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長過早讓孩子送入幼兒園
A. 幼兒園都不陌生,小孩為什麼要上幼兒園
家長在提及到幼兒園,家長對幼兒園都不陌生,當孩子在三歲的時候里,家長都會選擇給孩子送進幼兒園里邊。孩子之所以會上幼兒園,主要是想讓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能夠盡早的適應校園生活。這樣等到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才不會因為孩子上學的問題,而絞盡腦汁。對於大部分的小孩子,在三歲的時候給孩子送進幼兒園,孩子都會出現明顯哭鬧的情緒。家長為了讓孩子適應校園生活,就只能考慮早一點給孩子送進幼兒園里。
孩子需要融入集體生活
當孩子第1次離開父母,融入到集體生活時,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要讓孩子勇敢地去面對屬於自己的生活。不能長時間的強迫把孩子留在家長的身邊,孩子也要有屬於自己的社交朋友圈。當孩子在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小朋友時,會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想要改變自身的問題。而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也會通過其他小朋友的對比,了解到孩子自身有哪一些缺點。
B. 為什麼要3歲才能送幼兒園
為什麼要3歲才能送幼兒園
小班孩子的入園年齡應滿3周歲。父母提早送孩子入園的想法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工作繁忙;二是認為自己不會帶,早入托就能使孩子早點受教育,其實這種想法是比較偏頗的,首先從孩子的心理發展來說,幼兒在3歲之前仍處在親子依戀階段,最好以家庭撫養為主;離開父母、家庭的時間不宜太長。6個月-2歲是孩子與父母的特殊情感連接階段,直到2歲左右孩子與同齡人主動性社交才開始萌芽,2歲半左右孩子邏輯和秩序感才逐漸建立,方能有效進行組織性互動和生活。由於嬰幼兒階段是早期依戀感發展的最佳時期,過早入園會導致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夠成熟,語言發展有局限性,不懂調節情緒等問題導致孩子產生強烈的心理負擔變的不願意主動社交和表達,缺乏安全感,這對孩子今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進入高層次情感發展都會產生影響。所以適齡性的行為和教育對孩子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不要因為家長的一已之見而成為阻礙孩子長期發展的絆腳石。
兩歲半以下的孩子就該受到媽媽一對一的關愛,父母共同養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讓幼兒的大腦健康發育,就需要對其進行愛的刺激,父母與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與朋友的關愛對孩子發育來說是最安全的選擇,而幼兒園中缺乏的就是這種影響,即使請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媽媽親自照顧好,更何況多數人沒有足夠的運氣找到理想的保姆。孩子不僅需要固定的人員養育,更需要專注的關心,一對一養育更能夠滿足嬰兒的需求。而幼兒園里的老師一般是一個人照顧數個孩子,她無法同時滿足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戲、呵護等。不要認為嬰兒不懂事,他們的要求得不到回應和滿足時會讓他們產生一種孤獨感,表現為煩躁哭鬧,長期的影響則不利於他們的心理發展,迫使一些孩子發展攻擊性性格,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