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是孩子成功的絆腳石
1. 許多年輕人認為老人就是孩子教育路上的絆腳石,真的是這樣嗎
很多的年輕人在有了孩子之後,都會認為老人是孩子教育路上的絆腳石。因為在成年人的心裏面,老人的教育,跟他們的教育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說有的成年人會認為老人去耽誤了孩子的教育。但有的時候並不是這樣的,有的老人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的成功的。
畢竟老一輩也是有老一輩的教育方法,不然的話自己怎麼會長這么大呢?而且有了老人的存在,那麼父母也是可以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不是每一天都在孩子的身邊圍繞著。如果孩子出現發燒或者是頭痛等情況,那麼父母一個人肯定是忙不過來的。如果有工作的話,那麼三番兩次的請假,老闆也是會不開心的,這個時候老人的存在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其實老人跟年輕人的教育理念肯定是有一些不一樣的,我們要做到的就是相互結合,對孩子最好。所以說年輕人也是沒有必要總是認為老人教育的都是不對的,有很多時候我們最主要的就是有老人的存在。
2. 父母是孩子的墊腳石還是絆腳石
都不是: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是孩子的監護者,要負責孩子的正常成長;父母在孩子成人的時候是對孩子的一種扶持和幫助,盡量不使孩子走上歪路;父母在孩子真正成熟時,父母又成為了孩子的一種牽掛。父母怎麼也不可能成為孩子的墊腳石或者絆腳石的。
3. 想問一下有沒有提升老媽素質和修養的什麼,怎麼感覺老媽是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很大一塊。
我非常能夠理解你的想法,我媽媽也有一些素質上的問題,插隊、亂丟垃圾、大聲喧嘩、從不守時。但是我非常能夠理解她,那是因為她小時候的教育和生存環境的問題: 生活條件不好,為了不吃虧,必須不顧他人、自私自利、不擇手段達到目的。沒素質其實就是不為他人考慮的表現(僅指我媽媽)。 我理解我媽媽但是不同意她的做法。
所以要跟媽媽正面溝通,態度平和理智的跟媽媽溝通,這樣媽媽才有可能聽的進去。而不是像你的問題中一樣「沒修養!」「沒素質!」還有回答其它朋友的評論時說的「腦子不正常」。這些詞語加上一個表達激烈情緒的感嘆號其實是非常傷人的。我知道你是因為憤怒所以才說出這樣的話,你平常應該不是這樣的。但是就算是憤怒,也注意要態度平和。^_^ 因為你發現沒有,你說出這樣的詞其實就把自己跟你媽媽拉到同一個素質水平了,完全沒考慮媽媽的心情。這時候你媽媽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聽你的,因為她會被激怒,並且認為你明明跟我一樣憑什麼說我。(由於社會環境原因,你媽媽可能真的不知道素質高的人什麼樣,所以你自己一定要做好榜樣) 後果就是你們吵起來之類的,然後互相罵臟話。這肯定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1、無論媽媽素質怎麼樣,自己一定要有原則、保持自己的素質,給媽媽做個示範。對其使用「潛移默化」。媽媽如果經常看到你有素質的表現,慢慢的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2、好好跟媽媽溝通。即使溝通不成功、媽媽又把你惹毛了,也不要說難聽的侮辱性字眼,保持自己的素質。
3、如果教育媽媽不成功,也沒關系。教育好自己,教育好你以後的孩子。(其實教育好自己,就應該能教育好孩子。因為孩子總是會被父母影響的。所以,再次強調,你千萬不要被媽媽影響)。這樣我們國家的國民素質才能越來越好。
(°_°) 說完感覺自己彷彿已經40多歲了一樣………呵呵………
4. 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絆腳石竟然是父母幹了什麼
父母為孩子好,而不斷嘮叨,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別不信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可能都是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的。
5. 父母是我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
做為父母當然是想自己的孩子成才啦,他們也是過來人,看到你的情況怎麼樣他們自然而然就擔心起來,他們怎麼成了你的絆腳石呢?只要你自己想做什麼事就自己去做大膽的去不用看父母的意見,他們也是擔心你才不想你去碰壁,你自己也要有自信,不管做什麼做完再跟父母商量,如果你有把握就自己做不用太擔心自己的能力!
6. 家長的過度保護,會成為娃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嗎
我曾見過這樣一位媽媽,經常看到她拉著孩子的手從小區廣場經過,卻從來沒有見過孩子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偶然一次知道了孩子小男孩叫俊俊,今年5歲了,還沒有去幼兒園。
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你要小心點…」而是要告訴孩子:這樣做很危險,你應該怎樣去做。家長也可以布置一些小任務,設置一些小場景,讓孩子獨立去完成,當孩子完成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及時的表揚與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提高自我評價從而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7. 父母要在哪幾個方面不管太多,才能避免成為孩子的絆腳石
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夠的優秀,能夠有出息。所以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為了贏在起跑線上而努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對孩子的教育一刻也不鬆懈。實際上你給孩子擬定的各種條條框框,未必是好的。如果你在這幾方面管束太多,不僅僅很難讓孩子變得優秀,甚至有可能成為孩子成功的絆腳石。
不要太保護孩子
帶孩子玩,總是小心翼翼的保護孩子,擔心他們受傷,其實不妨放開手讓孩子去做,探索自己想要的東西,讓孩子盡情的玩耍,才可以讓孩子認知更多的東西。在可控的安全范圍內,讓孩子自己盡情的活動,讓孩子找尋自己的樂趣,認知這個世界,同時增加了更多的人生閱歷。
結語,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的教育相關,管束太多,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8. 別人的父母是墊腳石,為什麼自己父母卻是無數次的絆腳石
只能說每個人的父母不一樣,有有的父母疼愛孩子,能夠幫助孩子,如果自己的父母沒有能力幫助你,自己靠自己的努力也可以。
9. 從某一方面說,為什麼父母是自己事業成功最大的阻礙啊
父母大都是從吃苦耐勞等艱苦生活走過來的,親身體驗的東西很多,任何事情不會輕易成功。我們再大在他們眼裡都是小孩。為了萬無一失,為了不破壞現在的生活,他們寧願選擇安穩。
10. 一味護短的家長,為何會成為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熊孩子就是護短的家長所培養出來的,由於父母不擅長教育,所以應該讓別人來教育,由於缺乏對熊孩子及其父母的教育,因此有一些來自社會的經驗教訓,更加殘酷也可以更好地教會他們什麼是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一般來說,誰願意照顧一個不知道做任何事情的孩子,更不用說動手了,但是面對這樣一個不尊重他人的孩子,如果父母不教育,總會有更多殘酷的人來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一個人想要滿足自己的慾望,而不考慮它是否會影響他人。這樣的人會長大社交圈會缺乏朋友,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你不能僅僅寬恕孩子,憐憫孩子,當孩子犯錯時,這次不是要首先免除孩子的內感,而是要首先理性地判斷孩子是否受傷,然後指導孩子解釋為什麼犯錯,犯錯的地方以及做什麼是正確的。