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信息 » 小米为什么不能把芯片变成沙子价

小米为什么不能把芯片变成沙子价

发布时间: 2023-01-30 18:00:36

Ⅰ 华为之前,为啥没有国产手机厂商愿意自主研发芯片

你研究芯片是为了用吧?

你研究芯片要投资1000亿。

可是你买高通的,只要花500亿。

明白了吧?

外国就是这么卡你技术发展的。看到你要成功了,立刻降价,短视的人就不投资研究了,买买买。

所以才说华为牛叉啊!!所在才要支持华为啊。。。不然以后还是要被卡脖子的。。

其实按照国内的氛围,不自主研发是普遍正确的选择,没有回报,十几年持续高额投入,什么企业会做这样的决定?可华为做到了,所以牛逼。

文/小伊评 科技

国内手机厂商不敢去做芯片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

①资金消耗,技术门槛太高,研发周期过长,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公司无力承担。

②产品定位问题。

③通信基带方面的制约。

④来自高通的压力。

导致这些手机厂商都不敢去研发芯片,不光是之前,现在也一样。

01.研发芯片的门槛太高,普通手机企业根本承受不起。

芯片研发是一个需要长时间重投入的项目,首先你要招募一大批和半导体电路设计相关的人才组成一个团队,而且还需要去挖来一个有经验的大佬去当这个团队的掌舵人去掌握全局,设计架构和管理团队。

这种人才是非常非常稀缺的,大部分都会被其他芯片设计公司好好地保护起来,而且年薪都是相当相当高的。

就拿被业界称为“硅仙人”的Jim Keller(是苹果A系列的,AMD Zen系列以及特斯拉 FSD芯片的的奠基人),他的年薪虽然不为外界所知,但是根据坊间传闻来看,起码也是千万美元年薪的级别,也就是说,想要养这样的人, 一年光是工资的开销就得将近一个亿人民币

当然了你也可以选择从头培养自己的芯片设计团队,就像华为一样,但是这同样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而且这还需要公司具备比较浓厚的技术研发氛围 ,能够留得住这些人,否则的话,技术人员根本是留不住的,你刚培养得有点起色,其他公司就过来给你挖走了,你还得从头培养。

芯片研发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行业,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处于只有投入没有回报的境地,如果没有其他的业务线作为支撑或者企业本身没有技术基因,是很难坚持的下去的,最可怕的就是研发团队丧失信心,那就真的完了。

而且,芯片的设计是一个极其考验团队配合的工程,尤其是对于比较复杂的芯片来说更是如此,一旦团队磨合得不够,芯片压根就设计不出来。因为一个芯片想要设计出来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变量,信号干扰,发热分布,不同制程下对于芯片的影响,磁场的干扰等等,这都需要大量不同的团队共同协作,而且芯片的设计是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纰漏,如果出现问题就需要全部推倒重来,又要重新组织人员进行研发,对于团队的资源消耗以及心里打击都是非常大的。

另外,设计芯片还需要买 各种架构的授权 ,最简单的ARM架构,内核授权要买吧?又是千万级美元的投入,紧接着每一款芯片设计完成之后还需要通过软件进行检查和仿真验证以此来发现错误,而每一次验证的费用就是大几千万美元(一美元一门,目前手机芯片至少要几千万门,大家自己计算成本)

然后就是芯片流片测试了,一次流片的成本大体都在四五百万人民币左右,而且流片可不是只需要一次就可以了,是需要很多次才行,这一来二去也需要花费数千万的成本。

总之,芯片的设计在目前依旧是一门集各种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的公司他真的玩不转。

曾经小米雷总说芯片未来沙子价,然而当小米真正去做芯片的时候就发现了,芯片是真的难做。


02 产品定位问题

华为从一开始就是以高端商务机的身份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代华为Mate发布于2013年,他的的售价是2699元,比当时国内的智能手机的价格都要高一些,这就是华为对于自己机型的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华为可以有也必须要有更加充分的理由去打造一定的差异化,自研芯片,主打信息安全就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做高端手机本身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进行铺垫,和芯片研发的里程恰好是不谋而合。

而反观国内的其他手机品牌,在那个时代主要还是以性价比作为主要的卖点,对于这些公司得产品来说,他们只需要保证手机的性价比和知名度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过多的去思考所谓的独占的技术优势,对于他们而言,技术永远没有营销有价值。

03.基带芯片的制约

如果说前面几个维度都能解决的话,基带就是一个很难绕过去的门槛,很多芯片设计公司之所以在移动芯片上折戟沉沙,背后主要的原因就是玩不转基带,包括我们熟知的英伟达,博通,德州仪器等巨头,他们都曾先后推出过手机芯片,但是无一例外全部以失败告终。

因为基带芯片的设计不仅需要强大的芯片设计能力,他还需要设计公司在通信领域具备大量的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合作关系,因为任何一款基带都是需要和全球运营商进行大规模兼容性测试的。

而且基带还牵扯到极为复杂的专利问题,早期的很多通信专利都被高通所霸占,如果你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通信专利和高通进行专利交叉授权以此来降低专利费的话,你所研发出来的基带芯片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其结果就会造成你造出来的芯片成本可能比买高通芯片还要高,性能还不一定有人家的好,你还造个什么劲?

你看看国内这几家手机公司,除了华为之外,也就只有VIVO算是一家在通信层面有一定沉淀的企业(曾经就是步步高旗下搞通信的公司),其他几家手机品牌在通信方面的沉淀几乎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你让他自己造基带芯片可能么?强如苹果都造不出来。

当年小米生产出的澎湃S1芯片所用的基带就是联芯的基带,基带的性能非常孱弱,如下所示,和其他几家的基带根本没法比。

04.来自高通的压力


国内手机品牌现在和高通的绑定太深了,可以这么说一旦高通卡了脖子,国内这些手机品牌立马就得完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去考虑高通的态度,而造芯片本身就是对高通的一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高通会做善男信女?看着你研发出来的芯片和他对抗?别想了,虽然不卖给你芯片是不可能的,但是想敲打敲打你还是很容易的,延缓一下芯片供货时间,减少一下供货数量,提高一点价格,你难受不?国内手机企业是可以组织起来反抗,但是等你还没组织好你可能就没了,这就是现状。

华为就不一样了,华为生产智能手机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和高通深度合作,高通最早供货的都是中低端的芯片,而且等到麒麟中低端芯片崛起之后,连中低端芯片都不要了,这就是区别。

总之,国内手机企业想要研发自主芯片是太难太难了,尤其是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出现第二个华为海思。

套皮而已,没必要吹,以前别人没想到,套皮都算自研

自研芯片的这个成本是多高,大家多少也知道一点。

首先:研究芯片是一个无底洞,没有一定的资本投入根本撑不起,华为是通信业大哥,加上华为舍得投入海思,才能做出现在的麒麟。

其次:就是入芯片的圈子,也不一定成本,每次流片基本都是以亿为单位,失败几次,没几个企业受得了的,毕竟现在现金流很充足的企业是少数。

最后:研发时间长,不是一入圈就成功的,在投人投资金后,有可能几年才看到结果,或者直接消失了。

所以,华为能有海思麒麟,而且还是成熟的芯片,大家要骄傲了,当然现在小米oppovivo等企业也做大了,也开始想往这方面去投入,这是好事,但是也不要去阴阳怪气的。

现在也没有呀!搞个PPT开个发布会股价就蹭蹭蹭涨了,谁没事干那脏活累活,拿来主义就是香。

普遍人的心理是“既然有现成了,干嘛还要自己做?”

先一段题外话,我到国内工作六年多,看到的普遍现象是:“能懒则懒,不能懒则拖”客服一些资料有含糊的地方,让他们去跟客户沟通清楚,十居其九都不跟客户沟通,要么当面说“我猜应该是…”,要么隔几个小时再跟你说怎样怎样做,最终那部分多数都是错了要改。当中有一些是客服没找客户沟通,一些是客户也是“能懒则懒,不能懒则拖”的信徒,反正他们最尽力的,就是让自己少做。制作部门也不乏这种人才,有些物料是共用的,他们会等别人先做出来了,然后自己捡来用。

言归正传,上面的题外话只是想说明这个大部分人的行事心态,“能不做的,就尽最大努力不去做”。像上述那么简单的事情,人还是能懒则懒,芯片这种手机最难攻关的部件,既有现成,我们为何还要辛苦自己?

也许大家都听到过这种逻辑高论“这东西不可能搞到,要是那么好搞,别人都搞好了,哪轮到咱们?”这类负精神暗示。这种人其实不在少数,他们都认定了自己不行,就只会安安分分做自己的加工厂,连造梦都不敢想芯片的事情。

最后就是研发资金和人才。基本上,作为企业,不是学述机构,研发资金都要自己承担,众所周知,芯片研发是资金的巨大黑洞,你只研发而无利润支持,没有人才研究开发,过不了几年,公司都要赔进去。能够持续这种投入的有多少公司?目前手机圈,我国就只有华为

多年前,中国和西方并没有很大的冲突,西方将主要精力用在俄罗斯以及中东上,而他们确实发达,中国的大学只要是跟经济沾边的专业,都要学习西方经济学,可以说中国是真心想跟西方学习的。很多中国企业家也是真心相信,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这套理论的,以前有联想,现在有小米,两家高管都说过类似的话,可以说他们是西方经济学的好学生了。

一个初创企业,资金有限,需要购买各种原料,人工工资等,确实没什么钱投入研发,而且市面上已经有成熟可靠的原材料,自己投入研发的话可能刚研发出来就已经落后了,钱基本打了水漂。作为公司决策者,不直接买别人的才是傻。倪光南,任正非都因为这个被人吐槽过,所以也不难理解联想,小米等企业的选择。一条路是每年投10亿,连续投5年,5%概率成功,成功了有1000亿的利润,不成功一分收不回来。另一条是不用投入直接买,95%概率成功,有100亿的利润,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呢?

可能这些企业领导西方经济学学的太好,都忘记了第一节课,就是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是有个假设的,既人都是理性人,市场没有外界干预,然而现实中根本不存在。可有的企业老板还信奉造不如买的理论,认不清现实,充当西方资本的打手。相信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当然,大部分企业在2018年前后都如梦方醒,美国也陆续提供了中国 科技 领军的企业,大学,个人,现在国人们深知靠别人不如靠自己,虽然有点晚,但是晚总比没有强。

吃肉是要花大价钱的,有别人的骨头啃也就满足了。华为的现状是有钱人家不卖你猪肉,还得考虑自己养猪。

芯片人才投入非常大,没有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再有钱也是事倍功半,失败率非常高。没有人不想做芯片,看看摩托罗拉,看看intel看看AMD。

Ⅱ 小米自研澎湃芯片,一直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雷军表示到小米澎湃芯片遇到了巨大的困难,那是怎么一回事呢?很多小米粉丝都很了解,一直以来小米手机都是在研发属于自己的澎湃芯片,但是许久没有听到关于澎湃芯片的消息了,澎湃芯片一直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此,小米的CEO雷军发布了微博,对米粉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当被问到澎湃芯片还做不做的时候,雷军则表示到,后来的确是因为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但是这个计划还在继续当中,有了新的进展的话,会再告诉大家的。

这颗片子用于低性能场景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要用在手机这种场景上就很麻烦了,HKMG金属栅失败所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管子的速度一旦快速飚起来的话就会出现严重地漏电现象。后来这个团队脱离了联芯,进入了松果后所发布的澎湃S1是采用的是台积电28nm HPC, 在2017年,这个时候就已经进入了10nm时代了,硬件的性能是没问题的,但是这款手机软件应用的需求已经是远远满足不了的。

以后的路还很长,希望小米在芯片自研之路可以越走越好!

Ⅲ 华为宁可卖芯片给苹果,也不卖给小米,这是为什么

华为宁可卖芯片给苹果,也不卖给小米,这是为什么?

我相信大家对华为都不陌生吧,作为中国第一部智能手机,在研究方面花费了巨大心血,如今在科技方面已经成功超越了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其中最令人值得骄傲的就是麒麟处理器。它不仅成功超越苹果和三星,而且拥有多项技术和专利,并从其使用中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但为什么它向Apple出售5G芯片而不向小米出售?

但为何我们不愿意将技术卖给小米呢?因为小米和OPPO,VIVO等手机,系统采用的是高通,其价格便宜,也受到这些厂家的追捧,但是也是有着缺点的。这个系统的流畅度不是很高,一旦要更换华为系统,有些手机品牌怕是支撑不住它的价格吧,所以才会拒绝出售给小米。

Ⅳ 雷军和余承东吹过的牛,最后都怎么样了

记忆犹深雷军的一句话:十年内超越苹果。除此之外,还有这些:小米5到10年可能成全世界第一的智能手机;小米最重要的使命,改变中国人对国货的印象等等。

而余承东说“未来手机厂商只剩三家,一定有一家是华为”!当然,这句话已经实现了一半,为什么一半呢?因为在全球三大品牌中,华为占据了第三名。当然,他的话还是有待商榷的。

余承东吹过的牛,基本都实现了。这是他最牛的地方。余大嘴,我们嘲笑过他,觉得他是“吹牛大王”。而他曾经在2011年说过,吹牛和不谦虚的最大区别:说到要争取做到。而余承东都在争取做到,让曾经吹过的牛,都实现了。

而我记得雷军的一句话:我觉得智能手机就是人的一部分,就是你的亲密伴侣,也许有人会和手机结婚吧。

突然,想到雷军让小米手机存在小爱同学,确实意图明显了。那么,雷军的牛都实现了吗?十年内超越苹果。这句话,估计有点困难,但是小米发展迅速,在目前销量和苹果差距越来越小。

小米5到10年可能成全世界第一的智能手机,这一点有点难实现。最后,小米最重要的使命,改变中国人对国货的印象等等,其实这句话基本上实现了,可以说小米改变了我们对低端手机的认知,反而让性价比进入我们心目中,小米确实改了认知。

所以,虽然他们都吹了牛,但是都基本上都按照这个目标前进,这是值得敬佩的事情!

余承东:第一条、 未来,我们的主要对手是西方公司,而不是中国公司。未来三到五年多数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将消失,我们将成为市场领军者。 第二条、 荣耀品牌将会超越小米品牌,华为品牌将会超过苹果和三星品牌。 第三条、 手机使用2K屏幕毫无意义; 第四条、 在全球市场份额,华为目前排名第三,明年到后年会做到全球第二。 第五条、 未来两年能在手机拍照方面超越华为的只有华为自己!

从目前来看,余承东说过的话大多已经实现,没有实现的也已经在实现的路上,相反,雷军就比较惨了,雷军说过: 第一、 十个季度重回国产第一,现在看来几乎没什么可能! 第二、 小米5到10年可能成全世界第一的智能手机,引用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第三、 小米五年内不上市!现在也是啪啪啪打脸! 第四、 五年内营业额超越格力!依旧没有实现!

其实并不是雷军说大话,余承东实事求是!雷军曾经说过:我必须相信自己的手机就是最好的,如果连我自己都不信,消费者又怎么信任?无论是罗永浩、周鸿祎都认为自己最好,哪怕不是也要说是!这是起码的自信!华为的双品牌战略确实非常成功,华为本身也比小米资本更雄厚,毕竟小米才成立8年!华为和小米目前就是赢和赢得更厉害而已!

由网友 小白Talk 提供的答案:

小米总裁雷军和华为的余承东都吹过哪些牛?并且他们吹的牛最后都实现了没有?

我们先来说余承东吧。

他在微博里面说过下面的言论前6个已经都实现了。

至于最后的华为将成为全球第一相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走。

大家都对于华为的成就有目共睹。

不过华为中国区的销售量已经超过苹果了。

华为在18年居苹果,三星以下。销售量已经居全球第三。

然后是雷军先生。

雷军先生是湖北仙桃人和我是老乡,我个人对他很崇拜。

他只身创办小米,然后经营到如今的层面,当然是个了不起的人了。

他说过要让小米的年出货量达到多少一个数字,具体多少我忘记了,不过这个实现了。

但是他也说过大话。

小米在香港上市不久。雷军曾立下过的“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的flag

怕是不能实现了。

不过小米上市没多久,说不定以后他说的这个话有可能实现。

他依然是我崇拜的人。加油雷布斯。

余承东和雷军先生,都是我们中国 科技 行业的领军人。

希望他们两位大佬,能说更多的“大话”,并且将它们都实现。希望中国 科技 能越来越厉害。

由网友 用心生活的小Q 提供的答案:

余承东:第一条、未来,我们的主要对手是西方公司,而不是中国公司。未来三到五年多数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将消失,我们将成为市场领军者。第二条、荣耀品牌将会超越小米品牌,华为品牌将会超过苹果和三星品牌。第三条、手机使用2K屏幕毫无意义;第四条、在全球市场份额,华为目前排名第三,明年到后年会做到全球第二。第五条、未来两年能在手机拍照方面超越华为的只有华为自己!

从目前来看,余承东说过的话大多已经实现,没有实现的也已经在实现的路上,相反,雷军就比较惨了,雷军说过:第一、十个季度重回国产第一,现在看来几乎没什么可能!第二、小米5到10年可能成全世界第一的智能手机,引用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第三、小米五年内不上市!现在也是啪啪啪打脸!第四、五年内营业额超越格力!依旧没有实现!

其实并不是雷军说大话,余承东实事求是!雷军曾经说过:我必须相信自己的手机就是最好的,如果连我自己都不信,消费者又怎么信任?无论是罗永浩、周鸿祎都认为自己最好,哪怕不是也要说是!这是起码的自信!华为的双品牌战略确实非常成功,华为本身也比小米资本更雄厚,毕竟小米才成立8年!华为和小米目前就是赢和赢得更厉害而已!

由网友 东风高扬 提供的答案:

雷军和余承东吹过的牛,最后都怎么样了?能成功的人基本都是能吹牛的人,而且是吹大牛的人。不能吹大牛埋头做事的人,基本只能有些小成就而已。这不你看看,几个吹大牛的人哪个不是成功的人。马云、雷军、余承东都吹过牛而且吹过牛,吹得越大最后成功越大。看看现在的阿里巴巴、小米、华为手机,哪个不是成功的。

都说雷军能吹牛,但要说最能吹最敢吹的估计就是马云了,当年马云找雷军投资,结果牛吹得太大,雷军被惊吓到了不敢相信结果没敢投资阿里巴巴。到现在雷军非常后悔,要不然阿里巴巴可能就没什么日本孙正义什么事儿了。不过这雷军、余承东确实是敢吹能吹的人,人家有敢吹的资本或实力。

雷军吹过的牛,有些确实实现了,不过还是有马失前蹄的。最着名的就是小米要打破行业暴利的壁垒加速智能手机普及进程。这个可是切切实实的让雷军给实现了,看看以前智能手机的价格再看看现在的,那可是由低到高谁都可以掏钱买一部手机的。另一个就是未来手机是属于全面屏的,结果硬是让全面屏走入了它的 历史 进程,现在看看有几个手机不是全面屏的。

可雷军马失前蹄的吹牛也成为网友们的梗。一个是小米在5-10年内,可能成为全世界第一的智能手机厂商。这个牛吹得当时小米投资者们可是晕乎乎的,跟着雷军摇头晃脑,现在看来确实是吹牛大了成为只是可能性而已。另一个小米将是腾讯乘以苹果、要让投资小米的人赚一倍。不过从现在的股价来看,小米要让投资人赚一倍可能还不知道这个牛何时能出现了。

而余承东可是以“余大嘴”着称的,就是他敢吹牛,不过余承东吹过牛还基本都实现了的。余承东吹牛主要是营销角度,把自己的产品尽可能的往高了吹好了吹,然后反正有华为这个庞大而富有的团队在后面给他实现,所以吹牛也是要有支撑的,否则就真成为了“吹牛皮”了。

余大嘴的吹牛是有华为这个厚实的基础的,比如其吹过我们的对手不是中国公司而是西方公司,华为将成为市场领军者。果不其然看看现在华为与国内厂商之间的差距是不是拉开很大了。另一个就是荣耀品牌将会超越小米品牌,华为品牌将会超过苹果和三星品牌。这个牛有一半已经实现了,另一半还在冲刺。再一个2015年吹牛说华为将在明后年做到全球第二,超越苹果。现在看来至少销量方面已经超越了苹果,已经坐上了老二的位置了。

雷军也好、余承东也好,吹牛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没有实力随意吹牛可能真就成为了“吹牛皮”了。

由网友 惊爻 提供的答案:

如果按照美国法律,雷军应该属于欺诈罪,能投进大牢,而且不会少于15年。理由是他明知股价根本不值这么些价值,虚设高价,承诺翻倍,用欺骗手段骗取股民信用,造成股民严重损失。

由网友 华为荣耀第一人 提供的答案:

我只记着一个,芯片比沙子便宜,这是谁说的

由网友 小亮仔Q 提供的答案:

p2p广告不是我们推荐的;99亿的奖励我不知道;要让第1天买入股份的赚一倍;市值等于苹果乘以腾讯;4800万Ai插值。够打脸了吧。

由网友 阿华222904466 提供的答案:

上市的时候说要让买股票的赚一倍,现在亏一半了

由网友 阳光明媚不伤忧 提供的答案:

雷总说了很多年的现货,包括note7还需要预约还需要抢,这到底是什么?

玩股票就要有讲不完的故事和营销

这方面雷总比余大嘴厉害

雷总说的现货多少年都没解决,没人说他吹牛

余总说过的话基本上都兑现了,反而成了大嘴

到底谁是大嘴呢。

在很多人的眼都觉得余承东吹的牛都实现了,而雷军说得话都被啪啪打脸,但也是相对而言,余承东的很多言论也经不起推敲。余承东很多言论都是惊天地泣鬼神,所以才有了余大嘴的称号;而雷军也是一把营销的好手,那么这一对欢喜冤家吹的牛,结果都怎样了?

华为余承东很多人都说他吹的牛都实现了,比如把华为做成一流的高端品牌,比如余承东说华为要三年超苹果、五年超三星;还说未来的手机市场将会剩下三到五家。实际上华为的公司制度和企业精神就决定了华为不会做一个低端的品牌,余承东只是华为制度的执行者而已,不管怎样,他也因此受益了,不像其他品牌被纷纷打脸。

但我记的余承东打脸的事业不少,其中最出名的就算是2K屏了,在2016年的时候,余大嘴在微博上就关于2K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核心观点就是手机屏幕太小,1080P与2K的分别率人眼无法区别,纯粹就是为了营销,没有实际的意义。不仅不实用,还增加了功耗。但没想到美国多久,华为的2K分别率手机就发布,一部接一部的来,去年更是用上了曲面的2K屏,这难道是向2K屏的坚守者三星致敬?

另外像余承东的一些言论也遭到自己人的打脸,比如他之前说任正非一家都是用的华为手机,但任正非在一家外国媒体采访的时候说自己家里人用的是苹果手机。还有之前余承东说华为和美国运营商达成合作,进军美国市场,后脚AT&T就单方面取消合作计划。对此余承东还是这是因为华为太强了,五年内华为要做到世界第一,但华为的华为高级副总裁、公共及政府事务部总裁陈黎芳确说这只是余承东个人的言论,并不是华为的意思。 与余承东相比,雷布斯的脸打得可就疼多了。我记得最清楚的就两件:

第一、在松果的澎湃S1发布会的时候,雷军一副来势汹汹的样子,表示澎湃处理器是个搅局者,最经典的言论就是把芯片做到沙子的价格,因为小米就是以低价杀入市场,雷军想故技重施。但遗憾的是,松果处理器自澎湃S1后就没有下文了,一直处于难产状态,目前是死是活都还不知道呢。在看看现在小米的大腿高通,芯片是一代比一代贵,845买到500多一片,现在的855已经是600多一片。

第二、雷军在2015年的时候说过一个企业需要十年的发展,小米还年轻,五年内不考虑上市的问题,为此还获得一片好评,但在2018年,小米就在雷军上市了,并且一上市就跌破发行价。这让蜜汁自信的雷军尴尬得要死, 另外像雷军说的现货,什么“价格厚道,感动人心的好产品”,自己去拧螺丝、高通骁龙855小米独享2个月的蜜月期等这些小的言论就数不胜数了,反正已经习惯。

p2p广告不是我们推荐的;99亿的奖励我不知道;要让第1天买入股份的赚一倍;市值等于苹果乘以腾讯;4800万Ai插值。够打脸了吧[捂脸][捂脸][捂脸]

我只记着一个,芯片比沙子便宜,这是谁说的

雷军外号雷布斯,余承东外号余大嘴。作为 科技 圈的两个大佬,影响力有多大那是稍微懂点数码的人士应该都知道的,虽然这两个人是死磕到底的对手,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特别爱吹牛,语不惊人死不休!那么两位大佬都有哪些最经典的语录呢?他们吹过的牛现在都怎样了?

雷军: 小米5到10年成为全世界第一的智能手机。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或者趋势表明小米能够成为世界第一,但是说实话雷军是个很有实力的人,虽然他吹都牛不一定能够实现。雷军总是能够在质疑与嘲讽中坚持他的性价比路线,小米在跌跌撞撞中成长,是极少数亏损之后又能够重新盈利的手机公司,可以说是浴火重生了。如今小米已经跻身世界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成立九年就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速度令人咋舌。

余承东:三年超苹果,五年超三星。

记得在2016年的时候,余承东就公开表示过华为要在三年内超过苹果公司,五年要超过三星成为世界第一。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引起了业界很大的争议,余承东也遭到了许多网友的嘲讽和嘘嘘,很多人认为余承东是不自量力,因为在当时苹果三星是绝对的霸主。不知不觉已经2019年了,华为出货量已经达成世界第二完全超过了苹果,正在努力追赶三星……余承东的预言要成真了?
事实上,敢于吹牛并不是什么坏事,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喜欢吹牛。小米和华为虽然命运不一样,但都是中国智能手机史上最为重要的两家企业。雷军也好,余承东也罢,由衷的希望他们的产品能够越过中国的界限,并且走的更远。

上市的时候说要让买股票的赚一倍,现在亏一半了

小米总裁雷军和华为的余承东都吹过哪些牛?并且他们吹的牛最后都实现了没有?

我们先来说余承东吧。

他在微博里面说过下面的言论。(见下面图1。)

前6个已经都实现了。

至于最后的华为将成为全球第一相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走。

大家都对于华为的成就有目共睹。

不过华为中国区的销售量已经超过苹果了。

华为在18年居苹果,三星以下。销售量已经居全球第三。

然后是雷军先生。

雷军先生是湖北仙桃人和我是老乡,我个人对他很崇拜。

他只身创办小米,然后经营到如今的层面,当然是个了不起的人了。

他说过要让小米的年出货量达到多少一个数字,具体多少我忘记了,不过这个实现了。

但是他也说过大话。

小米在香港上市不久。雷军曾立下过的“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的flag

怕是不能实现了。

不过小米上市没多久,说不定以后他说的这个话有可能实现。

他依然是我崇拜的人。加油雷布斯。

余承东和雷军先生,都是我们中国 科技 行业的领军人。

希望他们两位大佬,能说更多的“大话”,并且将它们都实现。希望中国 科技 能越来越厉害。

雷总说了很多年的现货,包括note7还需要预约还需要抢,这到底是什么?

玩股票就要有讲不完的故事和营销

这方面雷总比余大嘴厉害

雷总说的现货多少年都没解决,没人说他吹牛

余总说过的话基本上都兑现了,反而成了大嘴

到底谁是大嘴呢

Ⅳ 小米的一千亿为什么不拿来研发手机做芯片而是拿来造汽车

其实不难理解,做芯片门槛高(需要技术,需要人才),风险大(可能投了钱最后啥也没研究出来),容易被制裁(研究出先进的东西会被美国和他的一众小弟针对),参考华为。电车主要难点就是电池续航,但是电池厂家很多,电池最近几年突破很大,研发不了可以买,就像小米手机刚出来的套路,自己研发不了就合作研发,合作不了直接买,组装好一套电车,凭借小米的品牌效应,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买单的,所以这样看来雷军选择研发电车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千亿不一定能做出芯片,一千亿搞个新能源 汽车 太容易了,反正和手机一样都是拼凑,而且还有补贴拿。就是拿十万块钱我也可以拼一辆电动 汽车 ,何况一千亿了。

两方面原因

1.研究芯片不仅仅是有钱就可以,还需要技术,目前小米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技术研发芯片的。而且研发投入大,收益小,谁愿意干?

2.造车赚钱快,相对芯片造车基本不需要技术,小米贴牌就可以,可以迅速变现。毕竟他们是以赚钱为目的。

小米的1000亿为什么不用来研发芯片?原因很简单,就是想要做芯片,1000亿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

手机的芯片不仅仅是研发出来就可以用的,它需要具备较高的性能,且成本不能太高。其实小米几年前就自研了澎湃芯片,但是后来就没有再继续了,只是在前不久的小米MIX FOLD上使用了一个澎湃E1 ISP芯片,只用于拍照。就是因为芯片研发实在太难了,小米就算勉强搞出来芯片,也很难与苹果、高通的高性能芯片竞争。

目前所有手机厂商当中,能够和苹果、高通相比的只有华为的海思芯片。而华为海思从2004年立项,最初几年的研发投入就高达每年30亿元,到后来逐年增加。有业内人士分析,华为近10年的总研发投入为4000亿人民币,其中芯片大约占40%左右,也就是1600亿左右。再加上最开始的几年,芯片的总研发成本接近2000亿人民币。这样一比,小米的1000亿是不是不够看了?

最重要的是,华为从2004年开始研发开始,一直到2016年麒麟960发布之后,才真正具备与苹果、高通扳手腕的资格。也就是说之前的12年都是纯投入,几乎没有产出,这么高的研发成本,没几家公司承受的了。

即使如此,华为也仅仅只是攻破了芯片的设计,而没有兼顾到芯片的制造。导致这两年被卡了脖子,海思芯片设计得再好,别人不给代工也是白搭。而想要搞芯片制造,需要的研发投入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所以小米的1000亿用来搞芯片是远远不够的。而用来造车就不一样了,小米要造的是新能源 汽车 ,也就是俗称的电动 汽车 。由于电动 汽车 是这两年才兴起的新事物,所以技术门槛较低。尤其是电动车使用的是纯电发动机,制造难度远低于传统的燃油发动机,也没什么专利壁垒。同时电动 汽车 也不需要复杂的变速箱,制造难度比燃油车小很多。

而且现在新能源 汽车 的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了,小米与供应链合作也好,自行研发造车也好,相对来说都比芯片要简单许多。前不久就传闻比亚迪老板王传福到访小米,双方可能将迎来一轮合作。当然新能源 汽车 也有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续航,因为现阶段主流的锂电池很容易受到温度等环境的影响,而且充电速度较慢。但是这个问题也困扰着所有的厂商,所以并不存在哪个厂商掌握着别人追赶不上的核心技术,大家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至于小米在造车方面的主要优势就是它的互联网属性,毕竟随着5G的普及,电动 汽车 上网已经是必备功能了,小米在这方面要比传统车企更有经验。再加上小米还拥有比较完善的智能硬件生态链,可以给电动 汽车 提供丰富的配件,比如车载导航、行车记录仪等,再配合MIUI系统与小米手机连通,驾驶体验应该会超过传统的电动 汽车 。

总的来说,小米造车主要是因为新能源 汽车 正好在 科技 行业的风口上,1000亿的投入基本够用,搞成功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3月30号,在小米的春季产品发布会上,雷布斯宣布小米开始造车。至此,电动车真的又开始变成一个风口。前有造车的恒大,中有造车的华为,今有造车的小米。

雷军同志曾提出着名的风口论,意思是只要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而雷军正是看到智能手机是一个风口后,创建了小米手机公司,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把小米手机做到世界前三的地步,非常不容易也非常成功。

雷军既然又开始投资造车,肯定是看到了电动车是一个风口。非常擅长顺势而为的雷军自然不会放过。当年在决定做手机的时候,雷军甚至称自己为“雷布斯”,从而致敬乔布斯。但可惜的是,乔布斯去世这么多年,不管雷布斯也好,还是苹果自己也好,都没有出现怎么颠覆性的创新,倒是天才狂人马斯克捣鼓出来的特斯拉电动车,颠覆了 汽车 界,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新世界。

眼看特斯拉要征服世界,电动车已成风口,雷布斯敏锐的洞察力有一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动车行业才是未来的风口,也只有站在电动车这个风口上,小米未来才会有更大的发展。但小米是一个造手机的,造车可能成功吗,为什么雷布斯敢跨界打劫呢?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特斯拉是电动车,有别于传统 汽车 。电动车用的是电,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保护作用很大。这是马斯克造特斯拉的主要原因吗?

当然不是,在新能源车一直有很多方向。各种各样的新能源层出不穷。但为什么特斯拉横空出世就可以碾压别的车型,很快就是主流了呢?


其实特斯拉主要的目的并不是 汽车 本身,而是中间十英寸的中控屏。自乔布斯造出了苹果手机,把互联网从电脑上移植到手机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这样的说,手机在手,天下我有!就业,购物,学习, 娱乐 , 游戏 等,人们再也离不开手机。

而人在开车的时候是无法玩手机的。如果有一款 汽车 ,是一个电动车,又能自动驾驶,有一个十英寸的大屏幕,还可以连接快速的5G无线网络,是不是开车就可以变成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在 汽车 自动驾驶的时候,你可以在车上玩 游戏 ,工作,学习等,完全不浪费你的时间,是不是你会呆在车上的时间更长,而开车也变成一种乐趣。

而这款车就是特斯拉,所以电池的续航里程和自动驾驶一直是特斯拉努力的方向。现在特斯拉的电池蓄能能力不断提高,充电时间却慢慢缩短,自动驾驶系统进步越来越快。操作系统越来越牛。

另外还有一点,特斯拉为什么一定能取代燃油车和其他新能源车。就是特斯拉用造手机的方式在造车。特斯拉一旦采用电力驱动,那么需要的完全是电力原件和芯片,而芯片的制造有一个非常厉害的规律,就是“摩尔定律”,这个定律就是芯片的制造每18个月就会更新换代。

这也是特斯拉电动车为什么越来越便宜,性能越来越高级。因为特斯拉这款电动车是符合“摩尔定律”的电动车。这样的电动车,是传统 汽车 所不具备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根本不可能赶上特斯拉。

这才是电动车是一个风口的原因。

如果从特斯拉的角度来理解小米造车,小米比传统的 汽车 厂商有非常大的优势。

首先小米是造手机的。造手机的有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对电池的优化。随着手机屏幕最大,操作系统耗电越来越厉害。就要求手机的电池容量也要容电量越来越多。充电速度越要加快。

手机电池的续航能力增加,就代表电池的蓄能厉害。其实电动车就是一个大电池,续航里程才是电动车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小米的电池容量做好了,电池系统管理做好了,直接复制到车上就可以了,所以在做电动车方面,手机厂商有先天优势。


其次就是操作系统,未来的电动车十英寸的屏幕就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终端。手机现在是安卓和ISO,但以后的 汽车 中控屏的操作系统呢,这无疑又是一个互联网的入口。特斯拉现在做的就是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统。

看看目前安卓和ISO的市场能力就可以想象出来,如果未来都开着特斯拉的 汽车 ,用着自动驾驶,肯定都会用车上的十英寸的大屏幕。这样特斯拉就会圈住更多的用户。

而小米现在做手机,对操作系统的优化已经驾轻就熟,难保不会弄出来一个自己的操作系统。如果真的把操作系统弄出来了,小米就会成为第四个操作系统。这样的话就可以真正掌握话语权了。

还有,网友在问:小米为什么不拿这1000亿造芯片?其实这是没有搞明白什么是电动 汽车 ,什么是特斯拉?小米造的电动 汽车 跟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就是靠芯片控制和驱动的。就是一个带着大电池的可以移动的移动终端。你在这样的电动车里可以尽情的上网,还不用担心屏幕会没有电。这样的车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

所以说从电动车的这些重要原件来看,小米造车就是造大一号的手机。成功的几率非常大。而我们传统的造车企业造电动车反而成功的几率不是很大。因为他们造车的方向有误。如果没有“摩尔定律”的支持,在更新换代上会落后于特斯拉。而如果没有自动驾驶的升级换代,就会被市场淘汰。

因为自动驾驶才是未来的方向。

当然小米造车也会有巨大的风险,这个风险就是,当你以为诺基亚的智能手机就能满足你的生活的时候,而苹果手机却在颠覆你的生活。这也是诺基亚快速失败的原因。


在乔布斯造IPOD的时候,市场上的MP3到处都是,但乔布斯造出来IPOD后,其他的MP3渐渐销声匿迹。不是他们造的不好,而是乔布斯的产品完全颠覆你的认知。

并且在苹果手机出现之前,芯片公英特尔公司也曾经花几十亿美元建立手机芯片公司,企图率先占领手机芯片市场。但浪费了人力物力后不得不放弃,因为找不到方向。从而成就了高通公司。

微软也想占领手机的操作系统,但浪费了巨额的金钱后,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业务。

这些例子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都在努力的创新,想占领未来的市场,但谁会成为未来的乔布斯呢?

如果没有创新能力,那么就是像英特尔和微软那样,浪费几十亿美元的资金,也没有弄出一个让大众接受的东西。所以创新的风险巨大。

所以现在小米造车也是具有巨大的风险,因为特斯拉没有完全把电动车的东西造出来。未来的电动车除了移动互联网,自动驾驶,还要具有什么功能。这才是最要命的问题。

就像乔布斯说的那样:其实消费者并不知道他需要什么,当你造出来时,他一看非常高兴,这就是我想要的。

而真正的造出消费者想要的东西,这就需要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如果没有这种创新能力,就像诺基亚一样,比乔布斯走的越快,就垮的越快。反而后来的跟随者像谷歌弄出来安卓,三星等造出来安卓智能手机,反而一下子成为最好的跟随者。也发了大财。

因为跟随者毕竟可以模仿先行者成功的产品。





1.小米是当今 社会 移动通讯设备全球第一名 占全球百分之九十九份额

2.世界上最牛的手机处理器公司高通公司 是小米公司的附庸公司 极度恐惧小米公司不用其产品造成其破产倒闭

3.小米公司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者 每年生产的粮食供应整个银河系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4.关于为什么拿一千亿造车 一千亿也就是几部小米手机的成本而已 小米公司以动力为生 准备研发生产使用纯净水就能行驶的永动机 造福人类 这是继小米和火星人研发小米手机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小米一小步 人类一跨越

了解过小米吗?小米每年投入芯莱 科技 100个亿,直接丢进去研发制造设备,芯片制造和芯片设计是分开的,芯片这玩意研发设计不难,难的是5纳米制造工艺,美国卡的也只是制造工艺,直接让华为手机脚踝斩了[抠鼻][抠鼻][抠鼻]

先说结论,因为能挣钱[大笑][大笑][大笑]。

小米说白了就是一家企业,企业自然要以营利为目的。1千亿研发手机芯片不是不能,而是值不值。固然,它有能力和资金去做这样一件事,但却很难有足够是时间给它去突破,而这种突破是方方面面,比如先进的芯片研发出来,又找谁去代工,在目前大环境下,我国大陆还没有能力实现手机这个纳米层级的芯片代工。

这方面,国家和国内的厂商都努力,但需要时间,而对于小米这样企业,时间恰恰是最宝贵的。实际小米也在做自己的芯片,投入也不小。但单纯集成电路的研发不够造出一枚芯片罢了。而这可能也是华为逐渐转向其他领域原因吧。但相信有朝一日,高端芯片的研发会再一次在华为、小米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

而相对手机芯片, 汽车 乃至 汽车 芯片实现完全的知识产权就要容易得多, 汽车 芯片所需的工艺,国内完全可以保证,不用受制于人。小米的1000亿投在里面,成效将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大家网购就会发现,小米生态可以说是在遍地开花,从行李箱书包,剃须刀,冲牙器,耳挖勺,到电饭煲电动车,打印机智能家居。小米在逐渐涵盖我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既然是衣食住行,车作为其中的行,自然要涵盖在小米生态之内。这也是打通衣食住行非常重要的一环。也许未来提到小米,可能就是生活品质象征。至少我能感受到这样的趋势。

只有小米造了自己的车,小米才能实现衣食住行万物互联。

小米是一家手机公司,更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它与传统的车企不同,小米更懂得年轻人。未来年轻人或者说是90后00后是当下乃至未来一段时间车消费的主力,我们这群人处在信息 科技 爆发的时代。讲 科技 感,讲 时尚 ,讲智能,将新奇。小米这样的企业恰恰一直在引领年轻人,至少在某一方面。它知道年轻人想要什么,小米用它的理念去造车可能更对年轻人的胃口。

相比于传统车企,小米在淡化车是车概念,以信息为载体,实现车的功能是未来趋势。这可能是特斯拉,小鹏 汽车 大卖的一点原因。

传统车企没有太多的途径去实现车与人、车与人的物实现互联。而小米却能在他的整个体系能重新定义这些连接的借口,而由于是自己体系,它不太需要担心连接安全问题。在信息方面可能真的是对传统车企的降维打击。

电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电池是电车的心脏,复杂的电控系统是电车神经。

以前的车,难做的不是电控系统,而是发动机。让小米研发发动机,可能要了小米的命。但给了小米电池,让他做个电控可能就很简单,反正都是让车跑起来。又不用跑多快。

车的电控系统怎么着也要比做手机简单。基本不受空间限制,普通的工艺就能做 汽车 芯片。当然,也没我说的那么简单,比较而言。在这样技术条件下,1000亿去做一件简单的事很OK。

造芯片,说简单了就是把沙子变成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你觉得这是人能干的吗?当然到你嘴里也就是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事情,蹦出三个字,多多少少了解点科学知识吧。

正如雷军所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一样,一千亿投进去造芯片有可能没有响,但不过一千亿造车就不一样了 。现在互联网 科技 企业纷纷入局“造车”行业,手机业务也已经接近天花板,手握一千亿的现金流碰上造车的机遇,小米这波创业问题不大


小米为什么不研发手机做芯片?

小米一直以来都在做研发,只不过大家都冠以小米预装机的称号,并没注意小米的什么各项全球首发,全项变散热技术、硅氧负极电池、小爱同学,就近唤醒,近千人团队的相机部门等等。

另外还有小米自研澎湃芯片,在雷军解释为什么要造芯片的问题时说到, 芯片是手机的制高点,必须要掌握自身核心技术 ,小米才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小米造芯一事从澎湃S1到今天的澎湃C1小米总共走了七年 ,澎湃S1推出的时候小米是继华为、苹果、三星之后第四个拥有自研芯片的厂商,虽然当时主流制程在14-16nm,澎湃S1是28nm,但也体现了芯片研发并非容易,以及前不久澎湃C1短短两年时间里就花了1.4亿。


虽然澎湃C1并非是一枚Soc芯片,而是一枚图像信号处理芯片,但不过它自研算法、自研ISP加上先进的3A处理,都显示出了小米在自身的技术能力!

小米为什么一定要造车?

“顺势而为”,小米造车真的是顺势而为,就国家来说一直都是鼓励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蓬勃发展,这时候顺应政策的指引加上自身资金雄厚以及机遇吻合,造车就是一件容易做成的事。


并且雷军在造车前就已经投资了蔚来和小鹏,那么自然对造车的利润了如指掌,而目前小米公开和车有关的专利已经多达一百多项,小米造车抓住了风口,一辆车的卖价都是以万来售出,而雷军表示小米 汽车 上可以将loT产品应用进去,比如小米加湿器、小米无线充、小米冰箱、小米记录仪等等,这一连串的消费卖点不比卖手机香?还有别忘了小米的消费群体大多为年轻一族,这一类年轻人对新产品的期望很高,而小米本身对追求性价比就很有自己的方案,都说小米 汽车 是“”年轻人的第一台车”。这真不是盖的

小米为什么要造车的原因,我认为还是现在小米手头有充裕的资金以及成熟的技术,加上造车的风口很大,小米投资人也希望多布局其他领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以及拓宽小米行业竞争力。

Ⅵ 小米有骁龙888 5G芯片,是不是小米可以私下把芯片卖给华为

当然是不可以的,小米和华为是竞争对手。所以是不可能卖给华为的。

Ⅶ 沙子如何变成芯片,国内的技术卡在哪些流程上

雷军在做芯片的时候说过:“未来芯片会是沙子价。”但是虽说沙子是芯片最重要的原材料,但是沙子要想变成芯片需要经过难度非常高的复杂工艺的加工,芯片沙子价肯定是不可能的。如今小米的芯片已经宣告失败了,可见芯片的制作难度非常高。其实我国的芯片技术比较落后。

下面先说一下芯片的制作流程。

环节一:沙子的提纯和处理

沙子能够制作成芯片,主要是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硅是芯片的主要原料。沙子变成硅,就需要对沙子进行提纯。沙子的提纯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要想提纯到能够制作芯片的纯度就非常困难了。硅需要提纯到99.999%左右,我国目前技术不太成熟,满足要求的硅产量很低。目前主要是靠进口。

环节四:封装、测试

第三步制作出来的是硅晶圆片,硅晶圆片进行切割、测试、封装等处理之后,一块芯片就制作出来了。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知道我国的芯片技术卡在哪个环节了吧,主要是第二环节,无论是光刻机,还是光刻胶,我国的技术都无法做到,都需要进口国外的设备的材料,这也是我国芯片进步的瓶颈和突破点。第一环节当然也被卡住了,但是相对于第一环节来说,没有那么严重。但是第四环节我国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这点值得肯定。

Ⅷ 失败一个损失几百万美金,研发小米芯片成本有多大

芯片代工行业迈入10nm工艺后,成本压力越来越高。10nm芯片的开发成本已超1.7亿美元,7nm接近3亿美元,5nm超5亿美元。如果制造基于3nm开发出NVIDIA GPU那样复杂的芯片,设计成本就高达15亿美元。芯片成本主要由流片费用、IP授权购买费、自研部件费用、高通专利费、研发工程师工资奖金等5部分组成。

1000名工程师每年按50万计算,3年合计15亿。

人力成本占研发成本主要部分,项目开发效率与资深工程师数量相关,国内资深芯片设计工程师年薪一般在50~100万元之间。EDA工具是芯片设计工具,是发展超大型集成电路的基石,EDA工具可有效提升产品良率。

20人的研发团队设计一款芯片所需要的EDA工具采购费用在100万美元/年(包括EDA和LPDDR等IP购买成本)。英伟达开发Xavier,动用了2000个工程师,开发费用共计20亿美金,Xlinix ACAP动用了1500个工程师,开发费用总共10亿美金。

以上各项共计 2+20+10+5+15=52亿人民币。

没错,52亿!而这些还不包括架构开发,生态构建等的费用。

热点内容
兔子为什么要晚上出来 发布:2025-07-30 22:54:39 浏览:132
苹果手机为什么会被抢 发布:2025-07-30 22:18:21 浏览:681
为什么晚上总是到点就会醒 发布:2025-07-30 22:17:48 浏览:610
美女为什么单身没有时间谈恋爱 发布:2025-07-30 21:28:23 浏览:977
男生和女生聊天话题为什么会越来越少 发布:2025-07-30 20:28:39 浏览:374
手机软件为什么空一行 发布:2025-07-30 19:55:46 浏览:882
为什么洋葱会让人人的眼睛 发布:2025-07-30 19:11:02 浏览:255
为什么吃完东西后身体发热 发布:2025-07-30 19:05:43 浏览:939
为什么加油站东西卖的贵 发布:2025-07-30 18:49:04 浏览:933
眼睛哭后为什么是红的 发布:2025-07-30 18:40:34 浏览: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