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本地软件公司为什么做不大
⑴ 为什么中国软件业不行
中国软件业,处在一个调整的阶段,今年有人预测,软件业将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大热点,可就目前来说,中国的软件业普遍处在小、散、软的状态,那么如何来壮大自己的企业? 金山公司总裁雷军:谈到怎么把企业做大,这是非常困难的问题,到今天为止金山还是一个小企业。我觉得,第一,要不惜一切手段把企业做大。只有把企业做大,才会有未来跟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第二,不能为了做大而做大。很多企业一谈到做大,犯的毛病就是在全中国开分公司、开办事处,这样企业会很脆弱。所以,提高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第三,国内的软件企业的通病是,怨天尤人。要把企业做大,就是少抱怨,多练内功,多干点实事。 实达铭泰公司总裁何恩培:我觉得企业要长大,其中一个就是资本因素。作为中国来讲,如果只有思路,没有资本,是不行的。第二,有良好的战略。第三,盗版是所有人深恶痛绝的。中国软件业应该跳跃式发展,要走出去,把外面的经验吸引进来。走出国门是中国软件业要做大必须走的一条路。 北京连邦软件公司总裁李儒雄:连邦在资本运作方面是比较成功的,拿到风险投资是使企业不断成长的关键。连邦是经营商,是连锁经营,所以管理尤为重要。 软件市场如何做大 问:信息产业部预测,今年中国软件业的销售额达315亿元,比去年同期能够增长34%。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于软件业还是相当重视的。那么中国软件业的市场怎样才能壮大呢? 何恩培:我们公司做了三年多,经销商为了扩展市场做了大量工作。最近我们在做“春潮工程”,把温暖送给用户,其实就是疏通渠道,但是现在成本很高。中国的软件企业还要经过市场的考验,尤其是盗版问题,这是社会意识问题,很少有人意识到应该花钱买正版软件。 李儒雄:中国软件产业要想做大,肯定要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但是现阶段没有这个条件和能力。应该像海尔一样先在国内做大,生产成本降低之后再打国际市场。另外,政府要帮助我们建立国际经营窗口,等中国软件企业开发出国际性产品后,再卖到世界其他地方。 雷军:首先,这个市场的潜力巨大,但目前还很小。对于企业来说,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如此贫瘠的土壤上有更高的产出,最重要的是结合实际。早期金山的产品卖得非常贵,这样的价格体系,不可能让多数老百姓买得起,其次要买得到,金山和连邦做了非常多工作,收效还不错。 上市是出路吗? 问:软件产业缺乏资金支持是国内大多数软件企业面临的问题,上市成为许多企业发展的捷径,但上市是否是软件企业的唯一出路呢?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副总裁黄骁俭:上市对软件企业来讲有几个好处。一个是公司和品牌的知名度在上市过程当中加大了,特别企业要迈向国际化,首先要让人家知道你是一个软件公司,这是花多少钱买不到的。另外,上市为员工带来很大的好处,中国的软件公司之所以做不大,很大的原因就是招不到人才,或者留不住人才。如果我们和微软一样付很高的工资,那么微软研究院的人就到我们的研究院来。我们通过资本运作,可以给员工期权股份,至少可以让员工有一种归属感,并能够让我们招到更好的人员,能够留住好员工。第三是可以募集资金,为公司的下一步运作做准备。 雷军:谈到上市这个问题,我觉得金山在等待之中,不是等待时机,而是等待打开创业板。张朝阳把搜狐拿到美国上市,跌到七八毛钱,很可能被摘牌。中国的本地市场不能为本地企业打开的话,中国的软件企业就没有希望。上市是做大的前提,中国企业凡是条件成熟的,还是力争上市。 何恩培:我们的股东里有两个是上市公司,他们要我们尽快上市,前提是量力。当股东回报跟企业家的利益一致的时候,上市是硬道理,但是要量力而行。 如何打击盗版发展自己 问:软件盗版问题相信也是让软件厂商非常头疼的问题,软件企业为此做了很多努力,那么,如何看待盗版问题? 雷军:金山做红色正版风暴让企业知道潜在的市场有多大。当时在三个月内,软件的销量突破了110万套,这样的成绩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收益非常明显。真正对付盗版就是两条路,一是用户买得起;二是用户容易买得到。如果这样,盗版问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当然还要政府支持。 黄骁俭:有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买盗版的东西,给他造成了一些损失,他就不敢再买盗版了。做企业级的管理软件就不怕盗版,盗版没有后面的服务,出了问题,没人敢赌。从软件的发展角度讲,我们软件本身要做到别人不敢用盗版。 何恩培:对于红色正版风暴28元的价格,我现在持否定态度。做一个软件的成本,还不算开发市场,就超过软件成本的20%,太不成熟。一个行业的利润比例只有在好的前提下才会欣欣向荣,软件行业应该是高投资、高回报的。另外还要通过法律来惩罚盗版。但金山作为尝试,我是赞同的,给我们做了表率。 广州速达软件公司的总经理邹其雄:首先要解决的还是“盗版”问题,因为知识产权的认知度在某些方面对整个软件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对速达而言,中国软件市场“太小”,主要是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需求需要耐心培养,但前途无疑是光明的。中国有2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但其中许多都对财务软件缺乏认识,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软件的重要性,因此,仍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启发和教育市场。
⑵ 为什么软件创业这么容易失败
是技术问题还是市场问题?或者是其它的原因?许多人分析主要的原因在于创业过程中,创业团队成员之间出现了矛盾,说得不好听就是:几个股东意见不一致,发生内斗或内耗;说得好听一些就是:缺少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由此可见,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可以说决定着一家企业的成与败,失败的创业者从创业一开始,就奠定了创业失败的命运。 “铁三角”理论:即技术、市场、运营三个角色的人选都要到位,而且都要是狠角色。程序员的角色当然是定位在技术方面,你应该是研究型的领导,你拥有多年的软件项目/产品开发与管理经验,对各种技术或工具都是熟门熟路的,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你能写出漂亮的技术方案,最关键的是你对某个行业的业务流程理解透彻,而且知道客户需要什么,有些创业者的技术确实很NB,但好象什么行业都做过,也都知道一点业务流程,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你会渐渐明白,很多时候技术只是实现业务流程的一种工具,对国内的很多IT企业来讲,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核心技术,核心的是对某个行业的业务流程的深入分析与理解,比如财务软件,ERP软件等等,重要的并不是用什么开发技术或数据库技术,而是业务模式与流程,所以,在诸如此类的企业里,最关键的人物不是开发人员,而是那些头发稀少老态龙钟的行业顾问或专家们。 最头痛的是市场,得市场者得天下,小弟虽还不算太老,但对一点深有体会,也曾栽在这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内很大一部分的IT企业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也就是说先有市场,再创业再技术,而不是以一项技术或产品为导向,然后去开拓市场,这种方式风险太大,除非你的产品或技术是真正的核心与独一无二的,而且通常需要的启动资金较大,对杯水车薪的程序员来说,并不是理想的创业方式,除非VC们都变傻变笨了,毫无理由地给你muchmuchmoney,但这种好事会出现吗?我们需要白日做梦异想天开,呵呵。因此,我们在创业时,必须将市场放在第一位进行考虑,也就是要寻找一位市场高手作为合作伙伴,他必须具有强大的市场策划与执行能力,而且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已经建立了较大的市场资源,这些市场资源对于你们新成立的公司是有用与有效的,新成立的公司通常都是股东自已来做市场的,你千万不要抱有那种自以为是的美梦,比如我们去招聘一个市场经理,然后大张旗鼓地帮公司开拓市场,这种人太难找了,代价也太高了,聪明的做法是找个NB的市场合作伙伴,让他来带领普通的市场人员,真正起关键市场作用的应还是股东,他是市场效果的直接受益人。 大家可能都知道微软现任CEO史蒂夫·鲍尔默先生,这个绝顶聪明的老家伙真是一个天才的运营家,他总是热情洋溢、幽默有趣、极富鼓舞性,具有很强的运营策划能力,微软有了他,比哥可以天天去海岛钓鱼,或者陪老婆做做慈善事业。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是很需要这个角色的,他是公司战略的决策者,他能够全面周到地分析整个公司面临的机遇与风险,考虑成本、投资、收益的来源及预期收益,甚至还包括公司管理规范章程、长远规划设计等工作,他总是激情澎湃,他的讲话总能给昏昏欲睡的程序员们带来极大的鼓舞以及对未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好蓝图。 以上我们分别讨论了各个角色的能力要求以及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下面我们来简单讨论一下角色之间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每个角色都是独立的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已的观点与价值观,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态度可能都不同,因此矛盾与冲突无法避免,但必须做到就事论事,任何的矛盾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与平息,所此要求各成员之间必须很熟悉与了解,每个人都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劣势,同时对其他成员的长处和短处也一清二楚,用网上一朋友的话来形容就是: 一个教室学习过的同窗,一个战壕战斗过的战友,一个赌场玩过的赌友,一个房间嫖过的嫖友,呵呵。 千万记往:创业团队不需要陌生人! 其次,各个角色之间必须具有互补性,能力最好不要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