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孩子對很多事情無所講

為什麼孩子對很多事情無所講

發布時間: 2022-07-30 09:11:17

1. 萬分感謝! 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抱無所謂的態度

每個人都有感興趣的事
用心去了解這個孩子
初中我們都經歷過
是逆反心理最強的時候
多來一點親子活動是必要的

家長論壇:如何教育和培養子女

--------------------------------------------------------------------------------

作者(來源):高二(12)班 竇樂葳 家長 發布時間:2005-01-08

家長如何教育和培養自己的子女是每個家長想解決的問題。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再從初中到高中,最後上大學都是每個做父母的談論的中心話題。父母親,祖輩們,往往圍繞著某一個孩子來安排全家人的生活,這已是不足為奇的事了。

時代變了,生活環境優越了,加上計劃生育,一家只有一個孩子,誰不呵護,誰不疼愛呢?這也無形的讓孩子們產生了自我優越感,哪怕有些家長並不嬌慣孩子,但社會上這種現象也會影響到他們,孩子們也非常清楚自己在家中的「地位」。當今孩子們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下:娛樂的項目多了,對學習不感興趣;生活的條件好了,不願多吃苦;疼愛的人多了,聽不見相反的意見等等。因此,教育與培養是一件頭疼的事。在此我簡單的談談我在教育子女方面的體會,說的不好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一、 相互溝通

(1)創設良好的人際情境,縮短家長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青少年是最富情感,家長在孩子心目中是最親近的人,總希望得到家長的愛;由於家長的溺愛及孩子對家長的愛過分要求,產生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期望反差。這就要求家長在孩子面前在不同的場合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學習中扮演教師的角色,使孩子感到父母等長輩可敬;在活動中既做組織者又參與孩子活動,使孩子感到可親;在生活上關心孩子,引導有度,使之感到可愛;當孩子出事時,家長主動承擔責任,共同尋找原因,吸取教訓,使孩子感到可信。這樣的人際情況自然而然地可以縮短心理距離。
(2)相互理解,溝通家長與孩子的心靈。只有家長理解孩子,孩子又理解長輩,才能溝通家長與孩子的心靈,才能施以有效的家庭教育。要理解孩子,首先,要進行心靈感化,就是真心實意地從多方面去關心孩子,使他們覺得家長可敬、可親、可愛、可信,願意把自己的心裡話「掏」出來。家長與孩子由於年齡的不同,認識能力的差異,對事物的認識、看法往往不容易一致,這就要求家長,不僅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還要把孩子看法搞清楚,遇到問題,先不要急於去教訓孩子,而且要設身處地想一想:「假如我是一個孩子,對此心理如何」。這樣既能縮短心理距離,又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利用贊美的力量,縮短家長與孩子的心理距離。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個人保持愉悅的心境和旺盛的工作熱情的需要,贊美能滿足人們的這種需要。而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對贊美的要求更強烈。這就要求家長把注意力放到發現和贊美真、善、美的閃光點上。在贊美的同時,嚴格要求孩子;在肯定睥同時,指出不足。將愛與嚴結合起來,既能發揚孩子的優點克服缺點,又能縮短家長與孩子的心理距離

二、 家庭和睦相處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學校,而且是終生難以忘懷的學校。一個和睦的家庭可以給子女帶來溫馨和愉快,激勵他們奮發向上。相反,則影響子女的心身健康,造成心理障礙。夫妻之間互相尊重,互相諒解,和睦相處。夫妻之間不可能沒有矛盾,問題在於如何處理它。我們注意做到:一、不要把矛盾擴大到子女中去;二、盡快消除矛盾。這方面丈夫要主動和解,這是主要的。我和妻子均不喜歡跳舞,也不懂玩麻將。小孩回家,雙休日在家裡打打撲克是有的,但從來不賭錢。更不在家裡打麻將,家庭始終保持寧靜祥和。 有些年輕伴侶,有了孩子,大家還爭著去玩,要麼帶小孩一塊去,要麼將小孩關在家裡或者扔給保姆,對小孩的心理及成長是不利的。在讀書方面,我始終做子女的表率。幾十年來,我有時間就在家備課,看書學習,手不離卷。我還堅持天天堅持看報,努力學習,即是為小孩做表率,又陪伴小孩讀書。建議:有小孩讀小學的家庭,最好有一人在家陪小孩讀書較好。
以上介紹的是我家庭的一些情況,也並不是說我們意識到要教育子女,特別要這樣做,而是一種生活習慣。很多家庭不這樣做,人家的孩子也同樣讀書成材。所以,生活並不是同一種模式的。
我總是認為,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來,就那麼幾十年,負有兩種責任: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社會責任,就是要為他人服務,為社會服務,做出自己的貢獻。
三、鄰里好友相待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居即互相依存,也容易發生矛盾。鄰里好友相處是一種福氣,也是子女讀書成材不可缺少的條件。中華民族歷來重視鄰居關系對子女讀書的影響,「孟母三遷」的故事就說明這個問題。為了孟子的成長,孟母曾經三遷其家。在我工作的二十多年間,曾經先後三次搬家,相處過的鄰居不少。每到一地,我們都和鄰居和睦相處,大家友好往來。
首先,我們不影響鄰居,也不給鄰居造成麻煩。如上所說,我們不在家裡開舞會,打麻將,大聲唱歌,影響鄰居小孩的學習和消息。 其次,我們尊重鄰居,從不幹涉別人的家政。當鄰居的活動影響到自己的時候,我們總是妥善處理。

四、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咱們中國的父母,總喜歡將子女置於自己的從屬地位,他們說的話是指示,子女一定要服從。有時也將子女看作是玩物,高興起來就過分寵愛,不高興就打罵,不能平等對待子女、尊重子女的人權及尊嚴。開始,我也是按照這種模式來處理父女關系,結果效果並不好,我就換過一種方式,就是以愛為基礎,經常與子女思想交流。我們是通過平時的閑聊,飯前飯後,看電視後,看一本書後,進行交談。交談的內容可以是對某一件事的看法,對一部電視劇的看法,對一本書的看法。子女提出不同意見,我們也可以說理、爭論。為了活躍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在很多情況下,我就講故事、講奇聞,甚至將外面的笑話,說給小孩聽。無形中,家庭成員之間就沒有什麼拘束感,碰到什麼事情,子女都可以告訴父母,對人對事也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
對於小孩學習上的進步,我和妻子總是採取鼓勵的態度,對學習上出現的不足,我們總是和子女一起分析。每次考試後,子女總是自覺地將試卷帶回來,我們再忙,也認真看,指出不該錯的地方。我們十分尊重子女的愛好,在鼓勵他們的業余愛好的同時,建議處理好學業和愛好之間的關系。女兒愛好畫漫畫,買了大量的漫畫書,我們都支持她。結果,她在小學五年級時畫了一幅漫畫,獲的了全國銀獎大家都替他高興。
有些家長和我以前一樣,看到子女的朋友邀去讀書學習,心裡就十分高興,極力歡迎。看到邀去打球或者玩,就不給臉,甚至將子女的朋友趕出門,這就傷了子女的面子,引起反感,就會產生隔閡。
總之,尊重子女的人權及尊嚴,以平等的心態善待子女,愛而不寵,加深父母子女之間親情的關系,在這樣的條件下,子女自然會變好。
五、 嚴格家庭作息制度
許多家長總是以為,我們做老師的可以輔導子女。說老實話,由我輔導子女功課的情況是非常少的。我及妻子,作為家長,主要是為子女提供一個可靠的後勤保障和起監督作用。孩子主要是由老師教,我們只是協助學校做好紀律督促工作。
有位家長,他的獨生子經常逃學,到網吧里去打電子游戲。說不聽就打,甚至捆起來打,但是沒有多大改變,成績很差。一次,他專程到我家裡和我商量這件事。
我給他提個建議:一是不要打罵,進行感情交流;二是在思想溝通的基礎上,提個父子協議,做到「四個按時」,即按時吃飯,按時睡覺,按時上學,按時回家。他按我這個建議去做了,開始效果明顯,後來又出事了。兒子上學按時背書包出去,放學也按時回家,但他不到學校,去網吧。這位家長又掛個電話給我,我還是說:不要打罵,繼續交流和督促。並建議在家裡安裝一部電腦,讓他在家裡玩游戲,按時作息,這個小孩後來變好了。
「四個按時」:家裡按時吃飯、按時休息、子女按時上學、按時返家,是我們長期堅持的家庭作息制度。早、午、晚准時開飯,午、晚准時睡覺。說是好說,但也不容易做到。現在,一些家庭主婦迷戀於打麻將,連什麼時候買菜、什麼時候吃飯、睡覺也不記得了。有些家長喜歡聊天,邀人到家裡打麻將、喝酒,怎麼能保證按時吃飯、按時睡覺呢。在這方面,我們家是嚴格執行的。家庭嚴格的作息制度,不要輕易改變,不但能保證子女吃飽睡足,精神飽滿,有利於讀書學習,而且有利於培養子女嚴謹的作風,有規律的生活,自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對於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我也注意到對子女的心理培養,比如子女的自立能力、自控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的培養,我總覺得我們的子女心理太脆弱,經不起風浪。
六、 刻苦學習必須與娛樂相結合。
首先,我覺得刻苦學習必須是建立在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基礎上的。俗話說:習慣成自然,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學習效果和成績有很直接的影響。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智力高低不同,所以,每個孩子的學習習慣也不盡相同,這要根據您的孩子的特點來具體確定。我個人認為孩子的學習習慣應該本著學習、娛樂這幾方面來形成。學習就是每天的在校時間要充分利用,晚上再利用一小部分時間對新知識進行復習和總結。娛樂就是每天要有一小時左右的時間進行放鬆,周六、周日的時間可更多;休息就是每天要使孩子保證充分的睡眠7—8小時,這樣孩子可以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第二天的學習中去。我的孩子學習一向比較輕松。中考期間也經常看看電視,但也在適宜的時間范圍內。後來考入了一中,依然保持輕松的心情學習,如今的成績也比較好。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2. 孩子為什麼對什麼事都無所謂

有的孩子當你跟他說話的時候,他總是一臉的茫然,對待這樣的孩子該怎麼辦呢? 這樣的孩子本身是很痛苦的,其實他不是無所謂,他是很無奈。在大講堂那裡的孩子,坐那裡都是你問他你願意來嗎?無所謂。你能接受老師嗎?無所謂,全都無所謂。後來她媽媽被要求離開,當單獨跟他談,並說:「你真的無所謂嗎?你的一臉的無所謂告訴我你不是真的無所謂,你很虛偽,你不敢正視現實。你今年17歲,你有幾個17歲啊?」孩子馬上就流眼淚了。 一定要孩子告訴她為什麼孩子無所謂?他說沒有人理解他。但他沒想過先去理解別人。如果你能理解別人你的心就敞開了,才能和別人交流。把心封閉著,誰能進去?當孩子你打開你的心。你的無所謂在哪裡? 成績不好。這樣的孩子一般就是逃避。你必須要一針見血的把問題剖開,所以他在你面前軟下來,然後他的問題暴露出來,你才能夠解決。其實這樣的孩子很好對付,學習不好沒有成績,自己否定自己,又不願意暴露,表現出一種無所謂,讓大家看著無所謂,其實是這種內心極為空虛的玩世不恭。

3. 發現一個小孩子對什麼都無所謂,該怎麼辦

首先這個孩子現正處於青春期的前期,很明顯得對學習沒興趣,更重要的是從小(在小學)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互動循環系統。根據你所描述的孩子情況開看,這個孩子需要學習心理的疏導,並且輔助戶外活動。這樣的孩子只有自己頓悟(心靈意識被喚醒)他才不會對任何事情無精打采,沒有競爭意識和參與意識。如果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內在的惰性心理一旦定型,就不好辦了。建議抓緊採取以下措施來引導孩子學會自我喚醒(喚醒內心的原動力) 1。家長的細心觀察是前提,可事先閱讀心靈指引書或勵志成功書,徹底地參悟,消化理解,一方面調整好教育者的心態,另一方面還可以科學地指導孩子。 2。幫助孩子找到他內心真正渴求的人生方向。樹立目標意識。 3。帶孩子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或組織健康的帶有一定競爭性質的戶外活動。 4。隨時發現問題,適時談心,解決問題。對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定位和健康的心理。 任何方法都需要教育者有足夠的耐心堅持不懈地努力實施才可以。孩子的轉化尤為如此。相信在您的耐心,信心,恆心的感化下,孩子的心靈被喚醒是指日可待的事。但絕對不能操之過急,尤其是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

4. 孩子很叛逆,對很多事情都表現出無所謂態度,該怎麼教育

孩子很叛逆,對於很多事情都非常的無所謂,在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和自己的孩子好好溝通溝通。爸爸媽媽不要強行地讓孩子關注某件事情,因為這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更不好的。小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叛逆的想法,就是因為小孩子在這個時候什麼都不想關注,這也就是小孩子到了叛逆期的一種想法和表達方式,爸爸媽媽不要總是過於慌亂,爸爸媽媽可以用正確的態度來應對孩子這樣的現象。

如果孩子什麼都不關注什麼都不在乎的話,爸爸媽媽可以陪著孩子一起找到孩子的興趣愛好,找到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慢慢地引導著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這樣的想法是不可行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重新的拾起自己對於一些事情的樂趣。

5. 孩子是一個對什麼事情都無所謂的人怎麼辦

你平時多告訴孩子一些爭強好勝的想法,不過也不要太強烈要求孩子,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都要做到最好。

6. 我的孩子13歲了但她對什麼事情都覺得無所謂.學習差.我該怎麼去幫他.我的心好涼.好痛

13雖這樣還好。。。他要是18歲了還這樣,那我真是不知道說他什麼好了

其實首先父母要和孩子搞好關系才對,不要什麼事情都限制,不能每天一說話就「不行。。。」「不對。。。」之類的,話說我是初中生【剛畢業】我深有體會的。具體就不說了啊,往事不堪回首

其次呢,要經常帶她出去玩,多接觸,當然這不意味著多給他錢花,或者買東西名牌衣服給他,我見過很多窮家庭的孩子照樣和父母感情很好,而且也沒自卑。然後就是多多聊天,什麼都聊,但是不要套話空話,或者談談嚴肅的話題,要放下家長的架子,讓孩子感覺你和他是平等的,這是個很漫長的過程,但對於你的孩子來說,會得到很好的結果

最後呢,搞好關系了以後,就好好的和他說說學習,不要很嚴肅的說,只是講普通的道理,人的一生只有一次,若不努力,怎麼對得起自己呢?他13了,會明白,也許他早就知道了,只是還不認識的深刻而已,要和他說明白【是聊天一樣的,不是教課】

好啦,我打了這么多字,【話說我可以教你阿姨么?】我只是個剛畢業的初中生,剛中考完,開學就上高中了,我感覺到了很多特別的地方,這以上的建議只是參考,其實教育這件事情很簡單,至少我這么覺得只要用心,什麼事情都很簡單,都能成功

【以上是我的不太成熟的意見 有什麼不對 咳請多包含吧】

7. 孩子對很多事情都沒有興趣,作為父母該怎麼辦呢

父母總是擔心如果孩子沒有愛好,會把自己變成一個無趣的人。其實把孩子變成沒意思的人可以說是父母,但也可以說是缺乏教育。我們接受的教育是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要求我們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為好。不需要做別的事,往往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這時父母又認為孩子不感興趣就會融為一體

我們的生活中有這種現象。

比如孩子很喜歡下棋,家長就向孩子申請興趣班,但沒多久就沒學過。

因為家長認為孩子學圍棋沒有用,未來沒有未來,學習也不好,沒有加分,學習也沒有進步,所以不讓孩子學,讓孩子變成有前途的污水興趣班。

8. 我的孩子對什麼都無所謂,十分叛逆,不聽家長的勸導,脾氣暴躁,不和大人溝通

最好的學校就是家庭,最好的教師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辛歷路程里,父母只有走得比孩子更艱辛更努力,孩子才會茁壯成長。孩子就是我們的苗,沒有充足的陽光、豐富的養料和適量的水去滋養,再好的苗也長不成參天大樹,我們身為園丁要先從自己找原因,不要把希望寄託於外力,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道理人人會講,相信做為父母的你也明白,事情總是這樣,說的容易做著難,但是要永遠相信自己的孩子,事在人為,希望你的努力能打開你和孩子的心解。 試試一起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和社會活動,對孩子少批評,多鼓勵(如愛粗心馬虎的他,在細致的時候給他被認可的信號),試著和他說說你的苦悶,請他幫助你解決一些大人苦惱的問題,以提高他的自信心,同時也會讓他理解,大人的世界也是很辛苦的。 以上的內容不僅是送給你的,同時也是自勉,我們共同努力吧。

9. 為什麼孩子心裡有事不跟父母說

孩子心裡有事,不跟父母說。只是因為跟父母說了。父母卻不以為是什麼大事?帶有一副估計為然的樣子。這樣的話孩子心裡有事情。還怎麼會跟自己的父母說?

熱點內容
為什麼男人不愛又不肯離婚 發布:2025-05-21 15:20:00 瀏覽:102
為什麼離婚的男孩子早晚會找爸爸 發布:2025-05-21 15:18:20 瀏覽:230
一個女人晚上吃得很多是為什麼 發布:2025-05-21 14:58:45 瀏覽:992
為什麼很多東西都可以用閑魚幣 發布:2025-05-21 14:52:21 瀏覽:418
為什麼蘋果數據線沒壞充不進去電 發布:2025-05-21 14:44:00 瀏覽:391
多糖為什麼要醇沉好長時間 發布:2025-05-21 14:29:36 瀏覽:406
為什麼電腦上麥克風圖標不見了 發布:2025-05-21 14:28:50 瀏覽:566
為什麼手機顯示屏 發布:2025-05-21 14:22:01 瀏覽:142
進項勾選了為什麼找不到 發布:2025-05-21 14:19:16 瀏覽:211
為什麼我的戚風蛋糕顏色這么淡 發布:2025-05-21 14:07:33 瀏覽: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