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热为什么晚上体温高
⑴ 为什么发烧的人晚上温度会高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发烧,最好是找医生。但有时因不方便可先在家退烧。
一般体温在38以下,可不必退烧。
退烧的方法:
1、服用退烧药物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用臣功再欣就行,发烧较严重时可用福美松等药,但不能常用。小儿最好不要用阿斯匹林。
2、使用“解热栓”。
3、物理降温,一般仅用于紧急退烧。用湿毛巾(或酒精棉,慎用)擦孩子额、颈及胸部等处。
⑵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由于吸收了热量吗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吗为什么
楼主的问题是两个:
第一个问题:物体温度升高一定由于吸收了热量吗?答案:不是!
因为可以通过对物体做功,使它温度升高。比如对气体进行压缩,气体的温度是会升高的,但气体没有吸收热量(吸收的是机械能)。
第二个问题: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吗?答案:当然不一定!
因为很多的物理变化过程是吸热的,吸热只是为完成状态的变化温度可以不变。比如冰的溶化,在溶化过程中冰不变吸收热量,但温度是不变的。
正确的说法是: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升高(在不对外做正功的情况下)。
⑶ 为什么发烧时下午或晚上比上午温度高
每日早晚、人体各个部位及男女之间的体温均存在着差异。人体正常体温有一个较稳定的范围,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正常人口腔温度(又称口温)为36.2℃~37.2℃,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2℃~0.5℃,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2℃~0.6℃。一天之中,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0.8℃。另外,女子体温一般较男子高0.35℃左右。女子体温在经期亦有些许变化。
在健康状态时,如饮食正常,衣着适宜,人体的体温一般是比较恒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大致介于36.2℃~37.2℃),而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8℃以下是低热,39℃以上是高热。
⑷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 为什么阴天夜晚的温度比白天高
同学你好,大气的受热源是来自太阳光的照射,阴天的情况下,白天太阳透过大气辐射到地上,被地表吸收热量。所以大气的温度不高,到了夜晚,地表作为热源向大气辐射热量,但云层在阻挡,所以形成类温室效应。大气温度比白天高
⑸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吗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吗?答案:当然不一定!
因为很多的物理变化过程是吸热的,吸热只是为完成状态的变化温度可以不变。比如冰的溶化,在溶化过程中冰不变吸收热量,但温度是不变的。
正确的说法是: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升高(在不对外做正功的情况下)。
⑹ 为什么夏天晚上室内的温度比白天高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二:一,室内通风不畅,致使室外的凉爽空气不能及时进入;二,墙体白天吸收了足够的热量,晚上它要释放出来。
⑺ 关于发热的问题,急!
中老年人经常发烧的原因:
正常人的体温为37℃(华氏98.6F)左右,但是在各个部位的温度并不尽相同,其中以内脏的温度最高,头部次之,而在皮肤和四肢末端的温度最低。如直肠温度平均值为37.5℃,口腔温度比直肠低0.3~0.5℃,而腋窝下的温度又比口腔低0.3~0.5℃。体温在1日内也会发生一定的波动,如一般在清晨2~6时体温最低,7~9时逐渐上升,下午4~7h最高,继而下降,昼夜的温差不会超过1℃。体温在性别、年龄上也略有不同,如女性略高于男性;新生儿略高于儿童;年轻人略高于老年人;而老年人的体温最低。另外,体温也受到肌肉活动、精神紧张、进食等因素的影响。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人体不断进行氧化代谢,不断的产热;同时体热也通过散热途径(皮肤、血管、汗腺)散发到外界环境中,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使体温在1日内保持相对的恒定。
人体之所以发热都是由于产热大于
散热而引起的。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人体体
温的正常范围保持在36.2℃-37.2℃,如果体温高
于正常范围0.5℃者,我们就称其为发热。人体之所
以会发热,不外乎致热原与非致热原两种因素作用
的结果。
(1)致热原发热:致热原发热是最常见的。与人
体有关的致热原,如白细胞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
(细菌外毒素、结核菌素等)、类固醇致热原(游离原
脘醇)等所致的发热。
引起发热的致热原若不消除,则体温调节中枢
的产热和散热反应始终在新的、提高了的体温水平
上保持新的平衡,因此病人的发热会持续不退。若
致热原被消除了,则体温调节恢复到正常水平,体温
也随之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
(2)非致热原发热:此类发热包括:物理或化学
因素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所引起的发热;体温
中枢功能紊乱(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相互抑制关系
失常,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及体温调节障碍等)所引
起的中枢性发热;先天性汗腺缺乏或患鱼鳞癣病等
使汗腺分泌障碍,不能散热而引起的发热等
(见图1)。
图1 发热、散热机制
人体发热的原因 知道了人体发热的机制,我
们就来介绍一下常见的可以引起发热的原因。
(1)感染性发热:这是由于各种病原体,包括细
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与寄
生虫等的感染,引起急、慢性全身或局部的感染性疾
病所致。如我们常见的细菌性肺炎、麻疹、伤寒、脑
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及疟疾等病。感染性发热占发
热原因的50%-60%,可见临床上的绝大多数发热
是由感染性发热引起的。在感染性发热中,又有细
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等等,这都是我们在用药中应
该注意的。
(2)非感染性发热:除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
的发热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也能引起发热,就是
说,没有“发炎”时也能发热,医学上称之为非感染性
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中枢
性发热。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中枢性
发热,如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颅脑出血等。发热
的特点是高热无汗。②吸收热。因无菌性坏死物质
被吸收后引起的吸收热,见于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
组织损伤、内脏梗死(如心肌梗死、肺梗死)、白血病
等引起的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吸收后引起的发热。
⑤变态反应性发热。常见的有风湿热、药物热、红斑
狼疮、输血输液反应等引起的发热。④内分泌与代
谢障碍所引起的发热。常见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时产热增多;严重脱水病人散热减少等都可以引起
发热。⑤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影响了体温正常调节,也可以引起发热。自主
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多为低热,并常伴有心悸、
头晕、失眠、食欲差等症状。⑧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
病引起的发热。慢性心力衰竭时由于尿量和皮肤散
热减少,心衰引起的肢体水肿又起到了隔热作用,可
以使体温升高而发热。一些皮肤病,如广泛性皮炎、
鱼鳞病等,也使皮肤散热减少,引起发热,不过此时
的发热多为低热。老年人发烧与青年人不同,有时体温不很高,但经医生检查,可能已罹患重病。所以如果发现老人精神不振、呼吸和脉搏次数加快等现象,可能就是发烧的征象,应及时就诊。
对于发烧的老年人,在家庭护理时应注意:
一、要让老人卧床休息,以减轻体力消耗和心脏负担。卧床期间,要劝老人多翻身或帮助他(她)勤翻身,有痰要尽量咳出来,防止继发肺炎。
二、注意口腔卫生。由于发烧、舌苔增厚、口臭,会影响食欲,每顿饭后要让病人漱口,防止细菌孳生。有假牙的应取下洗净。口鼻有分泌物要及时清理,保持鼻腔通畅。口鼻处皮肤及粘膜如有干裂或小水泡时,可涂些消炎药膏,以防继发感染。
三、多饮水并注意观察每天的小便量。因为发烧出汗会使体内水分丢失,如不及时补充饮水,容易缺水。老年人一般对渴的感觉不太敏感,所以应主动给老人多喝水。
四、饮食要注重营养且易消化。发烧可引起食欲不振,故饮食宜清淡。老年人不需要过多的蛋白质,但至少应维持每天每公斤体重有1克蛋白质。来源以牛奶、蛋类、豆制品等为主;还应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如新鲜绿叶蔬菜、水果等。同时应多餐少食,以促进食欲。
五、保护皮肤。随着年龄增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特别在一些骨突处,如肘部、肩胛骨、耳廓、尾骨、髂骨、踝骨、足跟及枕骨(后脑勺)、等处,这些部位受压时间长,易引起褥疮。故应经常翻身变换体位,对受压部位要辅以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按摩时倒少许50%的酒精在手心内,然后用手掌按住皮肤作环形按摩。按摩手法要轻柔,先轻后重,最后扑上滑石粉,保持干燥。对汗湿的内衣、床单、枕巾等应及时更换,并要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无碎渣等物。
六、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房内要每天通风换气。冷天通风时要注意给老年人保暖。
七、按时给老人服药,以保持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如有咳嗽或稠痰不易咳出时,可用蒸气吸入治疗,有助于稀释和排出痰液。
八、要注意病情变化,及时和医生联系,最好记下一天中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以及饮食大小便情况,供医生参考。老年人病情变化快,因此要及时向医生反映,采取恰当措施。
对老年人的护理要耐心、体贴,要给病人以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这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复。
⑻ 为什么不能说物体吸收的热能越多,温度就越高
比容热指的是1千克的物体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
或者是温度下降1°所放出的热量.
不能说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就越大.应该是要使物体温度升的越高吸收热量就要越大
⑼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由于吸收了热量吗
不一定。
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冰在融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吸热是物体本身的温度升高,吸收外界的热量,外界温度降低。
物理中的吸热包括物态变化中的汽化、熔化、升华,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不一定吸热。它可以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物体的内能,比如太空中的流星与大气剧烈摩擦,温度升高,但没有吸热。
(9)吸收热为什么晚上体温高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及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都有关系。现阶段主要掌握与温度的关系。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切记温度不变时内能一定不变是错误的。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时内能也可能减小。同样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一定要在外界环境和物质性质都不变的情况下,才能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