,每年有1/3时间,气象条件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也就是说,在1/3的气象条件下,北京非常容易形成重污染天。”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认为,通过人工降雨、消雾或刮大风来消除污染“既不经济也不现实”。他表示,根据已有的科技水平,人工降雨消雾都只能在局部的很小范围内进行,并且时间短暂,效果也不明显。“况且,动辄数千万的花费也难以承受。”
“减少污染源,削减大气污染物是解决雾霾的根本之道。”王庚辰说。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李洪说,据《关于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在重点排减企业中,北京共有58家企业实现了停产,完全切断了污染源;41家企业通过降低生产负荷,减少污染供需,实现30%以上的污染减排;强联水泥、平谷水泥二厂等均实现全部停产,水泥行业也实现了30%以上的减排任务。[4]
雾霾天该如何护肤
做隔离霜:
[5]出行的时候虽然紫外线比较弱了,但是由于雾霾的到来就有让隔离霜派上用场了,出行的时候一定要涂上隔离霜,而且到中午休息的时候还要洗掉隔离再次涂抹,这样既可以减轻肌肤的负担又可以邮箱的防止雾霾组成物质被肌肤吸收。
多做清洁:
因为肌肤表面的毛孔本身就是比较小的护肤窗口,但是由于雾霾的颗粒以及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紧肤肌肤内部这会让肌肤背部发生反应生成异色物质是小,还有可能让肌肤从深处受到损害。所以一定要多做清洁。(这里提醒大家每次清洁之后定要做隔离)。
增加抵抗力:
固体颗粒我们可以在肌肤表面阻止,但是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是气体形式的,又加上我们的肌肤毛孔也是供氧呼吸的一部分,所以很难阻止,但是我们会发现给肌肤很好的营养成分,这样让肌肤适当的增加抵抗力,这样不管是什么物质都可以再肌肤内部打包排出来。(所以这段时间清洁很重要)。
补水抗霾:
一定要做好补水,只有做好补水肌肤表面的皮脂膜才能高效率的地址各种对肌肤伤害的环境,所以每次清洁之后首先补水护肤简单做完之后再是隔离(切记)。
Ⅳ 雾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雾霾产生的原因有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
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
雾霾天气自古有之,刀耕火种和火山喷发等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都可能导致雾霾天气。不过在人类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雾霾天气才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态环境破坏,都为雾霾天气的形成埋下伏笔。
雾霾的危害:
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20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与雾相比,霾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
同时,灰霾天气时,气压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骤增、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和病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变慢,导致空气中病毒浓度增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很高。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雾霾
Ⅳ 雾霾产生原因
当你在高速公路上看到有些车的排气管出来的气是呛鼻的,是一种浓浓的烟雾的感觉的,那就证明这辆车使用的是柴油,而柴油的排放居然有着PM10的“重犯”,现在在我国,一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很大部分都是使用柴油的。所以,汽车尾气是有毒颗粒物来源。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如果碰上是雾天的天气,这些尾气也是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的哦。
北方到了冬季每家每户基本都会有暖气吧?不然这么冷的天怎么活啊!那么,问题来了,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也是形成雾霾的原因之一,你可知道?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国家,有大量的重金属工厂存在,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每天都在运作,每天都会有燃烧排放的废气产生,这也会造成悬浮颗粒的大面积出现哦。
有可能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也有可能是道路中间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在下雨或泼水后如果稍有泥浆流到了路上,待一小时干涸后,被经过车子的车轮一旋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但是它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的,所以这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现象。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
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2、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如今很多城市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已处于临界点,对气象条件非常敏感,空气质量在扩散条件较好时能达标,一旦遭遇不利天气条件,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就会立刻下滑,所以,面对雾霾,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