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孩子為什麼只和特別熟的人說話

孩子為什麼只和特別熟的人說話

發布時間: 2022-05-31 21:19:00

⑴ 四歲女孩不和人交流,只和她熟悉的家人交流,是怎麼回事

性格有點過於內向哦~
怕跟陌生人說話,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正常來說3.4歲正活潑好動的時候呢!
不知道您的寶寶上幼兒園了沒?
上了幼兒園,多跟其他小朋友接觸,就會好了
有些家長四歲了還不讓上幼兒園
結果造成了人際關系發展障礙
如果您的寶寶現在已經上幼兒園了
那建議您跟老師溝通
是不是在學校也是這樣,
情況嚴重,建議您還是諮詢心理醫生比較保險哦~
我家寶寶3歲,也是女娃,天天呱呱呱的說話,
遇見陌生人也不膽怯
但我姐家的女娃記得以前也怕陌生人
一有陌生人來家裡,就躲進房間
不過上學了之後,就改善了,
-------------------------------------------------------------------
補充回答:

那就好!
希望全天下寶寶都能幸福快樂的成長~

⑵ 小孩四歲有什麼只知道哭,不知道表達,也不愛說話,只和自己親近的人說話,別人和他說話基本不搭理,是不

孩子口吃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兒童口吃是指說話時以言語中斷、重復、不流暢,伴隨著肢體動作為主要症狀的語言障礙。兒童口吃比較常見,患病兒童約占兒童總數的5%。研究表明,一般情況下,口吃的開始年齡往往在2至4歲之間。本來說話流暢的兒童為什麼突然開始口吃呢?仔細,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措辭原因
在兩三歲到七歲之間,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兒童的表達和表現慾望逐漸增強。但此時由於語言機能尚未發育成熟,兒童的思維能力、詞彙的掌握和組織句子的能力都在發展階段,這使他們在表達復雜的思想時感到困難,說話過於急躁、激動或緊張。兒童急於表達時,造成頭腦中儲存大量語言信息,但表達能力卻跟不上,思考與說話的速度無法配合,從而出現較多的口吃現象。
二、模仿感染
大部分口吃病患者是在幼小時學別人的口吃學來的。兒童們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模仿性很強,看見什麼都覺得新鮮,喜歡模仿。不單單喜歡模仿成年人的動作,也喜歡模仿同伴、同學的動作,尤其見口吃的人說話那麼滑稽可笑,更喜歡模仿。
當親友、同學和鄰居中,如果有口吃的人,就會成為模仿的對象。特別是電視動漫片出現了口吃的場面影響就更大了,成為兒童學習的「榜樣」。學久了就成了習慣,再想改就困難了。兒童時期是模仿性最強的時期,
口吃的「感染性」很強,常年與口吃者一起生活或玩耍,雖不去模仿,時間長了也會不知不覺中染上口吃。
這種「感染性」就是被暗示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類都有被暗示的本能,尤其幼童接受暗示的傾向更大。如果經常聽到父母或周圍的人口吃,這種印象進入腦海後,就會條件反射地在行為中表現出來。不僅口吃,連說話的語調、姿態、動作以及其他的習慣都會感受過來。有些家長不準自己的孩子學口吃說話,也不讓孩子與口吃的小朋友在一起游戲,可是,人們都有好奇心,越是不準看的東西越要看上幾眼,越是不讓動的東西,越是想擺脫兩下,越是不準學口吃就更覺得好奇地要學上幾句。
模仿別人的口吃,或受了別人的影響而出現了一些口吃現象,不須要大驚小怪,這些現象很快就可以克服,如若這時參雜了心理因素,那就很可能變成真的口吃病患者。
三、驚嚇
由於突然或持續驚嚇而引起口吃者不少見。在一些突然引起震驚、恐懼的事件之後,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經歷,例如遇見某種動物,聽了鬼怪的驚險故事,因而引起驚恐等等之後,可發生口吃。
口吃可能在受驚恐的當時發生,也可能是在受了驚恐之後幾小時或幾天之後出現,有時是經過沉默階段再出現的。
人們在受到驚嚇時常說「嚇死了」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有些誇大,但雖是極個別的,人類確實有因受到極度驚嚇而致死的,嚇成半死的就更多。受驚時,人體各器官的功能都可能失去正常。常見的有全身肌肉緊張和僵直,毛發豎立,瞪眼,張嘴,面色蒼白,心跳,出冷汗,四肢發抖,甚至站立不住,手裡的東西脫手落地,大小便失禁等,言語器官也可出現紊亂而發生口吃。不過,這都是一時性的,當受驚的一過,這些現象就會逐漸平復。決不會一嚇就嚇成一輩子口吃;也就是說,如若沒有心理因素參雜進去,一時發作的急性口吃決不會轉為慢性口吃。

四、教育不當
父母的教育不當往往也是發生口吃的原因。如幼兒的後天發育有早有遲,有的剛滿一歲就能較清楚地說出簡單的話來,也有的到二、三歲還說不好一句完整的話,他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地成熟。有一些不懂事的父母硬逼自己的孩子把話說好,這樣會造成小孩對說話緊張不安而發生口吃。
過分嚴厲和過分鍾愛都是絕對有害的。兒童時期常常遭受打罵,這些印象能深深地留在他們的內心世界,它們會壓抑孩子的愉快。監視孩子的內心的任何思維,引起孩子常處於緊張狀態,也往往造成口吃。家庭成員過分地把孩子當作家庭中的中心人物那樣專心注意,也會使孩子的心理狀況片面發展,成為不是孩子所應有的那種過於優越,嚴肅,自信,早熟和極端自我的中心,從而防礙孩子跟周圍人們接近,削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這樣的孩子一旦走入集體,也可能產生口吃。
有的父母過於嚴厲,兒童太頑皮或做錯了某件事時,就對他們厲聲地呵責。尤其是在兒童說錯了某些話時,突然地大聲呵斥使他們受到驚嚇,從而變得口吃起來。另外,環境的驚嚇也可能導致口吃,如父母間的吵鬧、發脾氣都能使兒童在語言上突然發生口吃。
很多父母長輩在與孩子交流中常常說些「吃飯飯」「睡覺覺」「拉尿尿」這樣的連發字音,也容易被孩子模仿學習,形成重復連發的口吃習慣。
另外,家庭中的惡劣影響,學校中受到歧視等,都可能引起口吃。如父母吵鬧、打架,親近者的不幸,家庭成員間的不和睦,老師的叱責、歧視,同學們的打鬧和戲弄等等。總之,凡能使情緒發生激烈變動的外界,而使發言意欲不安定時都可引起口吃。
五、強行糾正「左撇子」
人們常常把控制說話能力的腦半球稱為優勢半球,習慣於使用右手的人優勢半球在左側,習慣於使用左手的人優勢半球在右側。如果父母、幼兒園老師強迫左手優勢兒童(俗稱」左撇子」)用右手拿筷子、拿剪刀等,就有可能使大腦在形成語言優勢半球的過程中出現功能混亂,出現口吃。
口吃的本質是對說話的恐懼而形成的心理障礙,訓斥的作用正是加重兒童說話的恐懼,讓口吃的兒童每次說話都要承受越來越大的心理負擔,以至腦部活動過於劇烈,正在發育的語言區經常處於混亂狀態,最終對大腦的發育造成嚴重影響。
因此,父母不宜對兒童偶爾的口吃現象過於敏感。當兒童開始口吃時,應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千萬不要給予提醒,更不能嘲笑。對他說話要慢、輕,句子可以短一些,並認真的聽兒童表達的內容,給予兒童足夠的信心。
六、疾病影響
疾病對口吃也不無影響,特別是幼兒時期,若患病,也可能使幼兒在病中或病後口吃起來。小兒癲癇、麻疹、熱病、腦病、百日咳、猩紅熱、膿症、鼻炎、扁桃腺發炎或肥大等等,以及耳鼻喉科的疾病,多少都能使呼吸和發聲受到影響。
另外,還有因外傷而引起口吃的病例,如墜落、腦震盪、火傷、撞車等。有一青年,廠里發生火警,奮不顧身地跑到現場救火,大火撲滅後自己也昏迷過去,手、臉燒得特別嚴重,經急救恢復了知覺,起先不能說話,後來覺得發音困難,漸漸地變成口吃病人了。
然而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哪個人幼年間沒生過病,為什麼人家生病沒引起口吃?若沒有心理因素,即使一直生病,病到老,病到死也決不會患上口吃的。疾病,沖其量不過誘發因素而已。有一個口吃病患者一場病反倒把自己的口吃「病」好了。有位患者得了肺炎,高燒連續幾天不退,渾身無力,躺在床上,一心想的是肺炎,把自己過去認為是「最大痛苦」的口吃拋到九霄雲外,口吃的心理障礙已無影無蹤了。查病問他的病情時,雖然說起話來有氣無力,可是卻能對答如流,一點也不口吃,連陪他的家屬也覺得奇怪。通過這次體驗,知道自己原來也能流利地說話,精神為之一振,從此就不再口吃了。
七、成長因素
發生口吃的年齡大多在幼兒期,特別是在已能學會說話,並能構造簡單詞句的年齡。言語和心理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是三歲左右,就是在他們抑制條件反射還不夠鞏固的時候,其次是學齡期七歲左右,也就是對孩子們的言語提出大量要求的時候。再其次是十五歲以前的青春發育期,青春期全身各器官迅速地但是不平衡地生長發育,使情緒發生擾亂的時候,以後就逐漸減少,成年患口吃的就很少見。
恨若秋水老師對兒童口吃研究的非常透徹,你有時間可以去了解下。

⑶ 為什麼有的孩子情願和別人說話,不願和父母說話呢

有的孩子願意和別人說話,但卻不願意和父母說話,是因為父母太過啰嗦,說話總是說不到重點,總喜歡去克制孩子,時間久了,孩子肯定會對父母表示反感。特別是到了叛逆期之後,基本上父母話說的話,他們更不會聽。在小時候人格還沒有獨立,對世界沒有正確認知,總是不敢得罪父母,可是等到思想成熟了之後,認為父母不是一切的主宰。想要挑戰社會,不顧他人的感受,活的相當自我。那麼就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總之,孩子長大之後,父母要學會放手。只要孩子並不是不尊重父母而不跟父母說話,就沒有什麼值得好琢磨的。

⑷ 16歲女孩不願與陌生同齡人說話只願意和父母和熟悉人說話是什麼原因

性格比較內向並且敏感
和家庭教育和生活環境分不開
多參與一下活動,正面多鼓勵
多閱讀和培養愛好,慢慢會開朗起來的

⑸ 如果一個孩子突然變的不想和家裡的人說話只想和朋友在一起是怎麼回事

說明孩子找到了志趣相投的玩伴或朋友了,也可能有什麼人或什麼事占據了孩子的全部心思和注意力

⑹ 我23歲跟同齡人沒有話題,只喜歡跟30-60歲成熟的人聊天

面對不同的人.表現出來的性格是不一樣的.當然.這不是精神分裂..只是很自然的..跟什麼人交往..就變化成什麼性格..面對樂觀的人..我能說笑一天..而當我自己的時候..我能在一個地方坐一天..我也比較喜歡跟年齡大的人說話..因為他們用孩子眼光看待我們..總有少許的溺愛在裡面..從另一方面講..跟他們談話少了父母的拘束感..只有親切感...跟同齡人說不上話來..這不一定是我們的問題..也可能是他們太年輕了吧..因為我在上學期間..作風比較豪爽的..跟我沒有話題的同學..工作以後..都變的很低調了..甚至說是有點憂郁..但這個時候..他們都主動的找我來說心裡話了...這個時候..我才感覺..我們有點共同語言了..只能這么說:改變自己之前..先重新觀察一下周圍..可能有很多不想讓你改變的人..因為他們還需要你..你是獨一無二的...可以的改變自己..讓人感覺很假..會產生距離!

⑺ 我很內向 和別人說話都會臉紅 只有和特別熟的人說話 才比較放得開

自信點吧~不熟的人誰也不會過多的和他說話的~從不熟到熟悉到很熟悉~說的話自然也就越來越多啦

⑻ 一個上二年級的孩子從未跟同學和老師交流只跟家人和熟悉的人說話該怎麼辦

孩子最終要走向社會,且要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多為他提供與同學、老師、鄰居相處和交流的機會,鼓勵孩子多交朋友。但是,如果家長性格內向也會影響孩子與外界的正常交往

⑼ 我的孩子6歲了,平時只和家裡人說話,不和外人說話,

可能是小時候父母的關注與照顧太少,沒有經常跟其他同齡孩子交流溝通;也有可能還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發展階段」,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屬於特立獨行的一類吧。
可以從這幾方面來注意:
學校里,父母要在放學後多跟孩子交流一些學校的信息,多鼓勵他,引導他結識新朋友。要從一些特性著手,比如說,這個年齡的孩子最關注的零食、玩具、滑板車、漂亮的衣服、動畫片等來開展話題。
不上學的時候,你可以給孩子准備些好吃的,帶他去小區裡面跟別的小孩一起玩,陪在旁邊一起分享你帶的玩具和零食。一步一步教導孩子,引導他產生有小朋友玩的樂趣。
孩子並不是什麼都不懂,這時候的孩子已經有強烈的自尊心了,所以家長不要批評指責孩子的過失,也不要有體罰等現象,以免在成孩子自閉心理。盡可能地多跟孩子說說話,就算孩子不給於反應,也要告訴他,做每一件事情的原因及其產生的後果。
歸根結底,父母的愛是最重要的!家長多充充電,上網多看看有關教育方面的文章和其他媽媽們總結的案例,有的放矢!正規的書籍看起來太過於規范和冗長了。

⑽ 小孩不會與人問和答的交流說話,是不理解還是有別的原因,只會大人說一句,只跟 學一句,比如你叫什麼名

你說小孩不會因問和答的交流說話是不理解,還是有別的原因,只會再因說一句只跟學一句。可能因為小孩太小,有的小孩說話比較晚,所以在言語上可能會慢一些,因為你教孩子學什麼他會就會跟著學,這樣也是正常的,大人說一句孩子就學一句,因為孩子是慢慢通過大人腳和接觸才會一點點學會說話的,所以大人和小孩要經常說話,而且還要教孩子學說話,這樣還慢慢就會交流交流說話了。有的時候大人說的話孩子確實是不理解的,因為他不懂你說的是什麼意思,所以他也只是跟著大人說了。

熱點內容
為什麼中學學生晚上 發布:2025-05-12 02:13:50 瀏覽:607
微信照片為什麼顛倒 發布:2025-05-12 02:11:03 瀏覽:271
小城大愛珠寶宮殿為什麼這么便宜 發布:2025-05-12 01:34:47 瀏覽:778
為什麼手機耗電快蘋果 發布:2025-05-12 01:31:07 瀏覽:444
為什麼在表中查找不到欄位數據 發布:2025-05-12 01:17:35 瀏覽:604
晚上被燙傷的手為什麼腫 發布:2025-05-12 01:07:43 瀏覽:763
遙控空調軟體為什麼用不了 發布:2025-05-12 01:07:29 瀏覽:911
桌面上為什麼不顯示軟體 發布:2025-05-12 00:43:03 瀏覽:223
肝不好為什麼經常口渴 發布:2025-05-12 00:42:16 瀏覽:257
為什麼現在孩子普遍很好看 發布:2025-05-12 00:33:41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