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股价为什么这么贵
㈠ 小米跌破发行价,市值蒸发4000亿,小米为何会走到今天
小米再次跌破发行价,于是就有网友喊话雷总赶紧还钱,不得不说,小米现在既不像苹果,也不像华为,而是变得越来越格力了。炒股这个事情有赔有赚,你肯定不能光靠情怀炒股,小米是个好公司,雷总也很勤奋,但是投资归投资,一码归一码,小米走到今天,我感觉离不开这3个原因:
一、产品利润率极低,供应链不积极
雷总自己也说了,他的产品利润率极低,所以供应链也不积极,自己不赚钱的情况下,供应链也跟着不赚钱,导致很多供应链都不愿意接小米的活,更不会把好东西先给到小米。
但我个人觉得小米造车还是有点晚了,应该早点下手,股价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所以雷总是否还能继续十年磨一剑,资本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而小米造车进程也正在提速,等造车团队搭建完毕和供应链准备充分后,我相信小米汽车必将步入发展快车道!
㈡ 小米市值一夜蒸发4000亿,有哪些原因
就在昨日,1月27日消息,小米集团港股盘大跌超5%报16.5港元/股,总市值4100港元,刷新了一年来最低纪录,同时再次跌破发行价。
全球资本市场的”一夜惊魂“,让很多人彻夜难眠,大多数都未能避免大反弹,多家机构认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俄罗斯、乌克兰的局势,俄方表示,乌克兰军队在顿巴斯地区大规模集结,准备发动袭击,受此影响,美东时间周一当天的黄金和原油价格明显波动,A股市场中的黄金板块成了当天少数翻红的板块,而在全球资本流动加快的背景下,A股和美股存在着一定的共同弱化的风险。
华夏基金认为,从全球范围看,投资者开始遵循避险原则,地区危机正在影响农产品、工业金属、股票等资产价格,对A股市场风险造成负面冲击。
有专家认为,春节还有几天要到了,情绪因素还会影响市场表现,但未来随着各种政策、指标等稳定下来,市场也有望修复,会迎来一段时间的稳增长,各位投资者怎么看?
㈢ 为什么小米概念板块的股票那么贵 而小米集团的股票那么便宜
不能这么看。第一,股票是否便宜要看市值,小米总市值超3000亿港币,不算便宜;大多数小米概念的股票,市值不过一两百亿人民币,虽然交易价格高,但你也不能说他贵。第二,小米概念的个别股票只是给小米供货,本身有他自己的主营,同时还给华为、苹果供货,发展不比小米差,比如美的、京东方等,所以比小米的市值高也是正常的。
㈣ 雷军这些年身价大涨,是因为什么
北京时间5月8日晚,金山云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雷军拥有了金山软件(2007年港交所上市)、小米集团(2018年港交所上市)、金山办公(2019年科创板上市)之后第四家上市公司。
“All in”的雷军又一次“赌”对了。
受益于金山云上市,小米在 5 月 8 日股价大涨8.1%,雷军身家增加 72 亿港元(约人民币 65.69 亿),这意味着一天之内雷军身家暴增超百亿元。
小米成就了雷军?
提起雷军,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米”。
诚然,它颠覆了大大小小数百个行业,也无形中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
在雷军创办小米之前,他只是一位成功人士,但小米的现世,却将其拉到了新的高度。
如果没有小米,他只会停留在某赵总、钱总、孙总、李总那样的高度:尽管多次出现在某些财经新闻、企业家专访里,你仍然是看过便遗忘,零星地夹杂着几声叹服。
然而
他不仅仅是用蹩脚的英文说着“Are you ok”的CEO。
也不仅仅是被自家产品“小爱同学”拆台的“笑谈”。
他在每个阶段取得的成就都十分亮眼:
大学时期两年修完所有学分,大一的作业被写进教科书,几乎包揽武汉大学所有奖项;
28岁任金山总经理,带领金山对抗微软,让wps成为国民软件,在金山上市后功成身退;
创立卓越网,后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亚马逊;
“退休”后当起天使投资人,一手缔造“雷军系”企业;
40岁创办小米,掀起移动互联网潮流,三年时间做到中国第一,现在稳居世界第四。
九年时间成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营收突破2000亿人民币。
……
桩桩件件,普通人完成其一,怕是做梦都会笑醒,何况这些光辉都聚集在同一个人身上。
小米是产物,是雷军靠自身创造出来的,与其说小米成就了雷军,倒不如说是他自己成就了自己。
所以很多人说:你可以不喜欢小米,但你不得不佩服雷军。
普通人的上限?
雷军是诸多互联网大佬中,最“土”的一位,但多出来的却是一份最接地气的亲和力。
他的“雷”和“土”很好地隐藏在了光环之下,我们曾一度将他置于互联网大佬的第一梯度上。
可当他褪去层层光芒,我们才想起,他也是一个出身平凡,毫无背景的普通人。
在雷军的发家史,没有“继承家产”、没有“岳父的提携”等走捷径的字眼。通篇翻下来,反反复复总是“勤勉”。
(五八公司总裁兼CEO姚劲波谈雷军)
他是一位成功的典范,从无到有,靠着自律、自强一举跃身成为中国第九富豪。如果说互联网大佬中,最容易被复刻的成功典型,那一定非雷总莫属。
毫不夸张地说,雷总是我们这个大环境中,普通人靠勤勉努力能达到的上限。
也许将来会有人打破这个上限,也许不会。
但会有更多的人,通过复刻,通过自身的勤勉,而走得更高、更远。
㈤ 小米上市时市值是不是被评估得太高
绝对估值过高,当初上市之前估值就已经好几百亿美金了,而且小米很难说是一家互联网企业,更像是手机制造商,只不过通过线上销售而已。本人用的小米8,说实话除了性价比,没有感觉小米其它优势,每次小米都说自己黑科技,但是小米的黑科技真心没吹得实用,小米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手机组装商,可能以后成为联想这类企业吧,成为苹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㈥ 小米确定造车:或由雷军亲自带队,股价暴涨
腾讯新闻《潜望》 王潘
2月19日,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小米确定造车:或由雷军亲自带队 视为战略级决策,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小米造车的消息也刺激了资本市场,该消息直接导致小米股价一度拉升10%。对于此消息,小米官方不置可否。
一位小米集团管理层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小米内部确实讨论过此事,但最终是否会造车以官方公告为准。
此前,雷军旗下顺为资本参与投资了蔚来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两家新造车企业,两家企业都曾在2019年遭遇巨大的生存危机,并在2020年完成触底反弹,目前市值也都在数百亿美元,其中蔚来市值更是一度超越千亿美元,与小米市值相当。
在蔚来和小鹏 汽车 发展过程中,雷军都曾深度参与帮忙,其中蔚来发展早期,曾借鉴了小米的社群运营经验,而小鹏 汽车 董事长何小鹏也多次与雷军探讨造车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在2019年下半年小鹏 汽车 最艰难的时期,小米集团参与了对小鹏 汽车 的投资。
如今,随着网络、华为、苹果等 科技 互联网公司相继传出造车,并在资本市场大受追捧,小米也开始考虑进入造车领域。然而,小米也是这几家 科技 公司中,最晚入局的企业,并不具有先发优势。
具有造车能力
国内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成立于2014年底,小米到2021年才起步的话已经晚了将近7年时间,可以说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间窗口。
过去七年,蔚来从无到有,以用户企业为发展目标,成为首个平均售价超过40万且单月销量超过5000台的中国品牌,要知道这是以往红旗都没做到的成绩。
理想 汽车 的第一款车理想ONE 上市仅一年就成了新能源SUV单一车型销量第一名,而小鹏 汽车 也从零做到了自动泊车、语音交互以及自动驾驶辅助方面的领先,并且在特斯拉降价的情况下销量还在稳步上升。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互联网背景出身的人造车比传统 汽车 行业的人更加洞悉用户需求,目前已经初步取得了用户的认可。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第一梯队的三家公司目前已经确立,而后来加入的网络、小米以及传言中的华为,都在时间上落后不少。
如果是做手机,一家企业在研发上落后7年几乎无法追赶上,因为很多人的换机频率通常都在一年内之内,7年时间足以使市场上的已有品牌占领用户心智,但是与手机相比, 汽车 迭代周期更慢,这也是小米和网络等 科技 企业考虑入局的原因之一。
截至目前,网络已宣布进入造车领域,与吉利 汽车 合作进行造车,并且已选定该造车公司CEO人选。网络过去几年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发和推广,意味着其造车显得理所应当,并非真正从零开始。
相比起网络长期耕耘自动驾驶领域不同的是,小米在造车领域缺乏相应技术的积累,过去几年并没有在 汽车 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方向进行研发,看起来不具有造车的基因。但实际上,造车与造手机同为硬件领域创业,在很多大逻辑上都是相通的。过去几年,小米以及众多小米生态链企业做出的多款硬件产品都取得了成功,如今雷军想做一个更大的硬件—— 汽车 。
造车特别依赖一家企业的技术研发、设计、供应链、营销以及生产制造能力,而这恰恰是做了十年手机的小米很擅长的工作。不同的是, 汽车 的供应链管理以及生产制造都比手机要复杂很多。
资金层面,造车需要至少上百亿的资金,目前小米现金储备数百亿元,加上公司每年都在盈利,只要一直运转正常业绩向好,足够支撑起一家 汽车 企业的资金需求。
造车模式可选项
小米一旦进入造车领域,具体模式具有多种可选项,包括从零开始自主造车、与现有车企合作或者收购一家非头部车企做大等。
考虑到小米入局时间已经较晚,如果再拿地建厂再从零开始自主造车,至少需要三四年时间才能交付首款量产车,而这时的蔚来、小鹏等车企都已经交付五款以上的量产车,随着持续不断地升级迭代,无论在软硬件还是自动驾驶层面都更为成熟,小米将会与头部新势力存在明显差距,因此这并非上策。
另一种可选项是参考网络与吉利 汽车 ,以及蔚来与江淮 汽车 的合作,也选择与现有成熟车企进行合作,小米负责技术研发、设计、供应链、品牌、销售、服务等方面,而合作车企主要负责生产制造,这同样需要至少三年时间。如果选择与传统车企合作,小米的潜在合作对象包括比亚迪、长城、奇瑞等诸多车企;如果选择与新势力合作,小米最有可能与小鹏 汽车 建立这样的合作关系。
小米造车最为讨巧的方式是,收购市场上的非一线新势力车企,然后将其改造再做大,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在于节省时间,有效避免自己与特斯拉以及几家国内头部新势力的差距过大。
考虑到头部新势力的市值已经拥有一定泡沫,目前市场上可供小米收购的新势力车企,主要是处于二三线或更落后的车企,如零跑 汽车 、爱驰 汽车 、哪咤 汽车 、拜腾 汽车 、高合 汽车 、游侠 汽车 、奇点 汽车 等。
潜力与隐忧
小米品牌目前在中国家喻户晓,小米 汽车 的营销与知名度将会直接受益于此,这也将帮助小米提升销量。考虑到目前小米在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领域不可或缺的地位,一旦小米 汽车 发布后销量可观,未来将真正实现人、车与家的完美融合。
一旦小米做成这件事,无疑将会成为横跨手机和 汽车 两大行业的超级 科技 巨头。最乐观的情况下,小米有望同时成为全球排名前几的手机品牌和 汽车 品牌,成为同时对标苹果和特斯拉的巨型企业,其市值也远非现在可比。
但从另一方面,小米一旦正式开始造车,就意味着整个公司将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都被分散到 汽车 项目上,这样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机业务的发展。如果小米双线作战,在面临OPPO、vivo和荣耀等品牌的竞争时就会疲于奔命,容易丢掉领先优势,如果华为再度回归,将会进一步加剧小米的竞争压力。
与网络相比,小米造车具有其明显优势之处,但同样也存在短板。优势之处在于雷军掌舵下的小米是一家具有狼性的企业,一旦进入一个领域便会不顾一切向前冲,往往容易杀出一片天,网络就缺乏这种狼性与狠劲。而短板就在于小米过去的现金流储备没有网络充裕,同时面临双线作战的压力,一旦面临资金链危机,不排除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
对小米而言,造车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可让公司重新进入上升通道的行业,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潜在风险的决定,这也是过去两年雷军对此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
㈦ 雷军猛推120亿港元回购,上市14个月市值蒸发3300亿小米,到底是怎么回事
雷军这回可能是真的急了!9月3日,小米集团(01810)发布自愿公告称,小米董事会将行使此前股东大会授予的股份回购权利,在权利有效时间段内,将按照不超过120亿港元总价,不定期从公开市场回购股份。
小米集团表示,在互联网商业模式及“智能手机+AIoT双引擎”策略的推动下,小米集团以股份购回表达对现时及长期业务前景充满信心。本公司将继续提供“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相信该价值定位在现时市场状况下会更具竞争力。
除了林斌出售股票,根据港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小米主要股东晨兴资本也于7月4日向基金各GP及LP配发小米集团合计约1.11亿股B类股份,此次配股可视为各GP及LP将其在基金权益兑换为小米集团的股票。有专业人士认为,晨兴资本在此次交易中获得基金权益,此举是股票转让的行为。也许正是出于对股价前景的担心,雷军才会在此刻推出重磅回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