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吃小米肚子胀
‘壹’ 吃这些食物容易胀气 中医3个好办法轻松缓解腹胀气
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胃胀的感觉,尤其在饭后最为明显,这种以腹胀、频繁嗳气为主要表现的症状,中医称为“腹胀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胀气食物的说法,哪些食物属于胀气食物呢?容易肚子胀气,又喜欢吃粗粮,怎么办?中医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胀气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哪些食物易胀气
高淀粉类食物。
如薯仔、红薯、芋头、南瓜等,这些食物含丰富的淀粉、糖类、纤维素,与肉类共食后经肠道细菌充分发酵,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气。如一时排不出去,这些气体蓄积在肠道,便会引起胃肠道胀气。
豆类。
大豆有一半碳水化合物为水苏糖和棉籽糖,二者为半乳糖、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支链杂糖,又称大豆低聚糖,人体内缺乏水苏糖和棉籽糖的水解酶,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可产气。此外豆类中含有的胰蛋白酶抑制素,能抑制体内蛋白酶活动,如摄入过多,会影响蛋白质消化,对胃肠有刺激作用。
十字花科蔬菜。
如西兰花、花椰菜、芽甘蓝和卷心菜中含有棉籽糖。由于人体缺乏分解棉籽糖的酶,使这种糖比其他种类的糖更难被人体吸收,当它在肠内被艰难吸收的同时,就会产生气体,引起胀气。
乳糖不耐易胀气。
部分不经常喝奶的成年人,肠道内乳糖酶活性不足,大量食用乳制品可发生乳糖不耐,表现为进食牛奶或其他奶制品后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此类人群建议选择酸奶或每天小剂量摄入奶制品,待机体可耐受奶制品后可增加饮用量。
易腹胀,怎么吃粗粮?
1.少量添加,循序渐进。
对于长期食用精白米面的人群,刚开始吃粗粮,应遵循“少量添加,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刚开始吃时量要小,比如占到主食的1/10,然后慢慢加量,给消化系统一个适应时间。食用频率上也要讲究循序渐进,比如开始一周三次,再慢慢增加到每天都吃。
2.粗粮细作,磨粉煮软。
烹调是影响食物消化率的重要因素,对于粗粮的加工食用更是如此。易腹胀者可以选择增加蒸煮时间,达到软化纤维,灭活抗消化因子的效果;也可以将粗粮磨粉后添加进汤粥,或加进面粉里做成粗粮馒头、面包、面条等易于消化的食物,以减少膳食纤维对肠道的刺激。
3.多种轮换,粗细搭配。
吃主食的精髓在于粗细搭配,粗粮吃得少,起不到预防慢病等保健作用。但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和植酸,长期大量食用,会影响人体吸收钙、铁等矿物质,还会降低免疫力。 健康 成年人吃的量占主食总量的1/3比较合适,可以做主食时混入粗粮,比如蒸米饭时加点小米、糙米、绿豆或红豆,煮白米粥加一把燕麦,磨豆浆时加一把紫米等。这样粗细搭配,吃起来口感更好。并且最好不要集中吃一种高膳食纤维食物,应该多种粗粮轮换着吃,如红豆、燕麦、小米、紫米等。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粗粮质地粗糙,难以下咽,很多人会在粗粮食品中加入很多糖、油和淀粉改善口感,但这样的加工方法会让粗粮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比如油炸窝头,窝头会吸入大量脂肪,同时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会受损失。粗粮最 健康 的做法是蒸,可以把谷物和杂豆按照3:1或2:1的比例混合,浸泡过夜,然后放到锅里蒸10~20分钟。蒸好的粗粮可以和大米混合煮成饭,也可以放些枸杞、核桃熬成粥。用豆浆机把粗粮打成米糊也是不错的做法,当早餐和夜宵吃也特别合适。
腹胀气,中医三法同治
中成药。
对于食积引起的腹胀气,可服用保和丸,它具有消食、导滞、和胃之功效;对于湿阻气滞引起的腹胀气,可服用木香顺气丸,此药可行气化湿、健脾和胃;对于长期便秘、腹痛及中老年气滞食积证,可服用四磨汤,其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的效果非常好。
按摩。
“药王”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曾说“摩腹数百遍,可以无百病”。摩腹具体操作方法是:两手互相按摩至掌心发热时,立即放在肚脐处,顺、逆时针方向交替揉全腹36次,如此3~5次。同时按摩足三里、中脘、天枢穴各30次。此方法每日1~2次,1周为1个疗程。
食疗。
1.鲜橘皮或泡软的干橘皮适量,洗净切丝,放入铝锅,加入约橘皮重量一半的白糖,添水没过橘皮,加热煮沸后,再改微火煮至余液将干时,将橘皮取出放在盘中,再撒入大约橘皮重量一半的白糖拌匀,饭后食用。2.白糖250克、香橼粉10克、砂仁粉6克,白糖放入铝锅中,加水少许,以小火煎熬至较稠厚时,加入香橼粉及砂仁粉调匀,再继续煎熬至用铲子挑起即成丝状而不粘手。将糖倒在表面涂过食油的瓷盘中,稍冷后切成块状,每天食用。
需要提醒的是,腹胀气虽是常见的病症,但不能轻视或忽略,因为其中可能隐藏器质性病变。运用上述方法一段时间后,若症状没有缓解,应及时就医。
‘贰’ 一吃东西就肚子胀气 很长时间了 怎么回事
是不是吃的食物是胀气的,比如白萝卜就比较容易胀气的,或者是你的肠胃不好,也是比较容易胀气的,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蔬菜等等,还有就是吃饱后吃一些山楂益生菌等梳理下肠胃。
‘叁’ 吃小米稀饭会肚子会胀气吗
不会的,小米是养胃的。不会出现肚子胀气,如果说你的肚子胀气,那是别的原因导致的。
‘肆’ 吃一点东西肚子就涨的难受,是什么原因
谢谢。老铁你最近的症状和我去年一样的,我是早晨晚上吃饭都好好的,就是中午一吃饭下午胃胀的难受的有时胃还顶的疼的。
我这十几年工作中午一直在外面吃饭,天天一到中午都不知道吃啥了,愁的想死的心都有了,之所以这么说是胃病不是一朝一夕就得上的,是长期的饮食不规律所造成的。经常饮食不规律可引起萎缩性胃炎,尤其饱一顿饿一顿,还有经常吃麻辣烫酸辣粉这些刺激性的食物都是对胃粘膜一个损伤,长期的刺激引起胃糜烂,溃疡。寒凉性的食物凉皮冷饮等都可以刺激胃,引起胃痉挛,因为胃也是一个寒性器官,以寒对寒可想而知。
我父亲最近也是胃胀不想吃饭我带到医院检查,胃镜显示胃萎缩性胃炎,十二指长溃疡,胃糜烂,我把检查报告告诉我同学后,同学让我给我父亲买胃黏膜保护剂,肠动力药,我顺便说了我的症状,一想和我爸的差不多,所以同学最近劝我也吃胃黏膜保护剂,吗丁啉,虽然吃的时间不长但是感觉有点效果的,只不过是我不按时吃药罢了。说了这无非告知老铁们身体是自己的本钱,要好好对待,别出现状况了才想起来治疗,好好善待自己的每一个器官,好好保护它们,它们也会好好保护你的。
大家肯定都听过这么一句广告词吧,“肚子胀,不消化,快用**牌健胃消食片”。所以说吃一点东西肚子涨,大多是由于消化系统的疾病引起。也就是胃或者是十二指肠出了问题。
在临床上,当有以上症状出现的时候,医生通常都会建议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来明确诊断,当明确疾病后,才会针对疾病本身治疗。如果光靠着经验性治疗,或者是对疾病的症状来治疗,有可能会延误病情,因为除了良性病,一些消化系统的恶性疾病也会有以上的症状和表现。
所以说,消化系统的疾病,胃镜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到底有哪些原因会引起肚子胀和难受呢?
1.胃炎:无论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它们的临床表现就是在进餐后就会出现上腹部的饱胀不舒服的感觉,而且还会有上腹部的轻微疼痛,嗳气,反酸,等症状的出现。
2.消化性溃疡:大多也会有腹胀不适的感觉出现,但是消化性溃疡主要的表现是以上腹部的疼痛为主。而且疼痛大多有规律可循。
3.胃癌:当胃癌在发展期的时候,患者常会有易饱感和软弱无力,主要是患者虽然感到饥饿,可是只要稍微一进食就会感到饱胀不适,是胃壁受累的表现。
吃一点东西 肚子就发胀 这属于胃肠道消化功能不良导致的,非常道消化功能不良食物在胃内不能够充分的消化吸收而引起 食物在腹部进行酵解产生气体 导致胃部发胀,要想彻底解决这种情况 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可以喝点小米粥 吃点鸡蛋糕之类的食物
第二,可以吃点健胃消食片,健胃消食片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缓解上述情况的发生
第三 如果通过上述两种方法 还不能够彻底解决那最好就腔备要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 然后吃点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既然吃了难受就暂时一餐二餐不要吃东西,喝点热开水,等肚子实在饿了再吃一点,荤的食物暂时不要吃了,是不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不妨吃一下黑木耳和海带放在一起煮透应该会有效果,实在不行上医院请大夫协助治疗。
平时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尽量不要让自己得病,病从口入枣圆孝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大吃乱吃,不该吃的东西不要吃,少吃海鲜荤菜,多吃蔬菜蔬果改变自己的不良嗜好。
吃点东西肚子就胀,有以下几个原因:
1、肠胃不好,是肚子胀的重要原因。
2、吃饭太快会导致很多空气随着食物进入肠胃,这些空气在肠胃里又会产生更多的气体,所以会有肚子胀的情况。
3、 便秘 ,大量的大便堆积在肠胃中
4、 消化不良 也会导致吃点东西肚子就胀,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者油腻食物,也会导致饭后肚子胀。
5、胃肠道内气体吸收出现障碍。
肠胃不好菌群失调,建议可以口服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益生菌或者双歧杆菌,平时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多吃温热且易于消化的食物,饮食要清淡。如果是 慢性胃炎 引起的,建议可以口服 奥美拉唑 进行药物治疗。
饮食上不要吃生冷的凳稿食物。平时饮食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生活作息不规律也可能会导致上述情况出现,注意劳逸结合,不宜过度劳累。平时可以适当运动,促进胃肠蠕动的同时,能减少疾病发生。
能吃得下,但吃完胃脘部就发胀,应该属于脾虚的证候。吃的下说明胃的受纳功能正常,肚子胀说明吃下的食物不能消化。
脾主运化,输布饮食物精微,升清降浊,为生化之源,具有益气、统血、主肌肉四肢等生理功能。胃的主要功能是受纳和消化饮食物,由于胃需要把消化后的饮食物下输到小肠,所以胃气的特点是以下降为顺。脾虚不能助胃消化,胃受纳的饮食物不能及时下输所以会出现腹胀的现象。
经常出现腹胀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吃饭,不暴饮暴食,少吃肥甘厚腻,饮食以清淡为主,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健脾的食物如扁豆、莲子、薏苡仁等。药物调理可用四君子汤加减来健脾养胃。腹胀严重者可以服用香砂枳术丸来健脾消痞。
胃瘫了,痞证,附子理中丸合木香顺气,升脾阳,降胃气。
首先吃一点东西肚子涨这种症状很常见,主要是由于消化不良、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也有一些是饮食习惯导致的,吃一点东西肚子涨主要是进食后由于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吸收,所以会异常发酵而产生大量的气体,因此会引起肚子涨不舒服的症状,还会出现打嗝嗳气、腹痛、排气过多、便秘等症状。
下边马医生为大家解答吃一点东西后肚子就涨的因素有哪些?
1、进食一些容易产生的食物
比如进食了红薯、豆制品、碳酸饮料等,这些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所以会引起腹胀,不过这是正常现象,还有就是一些不良的习惯就是饮酒、空腹吃一些冰冷刺激性的食物,这些因素也会引起肚子涨的症状。
2、胃肠道疾病
尤其是患有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肠道溃疡、肠炎等),这些疾病都会不同程度的引起消化液的分泌紊乱,所以会影响到胃肠道的消化能力,所以会出现腹胀不适、腹痛、反酸、腹泻等症状,所以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想要解决肚子涨的问题,首先要治疗胃肠道疾病。
3、胃肠道动力不足
胃肠道动力不足主要是由一些精神刺激、饮食刺激、药物刺激等因素导致的,是的支配胃肠道的神经功能异常,所以会影响到胃肠道的蠕动,如果蠕动不足就会引起这种进食后肚子胀的症状,尤其是一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最常见。
4、胃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人体胃肠道内有一些细菌来维持动态平衡,但是由于胃肠道疾病导致外界异常细菌进入肠道后,原有的生态平衡会被打破,所以会导致对于胃肠道内食物的分解不足,因此引起消化不良,所以这些食物被异常细菌分解后产生发酵气体,这样就引起肚子胀、腹痛、腹泻、便秘、口臭等症状。
因此对于进食后肚子涨的症状要根据具体因素来治疗,如果是饮食导致的肚子胀可以通过调节饮食习惯来改变(尽量进食一些蔬菜水果、进食一些温热软的食物),而对于胃肠道疾病导致的需要借助检查来治疗,如果是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可以通过(运动、饮食、口服促进胃肠道动力的药物吗丁啉、西沙必利),而对于胃肠道菌群失调的可以服用(多酶片、活菌一号等),这些药物必要时可以联合应用。
一吃东西就腹胀,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1、消化出现问题。消化能力减弱,导致胃肠道功能变弱,胃肠道功能调节紊乱,就会导致腹胀的情况持续存在,尤其是吃了那些难以消化的食物,会导致腹胀更加严重。
2、吃了刺激性强的食物。例如,很多人喜欢吃辣,辣椒带来的刺激性是比较强的,这样的话,可能会大大降低胃肠道的敏感性,导致胃肠道功能下降,腹胀的感觉来袭。
3、压力太大导致。有些时候,导致人们一吃东西就腹胀,还有可能是压力大导致的,不要觉得惊讶,当面临的压力增大时,可能会导致情绪出现低落,这样的情况,会进一步的加速消化不良,导致吃饭时,腹胀越发的明显。
关于腹胀如何缓解?
1、适当按揉腹部,能起到提高胃肠道蠕动能力的作用,改善腹胀。先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按摩50次,再按摩逆时针的方向按摩50次,对于改善腹部不适是很有帮助的。
2、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对于那些一吃东西就引起腹胀的食物不宜多吃,例如豆类食物、油炸食物吃了会导致消化不良加重。
3、多喝水也是很有必要的事情,喝水不仅仅能够润泽皮肤,对于促进消化道正常吸收也是很有帮助的,通过喝水,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排气作用,达到缓解腹胀的目的。
4、坚持运动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对于促进消化系统也是很有帮助的。对于缓解腹胀更加有效,例如慢跑就是很好的选择。
了解了引起腹胀的原因,我们要科学合理的缓解调节才是最好的,远离腹胀困扰,改善身体不适。
容易腹胀可能是和本身消化不良有关系,或者是因为慢性胃炎,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引起的胃肠道蠕动功能减慢,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是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可以吃一些四磨汤口服液,如果是身体有肥胖的情况,还要注意检查血糖血脂的情况,特别是这些指标异常的话,要注意进行控制体重,还有控制这些指标,平常可以适当的散步,运动一些,如果是本身有慢性胃炎的病史,最好是检查一下幽门螺旋杆菌看看有没有这个细菌感染,如果是有细菌感染,还需要对症四联用药治疗。
‘伍’ 为什么喝了小米粥胃胀
你是平时就胃胀气还是喝了小米粥肚子胀气
如果平时就胀气,吃点多酶片和醋,别吃豆制品,
可以喝米汤和大麦粥,别吃不消化的东西,别太担心了。
如果喝了小米粥肚子胀气那就别喝呗
‘陆’ 为什么吃甜食胃难受
我觉得有以下原因: 1、平时你吃甜食很少,胃里对甜食的反应比较强烈。吃得少的时候,没什么不好的感觉,吃得多的时候,胃里缺少相应的降解酶,所以会不适应; 2、有胃炎的嫌疑。有胃炎不光是对甜食难消化,对其他很多食物都会出现难消化的现象。不知道你对其他食物有没有难消化现象? 3、很多人都会出现吃甜食胀肚子的现象,原理是:胃里含有很对氧化酶,甜食在一定温度下,经过氧化酶氧化作用,发生糖酵解反应。就是在肚子里发酵。道理不难明白:就像做面包一样,加上糖,加上一定的酵母,在适合的温度下,就会膨化的老大。 一些人,吃甜食也是一样的道理,在肚子里发酵了,胀得慌。这样的人,以后尽量少吃甜食就行了。
‘柒’ 吃小米的禁忌有哪些
一、吃小米的禁忌有:
1、虚寒与气滞体质,小米要少吃
小米性凉,对于虚寒体质的人来说,吃小米会导致胸闷难耐,而且容易出现腹泻的症状,女性若体质虚寒,吃了小米以后会有乳房胀痛,嗳气的现象。所以如果是虚寒气滞的体质,一定要减少小米的摄入量。
2、过期小米不要吃
小米虽然是谷物,但是也是有过期时间的,很多人看着小米不发霉,就觉得没有问题,其实超过一年的小米已经不算是新鲜小米,而是陈年小米了。这种陈年小米不仅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吃多了还会导致胃部胀气,严重的还会导致胃溃疡。
二、吃小米的好处:
1、补气养胃
养胃是小米粥最着名的一个好处。如果有人胃不好,很多老人家就会说,多喝小米粥,这里就利用的是小米养胃的功效,小米可以调理我们的肠胃,改善消化不良、呕吐、拉肚子的现象。平常吃得油腻的话,多喝小米可以很好地调理肠胃功能,帮助胃部恢复体力。且小米还能滋阴养血补气,多喝小米会让人神采奕奕,很有精神。
2、改善口臭、脚臭
口臭和脚臭都是由于我们身体内的细菌滋生导致的,而小米可以减少细菌滋生,小米中还含有抑制细菌活力的物质,有一定抗病毒抗细菌的作用。多喝小米粥可以清口臭,还有减少脚臭的情况。如果有脚气病的话,多喝小米粥可以得到调理。
3、助眠、调理身体
小米粥还有助眠的作用。多喝小米粥可以调理我们身体体虚的症状。如果经常失眠的人,喝一些小米粥可以帮助睡眠,这是因为小米粥中含有大量的舒缓神经的物质,有一定的舒缓身心作用。不仅如此,小米粥调理身体还可以改善头发出油,面部痤疮。
‘捌’ 为什么吃了五谷杂粮肚子特别爱涨气
在《黄帝内经》中,五谷被称之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五谷泛指五类作物,即“悬、藤、根、角、穗”。
但是很多朋友吃杂粮会有这样的状况:肚子胀气,胃也胀气。但出现的胀气也分很多情况,我们一一来分析。
情况一
肠道排气(屁)明显增加,但没有其他异常
那是因为全谷杂粮中含有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运动,而且它们还有一定比例的“抗性淀粉”。人不能在小肠中彻底消化吸收的淀粉。当有一定的抗性淀粉和低聚糖进入肠道,肠道中的益生菌增殖繁荣,同时还产生一些短链脂肪酸,有益降低血脂,帮助抑制有害菌,对预防慢性疾病和肠癌都是有好处的。随着肠道菌群的调整,消化系统的逐渐适应,肠道产气的数量会减少到正常范围。
情况二
不仅排气增加,而且肚子胀,胀得不舒服。
这是消化能力跟不上。本在小肠里能消化吸收的淀粉没有消化,从而进入大肠的淀粉就太多。这样必然就减少了热量摄入,等于是少吃东西了,身体的营养供应减少。很可能您的肠道菌群也是不正常的,不能有效处理这些没消化的食物。这就需要适当进行调整了。
情况三
吃杂粮后,反而不能天天按时排便。
这说明您的肠道还不适应杂粮,或食物热量有明显减少,身体力量下降了。因为杂粮饱腹感更强,而且消化吸收率也比白米白面食物要低,一些人本来食量就很小,换成杂粮之后,很容易出现热量摄入下降的情况,影响到了肠道的运动能力。
情况四
胃胀不舒服,吃不下其他东西,身体反而更乏力了。
这种情况说明胃肠功能非常差,吃了杂粮之后没有增加营养,反而因为其他食物吃不下而减少了营养素的供应。所以,如果胃肠功能确实很弱,那么不建议直接吃五谷杂粮。
难道胃肠功能不好的人,
就只能一辈子吃白米白面?
对消化比较弱的人来说,吃全谷杂粮时可以采用的7个大招。
1,一定要煮软!普通锅不行就用电压力锅!
简单的方法是:先把杂粮洗净,加水1.5倍,在冰箱里浸泡一夜之后再煮饭。在它们吸饱了水之后,煮起来就比较容易了。煮的时候,建议用电饭锅或电压力锅的“杂粮饭”功能。
把杂粮提前一夜泡上,操作并不麻烦。但还有一个更加简单的方法,就是买个有预约功能的电饭锅或电压力锅,把食材统统加进去,预约8小时。
2,杂粮和白米搭配,循序渐进加量!
不必因为杂粮的营养好,血糖指数低,就立刻追求纯杂粮的主食。膳食指南中推荐每天吃50~150克的全谷杂豆,只占一天主食干重的20%~50%。所以,比较聪明的方法是杂粮和白米搭配吃。毕竟我们的胃肠多年习惯于精白米面了,要给它一个适应的过程。
3,先挑好消化的杂粮吃!
对大部分消化能力弱的人来说,不妨先放糙米、小米、燕麦片,别上来就加豆子。
小米颗粒小、吸水快,可以和大米一起煮熟。如果能提前泡30分钟再煮,就更能达到柔软的口感。正因如此,在白米白面时代到来之前,它是中国北方人三千年来最受欢迎的主食。
糙米(包括淡褐色、淡绿色、红色、黑色、紫红色等颜色的糙米)就是碾磨之前的大米,除了不容易吸水、有一点咀嚼感之外,和精白大米的口味基本上一样。
如果对糙米都接受不了,可以先试试“留胚米”或“胚芽米”。它们是介于糙米和白米之间的产品,把外面的种皮磨掉了,但又保留了比白米多的营养成分。也可以试试“蒸谷米”,它是稻谷带壳蒸过再碾磨的米,能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血糖指数也比精白米低。这两类稻米产品都比较容易吸水,可以和白米一起下锅煮饭,如果能提前泡30分钟,就更为柔软。
还有一个推荐的食材,就是生燕麦片。去超市杂粮区找一下压扁的生燕麦片,不是袋装的即食燕麦片哦。因为已经压扁,种子结构被打破,吸水速度比较快,所以把它们和大米放在一起直接煮饭就行了。煮完之后,燕麦片会胀起来,有点Q弹的口感。
4,煮杂粮要略多放点水!
通常煮大米饭的时候,1斤大米会吸进去1.3~1.5倍的水。杂粮饭要煮软的话,需要1.5~2.0倍的水。如果水放得少了,杂粮饭就会比较硬。
当然,从煮的时间来说,也适合略长一点。如果把提前浸泡好的杂粮做成蒸饭,需要至少45分钟,还可以再延长点,反正用电蒸锅是可以定时的。
5 杂粮饭要趁热吃哦!吃不完就冻起来!
杂粮饭刚出锅的时候,还是柔软可口的。但不少杂粮中所含的直链淀粉比较多,冷了之后就会发生“老化回生”的过程,变得越来越硬,不好消化,吃了容易产气胀肚。
所以,消化不太好的人,一定要趁热吃杂粮饭,胃肠才会舒服。
但是,一次煮多了杂粮饭,真的吃不完,或者嫌每次煮饭太麻烦,想一次多煮点吃几顿,该怎么办呢?是不是会变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