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米营收高却亏损
❶ 第二季度营收利润双下滑,小米手机库存积压受关注,为何会出现这一状况
这个情况其实跟整个手机行业的发展问题有关,同时也跟市场对于手机产品的需求有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仅小米手机在整个市场上的手机库存比较多,几乎所有的手机品牌都出现了市场销量明显下滑的迹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全球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情况普遍不太好,整个设备行业也没有什么大的技术创新,所以很多用户根本就不愿意主动购买新机。在这种情况之下,类似小米和其他的手机品牌也在考虑进一步降低自己的产能。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想要解决库存积压的问题,小米手机可能会进一步推出促销补贴活动,同时也会大大降低自己在手机业务上的研发和投入。对于小米公司来说,小米公司已经把主营业务从手机业务逐渐转移到了新能源汽车业务上。
❷ 小米为什么亏损那么大
5月2日,小米提交招股书,正式申请在香港上市,中信里昂证券、高盛、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
根据招股书草拟本数据,小米2017年收入1146亿元,经营利润122.16亿元;2016年收入684亿元,经营利润为37.85亿元;2015年收入668亿元,经营利润为13.73亿元。
但有一项数据值得注意,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由于就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亏损,小米集团有净负债人民币1272亿元及累积亏损人民币1290亿元,对此我们该如何理解呢?
原来,这其中牵涉到优先股公允减值变亏损的概念,也就是说小米招股书中的累计亏损,包括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而优先股是相对于普通股而言的,主要指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
据了解,优先股对应的公允价值在公司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了大量价值的增值,因为股东没有退出,这部分对股东而言是账面“浮盈”的价值增长部分,在IPO之前就被计为公司对股东的负债,IPO之后优先股转为普通股,这部分亏损就消失不再计入报表。
对此,见智研究所的数据分析师就对全天候科技解释称,“很多公司在上市前都会发行可转化优先股进行境外融资。这些可转换优先股可以在公司上市完成后按照约定的比例转换为普通股,其约定价格往往大幅低于上市后的每股发行价。”
值得注意的是,在会计计量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将普通股价值与转换价之间的差额计为亏损,这也是很多公司账面出现由可转换优先股造成巨额亏损的原因。
如果对此你还不理解,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如一开始公司制定的上市转股价是10港元,后来因为公司股价涨到了20港元,报表上就会计提每股10港元的亏损,不过实际这一部分亏损对于公司经营是没有影响的。
而实际上,这种亏损一般只会出现在以国际会计准则(IFRS)汇报的公司, 美国会计准则(US GAAP)对可转换优先股处理跟IFRS不同,小米的招股书中的财务报表,采用的恰恰就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总而言之,小米上市后可转换优先股将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这一“亏损”不会再出现在当期的利润表上,不过资产负债表上权益部分的累计亏损将会保留,影响后续分红的能力。
再回到小米的招股书上,我们可以看到,截止到2017年12月份期间,小米的累计累计亏损约为1290亿,但如果扣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和股权激励,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投资公允价值的增益,及收购导致的无形资产摊销,小米于2016年及2017年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8.969亿人民币及人民币53.6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小米这种可转换优先股的设置,被很多的上市公司所采用,也被业内人士解读是一种股权保护方法,即先是以公允价值当作负债的形式,一旦遇到有人恶意收购,马上可以转化为股权。
在此之前美图赴港交所上市的时候也曾遭遇类似的质疑,当时美图招股书上显示其截止2016年6月30日累计亏损为63.6亿元,但是这其中同样牵涉到了优先股公允减值变亏损的概念。
此前根据媒体的报道,保荐机构给小米IPO定价基本确定在1000亿美元以上,争1200亿美元,基石投资者定价在800亿美元以上。
而据专业人士表示,通常公司上市之前估值涨的越多,公允价值带来的亏损就会越大,根据保荐而优先股公允价值亏损并非真的亏损,是把投资人的增值算进去了。所以,和通常意义实际的亏损不同,这类 “亏损”越大,说明公司的发展越好,价值提升越大。全天候科技
❸ 小米股票下跌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资本市场对其股价并不看好;
另一方面,从小米的财报来看,其营收主要靠手机和硬件,如果按硬件公司来计算市值,小米难以支撑其2183亿的市值。
1、为此,小米需要不停地拓展和互联网相关的业务,摆脱“硬件公司”的帽子,以期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进而扭转股票一路下滑的颓势。 为此, 雷军说:“过去小米的核心战略是以手机为中心,今后是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
2、无论是从财报、从股价还是公司披露的业绩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小米正处于“柳暗花未明”的关键时刻:手机业务需要通过高端市场和海外市场贡献更多利润;IoT业务需要在还未兴起的智能家居市场,不断尝试并提供全新和具有说服力的方案;互联网服务业务,需要找到准确的切入点和清晰的方向,靠P2P推荐绝非长久之计。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于2010年3月3日 ,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同时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小米公司创造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小米还是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第四家拥有手机芯片自研能力的科技公司。
1、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小米还是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第四家拥有手机芯片自研能力的科技公司。“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是小米公司的愿景。都能享用来自中国的优质科技产品。小米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费类IoT物联网平台,连接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MIUI月活跃户达到1.9亿。
2、小米没有森严的等级,每一位员工都是平等的,每一位同事都是自己的伙伴。小米崇尚创新、快速的互联网文化,讨厌冗长的会议和流程,让每位员工在轻松的伙伴式工作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意。小米相信用户就是驱动力,并坚持“为发烧而生 ”的产品理念。
❹ 小米一年卖出1亿部手机,董事长获得近百亿奖金,为何公司却亏损76亿元
说起手机市场,这些年大热的品牌赚得盆满钵余。手机品牌也非常喜欢找代言人,比如说蓝绿大军都会找当红的一些明星来代言,但是具体手机好不好用也只有用过的人才最有发言权。这些年国产机中的佼佼者少不了华为、小米的身影,他们似乎已经成为了国产手机的代表,越老越多的人放弃了苹果,选择使用国产机。
❺ 2017年,小米营收1146.25亿元,经营利润122.15亿元,净利润为亏损438.89亿元。
......净利润-438.89亿元,经营利润122.15亿元,似乎相反的两种表述,没有金融专业背景知识,是不是已经蒙圈了?
......净利润和经营利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回事儿啊!不是吗?其中的奥妙在于过往融资发给股东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被计入金融负债核算,优先股在公司上市后,一般会自动被转换成普通股,在上市后的下一个财年会自动消失,所谓“非经营性亏损”。
......换句话说,在国际会计准则下,这种优先股会体现为“对股东的负债”,其公允价值的上升会记录于公司账面的亏损。但实际上公司并未没有这样的亏损发生,“负债”数字在上市那一刻就会消失。
简单说,经营利润122.15亿元减去“对股东的负债”就会出现亏损。实际上,公司上市融资之后,所谓“对股东的负债”并不需要由公司的经营利润来承担。因此,所谓亏损仅仅是会计准则中针对性的一种表述方法。
......业内有一种说法:这种亏损的数字越大,越说明这家公司的被大家认可的价值高。
❻ 为什么小米集团市值这么低
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市场对于这家公司的预期。就在2020年,小米的市值正式冲击6000亿大关,这也正值小米十周年之际,可以算的上是双喜临门。但是有谁还记得当初小米集团上市,甚至一度破发的景象,纷纷被他人一度看衰。
当然了,生意场上不就是这样你死我活的。毕竟人人都相当龙头,来制定行业规则。
❼ 小米股票为什么跌得这么厉害
一、因为小米上市后的首份业绩答卷,尽管乍看上去十分优秀,但细究之余,底子成色难以服众。之所以这么说,不仅因为小米财报摘除各项调整之后,真实的经营业绩差强人意,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在主要收入来源智能手机市场,还是以业务快速增长来支撑想象力空间的IoT业务,都无法为高估值提供直接而强有力的支持。
二、无论是从财报、从股价还是公司披露的业绩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小米正处于“柳暗花未明”的关键时刻:手机业务需要通过高端市场和海外市场贡献更多利润;IoT业务需要在还未兴起的智能家居市场,不断尝试并提供全新和具有说服力的方案;互联网服务业务,需要找到准确的切入点和清晰的方向,靠P2P推荐绝非长久之计。
小米上市后首份财报公布后,市场从一开始的惊喜迅速转为冷静,从上市到现在,公司股价在财报公布后大幅冲高回落,持续走低。
【拓展资料】
股价涨跌的原理就是:一般情况下,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股票的供求关系。在股票市场上,当股票供不应求时,其股票价格就可能上涨到价值以上;而当股票供过于求时,其股票价格就会下降到价值以下。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一个股票的上涨,是需要资金来进行推动的,当很多资金都去买一只股票,就会造成股票供不应求,跟商品一样,一旦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就会有所上涨,股票也是这样,很多人买就会推动股价的上涨,买的力度越大,股价上涨的也就越厉害,股票涨停就是由于买盘力量过于强大所导致的。
一个股票的下跌,也是由资金推动的,当购买这只股票的机构和散户觉得买这只股票已经赚了不少,想要落袋为安,就会卖出股票,而卖出股票多了就会造成股票供大于求,买的人少卖的人多,股价就会下跌,以达到买家的心理价位最终实现成交。股票跌停的原因就是卖盘太多而买盘太少的缘故。
影响股价涨跌的最根本的因素就是资金,大量资金主动性买入会造成股价上涨,大量股票主动性卖出会造成股价下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放量上涨和缩量下跌是正常情况,因为上涨的时候大家都在买,成交量势必会放大,而下跌的时候很少人买,成交量势必会萎缩。
❽ 小米为什么跌得那么厉害
小米股票跌的原因是因为自身研发费用比较低,可持续性的增长潜力不足,简而言之就是公司估值太贵,需要用下跌来使其公司估值合理。小米公司所构筑的小米生态链技术含量比较低,在面对华为、苹果等一些大厂商的时候产品除了价格外并无新的竞争力,这就导致了销售利润不高,自然利润受限,增长潜力不足。
【拓展资料】
作为一家国内顶尖的科技公司,和华为相比,小米在研发费用上差了一大截。并且尤为关键的是,小米的忠实顾客都是一批追求性价比的人,小米一涨价那么就意味着这批客户会转投别的厂商,不涨价那么利润率不高。若是消费升级的浪潮一出现,那么小米公司因为其研发力的薄弱而核心竞争力不强,所以产品卖不出去导致销量减少,利润减少。
在当前的国内市场,整个智能手机厂商形成了华为,OPPO,VIVO,小米的稳定格局,但是华为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从原来的四强争霸变成了如今的一超三强,华为有自主研发的芯片以及长期在通信领域扎根所积累的技术壁垒,这种领先优势是其他三家短时间难以赶上的,并且尤为关键的是小米线下渠道非常薄弱。小米的手机一直追求极致性价比,因此没有多余的利润能分给中间商,这样就没办法在销量上形成突破。
在国外市场,虽然小米连续8个季度是在印度的手机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但是它的市占率是在下滑的。这主要是因为小米在印度市场是以中低端手机为主力机型,而印度市场在用户规模大幅度提升之后同样进入了消费升级阶段,中高端机型的份额比重在快速的提升。而这部分高端市场是由苹果,三星,以及国内的oneplus所牢牢把持。从市场端来说,小米当前的现状是不太理想的,传统的手机业务前景堪忧,所以当前它更加像一个手机制造厂而不是一个手机研发大厂。这样的定位,导致小米公司的估值只能适用于制造行业(5-15)附近的估值而不是科技行业数百的估值,所以当前小米的下跌过程就是其杀估值的过程。
总而言之,小米公司还是一个发展的非常快的公司的,前不久还是能和格力电器这一制造业龙头公司打个赌,但是一个科技公司和一个制造业公司相对比而不是和行业内其他手机商做对比,这是有点让人质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