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小孩子容易得道

為什麼小孩子容易得道

發布時間: 2022-05-15 11:26:19

Ⅰ 為什麼小孩子那麼容易滿足

為什麼有時候小孩子那麼愛哭? 愛哭的原因很多,有時是因為身體不適,有時是因為願望得不到滿足。一般情況是小孩生病後往往變得脾氣大了,愛哭了,或是家裡來了長輩:如祖父母、外祖父母,小孩有了「仗勢」,尤其是一些獨生子女,容易變得嬌氣,愛哭。在正常情況下,有的小孩愛哭,常常是用哭聲作手段引起父母注意,達到某種目的。或許,他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或要求,急了就哭,以哭「說」事。還有一些孩子沒有養成爽快地提出自己的請求,或對家長的要求表示自己態度的習慣,在他們不痛快時就哭。有的父母只注意就事論事,問清哭的原因。加以解決就完了。他們常忽略了教育孩子應該怎樣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教育孩子懂得愛哭不是好孩子。由於家長一次次的忽略,一次次地在孩子哭了之後滿足他的願望,有的孩子就漸漸地形成了愛哭的習慣。 孩子愛哭和感情脆弱也有關系。由於幼兒認識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局限性,情緒上往往易表現為愛沖動和不穩定性。因為一點委屈或不滿就大哭大鬧,或者本來正在哭著卻又破啼為笑。一般的孩子都會表現出感情脆弱的一面,尤其是在受到傷害時都會哭。有的孩子對諸如疼痛,驚奇,快樂,恐懼等的反應就 更為強烈,對周圍的事物尤其敏感。別的孩子不在乎的一些小事,也會使他們感受到而異常激動。 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造成孩子比較脆弱,遺傳因素和周圍環境是兩個重要的原因。在感情脆弱,敏感的孩子中,約有10%是天生的,另外一些則是後天原因造成的。有些父母感情就比較脆弱,易激動,往往傳給孩子。還有一些孩子自小比較自卑,遇到一點事就覺得受到傷害,心理承受不住。一般說來,感情敏感脆 弱只是孩子個性的一方面,作為家長應該積極引導孩子,有意識地鍛煉孩子。 對待愛哭的孩子,家長應每當孩子哭泣時,父母首先應弄清楚是怎麼哭的,是真哭還是假哭,是大哭大鬧,還是一般的小哭小鬧,哭的原因是什麼?確定後就可採取措施使其停止哭泣。有一點家長要明確,不能一哭就抱。如果你清楚你的孩子很愛哭,也確認在沒有發生什麼危險情況下,孩子遇到點事就大哭不止,你可以說一句「沒關系」繼續干自己的事,或者一開始就不理他。孩子哭往往是向大人「求援」,見你不理他,哭一會兒,便也覺得沒有意思,自己就會平靜下來。如果你很專注地干自己的事,就會給他一個暗示「你的事並不嚴重」。他也許會走過來看看你正在干什麼,或者對你說點什麼。總之,這樣就使他那種強烈的情緒變得平緩些。孩子安靜下來了,你再講什麼也就容易聽進去了。 如果你一開始就大呼小叫地表示「同情」,孩子會以為自己真的遇到什麼嚴重的事了,老的一套又開始了。所以,不要一哭就 「哄」,那隻能加重孩子愛哭的習慣。 愛哭的孩子,往往是遇到事不知該怎麼辦,以「哭」聲告急。作為家長應常給孩子講些處理問題的方法,表達自己感情的方式。比如:「你想干什麼嗎?先問問大人行不行,」「你想用別人的東西,要和人家打招呼,不能上來就搶」「摔倒了自己爬起來才是好孩子」。漸漸地你就會發現,孩子在干什麼的時候,會跑過去問你:「我想要騎車行嗎?」「我可以出去玩一會嗎?」養成這種商量的口氣和別人講話,孩子的心情要平靜得多。如果你的孩子非要拿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並且淚汪汪地又向你求援時,你可以提醒他,「媽媽平時怎麼給你講的?如果想要別人的東西應該怎麼辦?」一般的孩子受到這種暗示,會收住要湧出的眼淚,走過去和小朋友商量。以後再遇到類似情況,他就知道自己該怎樣做了。 家長要引導孩子有什麼事要說清楚,告訴孩子只有說話,大人才明白,甚至可以告訴他如果只哭不說話,大人就不理睬。當然,最好是家長多和孩子說話,看看孩子有什麼要求,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使孩子漸漸地用語言表達請求與願望。如果孩子明白了道理之後,有時還會出現愛哭的現象,最好用鼓勵的方 法告訴他「你已經長大了」,「不應該好哭了」。 雖然在周歲前,哭是孩子的一種需要,但孩子長大了,仍然愛哭哭啼啼,無疑是懦弱的表現。哭鬧是由於父母的溺愛遷就所形成的一種不良習慣,是孩子用來「要挾」父母的一種武器。因此,防止孩子哭鬧的主要方法是,注意早期優良行為的培養,正確運用德育的一般原則,切忌溺愛、嬌慣、遷就。 利用孩子喜歡聽故事、看畫書、看電視、電影等特點,經常對孩子進行教育,為孩子樹立正面形象。引導兒童學習摹仿他們心目中的主人公,培養孩子堅強,勇敢,克服困難的品質,控制自己的情緒沖動,約束自己情感和慾望的能力。 只要作父母的能有意識有計劃地訓練孩子,嚴格要求,孩子的哭聲就會逐步減少。 告狀 在3~6歲的孩子身上,這種事情太常見了。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正在形成規則意識。他們常常把爸爸媽媽或老師的話當成不可違背的規則(比如「洗手的時候是不能玩水的,否則會把衣服打濕」),而且對這些規矩特別敏感,一旦有別的孩子違背了這些他們熟悉的規矩,他們就會予以特別的關注——在孩子的心裡,規矩是大家都應該遵守的,怎麼能有例外呢?父母對策:爸爸媽媽可以試著告訴孩子,雖然我們定了這樣的原則,但並不意味著別人不按照這個原則來做就是錯的。孩子很多很多,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和自己一樣。世界是個豐富而復雜的東西,要讓孩子學會理解即使是規矩也是千差萬別的。科學研究也證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就會認識到規則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在眾人或彼此同意的情況下也能做一些更改。希望採納

Ⅱ 為什麼只有小孩子才能夠得到社會的包容12歲以上的人並不會呢

只有小孩的思想非常的單純,思想不成熟的情況下,考慮問題肯定有缺失,所以人們都很包容原諒他所犯的錯誤,12歲以後人們就思想成熟了,做事三思而後行,所以就不要犯那些讓人不可饒恕的錯誤。

Ⅲ 為什麼說內向的孩子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


如果孩子想去的話,多數表明孩子只是被動內向,他其實也是渴望多和小夥伴玩耍的。

有了更多社交的機會,孩子可能就會如你期待的一樣,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當然,如果孩子不想去,家長也要尊重孩子,不要強迫孩子社交。

4、增加親子時間,多給孩子陪伴和關懷

比如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帶孩子去爬山,去動物園看各種各樣的小動物,豐富孩子生活的同時,也能增進家長跟孩子的感情。

平時家長工作忙的話,也要多關心孩子,主動詢問孩子最近“有沒有什麼開心的事情”、“想要做什麼事情”、“有沒有交到一些有趣的朋友”之類的。

家長的關懷陪伴,會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同時也能讓家長發現一些孩子目前存在問題,及時引導孩子糾正等等。

總之,每個家長都應該明白: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是上天賜予的禮物,

父母對孩最好的愛,就是理解和呵護

Ⅳ 在一般情況下 為什麼小孩子都會得到誇獎比如貪玩的叫活潑學習好的叫聰明 大人做事總會遇到不同意見或

你好!現實就是這樣的。 誇獎孩子你只要付出一句真心話他就很滿足了。 在現實生活中,人的素質不一樣,每天都要生活在矛盾中。自己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考慮問題多謝知足少些計較,過得開心活得自在,你會快樂。

Ⅳ 不知道為什麼,小孩子就很容易得到寵物狗的喜愛

你好,因為小孩子是最天真的,眼睛裡面全都是單純哦

Ⅵ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用裝哭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當孩子想要的到某樣東西而得不到滿足時,往往會大哭起來,而家長看到這種情景也往往會滿足小孩的需求。然而,正是由於家長的這種慣性思維,寵壞了孩子。大多數時候,孩子哭並不是因為他們真正受到了傷害,而是想通過「掉眼淚」得到父母的關注。因此,家長要善於識破孩子的小聰明,不被孩子的眼淚所蒙蔽,更不要由於孩子的眼淚而改變自己原來的決定。

Ⅶ 為什麼小朋友容易得中耳炎

中耳炎是小兒常見病之一,發病率較高,其原因與小兒的耳部解剖、生理和病理密切相關。
嬰幼兒時期,不但中耳結構不堅固,咽鼓管的發育也不完善,咽鼓管又短又直,管腔比較寬,咽鼓管的生理性狹窄處還沒有形成,管道接近水平位,這樣,咽鼓管的另一端即鼻咽部開口端就幾乎與鼻底相平。由於咽鼓管的這一特點,嬰兒患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的細菌很容易沿著咽鼓管咽口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症。由於這一特點,也使哺乳的嬰兒易患中耳炎,如在平卧位給嬰兒哺乳時,尤其是哺喂太多、太急,發生嗆奶,可使奶液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此外,新生兒生下來開始吸氣和啼哭時,鼻咽部的羊水或粘液有可能經咽鼓管進入中耳,也可造成只有幾天或一周的新生兒患急性中耳炎。
還由於咽鼓管的開口靠近鼻咽部的增殖體(又稱腺樣體,正常情況下起防禦作用),而嬰幼兒時期的增殖體較大,若本身發生感染,增殖體可因炎性增大,使開口於附近的耳咽管,也很容易受到影響而發生感染、腫脹和堵塞,導致中耳炎。
除增殖體炎症腫脹累及咽鼓管這個原因外,增殖體的肥大、鼻咽部的腫瘤、鼻後孔息肉、下鼻甲肥大、鼻咽粘連等疾患都可引起咽鼓管機械性受壓,發生堵塞,引起中耳炎;另外,擤鼻涕的方式不正確,當傷風感冒,鼻堵,鼻涕多時,如擤鼻用力過猛,鼻腔分泌物可被擠入咽鼓管內,繼而進入中耳腔也可引起中耳炎。

Ⅷ 為什麼孩子每做一件事情都想得到我的表揚

孩子做的事情被父母肯定了以後,他才會覺得這事做得有意義有價值感,所以我們要: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朋友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理解孩子、了解孩子,與孩子和孩子的老師多進行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因為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

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取教育新知。在嫩綠的教育新枝中,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教育專家程桂英老師建議我們家長朋友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

么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可愛的孩子。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的空間,讓孩子有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

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Ⅸ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得到關注

小孩子就是很想跟父母去溝通,渴望引起他們的注意力,還有就是他們缺少關愛。孩子缺愛導致性格內向,性格內向的孩子一般都是缺愛的。他們內向拘謹,不愛說話,對任何事情不發表任何意見,也不問爸媽什麼問題,什麼事情都是自己悶頭解決的。因為孩子對爸媽沒有安全感,不認為他們愛自己,認為自己的撒嬌會引起父母的責罵,乖巧懂事就是一種討好。

作為家長,你要多多去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然後你要多多贊美他們。我們生活在社會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和認同,孩子也不例外。遺憾的是,現在有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錯位,不是用賞識的目光贊美孩子的優點,而是用放大鏡去找孩子的弱點。更可怕的是,處處拿別人孩子的長處去比自己孩子的短處。

Ⅹ 多子女家庭中,是不是最小的孩子容易得到寵愛

是的,多子女家庭的最小的孩子應該是得到寵愛,因為父母是年齡大的時候生了個孩子,所以這個孩子的寵愛,這是每個家庭一般都這樣,老生老生及老生子,所以老師生的孩子都特別的關照,特別的重,只是中國的一個傳統

熱點內容
為什麼女生第一次沒血 發布:2025-05-14 11:48:10 瀏覽:912
桉樹種在田裡為什麼反而長不好 發布:2025-05-14 11:36:00 瀏覽:790
為什麼北極狐有不同顏色 發布:2025-05-14 11:25:24 瀏覽:665
洛陽綠都為什麼這么便宜 發布:2025-05-14 11:23:49 瀏覽:362
為什麼孩子總在紙上寫某某不好 發布:2025-05-14 11:23:14 瀏覽:923
為什麼蘋果自帶壁紙好看 發布:2025-05-14 11:17:24 瀏覽:887
李寧籃球鞋為什麼那麼便宜 發布:2025-05-14 11:17:19 瀏覽:275
最近荷蘭奶粉為什麼這么便宜 發布:2025-05-14 11:15:49 瀏覽:788
淘寶上一樣的籃球鞋為什麼有差價 發布:2025-05-14 11:12:11 瀏覽:174
為什麼孩子的大門牙是圓的 發布:2025-05-14 11:08:05 瀏覽: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