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时间为什么不是物自体
Ⅰ 长度、宽度、高度、时间属于物自体吗
不属于。
楼主问的显然是康德哲学,涉及时间、空间(也就是楼主的长度宽度高度)和物自体三个概念。在康德哲学中,时间和空间是感性认识得以可能的先验条件,分别是内在的现象形式和外在的现象形式。换句话说,时间和空间属于现象世界,和现象世界之外的物自体无关。
Ⅱ 谁知道康德的“物自体”的定义
在康德哲学中“物自体”概念是作为其批判哲学基石而存在的,是康德哲学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理论理性的知识论概念,更是实践理性的本体性概念,二者之间构成了内在张力,贯穿于康德哲学的整个体系之中。康德哲学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结合,是理性与非理性(或超理性)的矛盾统一,正是这种张力,推动着康德哲学体系的运转,而“物自体”概念正是康德哲学整个系统赖以运转的轴心。
在康德之前,传统的认识论认为,我们的认识或知识必须符合于对象,但是康德颠覆了这一看法,他认为物自体是不可知的,我们所能知道的就只有它向我们显现出来的现象,也就是我们感觉经验的知识。
康德关于现象和本体(也就是物自体)的划分和其二元的存在,是其整个批判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现象界是包括人的自然存在在内的自然界,它是感性的存在,是可认识的对象,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受严格的自然因果律支配,每个事物在因果系列中都以他物为原因、为条件,因而成为有限的事物。康德认为在现象界背后应设想有一作为它的基础的本体,它是理性所追求的理念,是人的理性只可思之而不可知之的的对象。因为,在现象界中受因果必然性支配的事物,总要以他物为条件、为原因,但自然不能仅停留在无尽的因果链条中,它必有一个最终的逻辑根据和本体,本体作为终极因,不以它物为原因和条件。
Ⅲ 为什么说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一、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表现形式
(一)时间和空间的含义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如π介子的“寿命”只有一亿亿分之一秒,但还是有一个持续的过程.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上千次、上万次的运算,但还是有持续的时间,谁也造不出不需要运算时间的电子计算机.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这种一维性表现在:任何一个物体运动的持续性都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时间总是朝着过去、现在和将来一个方向发展.时间的这种一去不复返性,即不可逆性,是由事物发展过程绝对不会重复的性质决定的.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所谓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一定长度、宽度和高度.也就是物质所具有的上下 、前后 、左右伸张的性质.物质的空间特性平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第一,表现为一定的体积.第二,表现为一定的位置.在数学和物理中,常常使用“多维空间”的概念 ,如物理学中“ 相对空间 ”和色度学上的“ 颜色空间 ”,都只有比喻或模拟的性质 ,并不表示现实的空间是多于三维的 .在数学上设想没有宽窄 只有长短的线和只有长宽而没有高低的面 ,这也仅是一种科学抽象 ,而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线和面是没有的.
(二)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空间、时间.离开空间、时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基本粒子尽管极其微小,但直径仍然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就是说还有一定的空间.许多基本粒子的寿命极短,如中性π介子的寿命只有一亿亿分之一秒.但毕竟还是有时间的.微观粒子尚且如此,比微观粒子大的物质客体当然更是具有空间广延性和时间持续性了.因此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在空间、时间以外的物质运动.另一方面,空间、时间离不开物质运动.一说空间和时间,就必然要问什么东西的空间和时间,离开物质运动的空间、时间是根本不存在的.空间、时间的度量离不开物质的运动.如测定宇宙间天体相互距离是用“光年”,即光运行一年的行程.对普通长度的精确测量以及对微观世界内极小长度的测定,都用电磁波以及其他基本粒子波的运动来测定.人们度量空间和时间的方法、工具和单位尽管各种各样,但都离不开物质运动.人们能够确定量、度、空间和时间的工具和单位,是因为作为工具的物质形态本身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物体之所以能够被测量,也因为物体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如果测量工具不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或者被测量的物体不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时间和空间则无法测量.由此可见,空间和时间离不开运动着的物质,物质和时间、空间不可分.正如恩格斯所说,时间和空间“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总之,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和物质运动密不可分.把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割裂开来的观点是必然要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二、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所谓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存在方式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时空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在时间和空间的反映.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所谓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不同事物的时间、空间特性是受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所制约的,即它们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人们关于时间空间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因而时间空间是相对的.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已由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由非欧几何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证实.
首先,空间、时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存在和发展,因而不同的物质形态各自有特定的空间、时间.几何学是反映物质空间特性的科学.不同的几何学反映着不同物质形态的空间特性.欧几里得几何学反映的是地面上狭小范围内物体的空间特性;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反映的是宇宙弯曲空间的特性;黎曼几何学反映的是微观空间特性.也就是说,三种几何学在它们各自适用范围内都是正确的.广义相对论认为,重力场的空间时间特性是依赖于物质质量分布的 ,物质的质量愈大 ,分布愈密,重力场愈强,则空间的“曲率”愈大,时间的流逝愈慢.这些都说明空间特性是依赖于物质状态的,具体的空间特性是可变的,因而是相对的.
其次,空间、时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证明 ,空间 、时间特性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物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 ,物体内部变化过程的时间就会延长,沿物体运动方向的长度就会缩短,这就是所谓“ 尺缩 ”、“钟慢”效应.并且空间长度变短和时间持续变长二者在数值上是相互补偿的.
总之,科学发展的事实证明了时空特性和人们关于时空观念的可变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设想的与运动着的物质相脱离的、绝对不变的空间和时间,只是主观的、空洞的抽象概念.唯心主义妄想利用人们对时空特性认识的可变性否定时间、空间的客观性,也是完全错误的.
Ⅳ 哲学有哪些关于时间的问题
不管现在论正确还是永恒论正确,时间都是世界本身的一个特征。这就是传统上对时间的根本看法。但康德在其新颖的认识论中,反对这种关于时间的传统看法,他认为时间只是人类认识方式的特征,而不是世界本身(物自体)的特征。康德断言时间和空间都是心灵认识世界的框架。这个框架表明了心灵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而不是世界本身的特征。
但是不管是康德正确,还是传统观点正确,时间仍然留给我们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康德式时间观那里,有责任去刻画这样一种作为心灵特征的时间如何与日常所经验到的似乎是外在的时间相一致。更加困难的是,它可能还需要给出心灵之具有这种特征的一些猜测性解释。倘若世界本身不具有时间这样的特征,那么世界本身是怎样的?具有这样的特征的心灵到底又到底是怎样的?这些解释必然与我们的常识相去甚远,如果没有很强的论证就难以令人信服。简单地把这些问题划为超出人类认识能力的形而上学范畴并不能遏制人们的求知欲。
传统式时间观面临的困难并不比康德式的更容易。时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实体或性质,以及它与人类认识方式的关系如何,这些都是极其困难的问题。另外也必须解决同时间相关的种种具体问题,例如前面提到的事物的持存性问题。
这里要提醒的一点是,康德完全接受牛顿的物理学,当然也包括牛顿物理学中的时空观。康德与牛顿的时间观不同的一点仅仅在于,康德把这种绝对的时间解释为心灵的先天认识形式,而牛顿当成外在世界的形式
Ⅳ 为什么康德说时间和空间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
唯心主义否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当然也就不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而把它们看作是观念的产物。康德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人头脑中固有的“先天形式”,人通过
Ⅵ 为什么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依据是什么
在19世纪末的时候,迈克尔逊-莫雷两人用精确的仪器测了光速在不同运动方向上的速度,发现光速是不变的之后,爱因斯坦就进行了合理的假设,假设所有的参考系都满足光速不变性.
空间相对性:只要是不同的参考系,都满足空间的相对性;
时间相对性:其实这是为了配合光速不变性和不同参考系运动的研究所作出的必要调整.
假设成功了,就是合理假设,只要它能够解决后续问题,它就是合理理论,否则,什么都不是.
再问: 爱因斯坦说过:“接近光速运动时时间停止。”,他的依据是什么,时间停止是否意味着人会长生不老……
Ⅶ 先天认识形式是什么,怎样理解呢
就是人不受后天因素影响的认识
Ⅷ 时间是什么 时间是物质在空间中的一种存在方式吗 物质在空间的存在叫时间吗
时间是物理学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长度m,时间s,质量kg,热力学温度K(开),电流单位A(安),光强度cd(坎德拉),物质的量mol(摩尔))之一,符号为t。时间是物质在空间中的一种存在方式,物质在空间的存在不叫时间。
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时间概念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
(8)空间时间为什么不是物自体扩展阅读
在国际单位制(SI)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s,在2018年11月16日召开的第26届国际度量衡大会对秒的定义:未受干扰的铯-133的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Δvcs)。
这个定义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绝对零度时是静止的,而且在地面上的环境是零磁场。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定义的秒,与天文学上的历书时所定义的秒是等效的。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毫秒ms、分min、小时h、日(天)d、月m、年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