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生孩子咬手

為什麼生孩子咬手

發布時間: 2022-08-25 10:49:33

㈠ 孩子為什麼愛咬手指甲

你說的咬手指就是咬指甲吧。咬指甲在高度緊張的孩子中比較常見,而且還有遺傳傾向。這些孩子一感到緊張就開始咬指甲——例如,在學校等待探訪的時候和看到電影中的恐怖鏡頭的時候。如果孩子平時很快樂,也很有成就,那麼,他即使有這種習慣,也不一定是個不好的跡象。盡管如此,這種現象還是值得認真對待的。 如果對咬指甲的孩子嘮嘮叨叨地責罵或者懲罰,通常也只能讓他停止一會兒,因為他們很少能意識到自己在咬指甲。不僅如此,責罵和懲罰最終還會使孩子更加緊張。如果在孩子的指甲上塗上苦味的葯,孩子就會認為這是對他的懲罰。而且這樣做只能使他更加緊張,從而使這種習慣繼續延長。 因此,比較好的作法是找出孩子的壓力是什麼,然後再想辦法排除這些壓力。他是不是不停地受到催促、糾正、警告或者責備?你是不是對他的學習期望得太多?你應該向老師咨詢一下有關他在學校的適應情況。如果他看到電影和電視上的暴力鏡頭時比一般孩子顯得緊張,就乾脆地禁止他看這類節目。 如果你的孩子在其他方面都表現得很好,就不要過多地說他咬指甲的事了。但是,如果他是表現不好的孩子,那就需要找學校的心理醫生咨詢一下,或者找家庭機構的社會福利工作者商議一下。總之,應該注意的是導致孩子焦慮的原因,而不是咬指甲這一行為本身。 有些孩子咬指甲只是一種與其他無關的緊張習慣。如果這些孩子能意識到同學和朋友可能會嘲笑他們,他們一般都希望改掉這種習慣。同輩人的鄙視常常會對他們產生刺激,從而迫使他們去努力改掉這一習慣。如果給女孩一套修指甲用具,就可能給她提供額外的動力。還可以在孩子不咬指甲的日子獎勵他們貼畫,或者在他們的手指頭上粘上小貼畫,這樣就可以提醒他們不要再去咬指甲。有些大一點的孩子能夠懂得,父母在他們的指甲上塗抹苦味的葯並不是對他們的懲罰。他們覺得這是提醒自己不咬指甲的好辦法。但是,如果父母嘮嘮叨叨地責罵,就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要記住,咬指甲的行為雖然不好看,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多數孩子最終都會自願地停止這種行為。因此,不要把這個小習慣看得太嚴重,不要讓它影響你和孩子之間的關系,也不要把本來與此無關的孩子個性問題牽扯進去。

㈡ 孩子愛咬手指甲,這是因為什麼呢該怎麼糾正呢

一般情況下,寶寶在0—6個月內會有吃手的情況,但他們並不知道吃的是「手」,只是對身邊的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在用口來研究這個好玩的「玩具」,這屬於正常現象,家長在保證衛生的前提下,可以讓寶寶盡情地「吃」。

如果孩子長到兩歲後還老是吃手或啃咬指甲,家長就應該注意了,因為大部分孩子不僅僅是單純的啃咬指甲問題,往往還伴隨著好動、脾氣大等問題。

1、首先要積極地尋找引起寶寶緊張和憂慮的原因,並且及時的改善寶寶的生活環境,從而能夠很好地培養寶寶健康的生活習慣。而且也可以和孩子講清楚道理,並且讓孩子能夠意識到咬指甲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只要自己能夠正確對待,也是完全可以進行糾正的。

2、給孩子把指甲剪短,比如說在看寶寶電視或坐車時,可以試著給寶寶找一些替代品,不要讓寶寶的小手閑下來。

3、一般要讓孩子經常的參加集體活動和戶外鍛煉。這樣可以通過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從而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的發育。

㈢ 日常生活中,孩子都很喜歡咬手指是為啥

出生後幾個月的寶寶都會有各種吃手的情形,正著吃,反著吃,躺著吃,坐著吃,高興了吃,不高興了也吃。總之,他們會利用睡醒的有效時間,各種吃自己的小手手,而且吃的不亦樂乎。

其實,這個階段的寶寶吃手,是正常現象,爸媽不用刻意阻止。因為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他們還不能爬、走、跑、跳,對於所有事物只能通過眼睛去觀察。雖然爸媽給寶寶准備了很多玩具,但是他們現在還沒辦法去理解和玩耍。於是一雙小手,就成了最好的玩具。

同時,爸媽要給予寶寶更多的陪伴,並且鼓勵寶寶和其他小朋友多交流,多接觸。周末有時間多帶寶寶去動物園或者大自然走一走,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的愛,同時,還可以有更多了解世界的機會。這樣,更多的陪伴和開心,很快就會讓寶寶吃手指的習慣改掉。

㈣ 初中生咬手指的原因

你說的咬手指就是咬指甲吧。咬指甲在高度緊張的孩子中比較常見,而且還有遺傳傾向。這些孩子一感到緊張就開始咬指甲——例如,在學校等待探訪的時候和看到電影中的恐怖鏡頭的時候。如果孩子平時很快樂,也很有成就,那麼,他即使有這種習慣,也不一定是個不好的跡象。盡管如此,這種現象還是值得認真對待的。
如果對咬指甲的孩子嘮嘮叨叨地責罵或者懲罰,通常也只能讓他停止一會兒,因為他們很少能意識到自己在咬指甲。不僅如此,責罵和懲罰最終還會使孩子更加緊張。如果在孩子的指甲上塗上苦味的葯,孩子就會認為這是對他的懲罰。而且這樣做只能使他更加緊張,從而使這種習慣繼續延長。
因此,比較好的作法是找出孩子的壓力是什麼,然後再想辦法排除這些壓力。他是不是不停地受到催促、糾正、警告或者責備?你是不是對他的學習期望得太多?你應該向老師咨詢一下有關他在學校的適應情況。如果他看到電影和電視上的暴力鏡頭時比一般孩子顯得緊張,就乾脆地禁止他看這類節目。
如果你的孩子在其他方面都表現得很好,就不要過多地說他咬指甲的事了。但是,如果他是表現不好的孩子,那就需要找學校的心理醫生咨詢一下,或者找家庭機構的社會福利工作者商議一下。總之,應該注意的是導致孩子焦慮的原因,而不是咬指甲這一行為本身。
有些孩子咬指甲只是一種與其他無關的緊張習慣。如果這些孩子能意識到同學和朋友可能會嘲笑他們,他們一般都希望改掉這種習慣。同輩人的鄙視常常會對他們產生刺激,從而迫使他們去努力改掉這一習慣。如果給女孩一套修指甲用具,就可能給她提供額外的動力。還可以在孩子不咬指甲的日子獎勵他們貼畫,或者在他們的手指頭上粘上小貼畫,這樣就可以提醒他們不要再去咬指甲。有些大一點的孩子能夠懂得,父母在他們的指甲上塗抹苦味的葯並不是對他們的懲罰。他們覺得這是提醒自己不咬指甲的好辦法。但是,如果父母嘮嘮叨叨地責罵,就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要記住,咬指甲的行為雖然不好看,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多數孩子最終都會自願地停止這種行為。因此,不要把這個小習慣看得太嚴重,不要讓它影響你和孩子之間的關系,也不要把本來與此無關的孩子個性問題牽扯進去。
孩子咬指甲的習慣要早糾正

小孩子咬指甲是一種常見現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咬指甲的經歷。因此,一些年輕父母對孩子咬指甲的習慣往往不在意。其實,咬指甲是一種不良習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危害。

解放軍304醫院消化科李艷梅醫生介紹說,人的手接觸外界最多,特別是孩子,出於好奇,總喜歡這兒摸摸,那兒抓抓,甚至在地上爬,在指甲縫中和指尖上會沾有大量的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縫是利於細菌滋生的場所,蟲卵在指甲縫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時,無疑會在不知不覺中把大量病菌帶入口腔和體內,導致口腔或牙齒感染,嚴重的還會引發消化道傳染病如細菌性痢疾,或者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病、蟯蟲病等。

經常咬指甲還會對兒童的牙齒造成傷害,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如牙齒外暴,門牙缺角,影響孩子的容貌。咬指甲還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壞甲床,引發出血或感染,損傷甲板,使甲板縮短,周邊不整齊,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來光澤,如侵及甲溝,造成甲溝炎。

據報道,目前中國很多兒童體內含鉛量過高,除了大氣鉛污染外,兒童玩具、食品包裝和學慣用品等帶顏色的塑料產品鉛含量較高。孩子在玩這些玩具時,手上就會沾染鉛,咬指甲時就會把鉛吃進體內,因而,糾正愛咬指甲的不良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減少兒童鉛的攝入。

李醫生說,孩子愛咬指甲,有時反映一種心理情緒,如緊張、抑鬱、沮喪、自卑感、敵對感等情緒狀態,其根源可能是受關注不夠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於咬手指甲經常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訓斥,反過來又會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成為繼發性精神刺激因素。

糾正孩子咬指甲的習慣可採用心理療法和行為矯正法,以耐心說服和鼓勵為主,平時多給予孩子心理上的關注,消除造成孩子緊張的因素。引導孩子多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多交朋友,如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塊做游戲等,轉移其注意力。家長要有耐心和信心,千萬不可體罰,不可大聲訓斥,不要粗暴地強行將孩子的手指從嘴裡拉出,這樣可能會在潛意識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習慣。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常修剪指甲,對大一點的孩子,可通過講道理告訴他們咬指甲的危害。

糾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個過程,年齡越小越比較好糾正,所以,家長發現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時就要盡早矯治。

那麼如何矯正呢?

專家發現,用習慣扭轉法治療神經性習慣,包括咬指甲、揪頭發、吸吮拇指,及一些嘴部的不良習慣如咬唇和磨牙,是最管用的一個方法。

步驟大致如下:

1、教給孩子分辨識別習慣性行為出現的情況,例如想辦法讓孩子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最愛咬手指頭。

2、教給孩子掌握在習慣性行為出現時運用的對抗反應,例如對自己說「媽媽說了,咬指甲容易生蛔蟲。我不要長蟲子。」

3、讓孩子想像用對抗反應控制習慣性子行為時的情景,如想像肚子里不再有蛔蟲,不再鬧肚子疼了。

4、父母要給予必要的督促,當孩子成功地使用對抗反應不再出現習慣性行為時,一定及時給以表揚,這叫作社會支持。

對抗反應應該是一種容易做而且與神經性習慣不相容的自然行為。例如,對有咬指甲習慣的學齡期兒童來說,對抗反應就應該是用手握緊鉛筆1—3分鍾或攥緊拳頭1—3分鍾。因為握鉛筆不論在教室里還是在家裡學習時都是一種自然的行為,對抗反應不會引人注意。讓孩子先學習辨認每一次開始咬指甲的時間和情境。一旦察覺到這種行為(例如,當手指接觸到牙齒時,當手正向嘴移動時),就應立即中止行為並握緊鉛筆。如果孩子當時沒有筆可握,對咬指甲的對抗反應就應該用拳頭,用另一隻手握住它1—3分鍾或把手放到口袋裡1—3分鍾。對孩子使用習慣扭轉法時,父母應給予具體指導。

為什麼習慣扭轉療法有效呢?這可能源於對抗反應的兩種功能:第一種功能在於它是一種替代物,它提供一種替代性行為,從而限制習慣性行為。第二種功能在於它是一種懲罰物,因為它是一種不情願的活動。就是這種雙重的功能使對抗反應抑制以致最後消除了習慣性行為。

㈤ 孩子為什麼咬手指

北大醫院兒科秦炯博士指出,由於咬手指這個習慣一般不會帶來嚴重的器質性病變,因此很多家長通常把咬手指單純地看作是孩子生理上的壞習慣而缺乏重視。事實上孩子經常咬手指是一種心理問題,往往反映出孩子內心的焦慮、缺乏安全感。

㈥ 孩子喜歡咬手是怎麼回事

心理學上,佛洛依德對人的成長過程分期,依次為口腔期(0-1.5),肛門期(1.5-3),性蕾期(3-6),潛伏期(6-12),兩性期(12-20)。每個時期都有他的必須被滿足的需求。 如果你的小孩是0-1.5歲的嬰兒,則是正常現象,他會嘗試把任何東西放進嘴裡,受畢竟比較臟,可以用奶嘴代替。 如果他已經到了兩三歲還有這種習慣,就要慢慢糾正。也很有可能在口腔期中沒有滿足他的口腔需求。照弗洛依德的說法,該時期的缺憾,會對將來人格造成不良的影響。

㈦ 出生九十天的孩子老是,咬手怎麼辦

問題分析:
這個情況是孩子已經形成的習慣性,3月了孩子的睡眠相對少了,自己的時間會做一些活動,常見就是咬手

意見建議:
在孩子清醒的時候,還是建議家長多引導孩子做些活動,自然這個習慣也就改掉了

㈧ 小孩子咬手指是什麼原因

小兒喜歡咬雜物或手指是人體內微量元素缺乏所引起的症狀。經常有很多家長訴說著自己的孩子喜歡咬手指,呑食異物,易激動,注意力不集中,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身體內微量元素含量異常所造成的。根據人體內各種微量元素的變化情況,可以發現常見的與微量元素有關的疾病。如鈣缺乏症,可引起幼兒的佝僂病等,表現為O型腿、雞胸,體力、智力發育延遲,身體矮小;鋅缺乏可引起小兒食慾減退,消化功能減退,體格生長遲緩,大腦功能障礙;鐵缺乏可引起貧血,腦神經系統異常,表現為血色素過低,引起頭暈、注意力、學習能力、記憶力異常;銅缺乏可引起貧血,生長發育停滯。 建議先帶小孩到正規大醫院驗血檢查微量元素,再根據情況對症治療。

㈨ 孩子總愛咬手,是怎麼回事

通常情況下,小孩子會享受吮吸、咀嚼和吞咽的快樂,直到一歲半。如果在這段時間內寶寶的吮吸慾望沒有得到滿足,比如沒有喝到足夠的牛奶,或者媽媽長時間離開寶寶,他們的行為會持續到更大的階段。當寶寶們無聊而無所事事的時候,他們會情不自禁地咬指甲。一種偶然的行為可能會慢慢變成在同樣的情況下重復的壞習慣。

在寶寶3歲的時候,孩子們有足夠的語言儲備來表達一句話,父母下班後可以和孩子交流自己的感受,甚至不開心的事情也可以和孩子交流,孩子會模仿父母,試圖說出自己的感受。等時間一到,他就能處理好緊張和不開心的情緒,咬指甲的次數也會減少。

㈩ 為何孩子總是愛咬手寶寶咬手父母該怎麼辦

有許多寶媽們在將寶寶養大的這一環節中,通常都是會發覺寶寶吃了奶以後,要是沒有進到休眠狀態的話,就會發生將自身的手放到嘴唇里這種情況。有一些媽媽們見到這樣的情況以後,就會擔憂寶寶那麼做是否由於沒有吃飽了,隨後就會將玻璃奶瓶再塞到寶寶嘴唇里,可是寶寶又不容易再次喝。那麼,寶寶為什麼一直喜愛「咬手」?除開是由於餓,這幾條緣故寶媽要了解。

牙齒癢的過程中也會咬手

當寶寶們進到長牙期內時,牙床會顯得很難受,並且發癢,總是想拿東西來咬,假如拿不上物品來咬得話,寶寶就會把自己的手當作磨牙餅干放入嘴唇里邊吃。

2、給寶寶提供安全乾凈的玩具,讓寶寶更強的探尋周邊的自然環境,寶寶七八個月大時口欲期十分明顯,只需能取得手的食物通常都是會放到嘴唇里,父母覺得風險的食物一定要放得高些,不必讓寶寶取得,可以給寶寶放些安全乾凈的玩具在周邊。

熱點內容
為什麼老人晚上會突然身上發癢 發布:2025-05-16 19:12:29 瀏覽:614
為什麼原裝屏顏色比較淡 發布:2025-05-16 19:12:28 瀏覽:977
為什麼男人活著要有尊嚴 發布:2025-05-16 19:11:42 瀏覽:67
男生戀愛為什麼會小心翼翼 發布:2025-05-16 19:11:38 瀏覽:702
為什麼晚上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發布:2025-05-16 19:05:26 瀏覽:324
蘋果手機拍攝燈光為什麼會閃 發布:2025-05-16 18:57:20 瀏覽:957
為什麼模擬軟體會倒角 發布:2025-05-16 18:57:13 瀏覽:240
微信走路為什麼不計數 發布:2025-05-16 18:55:50 瀏覽:337
為什麼見到自己喜歡的女生不自然 發布:2025-05-16 18:50:37 瀏覽:124
為什麼工作一天晚上老做夢 發布:2025-05-16 18:46:08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