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腦為什麼會影響小孩子
A. 兒童流行性乙型腦炎怎麼治療
乙型腦炎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經蚊蟲媒介傳播流發於夏秋季節,具有典型的季節性,尤以兒童多見。臨床特症為高熱、意識障礙、驚厥、腦膜刺激症、腦症狀等,重者引起呼吸衰竭。人對乙腦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持久的免疫力。各年齡段均可發病,主要在10歲以下,尤以2~6歲兒童發病率為最高。
乙腦患者的病程可分為以下4個時期:
初熱期
發病開始的3~4日內,相當於病毒血症期,起病急驟,一般無明顯的前驅症狀,表現為發熱,體溫驟升到39℃左右,伴有頭痛、嗜睡、嘔吐、精神萎靡及食慾不振等。
極期
病程4~10日。表現為高熱、嗜睡、昏睡或昏迷、驚厥、肢體痙攣、錐體束征、不自主的運動、不對稱的肢體癱瘓。多數患者在發病7~10日左右,體溫開始下降,病情逐漸改善,進入恢復期。
恢復期
本期多數患者能在2周後順利恢復,體溫逐漸正常,各種神經、精神症狀好轉、消失而痊癒。昏迷的患者常經過短期的「精神呆滯」的階段而逐漸清醒。嚴重的病例因腦部病變較重,常恢復較慢,可有神智遲鈍、痴呆、精神或行為異常、失語、吞咽困難、肢體癱瘓或不自主的運動等表現,約需1~3個月逐漸恢復正常。
後遺症期
少數患者在發病半年後,仍留有意識障礙、痴呆、失語、癱瘓、錐體外系等後遺症。如堅持調養及適當的治療,部分患者仍能恢復。
預防乙腦的關鍵是作好滅蚊及疫苗注射的工作和對動物宿主的管理。
乙腦病人的病情發展較快,需住院治療,多採用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性治療方法來及時處理,合理用葯。
B. 乙型腦炎後遺症明顯,其傳播途徑是什麼
這個病,蚊子是主要的傳播媒介,它叮咬感染的人和動物後,即已攜帶病毒,再叮咬健康的人,就會把病毒傳染給未感染者。這個病就是乙腦。
乙腦的全稱為流行性乙型腦炎,俗稱“大腦炎”這個病是由乙腦病毒引起,這是一種嗜神經病毒,主要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生命科學博士,執業葯師,高級營養師,守護生命健康,拒絕偽養生,手把手調養一個健康的你!
C. 請問打乙腦疫苗對孩子有負作用多嗎打的好還是不打的好
這個是預防流行的乙型腦炎純化疫苗,對寶寶有好處的,而且是國家規定計劃接種的疫苗,屬於必須接種的疫苗之一。這個疫苗在有的寶寶身上會出現發燒,嘔吐等副作用,如果比較嚴重及時帶寶寶就醫。
D. 乙腦有什麼並發症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主要分布在亞洲遠東和東南亞地區,經蚊傳播,多見於夏秋季,臨床上急起發病,有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強直性痙攣和腦膜刺激征等,重型孩子病後往往留有後遺症。
1.並發症 肺部感染最為常見,因孩子神志不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導致支氣管肺炎和肺不張。其次有枕骨後褥瘡、皮膚膿癤、口腔感染和敗血症等。
2.後遺症 常見於重型和暴發型孩子,約有5%~20%。神經系統後遺症常見失語,其次有肢體強直性癱瘓、扭轉痙攣、攣縮畸形、吞咽困難、舞蹈樣運動和癲癇發作等。也可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表現為多汗和中樞性發熱等。精神方面的後遺症有痴呆、精神異常、性格改變和記憶力減退等。
2008年,王新良主編
E. 4個多月大的兒童不慎接種了第一針乙腦疫苗,會有什麼不良反應嗎有什麼補救措施嗎
不用過分擔心,提前接種為無效接種,一般不會對機體產生不良後果。補救措施就是滿月齡後還需要再補種1針。近些日子注意觀察孩子的健康、精神狀況,如有異常或腦炎症狀要及時就診。
那麼為什麼要規定疫苗的超始月齡呢?是因為不足月齡的兒童機體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或者體內有未消耗完的母傳抗體干擾免疫應答反應,接種後的抗體水平達不到保護水平,所以才會規定疫苗的起始月齡。
接種疫苗的不良反應,尤其是嚴重不良反應,是極罕見的。除了過敏性休克等治療不及時可能導致死亡外(這就是為什麼接種疫苗後要在現場觀察30分鍾的原因),比較有可能發生的嚴重不良反應就算是接種疫苗導致發生相應傳染病了。接種疫苗導致發病只見於接種減毒活疫苗,現在常用的乙腦疫苗為減毒活疫苗(也有用滅活乙腦疫苗的,滅活疫苗不會引起發病)技術上已經很成熟了,其致病力非常低,除非孩子有免疫功能缺陷或異常,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導致發病,所以不必過分擔心。
F. 有困難了,尋求幫助,有乙型腦炎後遺症的女人,生下的小孩會有智力障礙嗎
有可能會,有乙腦後遺症的女人,尤其是產生了智力障礙的,生下的小孩可能會有這方面的問題,基因是可以突變的,我自身是個例子,在生活中很痛苦,小得時候,父親就說我不正常,我服親說的也對,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確實非常吃力。建議這類女人想要孩子的話,還是慎重考慮。
G. 乙腦疫苗二次接種的間隔時間短,對孩子有影響嗎
你好!
不知你的孩子現在多大了,我認為這種接種程序是不對的,至於對孩子的健康影響並無權威說法,還需觀察,一般沒有問題
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是由乙腦病毒經蚊子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在人畜間流行。常累及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症狀輕重不一,重型患者病死率很高,倖存者常殘留有明顯的後遺症。
乙腦疫苗預防乙腦可收到明顯的效果,1960年我國開始使用地鼠腎細胞組織培養滅活疫苗,一直沿用至今。80年代後期,我國又研製成功並使用乙腦減毒活疫苗。,90年代末對乙腦減毒活疫苗的生產工藝進行改進,並純化了乙腦減毒活疫苗,減少了副反應。
滅活疫苗
用乙腦病毒接種於地鼠腎細胞,培育後至一定濃度收獲病毒液,經甲醛滅活,製成疫苗用於預防乙腦。
1.接種對象
⑴乙腦流行地區8月齡~6周歲兒童。
⑵由非疫區進入疫區的兒童和成人或旅遊者。
2.使用方法
接種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皮下注射。 接種劑量:
初免 8個月 兩針次 間隔7~10日。
加強 2周歲 一針次
7周歲 一針次
3.免疫效果
地鼠腎組織培養滅活疫苗經2針基礎免疫後中和抗體陽轉率在60%~85%。次年加強注射後中和抗體滴度上升明顯,陽轉率可達到90%以上,且可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流行病學效果經大量人群調查,其保護率一般在80%左右。
4.接種反應及禁忌症
⑴接種反應 大多數人接種無反應,僅個別兒童注射後,局部出現紅腫、疼痛,1~2天內消退。少有發熱,一般均在38℃以下。少數有頭暈、頭痛、不適等自覺症狀。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腫和過敏性休克發生率隨接種次數增多而增加。一般發生在注射後10~30分鍾,很少有超過24小時者。此類接種反應多見於反復加強注射的對象,尤以7歲以上兒童加強注射較為多見。
⑵禁忌症
①發熱及急性疾病。
②嚴重慢性病。
③腦及神經系統疾病。
④過敏性疾病,既往對抗生素、疫苗有過敏史者。
5.注意事項
⑴疫苗混濁、變色〈變黃〉、安瓿有裂紋、有異物者均不可使用。
⑵為減少注射時疼痛,在疫苗中加入適量亞硫酸氫鈉,疫苗由橘紅色變為黃色,即可注射。
⑶疫苗注射後在現場休息片刻,以防副反應發生。
⑷應備有1:1000腎上腺素,以供偶發休克時急救用。
⑸我國大部分地區為乙腦流行區,人群隱性感染率很高。10歲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隱性感染而獲得免疫力,故無必要再接種疫苗。
6.貯存方法
流行性乙腦滅活疫苗於2℃~8℃貯運,自效力檢定合格之日起有效期2年。
三、減毒活疫苗
系將乙腦病毒經人工減毒使之失去致病性仍保留免疫原性的SA14-14-2株,接種於原代地鼠腎細胞,經培育繁殖後收獲病毒,加入保護劑凍干製成。
1.接種對象
乙腦流行區8個月以上健康兒童。
2.使用方法
⑴每安瓿內加入疫苗中附帶的稀釋液(滅菌磷酸鹽緩沖生理鹽水)2.5ml時,待完全溶解後使用。
⑵初免兒童於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皮膚用75%乙醇消毒,待干後皮下注射0.5ml。
⑶2歲、7歲加強免疫時各注射1針0.5ml,以後可不再免疫。
祝你好運!
H. 打乙腦疫苗會不會導致孩子說不了話了
大多數人接種無反應,僅個別兒童注射後,局部出現紅腫、疼痛,1~2天內消退。少數有發熱,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數有頭暈、頭痛、不適等自覺症狀。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腫和過敏性休克發生率隨接種次數增多而增加。一般發生在注射後10~30分鍾,很少有超過24小時者。此類接種反應多見於反復加強注射的對象,尤以7歲以上兒童加強注射較為多見。
禁忌:發熱及急性疾病;嚴重慢性病;腦及神經系統疾病;過敏性疾病,既往對抗生素、疫苗有過敏史者。
所以,不會。
I. 乙腦的成因
流行性乙腦是春天常見的傳染疾病,是一種比細菌還小的濾過性病毒引起的,也是一種比較厲害的傳染病,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均容易得此病。據醫學試驗證實,流行性乙腦的傳播與動物有關系。主要的傳染源是豬、馬、牛、雞、鴨、老鼠、蚊子(花斑蚊、庫雷蚊均帶此病毒),等等。
乙腦的發病表現:發燒、持續高燒、噴射性嘔吐、惡心、抽筋、精神萎靡、嗜睡、昏迷,症狀凶險、激烈,死亡率高,應該引起大家的足夠的重視。
預防辦法:以積極預防為主,增強體內的免疫能力。可以定期打流行性乙腦炎疫苗。大力消滅蚊、蠅,經常的給牲畜進行衛生消毒,使得病毒、細菌無處「藏身」。因為工作、生活接觸牲畜的人應該及時的消毒,晚上休息時要用蚊帳或是驅蚊器,以防蚊子叮咬,染上病毒。在方便的情況下,可以用連翹、板藍根、二花各15克,水煮後每天喝一杯,能有效地預防。
J. 為乙腦兒童求助
專家稱蚊子可傳播乙腦乙肝 並稱嚴重的甚至可以傳播艾滋病,提醒夏季應做好防蚊工作 新華社哈爾濱7月23日電(王茜 胡月飛)今年夏季頻繁的雨水、悶熱的天氣給蚊蟲的生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而嬰幼兒細嫩的皮膚又是蚊子的最愛。因此進入夏季後,醫院里增添了許多被叮得眼睛眯成一條縫、嘴巴腫得像豬嘴的孩子。 家住哈爾濱市香坊區6歲的亮亮,傍晚在自家門口的花壇前與小朋友們玩,晚上回到家,媽媽發現滿頭大汗的兒子耳朵上腫起個雞蛋大小的「大包」,又紅又硬,把孩子的耳朵撐得好像是豬八戒的「扇風耳」,媽媽不知道孩子得的是什麼怪病,急忙帶亮亮來到黑龍江省醫院急診科,後經醫生檢查才發現小傢伙的「大耳朵」是被蚊子叮出來的。 這家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魏娟介紹,入夏以來蚊蟲叮咬很常見,一些嬰幼兒由於對蚊蟲的敏感度低,自我防護能力又差,成了蚊蟲的主要受害者,尤其是嬰幼兒皮膚稚嫩疏鬆,一旦被叮咬,很容易發生較大面積的腫脹。 有關專家提醒,蚊子的叮咬可以傳染乙型腦炎、乙型肝炎,嚴重的甚至可以傳播艾滋病,所以我們在夏季應做好防蚊工作,安裝好紗窗,保持室內乾燥清潔,消除死角,如果一旦發現自己或孩子被叮咬,症狀較輕的可用清涼油、碘伏等葯物消腫止癢,切不可用力抓撓患處,以免造成感染,如出現發熱等症狀則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六招提高免疫力 何謂免疫力 人們通常把人體對外來侵襲、識別和排除異物的抵抗力稱為「免疫力」。人體的免疫力大多取決於遺傳基因,但是環境的影響也很大,如飲食、睡眠、運動、壓力等。其中飲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因為有些食物的成分能夠協助刺激免疫系統,增強免疫能力。如果缺乏這些重要營養素成分,會嚴重影響身體的免疫系統機能。 冬季是疾病的多發季節,尤其是在寫字樓工作的人群,由於室內外溫度的不同,再加上冬季環境的污染,更容易患上各類疾病。這里提供幾個提高免疫力的簡單實用的方法: 一、藉助睡眠 睡眠與人體免疫力密切相關。著名免疫學家通過「自我睡眠」試驗發現,良好的睡眠可使體內的兩種淋巴細胞數量明顯上升。而醫學專家的研究表明,睡眠時人體會產生一種稱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此因子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細胞活躍,肝臟解毒功能增強,從而將侵入的細菌和病毒消滅。 二、保持樂觀情緒 樂觀的態度可以維持人體於一個最佳的狀態,尤其是在現今社會,人們面臨的壓力很大,巨大的心理壓力會導致對人體免疫系統有抑製作用的荷爾蒙成分增多,所以容易受到感冒或其它疾病的侵襲。 三、限制飲酒 每天飲低度白酒不要超過100毫升,黃酒不要超過250毫升,啤酒不要超過1瓶,因為酒精對人體的每一部分都會產生消極影響。 即使喝葡萄酒可以降低膽固醇,也應該限制每天一杯,過量飲用會給血液與心臟等器官造成很大破壞。 四、參加運動 專家進行的3項研究指出,每天運動30到45分鍾,每周5天,持續12周後,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加,抵抗力也相對增加。運動只要心跳加速即可,晚餐後散步就很適合。 五、補充維生素 每天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專家指出,身體抵抗外來侵害的武器,包括干擾素及各類免疫細胞的數量與活力都和維生素與礦物質有關。 六、改善體內生態環境 用微生態制劑提高免疫力的研究和使用由來已久。研究表明,以腸道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為代表的有益菌群具有廣譜的免疫原性,能刺激負責人體免疫的淋巴細胞分裂繁殖,同時還能調動非特異性免疫系統,去「吃」掉包括病毒、細菌、衣原體等在內的各種可致病的外來微生物,產生多種抗體,提高人體免疫能力。 對於健康人來說,不妨「食療」,多吃些乳酸菌飲料;而健康邊緣人群,可以用微生態制劑來調節體內微生態平衡。 (青青) 能提高免疫力的食品 1.靈芝:靈芝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力,這是因為靈芝含有抗癌效能的多糖體,此外,還含有豐富的鍺元素。鍺能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延緩細胞的衰老,能通過誘導人體產生干擾素而發揮其抗癌作用; 2.新鮮蘿卜:因其含有豐富的干擾素誘導劑而具有免疫作用; 3.人參蜂王漿: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及內分泌的調節能力,並含具有防癌作用的蜂乳酸; 4.蘑菇、猴頭菇、草菇、黑木耳、銀耳、車養、百合等:都有明顯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5.香菇:香菇所含的香菇多糖能增強人體免疫力。 強化免疫日的由來 脊髓灰質炎是能被消滅的疾病之一,這是因為人是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惟一感染者。世界衛生組織為強化免疫而採取群眾運動形式??國家免疫日。在脊髓灰質炎地方性流行的國家,通常包括一年兩輪的國家免疫日(隔一個月),持續至少三年的期限,達到捕捉未免疫或僅部分免疫保護的兒童、提高已免疫兒童的免疫水平。 預防脊灰炎別忘打疫苗 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傳染病。這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脊髓灰質炎病人的家庭中,15歲以下的易感者100%會發病;而與脊髓灰質炎病人有日常接觸的易感者中有87%會發病。居住環境擁擠和衛生條件差可加速病毒的傳播。因此,及時利用脊髓灰質炎疫苗來預防是極為重要的。 接種脊灰疫苗要注意 1.此種疫苗只能口服,不能注射,患胃腸病時最好延緩使用。 2.脊髓灰質炎疫苗怕熱,遇熱會失效,因此不要用熱水服葯。服用時先用湯勺或筷子將糖丸研碎,或用湯勺將糖丸溶於冷開水(不得用熱開水)中服用。較大兒童可直接吞服。 3.最好在服苗後半小時內停止吸吮母乳(可用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否則母乳中抗體會中和(殺死)疫苗,影響效果。 4.如果在服用時出現嘔吐應重服。 5.服用後一般無不良反應,僅見少數輕微胃腸道症狀。 6.高燒、免疫能力受損、正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抗癌葯物治療者不宜服用脊髓灰質炎疫苗。 7.一旦發病,應及時去醫院隔離治療,並報告衛生防疫站,做好疫點消毒,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20天,對未服過疫苗或服疫苗不全者應立即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