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鸡每天产蛋时间晚
A. 为何母鸡大多数在早上产蛋哺乳动物却在晚上生产
母鸡通常在白天下蛋,这个与它们的生理结构有关系。首先光照对母鸡分泌产蛋激素有好处,这也是很多养鸡场选择光线好的地方了,而且会在鸡舍里安装较好的照明设备这样鸡就会没白没黑的下蛋了!再就是鸡在夜间的视力非常的弱,它们对夜晚有一定的恐惧正常是不会下蛋的。这大概就是进化产生的习惯吧!所以鸡通常在白天下蛋了。
B. 蛋鸡开产“过早”“过晚”都有害,那么蛋鸡开产最佳时间是几天
早产鸡的产蛋率较低,高峰维护时间较短,后期母鸡的收益相对较低。总之,一般认为120天内生产的鸡更好。产蛋鸡达到开产日龄,好处是:初生卵大,产卵高峰期长,产蛋期的合格卵率高,孵化率高,死亡率低。
3、开产过晚的害处:(1)鸡体损害:由于产卵过多,容易造成难产难产,脱垂增加。 (2)产蛋危险:开始产蛋后几天内容易产生大鸡蛋,延迟了峰值产蛋量,减少了总产蛋量,减少了产蛋量总数。
C. 蛋鸡产蛋没高峰是怎么回事
近段时间以来,养殖户普遍反映饲养的蛋鸡都出现以下问题:(1)开产以后产蛋高峰上升的特别缓慢;(2)达不到理想的高峰大约只有80%左右;(3)高峰期维持时间过短;(4)产蛋率忽高忽低。
针对以上情况现做一下诊疗分析:
1.种源方面因素:种鸡的遗传稳定问题,种鸡健康情况,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商品代的生产性能。(1)鸡白痢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特别是种鸡场,一旦感染到鸡白痢,再加上控制和净化工作不力,其种鸡孵化出的雏鸡死亡率升高,至育成期尽管死亡数减少,但仍有零星死亡,造成鸡群的均匀度大大地降低。至成年鸡时,造成蛋鸡开产推迟l-2周,产蛋率降低l0%-30%,当然也到不了理想的产蛋高峰,蛋壳质量不好,破壳、软壳蛋增多。

5.药物方面因素:很多化学药物都会对蛋鸡的产蛋性能产生影响,使用不当会造成蛋鸡绝产。例如:被国家禁用的金刚烷胺,经常或长时间的使用对蛋鸡来说,将不会出现产蛋高峰,并直接影响蛋壳的质量。磺胺类药物:由于人们对磺胺类药物缺乏认识,大剂量长时间的滥用而引起中毒.产蛋鸡使用了磺胺类药物,通过与碳酸酐酶结合,使其降低活性,从而使碳酸盐的形成和分泌减少,使鸡产软壳蛋和薄壳蛋。因此这类药只能用于雏鸡和青年鸡,对产蛋鸡禁用。此外,含有磺胺类成分的药物都会抑制产蛋,故不应用于产蛋鸡。氨基糖苷类也会影响产蛋,主要原因是氨基糖甙类药物干扰了卵黄蛋白的形成,其中新霉素、卡那霉素和链霉素影响严重,庆大霉素次之。痢菌净是我国自行合成的抗生素,对蛋鸡可因中毒造成产蛋率下降。驱虫药丙硫咪唑大剂量应用时会导致30%的产蛋下降等等。所以说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不要因为治疗用药而进一步的破坏鸡的产蛋性能,给养殖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能引起蛋鸡无产蛋高峰或产蛋时间维持过短的原因很多,要想在养殖生产中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首先一点是选择优质的种源,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选择优质的饲料,提供均衡的营养。其次是注重平时的防疫消毒工作,防病于未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产蛋率下降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只有做好以上工作,养殖业才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D. 母鸡总是晚上下蛋什么原因
说明是集中圈养的鸡,不放在室外自由行走,圈养的鸡在固定地方有灯光照明‘白天黑晚都有灯光;鸡误认为白天就下蛋;主要是鸡舍里关着不放出’它们搞不清白天和夜晚丶下蛋也不会时候
E. 母鸡开始产蛋的早晚与产蛋量有何关系
母鸡从出壳开始到产第一个蛋为止的天数,叫开产日龄,一般是按全群产蛋率达50%时计算该群鸡的开产日龄的。开产日龄的长短与鸡的品种、遣传、饲养管理、孵化季节等均有关系。一般来说,蛋用鸡成熟早,开产日龄为168-175天;兼用种次之,开产日龄为175-185天;肉用种较晚,开产日龄一般为190天左右。 鸡的性成熟的早晚能够遗传,实践证明,通过不断选种可以提早。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饲养管理条件对开产日龄影响较大,如喂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适当延长光照时间等,均可缩短开产日龄;开产日龄晚,说明饲养管理水平低,经济上不合算。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春季孵化则秋季开产,秋冬孵化则翌年春季开产。由于受气候、光照、饲料条件等外界环境的影响,秋冬孵的鸡开产较早。 性成熟的早晚与全年产蛋量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性成熟早产蛋多,但过于早熟反而影响产蛋量和蛋重;开产日龄早,蛋重也轻,达到正常蛋重所需时间长。因此对开产日龄的早晚要适当控制,尤其是肉用鸡。采取人工控制光照和限制饲料喂量等措施,可防止过早成熟。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的是搞好饲养管理,按照营养标准进行饲养,使其适时开产,不断提高体重,使整个鸡群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
F. 蛋鸡产蛋时间推迟
蛋鸡120天左右就开始产蛋了
产蛋后1到2个月进人产蛋高峰期
产蛋高峰期间如果鸡的体质好没有发生疾病
高峰期可以维持3到4月
一般到16个月左右就淘汰了
也可以视产蛋量而定
G. 影响鸡产蛋有哪些因素
(1)饲养品种
鸡的产蛋性能高低,首先决定于其遗传潜力,不同品种的生产潜力大不相同。据试验,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良种鸡可提高产量30%。因此,在生产中应注意选用高产效果确实、适应性强、易于饲养的商品杂交鸡。
(2)产蛋周期与产蛋率
良种蛋鸡往往可以连续产4~6个蛋,然后停产1~2天,接着再连产数天,呈现周期性产蛋现象,称为产蛋周期。连续天天产蛋则称为连产。产蛋率是指某一段时期内实际产蛋天数与总天数的比率。例如其一只鸡在30天内产蛋21个,则该鸡产蛋率为70%。
鸡年产蛋量多少与产蛋率、产蛋周期及连产性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鸡连产天数越多,产蛋周期越长,产蛋率越高,则其年产蛋量就越多;反之,鸡产蛋周期越短,产蛋率越低,其年产蛋量就越少。
(3)季节与光照
春季无论高产鸡还是低产鸡产蛋周期均较长,而夏季较短。若秋、冬季饲养管理得当,鸡的产蛋周期比较稳定。因此,生产中必须加强鸡群饲养管理,使其产蛋周期尽量延长,产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光照对鸡产蛋有重要影响,要保证鸡群高产,必须给予每天14~16小时光照。在各种光照中,以红光、黄光或白光为好,蓝光和紫光最差。为方便起见,人工光照一般用普通的白炽灯光即可。
(4)营养水平
鸡营养水平是保证高产的先决条件,尤以蛋白质、矿物质钙、维生素A最为重要。因此,在生产中,必须供给全价日粮,保证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要,以维持鸡群高产稳产。
(5)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湿度及风速对鸡产蛋也有一定影响,通常认为鸡产蛋适宜环境温度为13~23℃,最佳温度是16~20℃,冬季低温或夏季高温均影响鸡的产蛋。湿度的影响一般不太严重,但高温条件下湿度过大或低温条件湿度过大,可使鸡产蛋量显着减少。
(6)年龄
早春孵出的雏鸡一般当年产蛋量最高,以后随年龄的增大,产蛋量逐年递减,而且每年开产时间逐年推迟,停产时间却逐年提前。
(7)换羽
换羽是鸡的正常生理现象,但对产蛋有很大影响。换羽开始后除高产鸡外,一般都休产,一直到新羽毛长齐后才恢复产蛋。目前,多采用人工强制换羽,缩短换羽时间,减少停产期。
此外,影响鸡产蛋的因素还很多,如性成熟早晚、有无抱性等。为了达到鸡群高产、稳产的目的,必须限制影响产蛋的不利因素,为鸡群创造最佳生态环境。
H. 蛋鸡产蛋往后推迟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蛋鸡产蛋推迟的原因
1 、蛋鸡育雏期体重控制不当
1.1 鸡群发育不良,6周龄体重不达标,均匀度差。主要表现为:其一胫骨长度不够。胫骨长度是产蛋鸡是否达到生产要求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但有很多养鸡户在饲养过程中不知这一指标,因过分强调成本而不按要求饲喂合格的全价饲料,造成饲料营养不达标;忽视育雏期管理,造成雏鸡6周龄前胫长(褐壳蛋鸡要求8周龄胫长80mm)不达标。蛋鸡8周龄的胫骨长度十分重要,有8周龄定终身之说;由于早期胫长不达标会导致到18周龄开产时,鸡群中相当数量的鸡胫骨长度不到100mm;褐壳蛋鸡正常胫长应达到105mm为好。其二是体重不达标,均匀度太差。均匀度差的鸡群,其产蛋高峰往往后延2~3周,且均匀度差的鸡群在整个饲养周期死亡率和淘汰率高,产蛋高峰不理想,高峰维持时间短,总体效益差。其三性成熟均匀度差。因鸡群性成熟不一致,而导致群体中产生不同的个体生产模式,群体中个体鸡只产蛋高峰不同,所以产蛋高峰不突出,而且维持时间短,其产蛋率曲线也较平缓。
1.2 蛋鸡育成期增重不匀,各周体重波动大,鸡群体质差。育成期要求每周抽样称重5%(不低于50只鸡),以正确了解鸡群的体重增长情况和聚群的均匀度情况,从而确定下周的饲喂方式和饲料量。在确定下周的饲料量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参照手册所给的喂料量,一般手册所给的喂料量只是参考,执行时要根据本场的情况(即饲料实际营养水平、鸡舍温度、喂料设备、当周应激状况等)进行适当调整;第二,考虑饲料滞后效应问题,就是我们在本周调节饲料后,当周体重并未显示出来,一般3周后体重才表现出来,所以每周加料要遵循瞻前顾后、循序渐进的原则,决不可料量忽高忽低,呈锯齿状,这样做的后果是造成周增重波动大;第三,要注意育成期饲喂不能减料,料量只能增加或维持,一旦减料将严重影响周增重,尤其蛋鸡12周以后,生殖系统开始发育,一定要保持周增重。
1.3 育成后期过分限制体重大的鸡也会造成推迟开产。蛋鸡育成期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产蛋,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如果过分地追求均匀度,对生产也是不利的。有些鸡场不注意育成期的均匀度,盲目给料,再加上饲养密度不合理造成均匀度极差。发现问题之后,又盲目地追求鸡群的均匀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经常分群、调鸡,并在分群后不给大鸡加料,个别鸡场发现饲养员私下减料以控制体重;对小鸡大量加料,以在短期内使鸡群体重一致。这样在15周前如体重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对产蛋影响不太大,15周后这样做会使体重较大的鸡因没有足够的营养而不能正常生产,同时体重较小的鸡因加料过快,虽然体重很快赶上了,但由于此期增加的大部分是脂肪,生殖系统来不及发育,也就不能适时开产,均匀度很高(90%以上),就是产蛋率不高。
2.1 光照时间(人工补光时间)。我国地处北半球,自然光照最长的一天是夏至(6月21或22日),最短的一天是冬至(12月21或22日)。在9~12月份进鸡称顺季,育成阶段处在日照逐渐增长的季节,这有利于鸡的性成熟,出现开产提前。在3~6月份进鸡称逆季,育成阶段处在日照逐渐缩短的季节,对蛋鸡性成熟非常不利,特别是进入15周以后开始进入性成熟阶段,此期如果光照缩短,就会造成生殖系统发育迟缓,所以要求从15周开始补光以满足性成熟。
2.2 光照强度的影响。蛋鸡较为合适的光照强度是10-15勒克斯,轻度要适宜。对于正常的产蛋鸡,所需要的光照强度一般为2.7瓦。多层笼养鸡舍为使底层有足够的光照度,设计照度应提高一些,一般为每平方米3.3~3.5瓦。如果光照强度小,或者加光刺激不够,也会造成产蛋推迟。
3、 饲养环境不当的影响
3.1 鸡舍环境温度不合适。蛋鸡生长、生产的理想温度为18~24℃,低于18℃鸡用于维持体温的饲料增加,低于13℃就会影响生长发育及产蛋。当鸡舍温度过低时,如不及时增加饲料喂量,就会造成相对的能量不足,从而延迟开产。到冬季有些养鸡户不增加取暖设施,靠鸡群产热来维持舍温是非常错误的。
3.2 湿度与通风对晚产的影响。蛋鸡要求0~4周龄相对湿度60%~70%,4周以后50%~60%。鸡舍湿度的高低与鸡舍温度及通风有关。当舍温一定时,通风量越大,排出舍外的水分越多,湿度下降;通风量一定时,舍温越高,空气中含水量高,从而排出舍外的水分越多,湿度下降。所以鸡舍温度过低或通风量不足,都会使舍内湿度升高,平养鸡舍垫料潮湿,长期下去易发生球虫病或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从而影响蛋鸡生长发育,推迟开产。
4 、传染性疾病、肿瘤等影响
开产前患有慢性传染性鼻炎的鸡群,开长时间明显推迟,产蛋高峰上升缓慢。患有肿瘤病(马立克病、鸡白血病、网状内皮增生症等)的鸡群,会出现鸡冠苍白、皱缩、消瘦、长期拉稀、体内脏器肿瘤等症状,致使鸡群体重降低,无法按期开产或产蛋达不到高峰。
I. 母鸡产蛋时间一般集中在什么时间
母鸡在夏季节产蛋较多,夏季暖和,光照时间长,产蛋较多,产蛋鸡从16周龄起进入预产期,25周龄可达到产蛋高峰。这段时间,母鸡不仅体重在增长,生理上也发生着急剧变化。
鸡的产蛋受光照影响,光照长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产蛋。光照时间缩短,会逐渐停产。现代养殖场都是用光照去影响蛋鸡。自然条件下,当然是夏季光照时间长的时候产蛋多。
母鸡通常把干草或者软的植物铺在一起作为产蛋的地点,一只母鸡年平均产蛋300枚左右,平均出雏率70%以上。在产蛋之前会发出咕咕咕的叫声(连续不断),若遇到危险或有人抓它通常会蹲下来。
(9)为什么鸡每天产蛋时间晚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 抗寒力差,初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3℃,要10天后才能达到正常体温,加上雏鸡绒毛短而稀,不能御寒,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必须依靠人工保温,雏鸡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1-30天的雏鸡都要保温,并放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饲养。30天以上的小鸡,羽毛基本上长满长齐,可以不用保温。
2、 体温高,发育快,鸡的体温在40.8-41.5℃之间,所以必须在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饲养,另外鸡的消化道短,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因此要喂给营养充足,易消化的饲料才能满足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